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壶”的创作寓意

2019-01-24 05:54王红华
山东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莲荷壶盖莲子

王红华

图1 莲子壶

紫砂壶艺术诞生于江南,历经数百年,天然便带有深深的江南文化印记,而众所周知,江南文化,几乎可以称之为水的文化。南方湖道纵横,水乡处处可见,从水衍生而来的种种地方特色,潜移默化的便融入到了当地的艺术表达之中。在紫砂壶作品中,以莲荷为题材的创作就屡见不鲜。在中华浩瀚的文化历史中,先民们逐水而居,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发现了种种莲荷的妙用,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这使得这类作品天然的便带有一股自然之气,无华去雕饰的美感让人可以发自内心的去喜爱。所以我们能够从流传下来的经典紫砂壶中,发现种种精彩的演绎“莲荷”的紫砂壶创作。这些创作渐渐成为传统,供后来者学习、揣摩,乃至重新演绎。图1“莲子壶”便是在学习紫砂壶艺的过程中,以个人独特的视角,重新表达的“莲荷”类紫砂壶器。

“莲子壶”以莲花瓣为身,以莲子为盖,莲芯暗藏,藕流藕把,将莲荷的形象既显化于外,又暗藏于内,经典朴实,却还能孕藏新意,别出机杼,从传统造型中求新求变,让作品产生了更多趣味,以独特的视角将莲荷题材美的意象提炼了出来。

解读一件作品的意象,首先要从题材本身所代表的意蕴寻找表达的核心。莲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经常作为各种情感和形象的表征,在各种宗教或是情感表达中带有种种深刻的思想。但同时“莲荷”美的形象亦深入人心,这种“美”跟莲荷的种种意蕴交相融合,所以我们在创作之前首先要明白,“莲荷”的美是双重的,既是形象上的美,又有意蕴上的美,意蕴之美能够烘托形象之美,反过来,形象之美亦能表达出种种的意蕴之美,这两者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曾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便是借描写荷塘中婀娜的莲荷,来抒发胸中的情感,可以称之为借景写情,而景在我们艺术创作中亦可以理解成“形”。“莲子壶”要能够拥有可供承载的感情,能够展示诸多意象,首先便要从塑造造型开始。

“莲子壶”创作以荷花瓣作为壶身,制作时借鉴了部分筋纹器的成形方法,以筋纹线络构成一个基础形状,再将数个基础形状组合起来,共同合并成一个壶身。所以在制作之前,需要计算好壶身大小,以此确定基础泥片造型的大小,这在制作时是需要极端细致严谨的。在这件作品上,基础的莲花瓣形态一共分成六份,这时候可以参考六方器的制作方法,使作品的壶面看起来周正,圆满。但这一点同自然界中的莲花瓣造型实际上是有所冲突的,自然界中的莲花花瓣,较窄较尖,所以此时就需要进行一些艺术化的加工,这一点可以参照佛像中对于附属装饰的莲台的形象表述。我们在寺庙中常见的菩萨莲台,同样没有采用尖尖的莲花花瓣,而是将其扁平化,这一形象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紫砂造型借用这种共同认识,可以轻易从文化上延伸出我们对“莲”座、“莲”台这一形象的联想,以巩固形象特点。

壶身由莲台莲座衍化而来,由此在后续制作的时候,同样可以进一步推演,自然而然的塑造出相对更平滑的壶肩,以及圆润但水平线紧贴壶口的壶盖,所以壶身到壶盖的过渡就不可以平铺直叙,选用微微鼓起的曲线可以避免莲台僵硬,紧接着的嵌入式壶盖则可以从较低的壶口中向上延伸,避免了壶盖过高,破坏莲台的美感。同时在壶盖鼓起的曲线内,暗藏莲子,犹如莲心,至此莲花中包裹着莲蓬,内含莲心,一层一层犹如镜花水月的递进,引导着审美意象不断深入。并在深入以后,猛然发现于中心处,一朵悬浮于外的莲花悄然盛放,中心开花,将精神与视觉凝聚于一点,而这一点又正好是整件作品的中心,无论是精神还是外形,莲子都成为了作品整体的核心,彰显了形象,突出了主旨。

一件作品的意象可以延伸出各种不同的解读方法,所以紫砂花货既可以单纯的从外形入手来进行整体的形体构建,也可以从内在的精神入手由内而外的营造意象,形成轮廓。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其主旨都是为美服务,是为了凸显作品自身“美”的存在。没有美感的作品,无论孕育了何种深刻的思想,不具备吸引力,自然情感也就无法传递。但是作品的意象是作为美的表征,是吸引人的手段,切不可主次不分,因为创作的最终目的,终究还是彰显自身之“美”。

猜你喜欢
莲荷壶盖莲子
非遗视域下唐宋元明清瓷器之莲荷装饰研究
伪造的情书
邢建设:小满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莲子飞上天
莲子超市
不生二胎就自杀
莲荷原型的文化蕴涵及造物流变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