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

  • 依从—认同—内化:基于态度改变三程序论的红色教育策略
    将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三程序论应用于红色教育活动中,符合小学生善于模仿、以形象思维为主、可塑性强、开放性强等身心特点,能够更好地影响小学生对红色教育的态度。按照“依从—认同—内化”的态度发展顺序,结合红色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一、态度改变三程序论的基本内涵态度改变三程序论也叫作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态度变化是通过“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程序)实现的。在小学红色教育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6期2023-10-23

  • 态度改变视角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型研究
      要:借鉴态度改变劝导模型的理论逻辑,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型,并对该假设模型的整体适切性和内部作用关系进行SEM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型涉及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六大构成要素,且要素间存在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效应,进而从顶层设计、资源配置、人本旨趣及过程革新等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关键词:态度改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型构建一、问题提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态度改变是指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3年1期2023-05-30

  • 态度改变理论在高校监督执纪思想教育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察工作中引入态度改变理论,从审查调查对象的认知和情感着手,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感召,引导审查调查对象解开思想疙瘩,端正态度、知错悔错,积极配合审查调查,主动交代、说明问题。这有助于推动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 在高校落地生根,从而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态度改变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耦合性1.态度改变理论简介在心理学中,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情感或者时间所持有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等因素(或称维度)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2022-12-30

  • 霍夫兰德态度改变理论视域下评论信息对消费者矛盾态度的影响研究
    。第一,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很多,但已用于分析矛盾态度的因素却对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评论信息特征,涉及因素包括情感极性、抽象性、评论时间、内容一致性、评论立场、评价质量等;部分研究涉及接收者特征,主要涉及接收者矛盾态度程度;少量研究涉及产品属性特征和信息源特征。第二,多因素综合分析较少。大部分研究仅涉及两个维度,如潘晓波采用2(高/低矛盾性)×2(主/客观性正面口碑)的组间实验分析了消费者态度矛盾性对正面在线口碑信息处理的影响[2];少量研究涉及三个

    管理工程学报 2022年4期2022-07-22

  • 生涯咨询对学生职业态度影响的研究
    方法被证明对态度改变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态度改变理论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理论当属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德等人研究设计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本研究参考了此理论模型的改变—说服框架,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按照说服者(咨询师资)、信息(咨询信息)、情境(咨询情境)进行分类。对职业态度的影响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对于自身职业态度变化的主观评价和职业成熟度中态度维度因子的评分上。图1 研究理论框架图三、研究成果(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于实施生涯咨询前,按5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5-16

  • 打工人
    待自己身份的态度改变——认同自己“打工人”的身份,一改几十年来打工群体都要面对的身份尴尬和认同危机。“打工人”语录几乎都是“两段论”的表述,“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虽然他们也倾诉和抱怨自己打工生活的辛苦和艰难,用自嘲、调侃和讽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处境,但他们并不悲观失望,而是接受自我、接受现实,并且不断地鼓励自我。他们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新例证○“打工人”流行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打工人”的泛化。那些“996”工作制下的“码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0期2021-12-02

  • 打工人
    待自己身份的态度改变——认同自己“打工人”的身份,一改几十年来打工群体都要面对的身份尴尬和认同危机。“打工人”语录几乎都是“两段论”的表述,“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虽然他們也倾诉和抱怨自己打工生活的辛苦和艰难,用自嘲、调侃和讽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处境,但他们并不悲观失望,而是接受自我、接受现实,并且不断地鼓励自我。他们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新例证○“打工人”流行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打工人”的泛化。那些“996”工作制下的“码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0期2021-03-13

  • 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新视角* ——基于态度改变认知理论
    康发展。二 态度改变认知理论(一)态度的概念态度是对他人、事物、观点的评价,态度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学家将态度分为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的想法和观点;情感成分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反应;行为成分是指人们会对该对象实施何种行为,任何一种给定的态度都是基于某种经验而非其他经验。一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人们的评价主要是根据人们对态度对象的性质所持的信念称之为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态度对象

    教书育人 2020年9期2020-12-04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探究 ——基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分析
    。本文基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指导,系统地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策略。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承担着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教育并引导职业院校的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势中,让实现中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1-03

  • 态度改变理论下职务犯罪调查讯问模式创新
    此情形下引入态度改变理论,关注从拒供到供述的态度改变、新态度的保持和说服的持续性,能够在突破口供的同时,保障供述的真实性和稳定性。一、态度改变理论在讯问中的应用态度体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行为四个要素,在态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1]具体到审讯中,犯罪嫌疑人拒供态度体系也是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等诸要素构成的整体。认知因素涉及信念和知识,犯罪嫌疑人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对案件证据情况、供述利弊的认识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10-20

  • 基于霍夫兰德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卫生监督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了舆情引导与态度改变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并依此模型针对卫生监督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 卫生监督;网络舆情;态度改变-说服模型;舆情引导[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3(a)-0133-04[Abstract]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on health surveillance network is an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7期2020-06-11

  • 基于“态度改变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设计
    的重要抓手,态度改变和思想转变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本文将态度改变理论的霍兰德态度说服模型和详析可能性模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规律和方法相结合,提出两种具有科学性和精细化的思政工作新设计,以期真正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关键词: 态度改变    思想政治    说服模型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作为国家战略被高校放在顶层设计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更是让高校明确将来一段时间如何利用思政的方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2019-09-12

  • 首要态度原理:原理、方法与策略综述
    学习情境下的态度改变教学,对教学设计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态度改变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虽然越来越重要,但相对分散,缺乏一致性。本文以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为指导和框架,回顾了现有的研究成果,确定并讨论了态度改变教学的设计原理。本文旨在重新点燃设计态度改变教学的学术争论,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关键词:首要原理;教学设计;态度改变;态度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3-0085-08收稿日期:2019-0

    数字教育 2019年3期2019-09-10

  • 态度及态度的转变
    。依从阶段是态度改变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为表面的态度改变。认同是指我们在情感上存在与他人或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念、态度或行为的现象。内化是人们对某事、某物重新进行了认识,并在对自己原有态度进行评判后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是态度改变中最深刻的层次。比如,李姐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想要外出打工,几位朋友得知后为她推荐了育婴嫂这项工作,为她讲解了育婴嫂的重要性,育婴嫂对家庭的帮助等。起先,李姐听后还是有所迟疑,本是不想从事育婴嫂工作的,认为育婴嫂就是

    家庭服务 2019年6期2019-09-10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阻肺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组患者认知态度改变情况、护理技能掌握度、知识掌握度以及遵医行为。1.4 统计学分析2 结 果2.1 检验2组患者认知态度改变情况、护理技能掌握度、知识掌握度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的认知态度改变情况、护理技能掌握度、知识掌握度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1。表1 检验2组患者认知态度改变情况、护理技能掌握度、 知识掌握度[n(%)]2.2 检验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的遵医行为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0期2019-04-23

  • 态度改变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探析
    074)1 态度改变理论概要1.1 态度改变理论简介态度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态度问题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态度研究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态度改变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在态度研究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简言之,态度改变理论就是基于态度研究,对如何改变个体态度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涵盖多个理论成果,主要有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和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1.2 态度改变理论相关内容霍夫兰德的态度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3-22

  •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分析
    就是引导我们态度改变的说服过程。态度改变就是指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在既有的态度背景上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佩蒂(Petty)、卡西窝波(Cacioppo)在总结诸多关于人们态度、认知形成和变化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它为解释态度改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被认为是当今最受欢迎的说服理论之一[1]。目前,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作为一种劝说模型在

    图书情报研究 2018年4期2018-12-05

  •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态度改变 战狼2 教育【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50-02一、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或者他人了解到的信息。费斯廷格自我评价的理论认为个人具有评价自我的内驱力,在缺乏客观标准时,会将他人作为标准与自身比较从而评估自己的态度、能力等。原本与外部存在的不同态度存在的差异会引起心内冲突,为缩小差异,减少压力,个体的恢复心理协调能力接受信息传播者态度或形象,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或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2018-05-21

  • 外卖二三事
    ,还用坚定的态度改变了小伙子。说实话,最后,我真替他捏了一把汗,万一小伙子并不懂得知恩图报可怎么办呢?奇奇:如果有这种万一,那么我们的徐坤就要英勇就义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多行一善,你也可以的!倩倩猪: 等外卖是一件多么煎熬的事啊……等早了只能在门口兜兜转转迎风流泪,到晚了又看着风驰电掣的小哥各种不好意思……某次,我看到一私家车撞上了一送外卖的小电动,白花花的汤面泼洒得极有艺术性,两车主“友好交谈”,引得各家外卖小哥纷纷兔死狐悲围观发表意见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18年5期2018-04-11

  • 基于态度改变提高“基础”课认同感的探析
    的基本准则。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系统阐述了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大学生认同基础课有关理想信念的思想,构建更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自觉去践行,这个过程即态度改变过程。因此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来构建学生对基础课的认同感,可以有效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2 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德提出来的,系统论述了态度改变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该模型认为说服者更具权威性、态度更公正客观、更受说服对象喜爱,说服对象更容易改变态度;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1期2018-03-07

  • 态度改变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50001)态度改变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沈 洁*(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大学生群体承载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且正处在思想理论尚未成熟时期,对国内外多样的意识形态尚缺乏辨识度。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地开展,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系统的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的基础上,运用态度改变理论对当前教育状态加以分析和改造,将极为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态度改变理论;大学生;思想政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2018-01-25

  • 最美的生活态度
    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所以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常人,你的人生都需要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乐观是一种生活态度。民国元老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游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或许我们不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不会如咖啡那般浓厚,从色泽到中枢神经都兴奋,但我们可以是一杯简单的茶

    幸福 2017年36期2018-01-19

  • 态度改变心境
    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目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账单,老太太发现比原来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周末·校园文学 2016年31期2017-04-11

  •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123)“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曹 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也是个体态度转变与形成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根据大学生个体态度形成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育策略,即服从阶段的奖惩并举、合理说服;认同阶段的榜样示范、群体规范;内化阶段的强化巩固、实践转化。“态度改变三阶段”;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29

  • 态度改变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理论浅析
    治教育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要使教育对象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需要运用态度改变理论,从而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施教。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态度变化。然而,由于“态度”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较广,且大学生群体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时刻注意教学方式、方法。一、态度的内涵及作用关于态度,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拉姆斯戴恩和霍夫兰提出態度有三个组成部分:感情成分(对某事物的评价或感情)、认知成分(信念的认知反映或口头描述)、

    决策探索 2016年6期2016-10-21

  • 试论新闻传播活动中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
    化。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传播的来源传播的来源是指生成、制作和发送信息的源头或起点,这里主要是说收集制作、传播信息的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人采用同样的沟通形式,面对大体相近的受传者,传播相同的讯息内容,但最后的传播效果可能是不同的,这常常正是信息的传播者本身的一些因素无形地影响着受众的态度。(1)外予因素。外予因素是社会给予传播者个人的能够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职位、资历、荣誉等。因为这些只能为少数人所具有,而不为社会上每一个人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3期2015-08-15

  • 态度改变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的运用
    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理论认为: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是受众态度改变的四个要素,同时态度改变的效果与受众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密切相关。本文拟用态度改变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读本《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进行分析,提出要以态度改变四要素为切入口,以受众的情感、行为和认知为突破口,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实效。关键词:态度改变;心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7-0055-03201

    世纪桥 2015年7期2015-08-14

  • 故事如何影响我们:叙事传输的影响机制
    ;叙事传输;态度改变;影响机制分类号:B8421引言一直以来,“态度改变”都是营销、广告以及社会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关心的是个体态度改变背后的心理机制。近些年来,随着媒体形式发展的多样化,电影、电视剧中的植入广告开始大量涌现并且呈现出传统广告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事实上,这一类传播载体与小说、报纸故事、电视剧等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叙事性。叙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故事性。故事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人沉浸其中,忘记周围的世界,引起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4期2015-07-21

  • 基于说服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一致性机制;态度改变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2-0015-06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即说服,来使大学生的态度发生改变的过程。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无非有三种:态度形成、态度强化或弱化、态度抵制。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的变化主要与这三个过程相关:服从、认同、内化。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成为主体,而学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26

  • 人生最好的相逢
    你。我做人的态度改变了,我的品位提升了。你从失意中站起来,重新奋斗。每一次我们聚首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心有灵犀,我总是猜到你的想法。有些时候,我们几乎说出一样的話。你丰富了我,我也丰富了你。如果两个都是男人或者两个都是女人,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是一男一女,我们也许是最合得来的情人。如果你已经有情人或者我已经有情人,我们也并不会因此而觉得遗憾。因为,这已经是人生最好的相逢,你里面有我,我里面也有你。(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拥抱》一书)(责编 悬塔

    现代妇女 2014年4期2014-09-10

  • 态度改变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要理论之一的态度改变理论,是要通过借鉴和学习这种理论来改变、稳固和增强大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等的看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不端态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应积极借鉴和学习相关的态度改变理论,这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高校的有效实施给予重要的启示和价值。一、态度改变理论的基本内容态度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理论之一,学者们对态度的定义也层出不穷,但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三个,分别是:三要素说、经验结构说和意志认知结构说。现在学术界普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5

  • 态度改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
    从社会心理学态度改变理论入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力求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的新途径。[关键词]态度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科学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74-04[作者简介]苑英科,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荣,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北京102206)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和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6期2014-02-20

  • 专业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媒介类型与既有知识
    发生更大程度态度改变。“毒胶囊”事件作为一次危机传播,相关信息必然真假交织,而该信息又涉及到药学专业领域,受者对信息的辨析必然受到既有药学知识的制约;故有必要考查受者既有知识多少对认知和态度改变的影响。学界也非常重视对专业信息传播规律的探讨。由此,引出假设2。H2a:面对相似专业信息,既有知识较少的受者相对既有知识较多的受者,会发生更大程度的认知改变。H2b:面对相似专业信息,既有知识较少的受者相对既有知识较多的受者,会发生更大程度的态度改变。研究设计与分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18期2013-09-26

  • 中国文化中态度和态度改变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22)态度和态度改变是社会心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也是长盛不衰,历久弥新,吸引众多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研究领域,甚至有心理学家将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研究社会态度的科学”[1].由此可见,态度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着丰富的关于态度和态度改变的心理学思想,但到目前为止,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以及以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框架对这些思想进行系统整理的研究还几乎没有.本文是对这些思想进行整理的一次尝试,依照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并结合一些比较成熟的社会心理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2

  • 组织管理中转变员工态度的路径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态度改变的相关理论及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并且对转变员工态度的有效路径作了深入分析。【关键词】组织管理转变员工态度一 态度改变相关理论研究1.认知论的观点第一,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Festiger)1957年提出的,对态度改变的研究影响较大。费斯廷格认为,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各类认知元素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即不相关、协调和不协调。当认知因素处于不协调状态时,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或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来调整这种状态

    北方经济 2012年22期2012-12-25

  • 人生最好的相逢
    你。我做人的态度改变了,我的品味提升了。你从失意中站起来,重新奋斗。每一次,当我们聚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心有灵犀,我总是猜到你的想法。有些时候,我们几乎说出一样的话。你丰富了我,我也丰富了你。如果两个都是男人或者两个都是女人,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是一男一女,我们也许是最合得来的情人。如果你已经有情人或者我已经有情人,我们并不会因此觉得遗憾。因为,这已经是人生最好的相逢,你里面有我,我里面也有你。(生如夏花摘自《拥抱》)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2年8期2012-08-20

  • 论个体说服传播的时境与话题设置*
    与话题设置。态度改变理论中有关说服对象的态度类型、情绪状态、自信心的理论假设为时境与话题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个体说服传播;时境设置;话题设置说服者在对个体进行说服传播之前,要对说服对象的情绪与心理有所把握,把握得越好,就越能达到预期之说服效果,而这种把握的实现,既在于预知说服对象对于说服目标的态度,又在于通过说服前的精心准备来影响说服对象的情绪心理,使之更易被说服。关于说服前的准备,很多长期从事个体说服传播实践的人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将这些经验进行系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07

  • 教育者喜爱性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 *
    年提出了一个态度改变的经典说服模型,该模型指出了态度改变的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因素和有关变量。其中,在外部刺激涉及的“传达者”这一因素中,“喜爱性”是一重要变量。喜爱性是指传达者的受欢迎程度。凯尔曼认为,由于人们试图等同于一位被喜欢的传达者,进而往往采取那个人的态度、爱好、行为方式和服装样式,所以喜欢能引起态度改变。一个人喜欢传达者,就容易接受其影响;反之,就容易拒绝其劝说,所以传达者是否被人喜欢、以及喜欢程度深浅,与目标靶态度改变之间大有关系。社会心理学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3期2011-04-03

  • 促使犯罪嫌疑人态度改变的讯问心理策略
    到开口供述的态度改变的过程。在讯问初期,犯罪嫌疑人拒供是很普遍的,而据供是讯问的首要障碍,也是最大的障碍。由于犯罪嫌疑人的自我防御,其反侦查、反讯问的心理明显,出现拒供、谎供的比例较大,而自首和自白的犯罪嫌疑人是很少数。但口供毕竟是重要的证据种类,至少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线索。而且口供是经济高效的获取办案信息的一种方式,所以侦查人员不会轻易放弃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因此,如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激发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动机,成为讯问的首要任务。而激发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政法学刊 2010年6期2010-02-15

  • 态度差异与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
    差异在目标靶态度改变中的作用呈倒u曲线特征,即中等差异引起的态度变化量大。在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中,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劝导教育对象形成正确道德态度或是改变错误的道德态度,并建立相应行为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效促进道德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道德教育者要在把握不同教育对象原有道德态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态度差异,力避其产生同化失误和对比失误,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可信性。关键词:态度差异;态度改变;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探索 2009年6期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