五四

  • 五四”后“狂飙”文学的沉浮与命运 ——论高长虹的小说创作及其他
    闯荡北京。此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然过去五年,一个更为复杂多变的“后五四”时代逐渐展开。高长虹是新文化、新文学“武装”起来的青年,他先到北京、后赴上海,就是要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狂飙运动”,推行思想、艺术、科学的革命。在新的社会、时代面前,他的运动、文学难免艰难、受挫。此后在社会一系列的剧变中,他依然坚守着“五四”思想与精神,虽有变化但未能脱胎换骨,因此换来的就是挫折、悲剧了。“五四”文化就像自然界的月亮、太阳,作用于高长虹以及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成一波

    娘子关 2023年4期2023-12-11

  • 论“五四”时期中国诗歌新旧之争中的题材问题
    问题。从晚清到“五四”,在传统与现代的裹挟之下,有关诗歌的题材问题,成为一个不断被争论的话题。事实上,新旧诗人群体均表达了对诗歌题材内容革新的愿景,但存在着改良与革命的根本差异。因此,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百年前诗人们有关诗歌题材问题的冲突与对话,还原“五四”时期中国诗歌新旧之争的历史本相。一“五四”文学革命对旧诗的批判,便是从其与时代脱节、成为一种虚假空洞的“文字游戏”开始的。在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八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诗歌“须言之有物”①。他对旧诗词“无

    新文学评论 2023年1期2023-11-08

  • 沈从文对“五四”启蒙传统的坚守与疏离
    雨晴内容摘要:“五四”启蒙传统影响深远,沈从文对启蒙传统的复杂态度已被学者们广泛地关注,但从《长河》这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入手,对沈从文进行思想价值上的分析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沈从文在《长河》中对启蒙者和被启蒙者形象的解构和重建可以体现出其对于“五四”启蒙传统既坚守,又疏离的复杂态度,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与沈从文的生长环境、时局变化、“五四”余波的感召和鲁迅的影响都是密不可分的。关键词:沈从文 五四 启蒙 《长河》按照康德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看法,启蒙是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国防科工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四”青年座谈会
    牛大力 /文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国防科工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四”青年座谈会。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爱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青年代表分享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科技青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投身建设航天强国的生动实践。与会青年围绕主题教育及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岗位工作畅谈感想体会,表达勠力同心军工报国的青年之志。在认真听取青年代表发言后,潘爱华对国防科技工业青年所取得成绩

    国防科技工业 2023年5期2023-09-01

  • 论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所包含的传统因素
    浪漫主义作家;“五四”;民族传统【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26-0052-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6.01720世纪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受到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的影响,又随着“五四”时期掀起的激烈动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代背景的兴盛扩张[1],由此应运而生,加之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法国大

    今古文创 2023年26期2023-08-07

  • 从个人主义角度看“五四”以后的爱情悲剧
    【摘要】“五四”以来,个人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其两大基石——个性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人。个性主义色彩在《伤逝》和《青春之歌》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彰显,而她们所经历的爱情悲剧中也能找到个人主义的作祟。《伤逝》所刻画的爱情悲剧中主人公涓生便呈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色彩;以往的研究对《青春之歌》余永泽和林道静的爱情悲剧归因中倾向于抨击余的私欲,却忽视了林道静的身上也有着同样的功利主义诉求。且林道静更进一步地体现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分歧

    今古文创 2023年15期2023-05-31

  • 论柔石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柔石;“五四”文学;人道主义;左翼作家【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0-0056-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0.018“人道主义”一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所提的人文主义(Humanism),内涵在于“要求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意志自由,要求恢复人作为人的地位和尊严,追求个人才智的

    今古文创 2023年10期2023-05-30

  • 五四”文学精神与许地山的文学创作
    容摘要:许地山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对五四运动有着清醒的认识,汲取了五四文学精神资源。在社会实践与文学创作中均能见出许地山贯穿始终的爱国精神、人道主义的显现与理性的宗教意识。“五四”文学精神与许地山的理想信仰是相融相通的,许地山从中获得了对国家、人民、现实人生的深入思考,形成了独特的理想信念与创作基调,表现出丰富的精神意蕴与文化内涵。关键词:“五四”文学精神 许地山 爱国精神 人道主义 宗教意识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意义深远的大事件,从中形成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自觉继承“五四”开创的现代人文学术研究传统
    因此,李浴洋对“五四”开创的现代专业化学术研究传统的研究,自然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的论文所表现出的学术志向、眼光、勇气、能力、方法……都让我十分欣慰。我强烈地感到,“五四”开创的专业学术研究,后继有人,而且李浴洋对这样的继承,是高度自觉的,这就更加难能可贵。而我更想在这里与诸位讨论的,是李浴洋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专业最新一代博士生的代表,对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学术研究传统的自觉继承与发展。这个传统有一个“朱自清—王瑶—王瑶众弟子(包括

    南方文坛 2023年1期2023-05-30

  • 五四”文学与沈从文的疾病叙事※
    以希望和力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沈从文的作品叙述了很多疾病,不但揭示人的疾病,也揭示时代疾病与社会疾病,旨在建立健全的人性,建设健康的国家。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相比,沈从文将疾病叙事引领到一个新境界,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范式,具有重要的史学贡献。一 “五四”新思潮与沈从文的道路选择沈从文(1902—1988)的一生见证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作家的童年经验对他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价值观念的形成乃至人格品德的修炼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很多同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1期2023-04-06

  •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不同时代农民悲剧性分析 ——以闰土与陈奂生为例
    文学的发展。一、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中国启蒙时代的文学产物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是中国启蒙时代的产物。这种文学思潮启蒙的发生、发展与“五四”文学革命息息相关。五四文学思潮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在客观上改变了人的文学观念,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批判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揭露了黑暗社会以及封建礼教思想对人的戕害。所以,五四文学作家群体的创作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中的主题和启蒙意义,旨在“启民之蒙”,把人上升到一个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2-24

  • 五四”时期李大钊与胡适传统文化观的对比研究
    果,然而,对于“五四”时期李大钊与胡适传统文化观之特殊性横向比较研究,目前仍缺乏专门和理论化的研究成果。该文首先试图对“五四”时期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容作一个基础性的分析,继而探讨同时期胡适传统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然后综合多个比较层次、多个思考方位、多个分析角度对李大钊和胡适二人在“五四”期间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观展开了比较研究和对比探讨,期望对弥补学术界目前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不足有所裨益。一、“五四”时期李大钊传统文化观的基本内容五四时期,囿于特定的文化环

    大众文艺 2023年1期2023-02-22

  • 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先进组织创办的期刊评析
    刘雪晴一、“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先进组织创办期刊概况“五四”时期,北京地区成立了许多先进组织,如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这些先进组织为了宣传各自的主张,创办了不同类别的期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传播。(一)“五四”时期北京地区先进组织创办期刊的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土崩瓦解,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逐渐加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兴起不仅没有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反而使矛

    西部学刊 2023年1期2023-02-10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基于“五四”青年节前后讲话的文本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后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青年责任,并对此提出期望与要求。以“五四”青年节前后讲话为分析文本,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文本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青年提出期望和要求,根据青年群体的特点及成长规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1-18

  • 学术志业、启蒙情怀与当代学者的致思方式 ——论张宝明的“五四”学及其人文忧思
    关注点主要在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话语与论争,其中《新青年》阵营面对“启蒙与革命的两难”,应是他用功最深者。对于学衡派及其保守主义思想中的积极方面,他也曾不遗余力地挖掘和阐释,并以此作为重要的资源反思历史。他不仅以此参与现实中思想文化界的一些重要学术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和定位自己的学术人生。此后,他又将研究视域拓展到近现代中国的语言变革,就盘桓在近现代知识分子心头的“古今中西”“文白之争”等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张宝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3-01-10

  • 试论“五四”时期散文诗译介与中国散文诗的生成
    521041)“五四”前夕到1927 年,随着以刘半农、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散文诗尝试者创作出的散文诗的相继发表,中国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散文诗文体创作氛围,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作品。这一时期是中国散文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散文诗在这时进入中国看似偶然,实为必然。一方面,在“五四”这个提倡新文学,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渴望“新”与“改变”的时代,中国文学革命对“新文学”与“诗体大解放”有着强烈的诉求。学者谢天振有言:“有些作家作品是作为世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3-01-05

  • 他们的“五四”在珠峰度过
    “明早采样,咱们还是同一时间准时出发,分土壤队和径流湖泊队两个小组。大家务必带好采样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明天天气情况应该不错,以防万一,大家还是多备些衣物和干粮……”五一劳动节当晚9:00,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节日的轻松氛围中时,珠峰大本营帐篷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刘勇勤教授正在叮嘱第二天外出采样的师生各项注意事项。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队伍里有3位“80后”、1位“90后”,他们都是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的青年教授和青年研究员,另外还有3位“90后”和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9期2022-12-30

  • 作用与反作用:中共革命与延安“五四”纪念(1938—1949)*
    大、内涵丰富的“五四”纪念活动,将延安打造为新的“五四”纪念中心。中共革命需求作用于延安“五四”纪念中,使得纪念活动凸显中共革命内容,发展出革命功能指向的新型纪念活动,并将革命宣教与纪念休闲有机融合,呈现出彻底革命化的纪念形态。纪念反作用于中共革命,完成中共的革命史重构、革命理论更新、革命领导权强化、革命方向集中,建设出统一的革命思想基础,并灵活助力中共各时期具体革命目标,推动了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共革命与延安“五四”纪念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不断更新生产

    人文杂志 2022年10期2022-12-17

  • 略谈“五四”之于中国舞蹈的启蒙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五四”运动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不仅促成中国社会实现从“旧”到“新”的转折,而且使近代以来的中国舞蹈从理念到实践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蜕变。当然,本文之后所论及的“五四”并非指狭义上的“五四”(即政治意味的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而是广义上的“五四”(即从1915年至20世纪20年代,文化意味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后者着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舞蹈的变革实质,这种分析也更契合“五四”运动的初衷与真谛。“五四”运动的发起初衷应当

    黄河之声 2022年13期2022-11-24

  • 创建具有民族形式与新民主主义内容的中国气派新文艺 —— “五四”新文艺到新民主主义文艺的重大转向
    邱运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0年代,中国文艺发生了两个重大转向。第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完成的由旧文艺(传统的封建文艺)向新文艺的重大转向,开启了20世纪中国文艺新纪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新文艺的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瞿秋白等。第二个转向就是延安革命文艺实践主导的由“五四”新文艺到新民主主义文艺的重大转向。即由“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蔚然成风的新文艺转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开启第二个转向的思想领袖

    民间文化论坛 2022年4期2022-11-23

  • 危机时刻的“五四”言说 ——以“三一八”至“清党”时期的周作人为中心
    天行内容提要:“五四”内化于危机,又在日后的危机时刻不断被阐释。周作人对“五四”性质的基本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思想革命”到“政治运动”的变化过程,这一嬗替本身与“三一八”惨案以来历史危机的影响不无关系。周作人认为“五四”酝酿于张勋复辟的危机时刻,而其在“三一八”到“清党”时期的“五四”言说,又揭示出“五四”自身的危机,从而勾勒出从“危机的‘五四’”到“‘五四’的危机”之线索。随着周作人日后的落水,其危机言说本身,亦构成了“五四”危机的一部分。“五四”本是危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2年1期2022-11-17

  • 反思与对话:“五四”戏剧改革运动中的圣约翰大学之维
    演变,尤其是和“五四”时期影响颇大的戏剧改革运动的关系则较少置喙。“五四”戏剧改革运动虽然是以《新青年》发起的新旧剧之争为核心,但它和民初的文明戏大讨论,1920年代的爱美剧运动都有着前后相继的密切关系,圣约翰的学生演剧作为当时校园戏剧的重要代表,在此历史阶段中做了哪些工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五四”戏剧改革运动发生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是本文试图呈现和阐释的。一、 反思“文明戏”与圣约翰学生演剧的自我革新1914—1915年关于文明戏的大讨论可以视为“五四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05

  • 吃蔬菜做到“五四”搭配
    时候,如果按照“五四”原则精心搭配一下,会让健康功效加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这500克蔬菜指的是生重,考虑到加工烹饪过程中去皮、去蒂、去茎会有一些损耗,所以购买时要在500克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按照植物瓜类、茄果类、根茎类、菌藻类等之分,每一类营养优势各不相同。比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深色叶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还富含叶酸、维生素B、维生素K、镁、钙、叶黄素等多种营养元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30期2022-11-01

  • 从翻译文学看“五四”时期的社会性别意识
    运动的助力下,“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不乏崇尚民主科学、追求自由解放、宣扬爱国情怀的思潮,诸多有识之士将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域外文学作品引入中国。“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兼具文化功用与社会功用,不仅“直接参与了现代文学历史的构建和民族审美心理风尚的发展”,让危机四伏的中国古典文学焕发生机,更为彼时青黄不接的中国社会注入新鲜血液,启发民智,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化进程。在推崇思想革命、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五四”翻译文学译介了争取妇女权利、以

    今古文创 2022年29期2022-11-01

  • 洞见与偏见:美国舆论关于“五四”反日运动的认知
    国媒体报道中国“五四”事件的言说存在洞见与偏见,可谓矛盾重重。既肯定中国反日运动正当合法,又忧其演变为盲目排外,将标靶由反日运动转向全面反帝;既批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的非法性,又试图承认其合理性;既敦促美国政府制止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又建议美国政府置身事外,从而避免损害美国利益。这些悖论性言说,实际上与“一战”后美国远东政策的矛盾立场基本一致,其中缘由,或可归结为美国政治文化中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两种理念的结构性张力。秉持“门罗主义”的美国,很难有效回应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08

  • 脱贫攻坚中的青年力量
    青年;国内形势;五四;重要作用引言: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的力量至关重要。早在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有人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奋斗的100年,中国青年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中国的篇章”。1新时代下中国青年扛起的责任2015年,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召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

    中原商报·科教研究 2022年2期2022-06-09

  • “动态思想”视野下的鲁迅
    蕴藏着对鲁迅和“五四”文化的崇敬和维护心理。这一心理有其时代合理性,但只有指出鲁迅思想的发展性和自我批判性特点,进而明确“五四”文化的不完美性,才能更好地继承“五四”和发展“五四”,完成“五四”未竟的事业。关键词:鲁迅;“五四”;动态思想;发展一 “噬尾蛇型”学者的鲁迅西方学者以赛亚·伯林曾经将学者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两类,这一分类得到很多人的认可。①其实,学者还可以分成另两种类型:一种是“白蚁型”,就是善于建构的学者。他们创造、扩展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当代文坛 2022年5期2022-05-30

  • 五四到留法
    注女性议题崭露于五四文坛,无论是评论性文章还是散文,都以女性作为书写的主体。留法时期的陈学昭,其创作继续呈现出一种后五四文风,即从女性的情感体验出发,书写女性细腻的情感;以性别视角为依托,对中法两国女性进行比较;对国内的革命思潮产生疏离。这一特征与其后来的革命文学书写大相径庭,可作为陈学昭本人创作的一个阶段进行比较研究。关键词:陈学昭;五四;留法;女性陈学昭于1924开始发表文章,1927年赴法留学(1928.9——1929.1曾短期回国),直到1935年

    美与时代·下 2022年9期2022-05-30

  • 吃蔬菜做到“五四”搭配
    时候,如果按照“五四”原则精心搭配一下,会让健康功效加倍。每人每天吃够500克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这500克蔬菜指的是生重,考虑到加工烹饪过程中去皮、去蒂、去莖会有一些损耗,所以购买时要在500克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最好能吃到4种以上不同的蔬菜。按照植物学特点来说,蔬菜有嫩茎叶、嫩豆类、瓜类、茄果类、根茎类、菌藻类等之分,每一类营养优势各不相同。比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从翻译文学看 “ 五四 ” 时期的社会性别意识
    摘要】 伟大的“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社会解放思潮,“五四”时期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期和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阶段,于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的角度而言,“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在具有文化价值之外还承载了政治使命,翻译文学在这一时期蔚为大观。以文学作品译介之途径转变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引导国人与现代思想接轨,开化社会风气,反击传统封建文化,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是以中国女性解放实践在“五四”时期独步一时,国人性别意识得以启迪和觉醒。【关键词】 性别意识;翻译

    今古文创 2022年29期2022-05-30

  • 冯沅君小说中的母女关系
    要:冯沅君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女性作家,小说中对母女关系的书写较为深刻,既展现了母女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牵挂的亲密母女亲情,同时也因为母亲作为父权代言人的身份,使觉醒的女儿陷入反叛封建父权与维护母女亲情的矛盾痛苦中,反映了“五四”女性在反叛父权和追求婚恋自由时的精神困境。关键词:冯沅君小说 母女关系 反叛父权 婚恋自由 “五四”矛盾母爱书写是“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尤其偏爱的创作主题,冯沅君便是其中的代表。她的短篇小说集《卷葹》中就有多篇作品对母爱和母女关系进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走出“五四
    键词:孔范今  五四  现代文学史  20世纪中国文学从上世纪90代开始,出现了一批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这其中,身为山东大学教授的孔范今先生多年來的研究和探索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他的这些成果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史的编撰,不但具有特立独行的文学价值观,还有自己个性独异的学术话语。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孔范今并不处于作为学术、文化中心的京、沪两地,但他却以自己独异的声音和卓越的学术成果引领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潮流。

    百家评论 2022年2期2022-05-23

  • 浅析“五四”前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摘要:“五四”那一代人所关注的政治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更紧要的是把握“五四”的精神内髓,这就需要把握此时期思想界的概况。“五四”前后思想界的繁荣,是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政治格局的混乱、经济繁荣的刺激、西学东渐的影响以及知识分子的自觉。这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其他诸如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也舶来中国,其传播过程呈现出复杂的传播主体、多元的传播内容、广泛的传播对象、相似的传播渠道,进而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其带来的冲击对解放广大民

    西部学刊 2022年8期2022-05-13

  • 五四”思潮与许地山的文学创作
    ,在异军突起的“五四”时期闪耀着别样的光芒。处于“五四”时期的他,从创作之初就深受“五四”思潮的洗礼,作品中折射出“互助主义”“人类主义”和“泛劳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本文以“五四”思潮与许地山之间的关系为突破口,探究许地山在文学创作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关键词:“五四”思潮 互助主义 人类主义 泛劳动主义 许地山“五四”时期各种思潮涌入中国文学界,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继承者的文学研究会,面对黑暗而破败的中国社会现实,强烈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及其当代启示
        要] “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东西文化的差异性、两者的长短优劣以及文化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论战。支持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彻底批判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完全接受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才能实现旧中国的救亡图存。支持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则认为,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文化的高低,应当以继承传统礼教为主,在此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在当代中国,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西方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和辩证看

    决策与信息 2022年5期2022-05-05

  • 五四”与现代性建构
    份的建构过程。“五四”阶段,译文准确性提高,我们从翻译对象的选择的角度,来论述翻译现代性的过程。晚清所选择的,是政治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从启蒙主义思想冲击力出发,陈独秀选择世界名著。《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介绍了“世界三大文豪”:托尔斯泰、左拉、易卜生;又提出了“近世四大代表作家”:易卜生、屠格涅夫、王尔德、梅特林克。世界文豪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冲击力。姑且不论陈独秀等级座次排定是否合理,将文学大师进行等级座次排定这一做法本身即具有象征意义。

    名作欣赏 2022年4期2022-04-25

  • 论苏青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延续
    存困境,她接过“五四”女性文学的旗帜,在一种朴素而大胆的女性自陈中,一方面完成着“五四”对于女性的现代化探索,另一方面又将在在时代大潮中迷茫的“知识女性”推向了真实的面对,并不断寻找着女性新的定位和归宿。关键词:蘇青;“五四”女性文学;女性解放作为“占领区的平民”,苏青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书写知识女性的人生,她深入挖掘女性生活的各个角落,表现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迷茫困惑,在职场生活中的艰苦辛酸,体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眼中有情,寄情于笔,苏青对上海沦陷区知识

    民族文汇 2022年9期2022-04-13

  • 五四”前后学人的佛教观与文化自信问题
    0072)一、“五四”前后学人佛教观形成的历史背景所谓“中国近代佛学复兴”这一文化思潮,肇始于晚清,“清代之季,物极而变,识微之士,张皇幼眇,咸以群治之弗整,由于教旨之弗昌……十年以来,手梵文,口大乘者蜂起,彬彬雅雅,不懈益奋,盖学术风气又将一变矣”[1]。其发生契机,是中国学人面临西学东渐之大势,努力开掘传统思想资源,期以维系固有的文化自信。日本学者岛田虔次言,彼时“打破了二千年来儒教独尊的诸子学、佛教乃至其他东西一齐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这正是以堂皇的阵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5期2022-04-07

  • 复调的中国式吟唱:山飒作品中的诗书画同构特质
    传统    “五四”1964年,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标志着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民众移居欧洲各国的浪潮出现,这推动了包括法华文学在内的欧华文学创作高潮的形成,为使欧洲成为继东南亚、北美之后的第三个华人聚居中心提供了条件。1991年3月,在巴黎成立的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扩展到欧洲22个国家,改变了欧华文学原先的散落状态,加强了散居在欧洲各国的华文作家的联系,涌现了程抱一、高行健、戴思杰、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3期2022-04-05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
    刘明钢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而鲁迅就是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鲁迅加入了《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开始的。那时的鲁迅正陷于无以自拔的悲哀与失望里,除去应付北洋政府委任的教育部公职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苦坐在绍兴会馆中抄古碑、辑古书、读佛经。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如实地记述了

    文史春秋 2022年1期2022-04-04

  • 吃蔬菜做到“五四”搭配
    时候,如果按照“五四”原则精心搭配一下,会让健康功效更加提升。每人每天吃够500克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这500克蔬菜指的是生重,考虑到加工烹饪过程中去皮、去蒂、去茎会有一些损耗,所以购买时要在500克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最好能吃到4种以上不同的蔬菜。按照植物学特点来说,蔬菜有嫩茎叶、嫩豆类、瓜类、茄果类、根茎类、菌藻类等之分,每一类营养优势各不相同。比如菠菜、苋菜、空心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9期2022-04-02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
    刘明钢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而鲁迅就是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鲁迅加入了《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开始的。那时的鲁迅正陷于无以自拔的悲哀与失望里,除去应付北洋政府委任的教育部公职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苦坐在绍兴会馆中抄古碑、辑古书、读佛经。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如实地记述了

    文史春秋 2022年1期2022-03-25

  • 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 ——东方文化派述论
    311121)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是以东方文化派为代表倡导的一种文化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有着较大的影响(1)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刘黎红:《原儒: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摆脱儒学困境的努力》,《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方红娇:《20世纪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5期;喻大华:《民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张世保:《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东方文化派在“五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3-18

  • 启蒙逻辑与另类批判 ——“五四”时期沈从文“从文”的心路历程
    514015)“五四”时期,一个狂飙突进的岁月,虽已渐行渐远,却深深地烙刻了时代文人的人生轨迹。沈从文经历了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到成长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由于“五四”启蒙的感召,带着对未来的想象与憧憬,沈从文从偏远的湘西来到了繁华的都市,开启了人生的“从文”之旅,尽管路途曲折坎坷,步履蹒跚。都市生活的强力压抑,激发与激活了几千年巫楚文化储存在沈从文脑海中的文明基因,唤起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皈依与诉求,抑或启蒙与批判,它凸显了沈从文不同寻常的“从文”历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主体建构:“五四”新文学家族批判的价值诉求
    466001)“五四”新文学是“人的文学”,“人的问题”成为文学的中心问题。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明确回答了“为何建构主体”的问题,那么新文学则以其深入灵魂的笔触回答了紧接着的、也是更为重要的问题:“主体应该如何建构”。这种价值诉求,最集中地体现在对家族伦理的批判方面。一、家族“非人”生活与启蒙的必要在《人的文学》中,周作人指出新文学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发现,新文学的理想形态是“人的文学”,而那些“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全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

    济宁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13

  • 五四”新文化方向与 鲁迅思想的精神指向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的转折点,不仅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起点,更是思想文化史中一个始终被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作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鲁迅,其思想的精神指向与百年新文学传统的文化属性问题,是研究中国百年文学的新生动力。鲁迅思想的超前和深刻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种精神资源,应该值得我们百倍的珍惜,让鲁迅活在当下,以衍生未来发展路向的构想。关键词:“五四”新文化;中国百年文化传统;鲁迅思想;精神资源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现代社会思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2022-03-07

  • 五四”小说:社团流派与叙事革新
    311121)“五四”是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高峰时期,西方文化在中国知识界蔚然成风,而且开始由清末民初时所讨论的“国家”“社会”“民族”的抽象意义层面,逐渐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层面过渡。青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很多人希望知行合一,用自己所信奉的西方思潮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生活模式。然而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风尚习俗等各方面仍然比较保守。故而,在当时的衣食住行等“硬件”方面,最时尚的是半中半西、新旧杂糅的和谐相处;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软件”层面,古典传统与现代文化

    济宁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2-20

  • 《创作月刊》与“五四”新文学传统
    书写不仅延续了“五四”新文学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生的传统,而且也接续了“五四”新文学对国民性、民族文化、历史惰性的反思与追问的启蒙、批判精神。关键词: 《创作月刊》 “五四”新文学传统 抗战书写 后方写真 启蒙精神《创作月刊》1942年3月创刊于桂林,1943年初停刊,其在桂林刊行的时间虽然仅有十个月,出版期数只有七期,但却成为桂林文化城颇有分量的文艺月刊。主编张煌追求完美的编辑理念使这份刊物的创作、理论与翻译作品都有较高的质量,这就使这份文艺月刊在抗战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2期2022-02-19

  • 在互动中彰显“五四”立场
    【摘要】五四运动前后,在“十月革命”和《新青年》影响下,中国现代思想界风云激荡,觉醒了的先进知识分子,自觉用传播工具宣传进步文化和社会主张。1921年,已加入共产党组织的茅盾(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这是中国最早由共产党员主编的大型纯文学杂志。本文从茅盾主编《小说月报》背景入手,以《小说月报》开辟“通信”栏目为例,揭示茅盾编辑《小说月报》受《新青年》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锐意改革,开辟“通信”栏目,在浓墨重彩的互动中彰显五四新文学的立场;同时,茅盾不仅与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2年1期2022-02-18

  • “现代性”的体认、指向与矛盾
    文学史;晚清;“五四”1990年代末,王德威提出的“被压抑的现代性”等论题引起了大陆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强烈震动,赞成、诘问之声一时纷纷,至今余波未已。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无论是反对还是赞成,论者很多时候都着力于臧否王德威的具体论断,并未对论断背后的逻辑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追问。事实上,要想对“被压抑的现代性”进行恰当的评判,就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叙述,厘清其中的论述逻辑,明晰王德威的用意所在。显然,“被压抑的现代性”的提法已经表明了王德威的切入视角和基本判断。那

    当代文坛 2022年1期2022-02-14

  • 闪耀在“五四”女作家创作中的主体意识
    10084]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女作家作为群体登场,女性开始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主体性以一种热烈而鲜明的姿态迸射出来,女性自此作为独立的个体来探究自我。同时,一群女作家如陈学昭、凌叔华、丁玲、白薇等依据个人经验来进行创作,形成了女作家独特的创作经验,如重心理描写、关注私人领域、特殊体裁(日记、书信)等,她们意识到了女性之前从未有过的写作经验,即自我的、个人的经验。一、集体登场的女性作家“五四”对于女性作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孕育时期,相对于男性作家

    名作欣赏 2022年36期2022-02-10

  • 五四”时期广州妇女运动的发展及启示
    □胡 勇关于“五四”时期,学界有两种界定:一为狭义之界定,指从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至6月底,经过“六三运动”到6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为广义之界定,指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时间段,本文所指的“五四”时期即为广义的“五四”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推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P31)。“五四”时期是

    探求 2022年3期2022-02-05

  • 鲁迅小说中的饮酒叙事与思想实验 ——“五四”启蒙的成效评估及“新人”思想超越*
    不可能,且期待“五四”新人们成为苦闷时代的反思者和抗争者的指望也落了空;然而,他自己依然要做着“过客”式的绝望抵抗。因此,在这种由理性和非理性所构成的张力结构中,鲁迅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富于时代性与民族性的人物形象,确立了现代“人物小说”的现实主义出场姿态。这种饮酒叙事不仅巧妙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讽刺艺术;同时,这种有着鲜明的文化反思与现实批判特征的小说叙事,也让鲁迅文学承载了鲁迅思想的表达。一、酒客的命名:难见真正的“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呐喊》与《彷

    广东社会科学 2022年5期2022-02-03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200234)“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开始,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现代的契机。“五四”运动以反帝为表以反封建为里,在推进“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过程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深入思考民族前途国家命运中,推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拓展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在“五四”运动百余年后的今天,思考“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这个论题,对于梳理中国知识分子沉浮的历史轨迹,对于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十分重

    齐鲁学刊 2021年3期2022-01-01

  • 认同资源、重造依托与创作审美张力的生成 —— 沈从文与“五四
    “乡下人”却对“五四”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与少有的执著。从1920年代到1980年代,从文坛青年到著名作家,“五四”是他文章中的高频话语,在“乡下人”沈从文的眼中,“五四”形象如何?他对“五四”的认识有着怎样的变化?他为何要反复言及“五四”?“五四”对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是推进对沈从文认识的需要,也涉及到深入把握“五四”在现代作家代际嬗变中的演进路向和具体持存。一、“五四”余波的影响与自我认同的寻求沈从文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31

  •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正确的历史方向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5]。纵观“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青春之理想、青春之价值、青春之创造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在为中华民族图存图强、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中,绽放出最亮丽的青春色彩,擘画出最耀眼的生

    青年探索 2021年3期2021-12-31

  • 五四”文学中“国”与“民”关系的演变轨迹
    030006)“五四时期”文学蕴含的“国民”主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基于“国民”提出的文学主张及其历史意义,以及“国”与“民”关系的相关论述,都显示了“五四”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一般来说,人们对“国”与“民”关系的理解都偏于“国”,强调“国”对“民”的统摄。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五四”文学的发展,“民”的内涵逐渐发生转变,“民”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基于“国”“民”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宏观地把握现代文艺的走向,深入探讨“五四”文学对“国”与“民”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2021-12-29

  • 五四”新学之修辞学:语言思想之现代嬗变*
    国,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现代意义的“科学”被奉为圭臬。对“科学的修辞学的追求”即为其表现。如陈望道所指出的那样,修辞学“独立”(于“文法”或“语法”以外)“就要等待1919年的五四运动来做一个自然地界线。”(3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页。其成果之一,是留学于日本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的陈望道(1891-1977)《修辞学发凡》于1932年在上海大江书铺的刊行(附带提及,明治时期的早稻田大学正是接轨西方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7

  • 陈独秀“五四”前后教育思想探析
    330077)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社会达到了思想激荡的高点。一方面,中国遭受西方国家的强势打压,激起了中华民族最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五四运动像是一面镜子,把中国的懦弱、腐败、落后等深藏于制度本身的东西全部裸露于众。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其思想的活跃达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境界。教育界也不例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模式不断被引进,形成了此起彼伏的教育思潮,如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国民教育、科学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