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

  • 《大智度论》的缘起及其否定作用*
    及龙树的论著中“因缘和合”的不同形式,分析它们的关系,这是我们把握“缘起”完整内涵的必要工作;其二是进一步探究这一内涵的否定作用,了解缘起是如何否定,以及否定了什么。关于缘起的含义,龙树以后的中观派要到清辨与月称的时代才开始对其做出系统阐释。月称沿袭了世亲从词源学的角度对“缘起”的解释,他将“缘”解释为“到达”“和合”,并进一步将这个含义等同于“相互会和”即“相待”义。也就是说,他将“和合”等同于“相待”,缘起既是和合而生,亦是相待而生。后世的中观学者基本

    人文杂志 2022年8期2022-10-14

  • 龟兹石窟“因缘故事画”题材及相关问题研究
    石窟群现存包括“因缘故事画”在内的数目庞大、种类丰富的各类故事画,历来受到学界关注①涉及龟兹石窟因缘故事画的综合性论文较多,重要者如赵莉《〈贤愚经〉与克孜尔石窟本缘故事壁画》,《西域研究》1993年第2期,第97-102页;霍旭初《〈杂宝藏经〉与龟兹石窟本缘壁画——兼论昙曜的译经》,收入氏著《西域佛教考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240-272页;贾应逸《克孜尔中心柱窟菱格因缘故事画探析》《历史画廊——库木吐喇石窟壁画研究》《画壁虹桥——森木

    敦煌学辑刊 2022年1期2022-07-18

  • 试论《啼笑因缘》对扬州弹词的影响
    功的,当属《啼笑因缘》。由当代曲艺演员沈志凤从苏州评弹移植而来的《啼笑因缘》,不仅让扬州弹词有了海纳百川的吸纳精神,更是融入了扬州弹词本身的艺术特色,让《啼笑因缘》成为了现代扬州弹词书台上的一朵奇葩。更为重要的是,《啼笑因缘》的出现,为扬州弹词艺术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出人出书”的最好示范,为扬州弹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注脚。从小说文本到弹词艺术?从苏州评弹到扬州弹词当然,中国人对《啼笑因缘》的了解,首先是从小说开始的。小说《啼笑因缘》是现代文学史上号称

    曲艺 2021年6期2021-06-15

  • 理解——旅游体验的生存之维
    旅游者对旅游对象因缘整体的领会。(2)旅游体验的理解程度在实践中处于初步理解与深层理解构成的谱系之中。初步理解是旅游者通过经验移置将各种旅游对象当作以往经历过的相似者来领会,深层理解则是对旅游对象在原时空情境下前因后果的领会,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主体间性的理解各有其具体探问方向。(3)体验与理解具有一种循环关系,体验总是带有理解的体验,理解又总是基于经验的理解,体验的完成与累积构成经验。因此,旅游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体验的堆砌,而是通过优质体验完善了旅游者的

    旅游学刊 2021年4期2021-05-17

  • 写在水上的字
    且让我们顺着水的因缘自然地流下去,看见花开,知道是花的因缘具足了,花朵才得以绽放;看见落叶,知道是落叶的因缘足了,树叶才会掉下。在一群陌生人之间,我们总是会遇见那些有缘的人,等到缘尽了,我们就会如梦一样忘记他的名字和脸孔,他也如写在水上的一个字,在因缘中散灭了。我们生活着为什么会感觉到恐惧、惊怖、忧伤与苦恼,那是由于我们只注视写下的字句,却忘记字是写在一条源源不断的水上。水上的草木一一排列,它们互相并不顾望,顺势流去,人的痛苦是前面的浮草只是思念着后面的浮

    晚晴 2020年10期2020-12-03

  • 扫地十年
    ,扫地十年是酝酿因缘、种植因缘,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不像孙悟空一样是由石头里蹦出来的。凡事皆有因缘。回想丛林参学期间,我只是个初出家的小沙弥,不但日日扫地,也日日替人添饭洗碗、担水挑柴,种种劳力苦役,都做了不下十年。古人為学是“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冰天冷雪也埋首苦读,无灯无烛仍借月光苦读,没钱没粮照样苦读,他们不以当下为悲苦,而将眼界放到多年后的成就。如果你甘于默默付出十年,低头耕耘十年,一朝抬头,会望见悬挂于半空的万古明月朗朗呈现。扫地十年,才能获得

    环球人物 2020年21期2020-11-09

  • 中观派的四重因果观
    门论》中概括为外因缘和内因缘。如该论谈道:“众缘所生法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众缘亦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外因缘者,如泥团、转绳、陶师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缕绳、机杼、识师等和合故有叠生……又如种子,地、水、火、风、虚空、时节、人功等和合故有芽生。当知外缘等法皆亦如是;内因缘者,所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各各先因而后生。如是内外诸法,皆从众缘生。”[5](T30,p159-160)由上可知,世上的所有因缘可以分为两大类:世

    湖北社会科学 2020年6期2020-01-16

  • 可以预约的雪
    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那围绕在窗前的

    幸福 2019年36期2020-01-02

  • 张恨水《啼笑因缘》与旧派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转换分析
    恨水的作品《啼笑因缘》在上海的《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开始连载。该小说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潮水般的好评,张恨水的知名度自然也随之上升。《啼笑因缘》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是旧派通俗小说向现代转换成功的主要表现。也正是因为这部小说,南方与北方通俗文学开始由之前的相隔万里走向了交流融合。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践行“主观化、书面化、文人化”的理念,此种创作模式与传统的通俗小说截然相反。虽然张恨水认为传统的旧派通俗小说应该进行改良,《啼笑因缘》也确实是旧派通俗小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2019-12-27

  • 找到了
    七、找到了自己的因缘。世间凡事要靠因缘际会,因缘不到,求也求不来;因缘成熟了,不求自然能成就。所以,一旦遇到自己的好因缘,当然是好事,只是因缘也要靠自己培养。种善因,结善缘,自然会有好的因缘帮助我们成就好事。八、找到了自己的真心。人如果不认识自己,不明白自己,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做不了主。有一天忽然找到了自己,明明白白地认识了自己的本性、本心,见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本家,这才是人生真正最值得欢喜的事。(摘自《广州日报》)

    华声文萃 2019年6期2019-09-10

  • 找到了
    緣。世间凡事要靠因缘际会,因缘不到,求也求不来:因缘成熟了,不求自然能成就。所以,一旦遇到自己的好因缘,当然是好事,只是因缘也要靠自己培养。种善因,结善缘,自然会有好的因缘帮助我们成就好事。 八、找到了自己的真心。人如果不认识自己,不明白自己,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做不了主。有一天忽然找到了自己,明明白白地认识了自己的本性、本心,见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本家,这才是人生真正最值得欢喜的事。(摘自《广州日报》)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7期2019-09-10

  • 张恨水《啼笑因缘》与20世纪30年代武侠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
    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于1929年开始创作,随后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啼笑因缘》(上、中、下)1930年12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出版。《啼笑因缘续集》(长篇小说),1933年2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出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弹词等多种形式。据张恨水自述,《啼笑因缘》的销售数超过他的其他作品,除去私人盗版盗印的不算,他估计前后已超过20版。因为书销得多,所以人家说起张恨水,就联想到《啼笑因缘》。[注]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21

  • 可以预约的雪
    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那围绕在窗前的

    幸福·悦读 2019年12期2019-01-10

  • 立杰的诗
    你擦肩的事物都有因缘有些事物不是我想要的可它们夹杂在我喜欢的日子里像我自己种的农田里的一些意外它们嶙峋,陡峭,有些夸张太阳多高它们也能把影子留下来挤手夹脚也要存在像楔进地面的钉子分开砖瓦,又让它们合拢我跌跌撞撞在這些乱糟糟的事物里找到我的儿子。找到重新的起点任何一个日子,他都是我爬起来的因缘既然这个摞着补丁的身体还没有爬到终点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顺应了万物的方向和它们汇合,变成缓缓的溪流,或山峦。却不再说一个字孩子啊,你如果能坐下来安静倾听你能听到我任何想说给

    诗歌月刊 2018年8期2018-09-14

  • 《相宗络索》笺解续二
    的根据与条件。亲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又可归为两种:内因为亲因缘,外因为所缘缘、增上緣、等无间缘。“十二支”章讲有情生命的因果关系,也是一切众生轮回流转、生死相续的因缘法则。这种因缘关系,是佛教大小乘、显密教对有情生命相续共同的因缘观,特别是小乘缘觉乘修行的重要法门。关键词:因缘;四缘;十二因缘;种子;主公识【原文】四缘此四缘,八识皆具,即前九缘缘生之机用,合说其相缘有三种因法,而加等无间缘①,为生灭不停之因。“亲因缘”②,即九缘中种子,乃其自类相

    船山学刊 2018年3期2018-07-27

  • 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因缘
    张祎桀摘 要:当前,现代教育学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学离不开教育学的原因,明确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预测高等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教育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 辩证关系从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高等教育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发展并不均衡,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知识以及学科创建、学术活动等方面,几乎没有对高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3期2018-07-21

  • 《相宗络索》笺解续一
    认识都有其具体的因缘(原因和根据)。第八识作为一切认识的本体,因受末那识(意志)的执着和污染,影响第六意识(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和前五识(感性认识)。一切污染和错误认识由此产生。世界的本原、轮回的主体和证悟的根本依据在第八识。关键词:唯识;因缘;阿赖耶识;十二因缘;世界本原【原文】八识前五识① “眼”,九缘②生。“耳”,八缘生,不择明暗,故不缘明缘。“鼻”“舌”“身”三,俱七缘;香、味、触俱合境方取,不缘空缘。第六意识③即意即识,五缘生。不倚五根,别无浮

    船山学刊 2018年2期2018-05-09

  •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须陀因缘”故事再探讨
    王经》里的“须陀因缘”故事③新疆龟兹研究院编:《龟兹》,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8年,第146~147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龟兹石窟壁画中这一题材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一、“长老比丘在母胎60年”和“须陀因缘”故事对比“长老比丘在母胎60年”的故事出自《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九二)“长老比丘在母胎中六十年缘”,经中记载:“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选择高门,娉以为妇。种种音乐,以娱乐之,足满十月,便欲产子,然不

    吐鲁番学研究 2018年2期2018-04-25

  • 苏轼诗文中“山水”“梦”意象蕴含的佛理禅意初窥
    : 苏轼与佛教的因缘产生于多个方面,不论他的日常生活,还是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佛教禅宗的影子。他一边习佛参禅,思索人生,一边将领悟的佛学义理转换成文学话语,带来了富有佛理禅意的诗文作品,其山水诗和记梦文的佛学特征尤为显著,引人深思。本文将通过分析苏轼与佛教的因缘来进一步理解苏轼诗文中出现的“山水”“梦”意象蕴含的佛理禅意。关键词: 佛教    因缘    诗文    山水    梦    禅意人们对于新鲜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这对于某种文化而言也不例外,佛教作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2018-04-22

  • 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因缘
    (空军勤务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2)从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高等教育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发展并不均衡,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知识以及学科创建、学术活动等方面,几乎没有对高等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关联性。加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辩证关系的研究,是高等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证明。其实,高等教育学是对教育学的继承发展,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离[2]。一、总结当前高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3期2018-02-24

  • 世界这么大,我就想去看看你
    ,绝非偶然,若无因缘,何以相遇,若无相欠,怎会想见。”每个人的际遇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牵挂和追逐自然也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有些物,有些事,有些风景,一旦入了眼、入了心,那便就是永恒了吧!但世界这么大,就算再活五百年,也看不完,所以我们只能选择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看什么,不看什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要走多少路,去多少地方,遇到多少人,拍多少照片,饮多少酒,享多少孤独,才能攒下这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就想去看看你。世界这么大,去发现人生的无数可能吧!世界这

    青春期健康 2018年20期2018-01-28

  • 儒道“阴阳和合”与佛教“因缘和合”比较
    阳和合”、佛教“因缘和合”各自的意义无论是儒道,还是佛教,“和合”当与特定的词组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有了特别的意义,对于儒佛道在“和合”一词上比较而言,差异其实并不大,但当“和合”一词与特定的词连用时,就会看出它们之间的显著哲学差异。在儒道著作中,就是“阴阳和合”,而在佛教著作中,就是“因缘和合”了。“阴阳和合”在儒道著作中,是一个非常普遍,具有哲学表达意义的词语,使用频率高。在佛教典籍中,“因缘和合”也是一样,是时常提到的具有哲学普遍性的用语。关于“阴阳”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1-28

  • 从《心经》看佛教的“空”观念
    若波罗蜜多 空 因缘 慈悲般若的思想主旨,在说明用“慧观”来认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质。此“慧观”之“慧”,“便名为‘般若(Drajna),所观察的本质,便名为‘自性(Svabhava),以‘慧观察,一切事物的现象本质为空,故说名为‘无体性,或说名为‘自性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般若思想的经典精华,其核心要义,就是由慧观即般若波罗蜜多而知诸法自性皆空。下面本文将通过对《心经》文本的尝试分析,来揭示佛家万法皆空的智慧。一、《心经》文本初探“观自在菩萨,行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5期2017-06-24

  •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4)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房 莹(上海海关学院 科研处,上海 201204)陆澹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市民通俗文学家、弹词创作者。文章在对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价值。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兼具“书场”和“案头”双重特点,既充分考虑了书场弹词的艺术特点,又具备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性。《啼笑因缘弹词》在弹词发展史上具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以及传播价值。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张恨水;弹词陆澹安①编者注:陆澹安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4-13

  • 一生一会
    于错失那最美好的因缘。生命虽然无常,但并不至于太短暂,与好朋友也可能会常常对坐喝茶,但是每一次的喝茶都是仅有的一次,每一次相会都和过去、未来的任何一次不同。“有时,人的一生只为了某一个特别的相会。”这是我喜欢写了送给朋友的句子。与喜欢的人相会,总是这样短暂,可是为了这样短暂的相会,我们已经走过人生的漫漫长途,遭受过数不清的雪雨风霜,好不容易,熬到在这样的寒夜里,和知心的朋友,深情相会。仔细地思索起来,从前那走过的路途,不都是为了这短短的数小时作准备吗?这眼

    中外文摘 2016年20期2016-11-21

  • 一生一会
    于错失那最美好的因缘。生命虽然无常,但并不至于太短暂。与好朋友也可能会常常对坐喝茶,但是每一次的喝茶都是仅有的一次,每一次相会都和过去、未来的任何一次不同。“有时,人的一生只为了某一个特别的相会。”这是我喜欢写了送给朋友的句子。与喜欢的人相会,总是这样短暂,可是为了这样短暂的相会,我们已经走过人生的漫漫长途,遭受过数不清的雪雨风霜,好不容易熬到在这样的寒夜里,和知心的朋友深情相会。仔细地思索起来,从前那走过的路途,不都是为了这短短的数小时做准备吗?这眼前的

    现代妇女 2016年10期2016-11-10

  • 我的读书方法
    “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

    小说月刊 2016年8期2016-07-27

  • 佛陀出家因缘探究
    主要对佛陀的出家因缘进行探究,不仅在于了解佛教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也可通过感悟佛陀崇高的境界,来指引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关键词:佛陀;出家;因缘一、引言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200年),世界几大文明古国都出现了其在人类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圣人),他们的出现是开天辟地的,使人类从蛮荒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把人的探知领域从自然带到了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比如古印度的佛陀、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基督教的耶稣和伊斯兰教默罕默德等。这里我们

    青年时代 2016年7期2016-05-14

  • 我的读书方法
    “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雖然显得自私一点。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

    中华儿女 2016年8期2016-05-14

  • 生命的拥有
    障。第三,要拥有因缘。人是活在因缘里,没有阳光、空气、水,乃至士农工商的助缘,生命就无法存活。例如有人因为没有空气而闷死,有人因为缺少温度而冷死。生命要俱足各种因缘才能生存,人要俱足各种因缘才能成事,所以做人要广结善缘。第四,要拥有希望。人的日子不是一天就过完的,也不可能天天是过年,在平常的生活里,要拥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尤其人要有未来,有未来才有希望,人是活在希望里,为什么有的人会自杀?就是因为没有希望。小孩希望长大,青年希望创业,老人希望儿孙成才,

    饮食科学 2015年11期2015-09-24

  • 论佛教的觉悟之路
    我之慧。二、觉悟因缘色由四大合和而成,而这四大所合和而成的相,由谁或什么在导演,促使其不断地发生变化?受想行识又是由什么来决定它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呢?色等五蕴的变化有没有规则、规律可寻?五蕴的过去如何、现在怎样、未来又将如何?对此疑惑,佛陀讲解了因缘法,指出这一切的变化,不管是为凡为圣,都是由因缘决定。(一)十因四缘一切的现在都是由过去的因缘决定,一切的未来都是由过去及现在的因缘决定。归纳起来,“一切法有十种因”,一是流布因,即一切现象因其名而指定其体相,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8-15

  •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三好”,就是好的因缘。在我70多年出家的岁月中,我所体悟到的世间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非不能胜理,理不胜法;法不能胜权;权不能胜天,不要在果上计较,他为什么要打你,找出原因;他侮辱我的父母,伤害我的师长……总有原因,要找出原因。因果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缘”,因才会有果报。这个缘是什么东西?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悟到了什么?是真理。什么真理?就是缘起,无论什么都是因缘而起。因缘的关系,因不能生果,必须要有缘。比如你把西瓜种子,放在桌子上,不能开花结果,要把

    晚晴 2014年3期2014-03-18

  • 佛香袅袅连因缘
    良 子佛香袅袅连因缘良 子文殊菩萨像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心中多了一份眷恋和挂念,每晚总得像睡前关心小孩似的,看一看所藏的文殊菩萨造像,才能安然入睡。佛家强调因缘,认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也许就是因缘。十年前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带着多次应约未遂的愧意,踏上了几度欲行未成的行程――到200公里外拜访一位退休的文博前辈并赏宝。我随朋友尊称主人为老师。没有多寒暄,双方话锋就直转文物的藏玩赏辨、所见所获。谈话间,数件宝物已从箱柜中取出,摆放在我们围坐的茶几

    西江月 2014年5期2014-03-13

  • 《啼笑因缘》的接受研究
    5500)《啼笑因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研究者们已经从艺术手法、女性形象、天桥民俗、道德叙事、武侠情结安排、现代意识转换、小说的趣味性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自《啼笑因缘》出版后至今,前后大概有三次热潮,分别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及21 世纪初。小说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报纸连载的方式传播给大众,形成了当时的轰动效应。小说在1930年3月17日起开始在《新闻报·快活林》上连载,受到了广大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1期2013-04-12

  • “二拍”中的爱情宿命
    【关键词】二拍;因缘;宿命论“二拍”中的婚恋小说有25篇,其中有12篇认为故事中男女之姻缘是前世注定的,这些宿命婚恋小说虽明言宿命,实际上都表现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时代主题,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平心而论,“二拍”中无论对爱情力量的赞美,还是对自由择偶的肯定,以及对男女平等的呼吁,都开了风气之先,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心理尤其是宿命论、因果论以及忠孝节义等观念又混杂其中。宿命论大概是最为持久、最为广泛的文化心理积淀之一,从先秦“天人合一”的天命论,孔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0期2013-02-01

  • 无与在: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非同一性
    世界首先作为一个因缘整体向着此在之在敞开,而此在也同时投身于这个因缘整体之中。因此,在世之在的因缘整体,便是真正的无之本质,也是我们对无的生存论的领会。在世之在不是人与物的总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联。在世之在本身就是最原初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在世之在乃是对此在敞开出来的,无也同样如此。“无乃是一种可能性,它使存在者作为这样一个存在者得以为人的此在敞开出来”。[1](P.133)此在之操劳在世本身具有某种本己的现身情绪:畏。作为在世之在的无,恰好是由畏揭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4-13

  • 现代意义上的张恨水——从《啼笑因缘》说起
    ,连载他的《啼笑因缘》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广告用户,纷纷要求将自己的广告刊在与小说靠近的位置,张恨水成了《新闻报》的财神。”正是市场的因素,小说中才有了这对父女侠客的设置,整个故事的进程及结局自然也跟着改变了。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张恨水,写作是谋生的手段,创作是商品。一个作家的著作是否有价值,需要首先通过市场关口的验证,而不复是五四一代作家以启蒙姿态,为民族为国家的精英写作。(二)预设读者群,受众期待的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文学一直处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唐代鹦鹉故事的佛教因缘
    代;鹦鹉;佛教;因缘中图分类号:B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1-0025-05唐人喜爱鹦鹉,并与鹦鹉演绎了许多美丽凄楚的故事。其中不少鹦鹉故事蕴含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唐代的鹦鹉故事与佛教有怎样的因缘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因缘?这又反映了唐代怎样的文化现象呢?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虽然有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很薄弱。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希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唐代社会及其宗教文化。一、唐代鹦鹉故事的佛教色彩据文献记载,在唐代

    五台山研究 2009年1期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