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荷

  • 剪纸(外一首)
    自横峰她最好来自莲荷乡她一定知道什么是多余的所以,她剪山时,天空是多余的剪水时,波浪是多余的她剪飘扬的柳枝,风是多余的娶一个能剪出万物的姑娘吧令她想剪出一个你的时候踟蹰,羞涩,不好怎么动手你总是,纷纷扬扬空白是多余的娶一个剪纸的姑娘她最好也是纸做的绯红而单薄沾水即碎的那一种磨盘山在磨盘山上行驶,到了高处云已经被我们磨成了雨水有一阵,没一阵地下这里时光缓慢啊但树林很快又被我们圈出了一道年轮鸟鸣被我们碾得最细腻又清脆,又飘搖一抬头,就会撒入眼睛里到了更高的地方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23年3期2023-05-30

  • 莲荷的不同角度看紫砂造型的构成 ——浅谈紫砂作品“秋荷印象”的创作思路*
    冲突。就以紫砂“莲荷”的塑造来说,传统的莲荷作品通常会选择正常的观察角度去重现莲荷之美,利用紫砂泥易塑仿生的特性,在茶壶的结构中复现现实中观赏莲荷的角度,获得生动逼真的美术效果。这样做显然是十分成功的,但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造型同质化的现象,当观赏的视角成为固定的造型套路,原本的美就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一种僵化的模板,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开创更多观赏视角,而这首先要解放思维的局限。2 紫砂壶形体视角的拆分在紫砂壶造型创作实践中,灵活的拆分视角将会解

    陶瓷 2023年1期2023-02-03

  • 水上摘莲青滴滴
    来我从书中得知,莲荷本是一体,未盛放之前为“荷”,开花结实后便成了“莲”。荷为花,莲为实。荷花,莲子,前者娇羞,后者端淑。那年路过江苏金湖,与万亩荷塘不期而遇。自从进入金湖境内,道路两旁就是连绵不断的湖泊,莲荷满塘,荷叶挨挨挤挤,俨然如盖;荷花或盛放或半开,或白或粉,亭亭玉立;莲蓬如翠盏含珠,饱满润然。我摇下车窗,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香气清雅悠长,引得我们停车驻足,在荷塘边流连了许久。一位大嫂划着一只小小的木船渐渐靠近我们。我们和她打招呼,大嫂笑盈盈的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11期2022-12-27

  • 非遗视域下唐宋元明清瓷器之莲荷装饰研究
    1121古人常将莲荷与女子类比,以莲荷象征情爱,因此莲荷的艺术形象高速发展,不断丰富。因此莲荷以优雅动人的姿势成为天生丽质的纯情表白;真性情的爱情象征;寄托人们相思相恋的意绪;彰显清新淡雅风格和清正廉洁的品质;化身为和平、友好、祥瑞、高尚的象征。莲荷在瓷器装饰艺术中厚植陶瓷文化,传承精湛技艺,传达唯美、精致的理念,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融合朴实、精湛、灵巧的手工技艺,传递民族大众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信仰。从唐代开始,受诗文中赞美莲荷纯粹审美意象的发展,更强调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2022-11-26

  • 赏荷
    自禁的赞美。我对莲荷情有独钟,源于早年拜读的宋朝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空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正如此文所述,荷,叶碧绿,茎笔直,性温和,品格高尚,端庄圣洁,高雅的形态透着朴实无华的自然美。在雨中赏荷,别有情趣,为我最爱。手执雨伞,徜徉在青山连绵景色秀美的南山珍珠湖畔,我静静观赏着雨水中漂浮的莲荷。风雨中,雨点拍打在荷

    金山 2022年9期2022-10-17

  •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莲荷纹样装饰文化艺术研究
    莲子,这些都说明莲荷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时代起,荷花已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田间池塘,人类已经开始种植荷花。《逸周书》记载:“薮泽已竭,即莲掘藕”叙述了西周食用莲藕的情况。据传吴王夫差曾在他的离宫(今苏州灵岩山)为西施赏荷修筑了“玩花池”,引种莲荷。集结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就对莲藕药用保健功能作了描述。距今1600余年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盆栽荷花。1400年前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着根茎繁殖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2022-09-16

  • 春归(外一首)
    去吧好在  夏有莲荷秋有桂菊  冬有梅花即使四处  只杂芜着蔓草无处寻觅奇葩骚人的诗情  丹青的画意也会寄居自然  陪伴着天地日月遥永  四季轮回一任清风拂面春  还是会归来的童年之梦多情的风帆催着记忆的小船载着我驶向遥远的童年的夢幻清清的弥水洗去了我幼稚的梦绿绿的田野难寻我瘦弱的身影弯弯的田间小路再不见我那浅浅的足行低低的茅草房消失得无影无踪群群嬉戏的小伙伴已各奔南北西东只有那模糊的美好记忆依稀浮现在  我的脑海中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5期2022-07-06

  • 春天
    了青蛙王子肥绿了莲荷梨花如雪  杜鹃似火小草青青  铺满山坡桃花迎着朝霞笑得灿烂  红得灼灼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在柳帘里欢快地穿梭双双对对的紫燕依偎在幸福的小窝喃喃细语  把爱向春天诉说牛铃叮当  牧童横笛妙曲仙音  留在阡陌林荫道上  花前月下英俊的帅哥  秀丽的靓妹沉浸在爱的心河我依偎在春天的怀抱漫步在金色的油菜花海看蝴蝶袅娜  听蜜蜂嗡嗡我枕着春夜的胳膊仰望玉兔当空听着嫦娥奔月的传说我轻抚春雨琴弦把美好愿望寄托我吹奏春风管乐任柔情奔放山河我跟着春天的步伐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3期2022-07-06

  • 都是亲切的事物(组诗)
    苦痛就像河水失去莲荷与浮萍偶有音乐飘过,那么遥远谁能维持天长地久的激情?除了深爱的人。命运注定擦肩而过河堤必有隐忍的秘密池塘叙事风勾勒水的层层曲线与水鸟制造的波纹有些许不同,如果说喜欢更想让风停下来安静。宽泛。充盈柔和的美莲荷绽放的池塘边,杨柳最为忠实它们飞舞胳膊,像要驱逐我我不是风,也不是树阳光铺在原野荷叶翻过来,覆过去谁不对美好事物心生怜悯并让半亩浮萍,带上绿色冲动许是石板桥沉默过久忘记浣纱女子转身的含羞五月青藤落满烟尘有那么一刻,甚至以为我是池塘划拉

    绿洲 2021年5期2021-11-26

  • 莲荷之象 [组诗]
    自信让春心外泄的莲荷还能在风中挺立三秒我替宋词酸涩,牙根发痒宋词为我羞愧,沉默不语憧 憬目光所及,只有花朵周围全是远方天交出了蓝,云只会更空它唯一的退路是不以空旷做背景和我互为参照它才不是孤立的,甚至,才能摆脱虚幻我可以让它具体到一根睫毛只要下一个场景不出现,我就决不按下快门遇 见谁都给希望让路通向清新,最快的路径是早晨一开窗,就会产生负压吸走一粒一粒兴奋的微尘啼鸣声高低错落,夹杂在一起各自被喜欢的人捡走万物之间好像完成了某种交换时间和鸟都是新的湖面上的我

    诗潮 2021年11期2021-11-24

  • 荷花(组诗)
    星迷路在海的中央莲荷白云托起的莲荷在心中升起燕雀的叫声在春天里踏青而来一朵盛开的蒲公英传递着融化在阳光中呼吸的声音山下沐浴的往事在青野里徘徊被刷新的灵魂在绿湖的上空轻舞一片云朵在风里走来亘古的河流拉开了她清颜的面纱歌声近了 新月划开了天际我踏着月光在梦里随行一缕红霞站在迎客松上展开了忽近忽远的青莲荷花寒夜的风寒夜的风拉起我的手手抱住灵魂摘下肉体守望温暖的灯御寒的披巾挂在老树上伴舞的眼睛在夜里蜗居颤抖跌落在童年的房间里抖洒了尘埃于是迎来了一个靓丽的早晨有飞来

    吐鲁番 2021年4期2021-11-13

  • 紫砂陶刻作品《荷雅塘趣》的创作及评析
    ,几户人家,一池莲荷,放一塘鸭。石桥小舟,田埂河畔,守着闲静岁月,淡看花开花落。作品《荷雅塘趣》的创作来源便是这闲静的生活气息,于闹中取静,在平凡中生出典雅,这样的景色凝聚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安宁的憧憬、对未来的希冀。人人都向往这样的恬静,于是这种种的幻想共鸣就凝聚出浪漫的荷塘之色,用各种各样的文艺创作来加以表现。优秀的紫砂陶刻创作就需要创作者具有将这种美好的想象转变成现实具象的能力,这样的刻画需要技艺与文艺并存,要有扎实的运刀技巧,胸有成竹,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6期2021-10-12

  • “菱花提梁碗莲壶”的综合美与气质风格之我见
    层次美。在常见的莲荷题材中,普遍都会引入莲荷的数个外形特点,其中莲花的花瓣,莲荷的荷叶都具有非常独特的外形轮廓,同一件紫砂壶中,将两者的形态特点提炼融合,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印象引导,由于紫砂壶本身的结构就同莲荷的自然形态相冲突,所以这种融入并不需要详细地将莲荷的细节描述出来,而是有选择地进行呈现,让人感受到莲荷的韵味,并由此获得莲荷所附带的文化价值。二、“菱花提梁碗莲壶”的造型制作这把壶嵌入式的壶盖与壶身完全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在壶盖处有手

    景德镇陶瓷 2021年4期2021-09-14

  • 荷月里的荷诞日
    隔着帘影,满池的莲荷绽妍摇碧,荷叶间且有鸳鸯、彩鸭容与清波,池周围也是花木葱茏,竹柳相继。在往昔,莲荷绝非只有观赏性,相反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从根茎到花须都有食用、药用乃至实用功能:藕与莲子是美味;荷叶在饮食中功能多样,另外,肉店还会用它包生肉,小贩也用它包零食;夏日专用美酒“莲花白”必须靠莲花瓣来酿造,同时花瓣还可以蒸馏香露,风干后在冬季治冻疮,甚至花须都可以油炸成清口小吃,莲心泡茶则助人清热去火……因此,无论南北,一望无际的荷花荡,一如稻田、麦田一

    新民周刊 2021年22期2021-06-30

  •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风格流变考
    、白地或褐地白花莲荷纹等主题纹饰,卷草纹、蔓草纹、回纹带及开光外的缠枝牡丹纹等边饰。1开光装饰与奔鹿纹南宋时期的吉州窑彩绘纪年瓷见于江西新干界埠公社南宋淳熙十年(1183)曾照远墓和南昌南宋嘉定二年(1209)墓出土的奔鹿纹盖罐(图5),这两件器物除颈部装饰略有不同,一为简笔卷草纹,一为蔓草纹外,其余从造型到装饰都极为相似,均使用了“开光”装饰手法。奔鹿纹此时已成为较具特色的开光内装饰,并延续至元代,如安徽潜山罗汉万岭元墓出土的奔鹿纹梅瓶(不晚于1323年

    收藏·拍卖 2021年2期2021-04-12

  • 父亲的抗战
    的德安、万家岭、莲荷,到昆明的西山龙门、翠湖……寻找父亲和他的战友留下的足迹。淞沪会战1924年,父亲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后来当过第3期区队长。1928年,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1936年,被批准赴德国学习军事。赴德之前,父亲已是少将军阶,任陆军第18军第11师师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父亲心急如焚,提前回国,一路历经艰辛,奉命赶到淞沪战场。/ 1924 年5 月的黄维。/ 1925 年1月,黄埔3 期区队长黄维。/ 1937 年9 月

    黄埔 2020年6期2021-01-29

  • 心若莲荷
    道,与百年、千年莲荷相遇,听一曲古琴《荷花赋》,执手仙子于浩渺烟波之上,采一株半开的莲花挂于晚舟,照亮篷船的卧榻,让荷香弥漫着每一个梦乡。佛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清静的莲花。但只是少年读过的《荷塘月色》占据了对荷的整个记忆的意象,潜意识里那荷就“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十几年前有机会坐在燕园的课堂里,可满脑子都是荷花摇曳的影子,但未名湖里多是睡莲,虽娇小美丽,却有些稀落零星,远不是“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也并没有出水。不过朗润园里的荷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21

  • 宋代诗僧的莲荷意象书写与人格寄托
    9页。,更是赋予莲荷以君子人格,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但君子形象并非莲荷的唯一特征,其“出淤泥而不染”更不是理学所独创,在诗僧笔下,呈现出与“君子莲”相映的“禅者莲”形象,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互为补益。莲荷有着深厚的佛教渊源,是诗僧题咏莲荷的宗教基础,然而诗僧并未满足于以莲荷作为偈颂诗的意象,宋代诗僧多与文人交游,并大量唱和、效仿文人莲荷诗。宋代禅宗盛行,僧诗多是禅诗,而禅诗不同于一般文人诗的特点为高度的自我意识与主观世界的外化,因此,僧诗中的莲荷未必是实景,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5

  • 偶入鲜龙井 [外一首]
    再孤清宛如这一池莲荷习惯于人间烟尘我从未离弃那经年的阳光和风雨像一屉久未佩戴的毛衣链在无关的翻动中一次次被搅乱就是那一团古老的针头麻线在每一个洗去昨日之诟的清晨我要忆起去年春夏秋冬的事今年的,我正在思考明年、大后年花开几朵,我也要提前谋虑。我的骨髓里不只是遗传的血液,还有家门口的长江水。我一直没有对它说,我爱你但我从未离弃那经年的阳光和风雨以及它固执的脾气。我是一个有思想的长头发的小女子解不开千年的定论,我只如从前,挑选着绫罗绸缎想象一身新做的旗袍,同时想

    诗潮 2020年11期2020-12-24

  • 说着清凉,夏天就过去了
    角落顶上野花村头莲荷都一样有神山外客,说着清凉,夏天就过去了山里民宿,天南海北,口音是不收门票的风景寨名的渣纷纷剥落,一树叶子绿得透明。一滴露珠让人心静。好日子,一见如故一条小河,波浪里翻动的多是歌声笑声阳光松软、柳丝细雨、荡漾烟云不要问青瓦白墙砌进多少隐秘黔北风情,能告诉你的都在触景生情那是谁家女子?把竹竿抡得羽翼翻飞摊晒收成,摊晒心中小小的得意乡村旅游火了,很久没这样和土地亲近她说,好时光原本是藏在土里的种子从地里长出来,那就是春天在拍门贴紧土地,听听

    天津诗人 2020年4期2020-11-18

  • 村中荷塘(外一首)
    断年年丝不断爱这莲荷投进去的眼光投进去的爱抚能托起塘中的清冽这清冽又漏出满塘鲜艳荷塘的安静是村子的安静静静的荷叶不仅掩水还掩着村中的清爽一阵荷风起叶下溜进村子的门庭荷塘为家家撑了把绿伞葡萄园这园子生长了很多意思在盘根错节的根上在枝枝蔓蔓的藤上在垂挂和未垂挂的串串颗颗上生长和未生长似乎不需要说清甜的酸的在人们眼中留过意思在口中呢进了园子口中和手中都有了不少說辞说着说着有了酒意一串一串一嘟噜一嘟噜成了酒意飘在园中口含不了手抓不了篮筐也盛不了任由满园飘荡采葡萄人

    诗歌月刊 2020年10期2020-10-23

  • 诗意的横峰
    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4期2020-05-06

  • 诗意的横峰
    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0年4期2020-05-06

  • 风起荷荡漾 ——浅谈紫砂作品“迷醉风荷”的创作
    情操。自古有关于莲荷的文艺创作有很多,文学塑造了莲荷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构成了莲荷的骨肉,“迷醉风荷”用刻绘的形式在有限的挂盘空间内描绘了一幅风起人省醉莲荷的美景,通过渐次毗邻的明暗变化,用细腻的刀法塑造出动感十足的莲荷画面。从构图上看,作品上三分之一出为明,大片的留白构成了从上往下照射的阳光,以及随之联想而来的广阔的上层空间,这样的构图是符合莲荷生长的环境的;随后在画面中部,一朵盛开的莲花占据了整体视觉的中心部位,同样莲花盛开给人一种纯洁、明艳的感受,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2020-04-29

  • 莲荷盈盈
    写了“艳阳高照,莲荷盈盈”等这类的语句。这份粉红色的《慰问信》批量印制后,分发到全区各所学校,很快又转送至每一位教师手中。街头巷口的宣传栏和学校大门口,都在醒目处进行了张贴宣传。虽是薄薄的一张纸,但许多教师接到时,都逐字逐句认真地阅读,一种自豪与荣誉洋溢在心头。他们眉宇之间绽放的喜悦之情,正体现了那个年代教师的一种朴素情怀。围观在宣传栏前,聆听一位长者在放声念读。当他读到“莲荷盈盈”四个字时,我感觉眼前大放光明,心中自然构画出一幅美好的画面。那是一种展望,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9期2020-03-03

  • 东夏镇荷步赏荷
    花。这一片怡人的莲荷让我每每牵挂惦念,魂牵梦绕。面对荷塘,隔离车马喧嚣的三尺红尘,仿佛踏入超凡脱俗的境界,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和舒展。雨中的荷塘边,几乎没有其他的游人。绵密细腻的雨丝如烟似雾,微风过后,白茫茫一片笼罩在天地之间。远处,列队迎迓的莲荷映入眼帘,绿盖叠翠、白粉相衔,在轻风细雨中低吟浅唱。如果是晴天赏荷,荷略显艳丽张扬;雾里观荷,荷稍微迷离飘渺;月夜看荷,涂抹的清辉的荷塘又偏于肃静;唯有雨中赏荷才数最佳选择。碧绿的荷叶丛中,隐约可见星星点点的桃红和

    闽南风 2019年4期2019-05-08

  • 微风舞弄溢馨香 ——谈紫砂作品“荷韵”壶的创作理念
    大方、气质卓群的莲荷,成了大自然的主角,蛙为鸣、虫为爱,成就一幅夏日盛景。作品“荷韵”壶即是以莲荷作为主题所创作的一件紫砂花货。在美术的创作空间里,有圆满的,蓬勃向上的美,自然也有残缺的,不断凋落的美,两者带有各自不同的形象特色。眼前的这件作品“荷韵”壶即是表现的后者。在惯常的赏荷逻辑中,必然是观赏荷花盛开的样子,青葱碧绿漂浮着的荷叶,鲜艳粉嫩的荷花如同夏日的凉风席卷起大自然的万般风情,点缀着荷塘姿色。而当这些鲜艳的色彩褪去繁华开始凋零的时候,却少有人关注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9期2019-05-03

  • 荷花姻缘结硕果
    搞荷花?莲花县的莲荷产业做得怎样?那时,他还仅仅是桂花的爱好者,我也只好带着遗憾的口气叹息,自言自语反问自己莲花县为何不打莲花牌!因为我太希望全国唯一以花卉命名的莲花县早日名符其实啊!美好的期盼谁知又来得那样快!时隔一年半的2011年初秋,一声手机铃声传来了喜讯,消息虽感突然但也觉得必然,因为我认识莲花县的这位朋友爱花之心太强了,我相信他迟早会把我们共鸣的建议放在心上。当时,彭兴龙作为从事农业20多年、时任莲花县交通局副局长。他在自报家门后首先问我可在合肥

    安徽园林 2019年1期2019-04-03

  • 遇到你是我的福分
    山湖上那片浩荡的莲荷与它们清清爽爽的香味儿,曾经勾去过我的魂儿,也清洗过我的每一个细胞。那是怎样的火红与洁白啊!而今,走进夹在这些黄灿灿的美洲莲之间的小路上,斟满了一下一下的呼吸,才知又是一种别样的味道。越深入,越是屏蔽了周围树木与草卉的泥稞味,只有绵软的纯香,淡淡悠悠地沁进肺腑。曾有瞬间走进伊甸园的幻觉,而这清软的香气,便是亚当与夏娃刚刚吃过那枚禁果后,身上所散发出的微微的体香。日头没有遮拦地照耀着,几块薄薄的白云,斜站在天边,似乎在出神地望着这片比阳光

    散文百家 2019年2期2019-03-13

  • 风递幽香出 ——浅谈紫砂作品“锦上添花”壶的创作感悟
    上添花”壶选择用莲荷的造型来作为自身的创作题材,自古以来在紫砂花货当中,用莲荷为题的创作可谓数不胜数。江南多水泊,湖泊山泽让地处江南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魅力无穷的莲荷,所以莲荷的形象就被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文艺创作之中,紫砂壶当中的莲荷,借用其根茎叶花朵莲子等等的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或仿生或抽象的形体塑造,展示的是一种夸张而生动的形态渲染。眼前的这把壶也同样采用了这种传统的形态表达方法,在圆形的壶身上采用了无肩嵌入式的壶盖,在整个茶壶的上半部分塑造了一整张铺盖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2019-02-15

  • “莲子壶”的创作寓意
    紫砂壶作品中,以莲荷为题材的创作就屡见不鲜。在中华浩瀚的文化历史中,先民们逐水而居,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发现了种种莲荷的妙用,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这使得这类作品天然的便带有一股自然之气,无华去雕饰的美感让人可以发自内心的去喜爱。所以我们能够从流传下来的经典紫砂壶中,发现种种精彩的演绎“莲荷”的紫砂壶创作。这些创作渐渐成为传统,供后来者学习、揣摩,乃至重新演绎。图1“莲子壶”便是在学习紫砂壶艺的过程中,以个人独特的视角,重新表达的“莲荷”类紫砂壶器。“莲

    山东陶瓷 2018年6期2019-01-24

  • 论《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的境界 ——以小说《莲荷图》为例
    》系列小说中的《莲荷图》为例,对张晓林的写作做一个基本分析。我觉得这样能把对他的判断落到实处。《莲荷图》这篇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先说这一篇的结构,我称它为锁链式的循环结构,是以情节方式构成的。这么一个篇幅很短的小说,它有四次伏笔,一是开头的黄庭坚“偿债而来”;二是智珠禅师捡起一片瓦砾,拂去灰尘,装进口袋;三是遇见秦观的儿子;四是向禅师求画。有了这四次伏笔,在情节上来讲形成了一个回环的逻辑锁链。四个伏笔就会有四次照应,这些照应有时会写得很隐晦。这样不停地伏笔不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1-04

  • 雨润荷莲
    ,打在树林,打在莲荷上,打在池塘的水中央。琼浆玉液的雨珠,串成银帘,一路跋山涉水,从太虚爱恋到大海,再经过翻山越岭……终于来到这片跃动不已、危机四伏的池塘,为广茂的荷叶田田,为不变的千金诺言;在黎明之前,送上真淳的清爽、蜜香的挚爱。遥远的太初,唯有那颗坚贞的莲子,不离不弃,坚守泥沼的荷塘。遇到过干旱,塘泥龟裂了,也逢上过洪涝,莲荷没顶了。即便采摘的深秋,也还是没被良人发现!为了再次遇见初心如一的命缘:就这样默默守候着,长年累月,就这般静静守护着,山盟海誓;

    散文诗 2018年4期2018-11-15

  • 故乡的莲荷
    眼望不见尽头的建莲荷田里,亭亭玉立的秆上含苞欲放的菡萏撩人心魂,而绽放至天边的荷花,也只有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来形容了。莲荷在远古就有。《诗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花”,或是最早的描述。屈原、萧纲、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柳永、辛弃疾、杨万里等大诗人,都有莲荷诗词之传世佳作。声名显赫的福建建莲,或许栽种的历史比之江南莲史更短,但品质、色泽、外观等,均比其他地域的莲子更优。传说,建莲原属仙品,为天界荷花仙子所有。有一天

    福建文学 2018年7期2018-07-23

  • 唐代莲荷图纹的民族特色刍议
    人们的喜爱。唐代莲荷图纹艺术造型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优秀艺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莲荷图纹的对称组合美与民族艺术特色中华民族的艺术造型历来注重方整平直,追求空间协调和谐美,讲究排列对称。闻一多先生曾云:“中国艺术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建筑与诗中尤为显著。”①均齐美即是对称美,闻一多先生明确指出中国艺术大到建筑设计,小到诗歌创作多以对称手法造型,这在古代的桥梁、宫殿、城门、园林、墓葬以及诗歌、民歌、对联等均有体现。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2018-04-08

  • 城市后花园 ——莲荷
    城市后花园 ——莲荷村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新农村建设处(410005) 李海燕 邵阳市农业委员会(422000) 唐江良活动中心苗木基地邵阳市双清区火车站乡莲荷村,辖2 0个村民小组、4 8 0余户、1 8 2 6人,现有耕地面积1 2 0公顷,森林面积2 6 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 5%。2 0 0 7年以来,莲荷村按照“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要求,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村庄环境实现了大美化,村民收入实现了大增长,村风民风实现了大提升,现被誉为邵阳市的

    湖南农业 2017年10期2017-10-12

  • 寻凉帖
    独独不曾亲自采过莲荷。每每夏日赏荷欲以手抚花,直想把它折回去插瓷瓶里,定然满室生辉,满身凉意。入夏纳的凉,为心之静谧。心静,则沉着,则生爽气。能在夏日静下来的人,心境是平和宽广的,气质也是含蓄清雅的。如同一面微澜的湖,任尔虫鸣鸟躁,任尔花影重重,雨打风弦,我独僻阴凉处,听蝉自来,花自来,雨自来,露水沾衣自来,眉间清爽自来。一个人打坐,也风雅,也孤清。李时珍亦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什么站如松坐如钟,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6期2017-06-10

  • 筝声江湖
    水音,大气自然。莲荷光影,浅底翔鱼,忘却了,笑与泪小江湖,傲寂的是柔柔的心。丝丝月,如泣如诉,闹声铮铮,终消于天籁筝筝,心自问心。滄海一声轻叹,红尘竟引往事。雨朦胧,船桥雾漫,白茫茫盈盈似雪,清淡着炎咸的夏。人生怎任痴狂?不强求美如秋花,悠曼一方。且走且听,且停且看,那摇摇曳曳的是,或高或低莘莘树形。叶承日月精华,枝展冬春绿意,树脉琳通此生连。轻歌茶热曼声笑,劲舞雪寒汗中泪,染感的是今潮人生。筝争江湖,声入心尖,悠逸吾邦,心静问心。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2017-04-26

  • “芙蓉出水”文化内涵解诂
    司朝全芙蓉,是莲荷之别名。莲荷又称荷花。莲荷全身是宝,实用价值异常广泛,其根是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具有补中益气,祛淤生新之作用;莲花入药,其花瓣具有清热、祛湿、止血之功能;花心儿具有固肾涩精之疗效;莲蒂有助于清暑利尿;莲梗能通气、宽胸;莲子有助于清心、益肺、补脾、滋肾;青绿色的莲子心儿有助于清热、安神、强心、降血压;新鲜荷叶,性平,味苦,能解暑、清热,尚能煎汤代茶喝;干荷叶能开胃助脾,降血脂;莲壳是散淤治带的专药……故多年来,莲荷

    健身气功 2016年1期2016-08-15

  • 莲荷原型的文化蕴涵及造物流变
    表的东方文化中,莲荷形象作为一种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凝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造物形态中被反复强调,并成为了某种象征——这便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谓的“心理原型”。而当心理原型具有了某种意象性并因此能够被描述后,就成为了人们的意识内容,这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即是“原型意象”。原型意象是精神的文物,是人类的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结。荣格曾高度赞扬过中国的传统纹样太极图和汉字皆是“可读的原型”,莲荷原型无疑也属于此类。而不同的是,莲荷原型的意象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16

  • 一朵佛前的青莲
    凉的夏季,看满池莲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长;是在风起的深秋,看一枚落叶安静地赶赴美丽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迹在荒寒的山林。无论时光走得有多远,来时的路,去时的路,还是一如既往,不会因朝代的迁徙而变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许多生命都微如沙礫,我们可以记住的不多。王谢堂前燕犹在,帝王将相已作古,沧桑世事,谁主浮沉?俯瞰烟火人间,万物遵循自然规律,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安稳成长。人的生命与万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尘。可我们还是应当记住一个名字—纳兰容若,记住他的《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7期2015-07-06

  • 发展与性别平等:一个中印比较的视角
    格局。基于对华中莲荷县和印度南部岗德社区的跨时段追踪调查和比较研究,本文意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去理解和反思两个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和性别平等进程。本文比较了两地在经济参与、男孩偏好和出生性别比、教育性别平等、婚姻和儿女在父母养老中的角色等方面,并分析其背后的机制。文章发现两地女性地位都有提升,但女孩自身的福祉仍不是关注的重点。对传统的持守以及更多割裂社会的制度如种姓、宗教和地区差异,使得印度抑制社会性别平等的障碍更多。莲荷县女性在“个体化”路上走得更远,但社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13

  • 盛夏品荷
    吃的每一个菜都与莲荷有关:蒸莲子、煮莲子、莲子汤、藕根条、荷叶包蒸蛋、荷叶粉蒸肉……十多个菜,反正不是直接的莲藕根果,就是用荷叶蒸煮的其他荤素菜。品了荷味,饱了口福,我们漫步于赏莲桥,小憩于爱莲亭,感受了一下亭边小塘莲荷后,便乘坐采莲船儿,泛舟大荷塘。这荷塘,用“塘”命其名,真是小看它了——因为它有两千多亩,青郁郁的一片,一望无际,全是莲荷。“团湖”本是一个地名大概念,其实在这里,是实实在在的“莲花湖”。美丽的莲花,一朵朵,一片片,高高低低,开在一片绿色的

    辽河 2009年5期2009-07-27

  • 不要比棍子,要辩论
    受;“河水涣涣,莲荷盈盈,绿水新池,艳阳高照”,在工农兵群众中是否点头,能否点头。我们可以不忙于下结论,而把双方的论断和作品拿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检验。“歌德派”的对方,也可能有缺点。通过争论,当能克服。黄仑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界一直是“一边倒”的。不是往这边倒,便是往那边倒。偶有“异端”出现,一顿狠批,便压下去了。四人帮时期,更是一道同风,万马齐喑。四人帮搞文化专制,不必说了。文化大革命前,批判这个,批判那个,不许申辩,不许反批评,问题依然存在,何尝解决了?

    读书 1979年7期197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