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语

  • 鼓声遥远
    是一声自悲自叹的独语,不是被谁的槌子敲击出的一声欢呼。幽谷深山里,唯有雾蒙蒙而远,四处飘散着逃亡者的战栗。古战场鸣金收兵,残留了一点点声音的孑遗;败兵之卒落荒而逃,回首窥望时一阵惊悚;乌江滚滚,硝烟弥漫中美人的泪水埋葬在楚歌声里。鼓声遥远了,鼓声遥远。一百年过去,一千年过去。击鼓人杳无声息,那鼓槌也不知下落。鼓声还径自响着。在夜半,深山幽谷间——它在唤谁呢?石头们听着。绿色的黑色的不长翅膀的虫们趴在草叶的尖上,听着,这鼓。而人是没有的。没有人听的鼓声执著而

    散文诗世界 2023年2期2023-04-15

  • “对话写作思维教学”理论概述 提倡对话写作教学,摒弃独语写作教学
    学就要摒弃传统的独语写作教学方式,走向与创新思维培养相适应的对话写作教学之路。一、摒弃独语写作教学所谓独语写作,指的是不给读者阅读而进行的写作,或是只给任课教师看的写作。这种写作实际上是学生自说自话,与他人无关,因此我们称之为独语写作。以这种独语写作为理念指导下的写作教学,可称之为独语写作教学。(一)独语写作的特点首先,不管读者需求。由于写出来的成品除了任课教师看外,不给任何人看,所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考虑任课教师的要求,对于其他社会读者的兴趣爱好、时代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3期2022-08-26

  • 关于文学信仰的“独语”与“对话”
    性地提供了一种“独语”與“对话”并存的文学史结构,他以“一个人”的方式激活了教科书中几乎是僵硬的“文学史”。在修订版的后记中,程永新这样解释“一个人”的含义:“至于‘一个人的文学史的书名有点唬人,有点浮夸,有点大而无当,那也是出版的策略,十几年前的出版业好像就流行‘一个人的标签。以我自己的了解,‘一个人的文学史的含义就是一个人在文学史里前行、成长和变化,作家朋友们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智慧才华和文学理想影响我照拂我,让我学到很多悟到很多。我始终认为,职业文

    南方文坛 2021年1期2021-06-15

  • 2—3岁幼儿疑问句发展的三个阶段*
    于语料,发现用于独语疑问句的词有10个,它们是:嗯、啊、哎、咦、哦、欸、噢、唉、哟、呕。根据以往研究,这10个词中,只有“嗯、咦”的词性单纯为叹词,①参见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42-447页。其他“啊、哎、哦、欸、噢、唉、哟、呕”8个词均为语气词/语气副词和叹词两种词性兼而有之②“啊”的词性和用法参见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12-414页。“哎”参见钱益军《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05

  • 《野草》:独语与召唤的融合
    《野草》不仅具有独语体特征,还具有面向现实社会的召唤性特征,既有“向内的孤独之言”,亦有“向外的召唤之声”,向内的深度剖析与向外的有力召唤相互融合,共同组合成《野草》的精神基调,体现出鲁迅思想精神层面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兼具的丰富内质。关键词:《野草》 独语 召唤 融合1926年,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北京创作了散文诗集《野草》。学术界对《野草》的研究多将其界定为处于极度孤独苦闷中的鲁迅与自己灵魂的深度交谈,是个人自言自语式的思想流动。但结合创作时间和当时社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独语
    在一首有光的诗里独语者持着一柄火炬黑夜更像清晨花朵滑下的露珠点燃扑烁的灯火焚烧时间灰烬中呈现出一枚巨大的钟表所有指针都戳向一条河流穿过村庄的炊烟水里燃起白色火焰的云朵芦苇荡里星子灿烂潮湿的雨季涌上河岸拴不住一枝柔嫩的草季节里的河流肥了又瘦残荷与荇草月亮嚼碎的光阴喂养着一个独语者燃烧的火炬开成一丛热烈的花开满她的身体开满一条奔涌的河流春天的冷回家的路很短星星的一次眨眼夜风贯穿了身体像呼啸的列车穿越大山的心脏抵达另一座岛屿很怕有一天会厌倦语言周而复始的叙述及翻

    延河(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11-17

  • 把夜晚叫回家
    是从前的样子!”独语者在散发着幻想光彩的黑暗中,一个个合理的开关被关闭。一切荒诞和不相千的事物,都排着长队,如候鸟归来。你听,所有的声音都在减弱,直至完全静默。一如哀悼。你看,冬日落叶,霜草,在回忆中绽放的焰火,伤口,鬼脸和乌托邦……一个独语者,就是一把生锈的锁,什么样的钥匙都打不开它的世界。一个独语者,也是一道灵光乍现的符,此刻能够想到的所有稀奇古怪的事物,都在他的符中现了原形。照见真相只有一个,但乱象很多。我们,因此常常深陷在一些隐藏的深渊中。不知不觉

    散文诗 2020年2期2020-07-20

  • 独 语
    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是语言的一种。决绝地离开了绿蒂的维特,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作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了。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他想: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为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绝顶登高,谁不悲慨地一声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辽阔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9期2020-01-13

  • 从“独语”走向“对话”:高职院校新媒体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巨大挑战,需从“独语”走向“对话”,在形式、内容与行动上实现变革,以积极构建对话共同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词  对话理论;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65-021  意蕴解析:对话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新媒体建设的意义1.1  对话理论的内涵对话理论起源于苏联批评家巴赫金的哲学思想,他将对话看成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0期2019-12-27

  • 绿木作品
    洪荒黑夜里他还在独语独语独语汪洋格桑聆听了他败北的消息!晨曦:播种者在微冷晨曦中一停一动的播种者是我爱入骨髓的高原女子此刻穹空崩破连同朝阳红起来的是她粗糙的脸庞和半旧头巾“打土块,打土块,土块碎了种稞麦,颗麦熟了养小孩……”播种,于她是生活的希冀生活,于我是苦难的荡涤远处,黛青色山乡里一队拖拉机嵌入地心“突突……突突突……突突……”又一个红火的日子升起了栀子花开那么小的清白对抗着黑夜那么静的光芒豢养着豹子谁会在意一朵花的盛开那又如何——她就是要绽破,就

    青海湖 2019年5期2019-10-21

  • 独语
    欢何其芳先生的《独语》: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丹麦哲学家克尔在《非此即彼》中说:我最喜欢自言自语,因为我发现,在我的相识者中间,最有意思的人就是我自己。常常听到一种声音:为什么一些离开了故乡的人,在异乡反而建立了辉煌的业绩?我说:这没有什么秘密,因为所有的漂泊者都彻底放下了等待和幻想,而是扎扎实实地用双脚,精心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6期2019-09-12

  • 在“独语”与“对话”之间
    在不少作品中都以独语的修辞方式探究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星期天,我坐在玻璃上……》[3]一诗中强烈的自我审视,从中可以见出,诗人注重对个体感觉微妙之处的赋形,对女性肉身的审视也极具敏锐度。类似的书写方式,一如诗人周瓒所言,是“以一种向内观察或内在化的努力,诗人通过开掘女性的内部精神世界来抗衡那不确定的外部现实。”[4]在另外的一些诗中,马雁常常借助戏剧化的独白、对白使文本兼具抒情性与叙事性——诗中的“我”和“你”、“我”和“她”构成一种互相指涉的关系,单一的

    星星·诗歌理论 2019年8期2019-09-06

  • 独 语
    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是语言的一种。决绝地离开了绿蒂的维特,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做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了;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为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绝顶登高,谁不悲慨的一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寥廓吗?等到追

    作文新天地 2018年8期2018-11-29

  • 砚边格高 独语风雅 —— 读沈鸿根先生《砚边独语》有感
    根先生新著《砚边独语》将由中西书局出版,我自乙未年始为先生整理文稿并分辑分享于新浪拙博,有幸先睹为快,藉此以陈愚见。沈师乃当今书坛之名家,集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而称雄艺坛,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近七十种数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蜚声四海,艺苑耕耘五十多载,艺术成就有目共睹。然沈师不以书艺自矜,广涉国学、诗文、鉴赏等。大概十多年前,沈师挥毫之余,常将自己的一些感悟记录下来成为“砚边独语”,与学生、朋友分享后受到广泛盛赞。《砚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9期2018-10-22

  • 斯人独憔悴
    心理结构    独语    郁达夫引语1919年时,冰心先生发表了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讲述的是南京学堂学生代表颖铭、颖石兄弟两参加请愿斗争以失败告终的故事。我觉得《沉沦》中的主人公“他”和颖铭、颖石兄弟一样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但又缺少彻底奋争的力量。最后“他”恐怕也只能在苦闷中吟出“冠盖满京华,私人独憔悴。”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反帝抗日活动,最后为抗日救国而殉难。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中,多表现出颓废和憎恶的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

  • 心灵的独语 ——史铁生独语散文初探
    510006)独语是文学艺术表现的一种话语方式,是与对话相对存在的。当自我心灵的诉说和难以排解的话语凝聚于文学作品中时,那是作家在个体状态下独自思考、关注自身心灵、直逼灵魂深处的一种话语释放,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是穿透心灵的声音和呼唤以达到灵魂的交流和浸透,是一种独立状态下的精神话语方式。独语散文,正是借助心灵深处的声音去凝结成文字,以散文形式加以释放的内心独白。史铁生的独语散文为我们展现了个人世界的无穷以及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深邃。一、独语释放孤独史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02

  • 砚边格高 独语风雅
    根先生新著《砚边独语》将由中西书局出版,我自乙未年始为先生整理文稿并分辑分享于新浪拙博,有幸先睹为快,藉此以陈愚见。沈师乃当今书坛之名家,集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而称雄艺坛,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近七十种数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蜚声四海,艺苑耕耘五十多载,艺术成就有目共睹。然沈师不以书艺自矜,广涉国学、诗文、鉴赏等。大概十多年前,沈师挥毫之余,常将自己的一些感悟记录下来成为“砚边独语”,与学生、朋友分享后受到广泛盛赞。《砚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9期2018-03-23

  • 论史铁生后期小说中的独语现象
    其创作经常依托“独语”的叙述方式进行。何为独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鲁迅的《野草》首开独语之风。文学界有关独语概念的研究成果有很多,本文从中选取两种较为全面的定义。钱理群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中描述鲁迅的《野草》的“独语”时说,独语是作家“排除他人干扰……径直逼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包括直觉)、情绪、心理、意识(包括潜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1]40。王景科在《洞悉灵魂之声的窗口——论独语及散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17

  • 聆听世界的独语
    一听这世界拥有的独语。那是纯净的音乐,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深沉的和声。在星光晶莹的夜空与已然倦怠的大地间,雨滴顺着树的枝叶滑下来,落在窗玻璃和泥土上,发出透明的声响;鸟语在雷声中沉寂,花朵们甜美的语言却在风中飘扬。诗韵回荡的夜晚,静穆的氛围浸润着你的心灵,一道美丽的屏风把所有的纷繁芜杂都挡在了心域之外。天空高远而宁静。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已是自然中一个和谐的音符,以新的品质融入宇宙之寥廓,自然之伟力,人生之苍茫。聆听世界的独语,如品味一樽酝酿多时的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12期2018-01-29

  • 仪式隐喻下忏悔的独语
    方式上包含复调的独语体,言说内容中有反思现实和永恒意义的忏悔意识。二、独语:指涉灵魂的对话追溯现代白话散文的源起与深化,“独语”和“闲话”可视为现代散文确立的两种最基本的话语方式,分别以鲁迅和周作人为典型代表。其中“独语”是作家“径直逼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包括直觉)、情绪、心理、意识(包括潜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的写作方式,是个体陷入自我精神反思的一种心理结构,展示的是与个体生命存在和体验有关的思考。在写作中,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1-25

  • 独语
    欢何其芳先生的《独语》: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丹麦哲学家克尔在《非此即彼》中说:我最喜欢自言自语,因为我发现,在我的相识者中间,最有意思的人就是我自己。常常听到一种声音:為什么一些离开了故乡的人,在异乡反而建立了辉煌的业绩?我说:这没有什么秘密,因为所有的漂泊者都彻底放下了等待和幻想,而是扎扎实实地用双脚,精心丈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29

  • 独 语
    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是语言的一种。决绝地离开了绿蒂的维特①,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起了他做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他想: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为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绝顶登高,谁不悲慨地一声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辽阔吗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0期2017-06-29

  • 文学批评的“我”和“我们”
    首先是个体性的“独语”,同时又应强化其群体性质的“对话”功能,即评论者要自觉地关注别人的声音,从而能够形成共鸣与对话,而不至于成为“自言自语”,以营造文学批评的“我们”氛围。文学批评的“我”一般而言,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而研究者又是主观的,文学批评其实就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体,但其论点的正确与否主要依靠的是客观的论证,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我”。高校制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一条,即不要出现主观性的评论,不能出现“笔者”、“我”之类的字眼

    文学自由谈 2016年6期2016-03-16

  • 独语”与“公仇”——论鲁迅的精神气质与中国现代传媒的生命力
    陈彩林“独语”与“公仇” ——论鲁迅的精神气质与中国现代传媒的生命力陈彩林摘要:鲁迅的创作既渗透着“独语”的精神气质,也同时贯注着“公仇”的精神气质,二者与中国现代传媒有着分不开的血缘关系。当他“独语”的时候,我们往往能于其中体验到愤怒乃至痛苦到极致的“公仇”情绪;而当他置身满是敌意的“公仇”的时候,又往往激发出他灵魂深处的“独语”。向内的“独语”实质是一种以极具拒绝性、封闭性的方式打开通向整个世界通道的极致的生命艺术,最终反而转化成了被广泛接受的“众语

    未来传播 2016年1期2016-03-04

  • 主持人语:
    散文诗属于一种“独语体”写作,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异质性、非常态、陌生化的世界”。其实,无论“末日想象”的开启还是“独语体”艺术诉说,她们都是源于直面灵魂深渊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之不可战胜的崇高价值。只是水晶花选择了“解密式”揭示,而白月则回到语词本身,凭借仅可凭借的“天真”的态度遮掩生存悖谬中挥之不去的尴尬。陈培浩和王士强,两位都是当代文学理论界最具潜力的年轻评论家,他们的导读与两位诗人的才华相得益彰,为我们掀开了两位诗人的灵魂面纱,非常值得一读。——灵

    星星·散文诗 2015年20期2015-10-26

  • 《野草》中比喻辞格的“独语性”
    》中比喻辞格的“独语性”徐劲梅《野草》中的“独语体”拉开了“读”与“写”的距离。对依赖于语言实体的特殊风格,应从修辞学角度,分析语言因某种异化而引发“独语”之境的审美艺术效果。比喻;《野草》;独语性20世纪20年代中期,鲁迅发表的散文集《野草》,标志着散文与“闲话风”完全迥然的“独语体”风格出现。《野草》一改以往平易简单的格调,将笔力深剖到内心的隐秘处,目光锁定情感的最真切处,在完全主观的创作态度下将文本的对话框限于作者与作品而非读者与作品。《野草》所要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5-03-19

  • 论鲁迅《野草》中的“梦”
    学。同时,梦是“独语”的极致,《野草》借由一连串完全属己与不可复制的文学梦,最大限度地开拓了《野草》的艺术空间与艺术深度。《野草》的“梦”体现了鲁迅对于文体选择的高度自觉。《野草》;梦;结构;言说;独语《野草》写于“五四”退潮时期,自1924年开始创作,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区别于其他作品,《野草》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性,鲁迅先生说自己一生的全部哲学都包含在《野草》里了[1]。李欧梵在《〈野草〉:希望与绝望之间的绝境》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17

  •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与独语
    高翔对话与独语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必要且可能的方式。但是,当前教学中出现了师生对话程式化、教师提问无限化、学生失语常态化等现象,使得阅读教学课堂效率不高。对话并不应该完全消解独语独语也不应该完全离间对话,二者融于一体,是阅读教学的可行之举。1.简——还“对话”之“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师:(出示地震相关图片)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七嘴八舌)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

    江苏教育 2014年23期2015-01-28

  • 小白终于去了北大
    独语小学时候,小白经常为以后读清华还是北大纠结。小白爸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读清华吧。小白妈妈说,你这数学这么差,还是读北大吧。后来的事情你们懂的,此处省略数百字。毕业后,小白为找个清华的女朋友还是北大的女朋友纠结。朋友说,去北大找吧,北大姑娘花一样美丽。同事说,还是去清华找吧,以后你家娃数学差不了。此处再省略数百字。最后的实际情况是,小白终于有选择了:亲朋好友来北京游玩,小白带他们逛的是北大。

    意林 2014年8期2014-05-10

  • 多重对话中的意义符码的生成:以主旋律电视剧《推拿》为例
    家园。一、自我的独语现实世界,人总在有意无意间追逐符码意义的生成。符码意义更大程度上成为人社会性存在的标志。但在社会性存在的背后,人总是在构筑自我内心深处心灵的独语,这种独语是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场独舞。在正常人的世界中,我们睁开眼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光,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真切存在与变化,感受到他者微妙的肢体语言,从而构建起逐渐强大的自我保障体系,以保证我们的行为随环境流转,随语境变化。人交际技巧层面的流动性元素使人不断得到肯定和赞扬,从而不断

    电影评介 2013年19期2013-09-29

  • 苹果独语
    □李皓我就是要红给你看,你不来我就一直捱到冬天,不谢落你与一群人,向东马屯走来的时候我的慌乱。隐藏在另一些苹果背后秋雨是谨慎的,它把天空洗得如此干净,不在河里留下一朵云彩的影子。只在眉宇间留一颗痣这是我区别于其它苹果的惟一标志。稻草人认得我它不驱赶任何一只执着的鸟秋风说的都是闲话你在果园里逡巡,闻到的都是我的体香。你拍照背景里的每一颗灿烂的果实都是我只是我在看你的时候你把目光投向更远的秋天空洞。却意味深长其实这个秋天,早已深入我的内心,我的每一寸肌肤。你却

    海燕 2013年1期2013-06-23

  • 独语到对话 ——冯至昆明时期创作的话语空间
    100871)从独语到对话 ——冯至昆明时期创作的话语空间赵雅娇(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871)抗战时期,冯至旅居昆明后方,生活的变动和现实的经历让他扩容了诗歌内涵、拓展了创作体裁,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小说《伍子胥》都成书于这一时期。在林场相对隔绝的生活空间中,冯至进入了生命的沉潜阶段,其作品继续了早期抒情诗歌中的独语风格。但在这一时期,冯至独语的内涵体现为生命存在的个人体验和意义追问,独语语境不再拘囿于作家一己的哀乐而引入了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1-31

  • 凄婉的独语——谈张立勤散文之美
    跃的思维和片段的独语链接,充分体现了散文这一文体的自由性。因此,她被认为是“新艺术散文”的主要代表作家。她的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尤其是散文《树中的女人》还为她捧得了第二届“冰心散文奖”。从创作主体上讲,张立勤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其散文实质上是诗性的散文。一方面,张立勤的散文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痛惜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挚爱与追求,和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现状的多角度的追问,将散文看做是“审美的生存诗意的栖居的理想处所”;另一方面,物欲、功利的嚣张带来的群体性的心灵迷

    名作欣赏 2012年6期2012-08-15

  • 一个人的舞蹈
    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人在孤寂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就是语言的一种。决绝的离开了绿蒂的“维特”,独步在阳光与垂柳的堤岸上,如在梦里。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做画家的欲望,遂决心试卜他自己的命运了;他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从垂柳里掷入河水中,若是能看见它的落下他就将成功一个画家,否则不。那寂寞的一挥手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我又想起了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绝顶登高,谁不悲慨的一长啸呢?是想以他的声音填满宇宙的寥阔吗?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2011年7期2011-07-05

  • 自然与精神的独语
    达了新时期小说的独语特征。关键词:主题 独语 自然生态中图分类号: I 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66-02 当小说逐步走入解构内心世界和语言迷宫的热潮,胡发云却转身面向文学历史上的故事性小说,一九九九年创作的《老海失踪》,独语自然所遭受的痛与哀,寻求自然与其精神的契合。 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说都在寻找一种边缘创作,解读心的迷宫,人的无奈,因为作家认为生存与边缘的自身只能就边缘作文,而实际上这是个误区。就写作意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5期2009-08-07

  • 感悟生命的孤独
    曾 琪关键词:独语 孤独 何其芳摘 要:何其芳的《独语》不仅确立了“独语体”这种散文的体式,而且最为集中地展现了作家这一时期对于孤独的生命体验及思索,在冥想中感味那生命本质的孤独和痛苦。《画梦录》是何其芳早期的一部散文集,曾获得1937年大公报文艺金奖,成为当时散文的经典。这本只有八十余页的薄薄小册子,多次再版,今天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画梦录》真实反映了作家在孤独的人生境遇中,在寂寞而无人可告的境况里的内心体验,并以超达深渊的情趣和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8年12期2008-12-19

  • 梦中的国土
    成的叙述情境是“独语”。《画梦录》的世界因此又是一个个独语中的世界。这与“五四”发轫期的小品文形成了对照。那是一种周作人拟想的“闲话风”的情境: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雨天的书》自序一)在这种优雅闲适的情调中,得二三好友,拥衾夜话,乐而忘倦,自是“颇愉快的事”。这种率意畅怀的心态,平等自由的氛围,暗 合着“五四”时期追求沟通追求民主的文化环境。如果说“闲话风”的氛围是“江村小屋”的安宁与温馨,那么《

    读书 1990年6期1990-07-15

  • 浪花集
    舒巷城独语你的主人永远是那可怜的孤独者。独语,你是不幸的!你怕寂寞,却偏偏在寂寞中成长。门与墙门是为了开而设;墙是永远关上的门。对于你,这故事难道是新鲜的么?有那么多门永远关上,象墙。树和根脱离了那深植在泥土中的根,树还有什么可恃的呢?——即使高大,是再也不能独立的了。足音人的足音各异,一如每首乐曲的旋律不同。你的动人的足音,是你以全部的力量、用自己的风格在地上写下的旋律。青春青春向每一个人告别。但青春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说:“我一定会回来!”瀑布谁说对自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6期198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