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芳
杭州大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21
古人常将莲荷与女子类比,以莲荷象征情爱,因此莲荷的艺术形象高速发展,不断丰富。因此莲荷以优雅动人的姿势成为天生丽质的纯情表白;真性情的爱情象征;寄托人们相思相恋的意绪;彰显清新淡雅风格和清正廉洁的品质;化身为和平、友好、祥瑞、高尚的象征。莲荷在瓷器装饰艺术中厚植陶瓷文化,传承精湛技艺,传达唯美、精致的理念,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融合朴实、精湛、灵巧的手工技艺,传递民族大众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信仰。从唐代开始,受诗文中赞美莲荷纯粹审美意象的发展,更强调“卷舒开合任天真”的清新自然生活意趣。宋代以来,莲荷还常借助谐音表达吉祥寓意,莲通常取“连”“廉”“和”等谐音,孟子曰:“廉,人之高行也”,又莲通荷,荷同“和”,表示的是和睦、和合[1]。由此,“和和美美”“万年和合”均成了莲荷装饰的吉祥寓意。
唐代国运兴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多元化,因此莲花纹在唐代进入全盛发展期。唐朝莲荷纹饰造型布局更显精巧,线条更圆润流畅,重瓣更繁密。形式组合有创新,常搭配其他纹样,与其他植物纹或动物禽鸟、灵兽、花蝶等纹样搭配。线条由简到繁、由生涩到成熟,充满生气与活力。
唐代出现大量结构特别对称匀称的莲荷装饰,唐越窑青瓷刻莲纹钵,造型圆满端庄,釉色青中泛黄,玻璃质感强,腹部一周皆刻划尖角莲瓣纹,构图相互对称均匀,相较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莲瓣纹青瓷钵,要完美许多。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盖罐,图纹设计层次分明,造型独特别致,其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划刻方法,雅美无瑕,对称结构均以优美的形式呈现。汉传吉祥三宝纹样之一的宝相花,盛唐吸取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的华美特点,以多层次的叠韵法设计出现,形成象征着富贵吉祥的一种特有的雍容华贵图案模式大为流行,其花式就体现了典型的对称美。对称式莲荷纹,给人端庄、典雅、稳重、平衡的形式美享受,也给人贴近自然的亲密和谐感。
1978年长沙窑出土的“童子执莲壶”青瓷器,瓷身贴着一位上身半裸露,穿背带裤,右手握盛开荷花的童子,其贴花纹饰画面清晰,孩童神采奕奕,天真可爱,趣味盎然。现在藏于安徽博物院的唐代《越窑青釉荷叶口碗》,碗面犹如出水荷叶,荷叶两边缘自然微微对卷的造型,碗内外釉面均有细小的开片纹,底为圈足。真有“碧叶田田随风卷,莲荷雅雅随瓷生”的诗意。还有一些荷叶形碗,边缘起伏,碗面舒张,很像初出水的荷叶,器形别致生动,极具艺术感。1973年浙江省宁波市出土的一件荷叶式托盏,盏作五瓣花口形,盏托则呈荷叶状造型,边沿四面向内卷曲,与此荷叶托盏同出的一件越窑青瓷碗上刻有大中二年(848)的明确纪年。江南农田多莲荷,所以唐代中期浙江越窑青瓷的装饰纹饰开始逐渐增多,但最为流行的是荷花纹、荷叶纹;唐代晚期,越窑青瓷装饰纹饰仍以荷花纹和荷叶纹为主。
莲荷本身因其花果并生而广受人们喜爱,从形态出发花开并蒂,从莲字的谐音寓意出发,喻指夫妻相连相惜,怜惜恩爱,情意绵绵。莲子寓意“怜惜你(君子)”“莲(连)生贵子”,更有代表了生命力旺盛、圣洁、美好等多重寓意。到唐宋时期发展出更丰富的组合形式。
1.莲荷纹与其他纹样“意”的组合。莲花纹通过与其他吉祥纹样的组合传达更为丰富的吉祥寓意,将牡丹花和莲花加在一起,那就是荣华富贵,再加上白头翁,那就是“荣华富贵到白头”,古人都喜欢讲究谐音吉祥寓意,送上莲蓬与莲子,那可就是“连生贵子”了,所以莲花也是荣华的象征。
2.莲荷与鱼组合。一条欢快的鱼儿游玩在莲花池里,画面清雅灵动,趣意萌生,即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同青瓷如玉的质地完美结合,让人观之静心养心,感受无尽的平静和祥。代表着“莲(连)年有鱼(余)”,表达人们对年年吃喝富余、财富有余的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寄托。鱼是生活安乐的象征,也是人类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莲荷更有高洁清雅之意,被佛教视为圣花,所以当莲叶舒展、露珠滚动、鱼儿潜游时,便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吉祥祝福,可以招财、招福,还可以挡灾、避祸。人们借助莲荷表达富饶丰裕的美好寓意,历史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题材。
3.莲荷与仙鹤组合。莲叶与鹤组合代表着“一路连科”。此外,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崇高地位的长寿、吉祥象征。与仙联系称为“仙鹤”。仙鹤随云,直去千年之后。祥云瑞鹤莲荷,飘逸灵动,庄严肃穆中透着神秘吉祥的气象,让人忘却尘事羁绊。莲纹与仙鹤组合代表神圣高雅。
4.莲荷与鸳鸯组合,意为“鸳鸯贵子”,表达的是祈求生育、子孙兴旺的寓意;也因鸳鸯表示夫妻恩爱、坚贞不渝,清康熙红莲池鸳鸯图三足洗的画面反映了世俗世界中有关爱情的吉祥寓意。
5.莲纹与牡丹组合,暗合“连连富贵”的寓意。牡丹为花中之王,誉为“富贵花”,北宋以后,莲花图案作为“吉祥”的象征成为大趋势,含义更加世俗化。清代更是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人们多取其吉祥纳福之寓意。
唐代还出现了“并蒂莲”的表现形式,象征着爱情的和谐。
经历隋唐的社会繁荣和文化大融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回归到自然生活务实中。北宋时期,莲花纹的宗教色彩被淡化,转变为具有浓厚民间风味的单纯装饰性纹样。宋元明清时期,莲荷纹饰在我国民间各个领域普遍铺开,并逐渐脱离原有的寓意,显示出融合儒道释于一体的民俗性。莲荷花卉装饰被民间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寓意,具有生命力强、枝叶茂盛、驱邪避凶、圣洁清廉、忠贞正直、吉祥美好等更多的民俗寓意。在这一背景下,百姓世俗生活的吉祥观念融入到莲荷装饰图案中,并随着时代潮流的创新更替,到清代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地。莲荷图案以世俗化的含义出现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开始,受周敦颐的《爱莲说》的影响,莲花图案成为了文人雅士高尚人格的象征。其后人们常常将莲荷的高洁品德、内在精神与抒情艺术融合一体,演化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宋元装饰中的莲荷可分成:缠枝莲、折枝莲、莲池图、束莲、八大码等。
1.缠枝莲,其装饰图案特点有三:①以唐草纹为基础进行变化;②以一条弯曲的花枝为基础,添加旁分的枝叶、花朵;③时有环绕结构,画面形成无限的循环,充满规则之美。如元龙泉窑青釉刻缠枝莲瓷罐,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北宋卧足莲花盘,盘中以缠枝莲为题材,线条流畅,图案严谨,繁但不乱。
2.折枝莲,则是单独出现的图案,是由花朵和枝叶组成的,就像被折下来的一朵花,常出现在一些器皿的表面做装饰,比如瓷枕、盖子等。如北宋龙泉窑青瓷刻划莲花纹盘是北宋时期的一件文物,内底腹刻划折枝莲花两朵、荷叶一枝及海水地纹,花瓣内划篦纹,纹饰自然娴熟流畅,现被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种莲花图案形式接近真实自然的形态,颇有写意之风。
3.莲池图,莲池图案为写实图,常出现在瓷盘等器皿的盘面上,描绘了一幅有莲花、水草、鱼、鸳鸯甚至童子嬉戏的池塘画面,应用在水器上更显生动,同时兼具装饰和实用价值。
4.束莲,是用丝带将莲花、莲叶和莲蓬束在一起的图案,比折枝莲的结构更为复杂,最早出现在北宋的瓷器上,到元代广泛流行。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龙泉窑南宋青釉刻划花纹盖瓶,瓶盘囗,直颈,丰肩,圆腹,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足底无釉。上腹部刻划折枝花卉纹,下腹部刻划仰莲瓣纹并附莲苞钮伞形盖,形成束莲状。[2]
5.八大码,八大码是元代流行的一组经过变形处理的莲花花瓣图案,莲花为八瓣,常以八片花瓣出现,装饰在瓷器表面。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罐,罐形如莲子,直囗,短颈,溜肩,圈足。外壁刻划三重仰莲瓣纹。有时花瓣上还有铜钱、珊瑚、灵芝、祥云、火焰、枝叶、葫芦、元宝等图案,象征了富贵、平安等吉祥寓意。还有大英博物馆藏的宋元龙泉青瓷青釉莲瓣大碗。龙泉窑北宋青釉刻花莲瓣纹五管盖罐,其腹部的莲花图案延续了唐花瓣纹层层叠加规整的装饰特点,只是莲瓣比唐时期显得瘦长。
此外,宋元时期国画的发展也促进了莲荷图案样式的发展,使莲荷图案更为简洁干练,线条感更强,更具写实风格。
明清时期,莲荷装饰图案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因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参与,在瓷器装饰创作中产生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莲荷图案,也更具有民俗感和意蕴感。图案的艺术结构在前朝的基础上发展,或变得更繁缛,或更为简洁。瓷器装饰的莲荷图案更为简洁概括,更加写实自然,也更富有浓厚的生活化气息。莲荷图案体现的吉祥寓意更为丰富和广泛。
明清时期的主流莲荷图案有缠枝莲、勾莲、莲池图等。缠枝莲在明代已经变得模式化,并在外观上作了相应调整,花枝变细,叶子缩小,更注重描绘莲荷花朵的细节,并将花瓣加大、花瓣间距缩小,显得精细紧凑。如藏于故宫博物馆的龙泉窑明代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其器身满刻凸缠枝莲纹,腹下部至胫部刻菊瓣纹。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龙泉窑明代刻花缠枝莲纹青瓷炉,其腹部刻划荷花纹也是其典型代表。明清缠枝莲还和其他如龙、凤、梵文等吉祥图案组合,如龙穿莲、凤穿莲、缠枝莲托梵文等组合式图案。明代末期的缠枝莲花纹更为繁琐,叶子轮廓有很多小曲线,花朵硕大,花瓣之间的距离极小,设计紧密,华丽繁缛,视觉上引人注目,装饰感强。清代的缠枝莲在花朵的造型有所回缩,花朵变小,但花枝和叶子更加繁复,形成若干个细小卷曲线条。细节更趋于精细繁复,更为紧凑,也更对称完美。勾莲是清代产生的图案,它由缠枝莲变化而来,但更加精巧,枝干与枝干巧妙勾绕,互成体系,画面更复杂。总之,明清时期的莲荷图案虽是以精巧繁缛为主流,但也有将图案写意化的瓷器。明清时期莲花形象广泛取用,更体现出莲花民俗化特点,更讲究福禄寿喜和吉祥的寓意。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莲荷是瓷器中较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因其具有纯美芳香的形态美和高雅的气质,具有一定的暗寓和象征意义,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达的审美形式和艺术魅力,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