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

  • 刘半农:此名皆因“祖辈种田我笔耕”
    1913年,刘半农(语言学家,原名寿彭)将回乡避暑期间的见闻,写成了一篇侦探小说《匕首》,投稿给由“新鸳鸯蝴蝶派”主笔的《中华小说界》,并获得良好反响。此后,刘半农走入了“新鸳鸯蝴蝶派”的阵营,便又以笔名“半侬”陆续投稿翻译小说《黑行囊》《顽童日记》《洋迷小影》等。之后,他又在1914年底和1915年,给“新鸳鸯蝴蝶派”的另一个重要刊物《礼拜六》以及《小说月报》《时事新报》《小说海》等刊物投稿,成为当时的小说新秀,“半侬”声名鹊起。为了推波助澜新文化运动,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5期2023-09-11

  • 基于《敲冰》分析刘半农诗歌中的常用意象
    生于清贫人家的刘半农一生在语音学领域深耕,建树颇多。其在文学方面也破有涉猎,对诗歌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深广。尽管刘半农在自选诗集《扬鞭集》的序言中直言自己更多是“在诗的体裁上与诗的音节上的努力”(《扬鞭集·自序》),但对于其诗歌的研究,并不能止于体裁与语音学两个方面。刘半农之诗,或清婉恬淡,或直白辛辣,其对不同意象的运用可谓是信手拈来,流露自然而描绘准确。纠集《扬鞭集》中诗歌,不难发现刘半农常用的意象以自然意象为主,社会意象次之,少数时候还会使用虚拟意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邓之诚“挽”刘半农联补释
    生《邓之诚挖苦刘半农的对联及其他》(《书屋》2021年第六期)一文,为邓氏夹枪带棒讥讽刘半农的一副“挽联”作笺,所注精当,令人解颐,足见作者对当时北平文化界人事之详熟。唯联中的几处字句,似可与刘氏生前身后的若干文字更紧密地关合起来。兹不揣冒昧,简释如下,聊补胡文之所未及。上联“博士要升城隍,如呓复如狂”两句,胡先生未作解释,其实谜底就写在将邓联最早公布出来的《北洋画报》的另一期上。邓联以《挽刘复之幽默联》为名,刊画报1934年7月21日1117期,署“罗贤

    书屋 2022年3期2022-03-24

  •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的墓基是一个石砌方台,北端石砌基座上有一座方形大理石柱,南向立面镶嵌着刘先生的巨幅遗像。墓前原竖两块石碑,一块是周作人撰写墓志,魏建功书石,马衡篆盖;另一块由吴敬恒题碑,蔡元培撰写墓志,章太炎篆额,钱玄同书丹。现在显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989年稍加整治过的……1920年9月4日,刘复,又名刘半农,签名了一首短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没想着它将成为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中国诗之一,这首诗就以歌的形式飞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坎上。他留下一首有名的诗他留

    中关村 2021年11期2021-12-14

  • 刘半农登广告“找骂”
    姚秦川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在做学问上面,刘半农从来都是精益求精,不会有半点马虎。有一次,他甚至为了搜集各地方言而故意“找骂”。1911年,刚满20岁的刘半农突发奇想,打算编辑一本《骂人精粹》,内容以各地方的“骂人话”为主。他把这件事告诉几位好友,大家听后全都哑然失笑:“研究什么学问不好,为什么非要研究这种旁门左道的事情呢?”刘半农听后非但没有因此打消积极性,反而在第二天一大早,跑到《北京晨刊》报社,刊登了一则令人啼笑皆非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11期2021-11-24

  • 刘半农国文教学实践探索的历史价值
    董华伟【摘要】刘半农在国文教学实践中确立了重视应用文教授的观念,建构了学生本位的读写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编写语文知识教材的设想。刘半农为中国语文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开拓,对后来的语文课程教学探索发挥了引领作用,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仍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刘半农,应用文,语文教学刘半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也是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刘半农自1916年起相继在上海实业学校、中华铁路学校、北京大学预科执教国文课程时开展了“应用文之教授”实践探索

    语文建设·上 2021年2期2021-05-30

  • “耻辱的门”:“五四”前后刘半农的自我改造
    后的生命轨迹。刘半农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形象,被定格为文学革命的战士。这一历史定位抹去了他作为“红男绿女”小说家之前史,也遮蔽了他个人气质中与战士形象不尽吻合的生动性。从鸳蝴派小说家到文学革命的战斗者,刘半农在身份转换过程中,通过与周作人、钱玄同等《新青年》同人的互动,努力涤除自身的洋场才子气。然而这段卖文为生的前史,仍会影响“五四”以后刘半农对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的态度。从刘半农早期创作的侦探小说、滑稽小说及反乌托邦小说中,不难看出他在谋食与谋道之间的内心挣扎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1期2021-03-24

  • 刘半农国文教学实践探索的历史价值
    董华伟【摘要】刘半农在国文教学实践中确立了重视应用文教授的观念,建构了学生本位的读写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编写语文知识教材的设想。刘半农为中国语文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开拓,对后来的语文课程教学探索发挥了引领作用,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仍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刘半农,应用文,语文教学刘半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也是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刘半农自1916年起相继在上海实业学校、中华铁路学校、北京大学预科执教国文课程时开展了“应用文之教授”实践探索

    语文建设 2021年2期2021-03-18

  • 刘半农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述要
    100871)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号曲庵。早年多以“半侬”为笔名,自《新青年》1918年4卷1号起,正式改用“半农”,(1)1917年2月,刘复在《时事新报》发表《卧佛寺游记》,已署名“半农”,但只是偶一为之。见《时事新报·报余丛载》,1917年2月12、20日。后以此名为世所知。刘氏生于清贫之家,早年以当兵、演剧、卖文为业,因缘际会,由洋场小报作家,一跃而为全国最高学府教授。他在“五四”前后的“文学革命”中崭露头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1-17

  • 刘半农应用文写作技法摭谈
    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的文学改革实践丰富了其应用文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虽然其应用文作品相比文学作品较少,且基本包含在他的杂文集里,但其依旧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对当时以及现在都产生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其所注重的应用文写作技法,在文章的章法、立意、表达、语言特点几个方面予以分别阐发,极大程度上规整了应用文文章写作。关键词:刘半农 应用文 写作技法写作技法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文章意思内容的带有特殊艺术规律的技巧、手段、方法的总称,也是应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刘半农借书唱西皮
    1907 年,刘半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苏常州府中学,后因与同学瞿秋白参与学潮被学校开除。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清江参加革命军。1912 年,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不堪,与二弟到上海谋生。结识陈独秀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陈独秀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在1916 年《新青年》二卷二号上发表了刘半农的《灵霞馆笔记》。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后,又向校长蔡元培力荐这位才华横溢的高中生到北大任教。最后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作为北大同仁,周作人与刘半农一见如故。其实,周作人正

    中外文摘 2020年18期2020-11-12

  • 刘半农的“喜诙谐”
    周作人和刘半农是至交密友。周作人说刘半农“喜诙谐”,的确,一个“谐”字可贯穿刘半农一生。在北大任教后,胡适、钱玄同、周作人都是刘半农的好友。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刘半农诙谐的一面展露无遗。刘半农曾应邀主编《世界日报》的副刊,钱玄同对《世界日报》早就看不顺眼,得知老友竟被收买,而且看见报上声称“刘先生的许多朋友,老的如《新青年》同人,新的如《语丝》同人,也都已答应源源寄稿”,气不打一处来。随即给刘半农写了封充满火气的信,表明严正立场:“我当然是您‘刘先生的许多朋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0期2020-06-01

  • 《申报》中刘半农音乐史料钩沉
    展历程和脉络。刘半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申报》中存在大量的关于刘半农的史料,而其中关于他的音乐史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刘半农,1891年5月出生于江苏江阴,名复,字半农,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在文学、语言学、音乐上都有很多研究成果。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1934年7月14日病逝。刘半农一生都在为中国近现代民间文学、语言学的研究而默默耕耘。对刘半农音乐方面成果的研究,一直在音乐界学者中间深入进行,其音乐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在

    音乐生活 2020年2期2020-06-01

  • 刘半农因“她”被骂
    这样的局面下,刘半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刘半农表示,其实可以用“她”这个字来代表第三人称的女性。因为“他”很大程度上是指男士,那么女士就应该用“她”这个字。至于读音,应该和“他”读音一样。刘半农发明了这个字之后,没想到却被很多人谩骂。原因是那个年代,刚刚推翻旧社会,国家正在提倡男女平等,普遍的女性都认为为什么非要区分男女?这不是又回到封建社会了吗?更有一些偏激的人认为“他”字本来是男女共用的,前面一个单人旁代表的是一个人,结果换成一个女字旁,这是不把女性当人

    做人与处世 2020年5期2020-04-19

  • 刘半农:方头真博士
    魏邦良刘半农原名刘寿彭,与钱穆是常州府中学堂的同学。府中学堂首次招生,刘寿彭是江阴县第一名;二年级考试,刘寿彭乃全校第一;年终考试,仍高居榜首。连中三元,刘寿彭成了学校名人,同学们都以结识刘寿彭为荣。刘寿彭成绩好,思想也进步。当时,府中学堂舍监陈士辛思想守旧,对学生管理甚严。一次,陈士辛在办公室里将身为学生代表的刘寿彭训斥了一顿。出了办公室,刘寿彭昂着头,大呼:“不杀陈士辛,不为我刘寿彭。”小小年纪就显露出桀骜不驯的脾性。四年级学年考试后,刘寿彭即退学去了

    同舟共进 2020年2期2020-03-02

  • 论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字问题
    》是赵元任根据刘半农的诗歌谱曲而成。这首诗是刘半农在1920年作于英国伦敦,1926年赵元任谱曲后迅速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据《申报》1935年1月所载,百代唱片里曾收录《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曲,由赵元任和李任公分别演唱。可见,赵元任演唱并录制这首艺术歌曲是在1935年或者更早的时候。然而,在这首艺术歌曲中,到底是“他”还是“她”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声乐从业者及爱好者,甚至相关研究者。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声乐曲谱,一般都是使用“他”这个字。这

    歌唱艺术 2019年10期2019-12-08

  • 刘半农:文坛戏精爱自黑
    人都有收藏癖,刘半农的收藏格外有特色。因为他是研究语言的,所以在报刊中发文征集歌谣。短短两个月,他就收到全国各地的1000多首歌谣,进行筛选之后发表在《北京大学日刊》的专栏里。征集歌谣倒没什么,奇葩的是,他还在《晨报》上刊登启事,征集全国各地骂人的话。赵元任一看到征集启事,就奔向刘半农宿舍,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骂”刘半农。赵元任会的方言实在多,所以骂了好久。刘半农去授课,学生们也纷纷用家乡话“骂”他,什么宁波话、广东话都派上用场了。刘半农去拜访章太

    百家讲坛 2019年13期2019-11-27

  • 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十一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四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六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见朱

    杂文选刊 2019年11期2019-11-11

  • 勋绩弘多 贡献无量——纪念文学革命家刘半农
    命家、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1934)享年仅44岁,但战绩辉煌。作为“五四”时期一位骁勇善战的闯将,他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迅猛发展立下过赫赫战功﹔作为杰出的诗人,他是无韵诗、散文诗和歌谣体新诗的开拓者,是“第一个用方言来写新诗的中国Robert Burns(罗伯特·彭斯——苏格兰农民诗人)”﹔作为优秀的杂文家,他的杂文“杂而不专,无所不包”,留下了许多气势轩昂、谈言微中的战斗檄文﹔作为卓著的语言学家,他呕心沥血,在声韵学和方言研究领域树起了巍巍丰碑

    名作欣赏 2019年13期2019-09-28

  • 勋绩弘多 贡献无量
    有理想的光”。刘半农是鲁迅所说的“革新的破坏者”,他“革新”的理想,就是“希望中国的民族,不要落到人类的水平线下去;希望世界的文化史上,不要把中国除名”。并为此屡建殊勋,成了“文学革命”阵营里一位叱咤风云、骁勇善战的闯将。关键词:刘半农《新青年》“双簧戏”《扬鞭集》《瓦釜集》我国著名的文学革命家、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1934)享年仅44岁,但战绩辉煌。作为“五四”时期一位骁勇善战的闯将,他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迅猛发展立下过赫赫战功;作为杰出的诗人

    名作欣赏 2019年5期2019-09-10

  • 最美“混蛋”
    教授干事负责人刘半农召集全体教授以及《新青年》的编辑们,召开临时会议。“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首先登台发言的是留着小辫子的辜鸿铭。台下的众人皆知辜鸿铭是个“保皇派”怪人,都不屑于听他满口的“仁义道德”等大道理,只因顾及他是真心想请校长回来,才忍着没有与他辩论,但个个都是一脸不耐烦。好不容易等他说完后,一位丁姓理科教授上台了。就在大家等他简明扼要地发表意见时,他却紧张得忘了说普通话,竟自顾自地说起了家乡的苏北方言。因当天天气闷热,众人原本

    读书文摘·经典 2019年1期2019-02-27

  • 刘半农的最美“混蛋”
    教授干事负责人刘半农召集全体教授以及《新青年》的编辑们,召开临时会议。“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首先登台发言的是留着小辫子的辜鸿铭。台下的众人皆知辜鸿铭是个“保皇派”怪人,都不屑于听他满口的“仁义道德”等大道理?,只因顾及他是真心想请校长回来,才忍着没有与他辩论,但个个都是一脸不耐烦。好不容易等他说完后,一位丁姓理科教授上台了。就在大家等他简明扼要地发表意见时,他却紧张得忘了说普通话,竟自顾自地说起了家乡的苏北方言。因当天天气闷热,众人原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8年10期2018-11-30

  • 刘半农与朱惠:教我如何不想她
    五阶梯 许国华刘半农与夫人朱惠及长女小蕙在欧洲“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1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32期2018-11-23

  • 刘半农与朱惠:教我如何不想她
    事的男主人公叫刘半农,女主人公叫朱惠。故事是从一座掩映在松竹之间、尘世之外的庵堂里开始的。想来那应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和风扑面,韶光倾泻,年轻的刘半农跟着母亲刘夫人去离家不远处的庵堂进香。在庵堂里,刘夫人与朱夫人不期而遇。她们俩人因为共同信佛、经常到庵堂进香拜佛而相识并结为好友,感情甚笃。恰巧这天朱夫人也带着两个女儿来上香,两个女儿都很漂亮,尤其是朱夫人的大女儿朱惠,人如其名,温婉秀丽,蕙质兰心,给刘半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一日在庵堂与朱惠的偶遇,不经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8年11期2018-11-17

  • 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见朱

    幸福 2018年22期2018-09-01

  • 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见朱

    幸福·婚姻版 2018年8期2018-08-23

  • 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心生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8期2018-08-18

  • 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心生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24期2018-08-15

  • 刘半农和他的“她”
    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晧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因聪明过人而闻名乡里。朱刘两家同住江阴城里,朱夫人对刘半农“神童”的声名早有耳闻,又见刘半农俊秀飘逸、举止不凡,满心欢喜。得知刘半农尚未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出愿将长女许配给他。蒋氏见朱惠聪明美丽,也满心欢喜,一口允诺。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7期2018-08-04

  • 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见朱

    现代妇女 2018年6期2018-06-10

  • 文化斗士刘半农
    ,这却是真事,刘半农先生就是这个当事人。他不仅以初中学历担任北大教授,而且在他短促的一生中,还成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多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路人。文坛的初生牛犊刘半农,1891年5月出生于江苏江阴(今无锡)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之家,小名寿彭,初字半侬,后改字半农。刘半农后面有弟刘寿椿,即后来中国著名民乐家、号称“二胡之父”的刘天华,又有弟刘寿慈,即为后来的著名民乐家刘北茂。兄弟三人成名后,时人冠以“刘氏三杰”的称号。1907年11月,刘半农以江阴考生第一名的成绩入读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6期2018-06-09

  • 教我如何不想,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朱刘两家同住江阴城里,朱夫人对刘半农“神童”的美誉早有耳闻,又见刘半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3期2018-03-21

  • 教我如何不想,刘半农和他的“她”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转辗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摒陋放足爱怜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朱刘两家同住江阴城里,朱夫人对刘半农“神童”的美誉早有耳闻,又见刘半

    莫愁 2018年7期2018-03-20

  • 五四落潮之后的反思 ——刘半农同五四时代精神的契合与疏离
    出过诸多贡献的刘半农本应是一个惹人注目的对象,他的文学作品更不应该被简单地遗忘。虽然他的作品与五四呈由契合到疏离的状态,但契合与疏离的同构交错恰恰呈现了刘半农在五四时期真实的声音与真实的精神状态。所谓契合就是达成一致,引起共鸣。这种与“五四时代精神”的契合,从内因来看,刘半农的文学创作观及平民意识与“五四时代精神”有着较多相似之处;从外因来看,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学者,刘半农看到了当时祖国的江河日下和世界的日新月异,忧国忧民的他如饥似渴地寻求与引进当时东西

    学术交流 2018年11期2018-02-21

  • 教我如何不想他
    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教授为了编一本“地方骂”和“国骂”的专集,大胆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开征求各地骂人的粗话。同样专攻语言学的赵元任教授见到这则启事时大吃一惊:刘半农刘半农,你这不是找骂吗?我让你尝尝挨骂的滋味!因为赵元任能说很多地方的方言,一时兴起,他兴冲冲地跑到刘半农的宿舍里重重地拍着桌子,然后用手指着刘半农的鼻子,用湖南、四川和安徽各地的方言劈头盖脸地把刘半农痛骂一了顿,直骂得刘半农两眼翻白,他才尽兴而去。后来刘半农写了一首歌词名叫《教我如何

    爱你 2017年4期2017-11-14

  • 朋友的憎恶
    时,鲁迅认识了刘半农,并和他成了好朋友。对刘半农的为人,鲁迅极为欣赏,认为他勇敢、活泼,待人真诚,不设防。但同时鲁迅也发现他有些浅。将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进行比较后,鲁迅说,刘半农虽浅,却如一条清溪。如果是烂泥一样的深渊呢,那还不如浅一点儿的好。没想到,这样的评论却极深地伤害了刘半农,因为他有自卑情结。从此以后,他有意疏远鲁迅,即使同城而居,也不肯去拜访鲁迅。鲁迅得知后也只是一笑了之。刘半农死后,许多人借机诋毁,说他为人很是不堪,鲁迅早就和他绝交了。面对如

    爱你 2017年5期2017-11-14

  • 人 物轶 事
    实也没有错。”刘半农1911年,新文学倡导者刘半农,为了编一本“骂人专集”,便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开征求各地的骂人方言。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这则启事后,一时兴起跑到刘半农那里,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把刘半农痛骂一顿。稍后,周作人也找到刘半农用绍兴土话对他大骂,尔后扬长而去。后来,刘半农去教室上课,又被广东、宁夏等籍的学生用土话数落一番。一连好几天,刘半农处处“挨骂”,被弄得哭笑不得。冯玉祥冯玉祥本是文盲,后来能写一笔不错的字,能说简单的

    中外文摘 2017年4期2017-11-13

  • 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的刘半农
    佚名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曾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翻开刘半农的朋友圈,有比鲁迅资历都要老的钱玄同,有北大校长蔡元培,有文坛巨子鲁迅、徐志摩,有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还有把音乐作为副业,却大放异彩的赵元任。刘半农和赵元任曾在成立的“数人会”时,说到“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无疑,这些大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1.与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刚起步时,为壮大文学革命的声势、宣传文学革命,钱玄同与刘半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21

  • 朋友的憎恶
    时,鲁迅认识了刘半农,并和他成了好朋友。对刘半农的为人,鲁迅极为欣赏,认为他勇敢、活泼,待人真诚,不设防。但同时鲁迅也发现他有些浅。将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进行比较后,鲁迅说,刘半农虽浅,却如一条清溪。如果是烂泥一样的深渊呢,那还不如浅一点儿的好。没想到,这样的评论却极深地伤害了刘半农,因为他有自卑情结。从此以后,他有意疏远鲁迅,即使同城而居,也不肯去拜访鲁迅。鲁迅得知后也只是一笑了之。刘半农死后,许多人借机诋毁,说他为人很是不堪,鲁迅早就和他绝交了。面对如

    爱你·健康读本 2017年2期2017-09-18

  • 刘半农“找骂”
    姚秦川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在做学问上面,刘半农从来都是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一次,他甚至为了搜集各地方言而故意“找骂”。1911年,刚满20岁的刘半农突发奇想,打算编辑一本专集,此专集的内容全部以各地方的“骂人”话为主,书的名字他已经想好,就叫“骂人精粹”。当他把这件事告诉身边的几位好友时,大家听后全都哑然失笑。什么学问不好研究,为什么非要研究这种旁门左道的事情呢?开始,大家都以为刘半农是在玩笑,但看到他一本正经的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0期2017-07-27

  • 刘半农
    的旧营垒出来,刘半农很快以文学革命中的讨论及清新的新诗写作,成为文学革命的“台柱”之一。刘半农一场大仗1917年夏天,接到蔡元培的邀请,刘半农从江苏江阴老家只身北上,出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师。蔡元培注意到他,主要缘于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在当年5月1日发表《我的文学改良观》之前,从1916年10月起,刘半农已在《新青年》发表了一系列以“灵霞馆笔记”为题的诗歌与散文译作。其时,刘半农靠手中的一支笔,已在上海滩闯出一片天地,有“江阴才子”和“文坛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0期2017-05-17

  • 铁匠
    刘半农铁匠刘半农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我从门前经过,看见门里的铁匠。叮当!叮当!他锤子一下一上。砧上的铁,闪着血也似的光,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我走得远了,还隐隐地听见叮当!叮当!朋友,你该留心着这声音,他永远地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他若回头过去,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飞射在漆黑的地上。(责任编辑 李爱京)

    同学少年 2016年7期2017-01-11

  • 浅析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词:艺术歌曲 刘半农 赵元任 情感表达 《教我如何不想他》一、歌曲的创作背景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始了新诗写歌的早期尝试;在和声手法上则是以西方功能性和声为基础的“中国化和声”的早期尝试;在声乐体裁上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早期尝试。具有独特的风格内涵,内容丰富、风格典雅、结构严谨、旋律大气而又优美,歌曲的选词注重诗歌的文学因素,以及音乐和文学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该时期的艺术歌曲有着较高的抒情性和艺术性,歌曲的旋律性较强,优美而又流畅,

    艺术评鉴 2016年17期2016-12-19

  • 在小事上做“水磨功夫”
    北京大学任教的刘半农获得了公费赴英留学的资格。在出国前,他在文坛的名声已甚隆,多家報刊纷纷向他约稿,因此他就想选择文学专业,至少也要兼学文学。但到了英国伦敦,在接触到所报的语言学专业之后,刘半农发现如果自己兼学文学,势必会影响到本专业的学习,因此他索性舍下了文学,把全部精力投放到了语言学上。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刘半农发现西方语言学门类众多,完全学好至少要七八年。于是就退后了一步,专攻语音学。定下这个目标不久,他又发现语音学也是有好多分支,在结合国内的情况后

    感悟 2016年4期2016-05-10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刘半农研究综述
    纪八十年代以来刘半农研究综述张承志,刘钊(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13003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刘半农生平与创作资料的收集整理、诗歌创作的民间立场、杂文与小说风格的探究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这表明,作为新文学运动的骁将,刘半农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出文学批评的视野,反而历久弥新,使其研究呈现出继续挖掘、拓展与深化的态势,为重新评价五四新文学提供了个案研究的范例。刘半农;文学创作;综述1918年著名的“双簧信”事件使刘半农在新文学的文坛上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02-13

  • 刘半农后期杂文创作及其心态研究
    210097)刘半农后期杂文创作及其心态研究惠佳俞(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刘半农的创作一直被定义为从“才子”到“战士”再到“隐士”。纵观其一生,这个概括并不是全面的。在刘半农后期杂文创作中,他的心态并不仅仅消极落寞的,他也表现出爱国者、先驱者的一面。他的心态与那个动荡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选择中的心态有一定的类似性,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刘半农后期创作心态复杂性与同时期作家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特殊的地方。而这现象的背后原因,除了个人性格、自

    文教资料 2015年35期2015-03-23

  • 刘半农诗歌创作所呈现的民间世界—— 以《扬鞭集》《瓦釜集》为例
    0001)论刘半农诗歌创作所呈现的民间世界—— 以《扬鞭集》《瓦釜集》为例欧阳蒙(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者以不同视角表现了乡土中国的生存面貌,刘半农则开拓了启蒙视域外的民间视角,真实再现了原生态的乡土社会,他积极汲取民间资源的活力,为白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扬鞭集》部分诗歌和《瓦釜集》为例来分析其笔下呈现的多元民间世界,并发现其诗歌中本土文化经验给现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形态带来的启发价值。关键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名人的各种启事
    不王也明矣。”刘半农的“粗话启事”一次,刘半农欲编一本“骂人专集”,便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开征集各地骂人方言。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这则启事后,一时兴起跑到刘半农那里,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把刘半农骂了个“狗血淋头”。随后,周作人也来了,用绍兴土话对刘半农一顿大骂,尔后扬长而去。几日后,刘半农去教室上课,又被广东、广西和湖北籍的学生用土话骂了一番。每每挨骂,刘半农总是连声说:“好!好!谢谢!”事后,又总是自怨自艾地叹道:“我这真是自作自受

    中外文摘 2014年22期2015-02-03

  • 刘半农雨◎ 刘半农你就把我的小雨衣借给雨,不要让雨打湿了雨的衣裳。妈!我今天要睡了─要靠着我的妈早些睡了。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是我的小朋友们,都靠着他们的妈早些睡了。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只是墨也似的黑!怕啊!野猫野狗在远远地叫,可不要来啊!只是叮叮咚咚的雨为什么还在那里叮叮咚咚地响?妈!我要睡了!那不怕野猫野狗的雨,还在墨黑的草地上,叮叮咚咚地响。它为什么不回去呢?它为什么不靠着它的妈,早些睡呢?妈!你为什么笑?你说它没有家吗?

    中学生 2014年24期2014-08-15

  • 刘半农新诗理论及其当下意义
    400715)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健将,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文学革命发难后,他积极响应唱和,最为人所知的是和钱玄同一起导演了“双簧信”,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并取得正宗地位做出了卓越贡献。刘半农主要成就在语言学,但他多才多艺,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方面都有所建树,特别是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刘半农谈到或者部分谈到新诗理论的论文有下面五篇:《我之文学改良观》(文言文,载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诗与小说精神之革新》

    淄博师专论丛 2013年1期2013-01-31

  • 陈独秀与刘半农:倾心交往铸就中国革命传奇佳话
    杨 飞陈独秀与刘半农:倾心交往铸就中国革命传奇佳话■杨 飞陈独秀与刘半农,一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民主革命家,一个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两人以文相识,随后携手编辑《新青年》,并肩战斗在“五四”运动中,终成至交。陈独秀与刘半农的交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上海初遇,二人相见恨晚1915年9月15日,怀着“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的念头,从日本东京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一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刊物——《青年杂志

    党史文苑 2011年2期2011-12-16

  • 真的猛士刘半农
    ,这却是真事,刘半农先生就是这个当事人。他不只仅以初中学历就开始担任北大教授,而且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成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多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路人。他是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著名新诗人、小说家、翻译家、杂文家、中国民歌收集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现代实验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中国文物保护专家,乃至是著名摄影家和摄影理论家。刘半农一生在他涉足的众多领域内都成就斐然,而且人际交往繁杂,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以漫画的方式,挂一漏万地描绘刘半农先生敢

    人物 2008年1期2008-02-27

  • 赵元任挽刘半农联中“双簧”之所指
    文中对赵元任撰刘半农挽联上联的解读是值得商榷的。刘文解“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中唱“双簧”的角色,是指刘半农和钱玄同,而据笔者所阅文献,以为是应指刘半农与赵元任。首先,刘半农与钱玄同为推广白话文,在《新青年》杂志上演的那场双簧,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段佳话,但时间很短。此后两人虽有争论文章发表,但已不具后人所指“双簧”的戏剧色彩,联中所说的“十载”若为虚指,则过于夸大,与事实相差太远。再看刘半农与赵元任的交往。他们初次相见是在1924年,当时刘半农在法国巴

    书屋 2002年6期2002-02-11

  • 鲁迅的尴尬
    滕伟明刘半农是鲁迅的好朋友,他们是在参加《新青年》的编辑会时认识的。鲁迅敬重刘半农的为人,认为他勇敢、活泼,对人真诚,用不着提防。但是,鲁迅也发觉这位朋友有些“浅”。鲁迅拿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之作了比较,认为刘半农虽然浅,“却如一条清溪”;“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谁知这样热情的评论,反而伤了刘半农的心,因为他有自悲情结,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向往着“深”,哪怕是烂泥也行。1926年,刘半农在民间找到一本无聊的书,叫作《何典》(即“出自何典”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7年4期199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