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
- 朱生豪: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第一人
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夏承焘评价学子朱生豪⊙ 朱生豪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笔不辍。凡前后历十年而全稿完成。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生精力,殆已尽注于兹矣。我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9期2023-11-05
- 诗人戏剧翻译家的情感(书信)代码解密
的吴文化是滋养朱生豪成长自始至终的土壤。朱生豪最初就从区域文化厚重的“母体”中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与地处吴语区的嘉兴地域文化之联系自然也就相当紧密。朱生豪在写给宋清如的大量书信中,曾用了不少嘉兴方言。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应与朱先生本人是在嘉兴长大的不无关系。本文以《朱生豪情书》为例,对朱生豪在书信写作中使用方言的现象进行了解读:鉴于平生从未走出过长三角的这一事实,随着朱生豪从小习得的母语对他具有悠久、潜在的影响,他不自觉地对嘉兴方言产生了心理依附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2023-05-30
- 朱生豪:未尽其才的新诗人
诗,是我在读《朱生豪情书》(朱尚刚整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以下简称“情书”)第154封时忽发奇想的一个游戏,书信中的文字,除了略略删去了不多的几个虚字,中间略去几行,并在“我用生活的虔敬崇拜你”一句中将“崇拜”改为“回想”之外,其余未作任何改动。这样的分行,用这段时间的一个网络热词来打个哈哈,大约就是所谓的“文本再生”吧。在讲朱生豪之前,以类似于游戏的方式使用一个朱生豪的“再生性文本”,我在此不过是想说明,朱生豪的文字,本身就贯注着一股诗意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3年1期2023-03-06
- 从莎剧翻译浅析朱生豪“神韵说”翻译风格及其影响
本文以翻译英才朱生豪的生平经历和他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实践为切口,剖析其独特的翻译手法和译作风格,论述其对翻译理论界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关键词:朱生豪莎士比亚剧作翻译风格神韵说译作影响朱生豪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代名家。他独特的翻译手法,不仅能准确呈现译本内涵与主题思想,还使得译文在尽可能保留原貌的同时更富感染力和可读性。在产出诸多堪称经典的传世译作的同时,朱生豪对后世翻译理论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以朱生豪的译莎经历和莎剧翻译作品为切入点,尝试探究朱生豪以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5期2022-06-09
- 一同在雨声里做梦,在雨声里失眠
的注意力。“是朱生豪来了。”宋清如也听到身边人的议论,只见一个眉清目秀、白净瘦弱的男生闯入了她的视线,他就是“之江才子”朱生豪。朱生豪是校园诗社里一颗耀眼的明珠。要想入诗社,必须过他这一关。宋清如拿着自己的诗作《宝塔诗》请朱生豪过目。朱生豪早就听说一个很有个性的女生想入诗社,只是没想到宋清如长得那么灵秀,一时有点儿恍惚。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他认真看起宋清如的诗,然后腼腆地笑了一下,那笑意中含有欣赏,也有惊诧,他没料到眼前这个女生,把诗写得这么好。可是朱生豪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2期2022-05-30
- 风骨与精神的钩沉和发掘
【摘要】 朱生豪是我国系统翻译莎剧的先行者和主要译者。其译事艰辛、人生际遇坎坷,然而他矢志不渝,把生命全部交给了对莎作的著译事业;即使在物质困乏、战火纷飞的动荡时期,他仍坚守住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表现出坚忍不拔、艰苦卓绝、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以及呕心沥血、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和一丝不苟、竭力求精的敬业精神。本文全面回顾朱生豪为翻译莎士比亚而坚毅执着、愈挫愈勇的奋斗历程,阐述和评价了朱生豪译莎过程中所体现的种种崇高精神,笔者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今古文创 2022年8期2022-02-26
- 朱生豪文学创作中的创伤书写
摘要:朱生豪除了最为人所熟知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的身份外,他其实也是一个作家,并且著作颇多,大致包括诗歌、散文、随笔等几大部分。并且,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这与他深厚的国学根基也是分不开的。而他自幼身世凄惨,又身处战乱年间,32岁时便因病去世。 所以本文试图在基于较为新颖的文学史料下,用创伤理论把朱生豪各时期的创作串联起来,再细读文本加以分析和深化研究。关键词:朱生豪;文学创作;创伤书写(一)家庭创伤:父母缺失下的成长体验朱生豪的父母在他的少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浅析朱生豪翻译的风格与特色
黄敏哲说起朱生豪,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翻译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他以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语言特色,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爱国忧民的情怀完成了大量的译莎工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至今仍流传胜广。文章将以其翻译作品《哈姆雷特》为例,探究分析朱生豪的翻译风格特色。一、影响朱生豪翻译特色的因素朱生豪精通英语语言与其文化和中华古典文化,并热爱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对其抱有极大的热忱。同时,他处于中国闭关锁国、内忧外患的时期,其在文化上的表现为:中国文学形式单一。为了打破这样一
锦绣·上旬刊 2021年2期2021-06-11
- 浅谈朱生豪情书写作特色
摘 要: 朱生豪是民国时期的翻译学者,一生专注于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此,忽略他在情书写作上的才华。其工作性质、个人经历和性格,使他写给宋清如女士的情书相较于同时期其他文人情书,显示出迥异的写作特色。本文以《朱生豪情书集》为研究对象,从写作学角度分析写作受体、写作风格、写作内容三个方面的特色,以期为后来学者研究朱生豪拓宽视角和思路。关键词: 朱生豪 《朱生豪情书集》 情书 写作特色一、引言爱情一直是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能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2021-05-31
- 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片段简析朱生豪的翻译理论
紫缇摘 要: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剧的第一人,他对莎剧进行的翻译,推动了中国莎士比亚剧目的传播。他的译文保持了原作的神韵,同时体现了诗的神韵,又从读者角度出发。本论文以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中一些矛盾的片断为主,分析了朱生豪的译文理论,同时还可以从朱生豪译文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对翻译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关键词:朱生豪;翻译理论;莎士比亚[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3朱生豪是一位著名的中文翻译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2021-05-13
- 朱生豪、宋清如:爱情的样子
子宋清如在初遇朱生豪时,并不像对方那般“一见钟情”。当时的她并未对那个文弱书生产生过多的好感,更没想过他会留驻在自己的心房,一待就待了一辈子。相遇,是始料未及“一见钟情”在我看来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语。它不是不负责任的见色起意,也不是三分钟热度的心猿意马。世间好看的皮囊有千万,为何这个人偏会引起你的“贼心”?全只是因为有缘,命中注定的罢了。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相遇便是戏剧化的“一见钟情”。1929年,朱生豪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大四时在“之江诗社”遇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4期2021-04-28
- 为爱,她走过万水千山
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曾经为她写过情书:“这里一切都丑的,风、雨、太阳,都丑,人也丑,我也丑得很。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羡。”她就是朱生豪的爱妻——民国才女宋清如。人如其名,她清澈得如同一汪清泉,气质如同春风拂面,文情和才华令人叹服。也正是这些品质,深深吸引着同样腹有诗书的朱生豪。他们二人是民国时期的“模范夫妻”,日常絮语满是你侬我侬,朱生豪尤擅写情书。可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并不如情书那般甜蜜,反而像在弯弯绕绕的文字里跋涉着万水千山。01宋清如出生于传统地主家庭,母
海峡姐妹 2021年3期2021-03-30
- 古代诗词对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
郑晓明摘要:朱生豪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名诗人。他精湛的诗学研究和诗词实践为他翻译《莎士比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生豪在大学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词作品,并且善于变换各种风格进行创作。朱生豪因此创作了不同类型的诗词。他在把世界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成了汉语。同时译文中还处处体现出了古代诗词的特点,充分展现了他的诗词魅力。这便是朱生豪的成功之处。正因为朱生豪所拥有的这种深厚的古代诗词修养,使得朱生豪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种类
锦绣·中旬刊 2021年5期2021-01-28
- 浅析朱生豪翻译的风格与特色
黄敏哲说起朱生豪,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翻译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他以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语言特色,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爱国忧民的情怀完成了大量的译莎工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至今仍流传胜广。文章将以其翻译作品《哈姆雷特》为例,探究分析朱生豪的翻译风格特色。一、影响朱生豪翻译特色的因素朱生豪精通英语语言与其文化和中华古典文化,并热爱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对其抱有极大的热忱。同时,他处于中国闭关锁国、内忧外患的时期,其在文化上的表现为:中国文学形式单一。为了打破这样一
锦绣·上旬刊 2021年4期2021-01-28
- 天如愿地冷了,不是吗?
□ 朱生豪天如愿地冷了,不是吗?我一定不笑你,因为我没有资格笑你。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上最重要的人。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加深切地爱你。你如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果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好法,这是一个很古怪的说法,是么?一切不要惶恐,都有魔鬼做主。我真的非常想要看看你,怎么办?你一定要非常爱你自己,不要让她消瘦,否则我不依,我相信你是个乖。
中外文摘 2020年13期2020-11-12
- 朱生豪“神韵说”:中国翻译思想史中的遗珠
——罗新璋先生访谈录
多译文之后,对朱生豪译文非常推崇,也因此对朱生豪研究有所涉猎。笔者有幸与罗新璋先生探讨了朱生豪翻译思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希望本访谈可以为中国翻译思想研究提供参考。张汨(以下简称“张”):罗新璋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可以说大部分国内研究者都是通过您编的《翻译论集》认识您的,这本论著为我们研究中国翻译思想体系的流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知道该书首次出版于1984年,2009年您和陈应年先生又推出了修订本,那么能否先请您谈谈最初编撰这本书的目的和过程呢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6期2020-02-22
-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审美效果的再现
的研究方法,以朱生豪和梁实秋两个《仲夏夜之梦》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美、意境美和文化美等多个维度再现艺术之美,旨在研究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展示原文之美。经过研究对比,朱生豪和梁实秋两个译本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体现原作全方位的美感。关键词:朱生豪;梁实秋;《仲夏夜之梦》;翻译美学作者简介:韩晓晓(1994-),女,汉,河南省焦作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2019-11-14
- 朱生豪与宋清如
金鹏朱生豪这个名字,也许对你来讲很陌生。的确,民国那个时代涌现了许多大师,而朱生豪只是那个时代的一员,英年早逝的他留下的作品以翻译作品为主。看了他与夫人宋清如的故事,则会令你感慨不已。1933年,朱生豪从之江大学毕业,后来前往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担任编辑,主要工作是翻译编辑英汉词典之类的事,但他觉得没什么意思。两年后,朱生豪开始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朱生豪凭借自己很强的语感和深厚的英文功底,把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出极高的水准。
保健与生活 2019年7期2019-07-31
-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指导下的《哈姆雷特》朱生豪译本分析
对《哈姆雷特》朱生豪的译本进行分析,对朱译本进行评价。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对比;2.朱生豪译本分析;3.结语。关键词: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哈姆雷特》;朱生豪1.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对比(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Jeremy Munday)2.朱生豪译本分析下面我将从文体、词汇、文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朱生豪的译文,并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2018-11-10
- 朱译莎的翻译思想及其被读者喜爱的原因探究
代和国家范畴。朱生豪是我国翻译莎剧最多,也是最成功的翻译家之一。拟以朱生豪所译的《哈姆莱特》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从多方面探究其翻译译本被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原因。关键词:朱生豪;莎剧;思想;读者;原因作者简介:姚美林(1994-),女,广西河池宜州区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11.引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莎士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Dreaming Thee in the Rain
封情书。他就是朱生豪。1942年,苦恋9年之后,朱生豪和宋清如匆匆完婚。那年,宋清如31岁,朱生豪30岁,都是大龄青年。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八个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此前,朱生豪向宋清如求过一次婚,被宋清如拒绝。她认为,婚姻是情感恶化的开始,直言:“我和你好,不一定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况且从爱情到婚姻的跨越,需要慎之又慎。”宋清如的考虑不无道理,朱生豪没再强迫她。民国那个时代,总能孕育出一些富有才华的男子,这样的男子,身上带着迷人的包容性,宋
Special Focus 2018年4期2018-05-15
- 朱生豪译莎成就与人文人才的培养
剧而一举成名的朱生豪可谓青年才俊的典范。为探讨朱生豪翻译成就的成因,以人才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归纳法梳理其短短的人生经历,从具体方面,如性格和求学经历,总结他通往译莎工作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人文人才如何发现与培养的一般性规律。关键词:人才学;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汉译;人文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8)01-0053-05一、对朱生豪所译莎剧的历史评价科教兴国,人才先行。各行各业的发展,人才是最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5-07
- 从等效翻译理论角度看朱生豪《哈姆雷特》隐喻汉译
《哈姆雷特》(朱生豪汉译)为个案对其中的隐喻辞格及其翻译进行研究,并总结出译者对隐喻的主要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朱生豪的翻译总是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但对一些文化限定性隐喻的翻译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不能很好地表达原文情感。关键词:隐喻 《哈姆雷特》 等效翻译理论 朱生豪 莎士比亚一、引言威廉·莎士比亚,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3-26
- 基于神韵说下的朱生豪翻译思想分析
:“神韵说”是朱生豪翻译观念的关键所在,是对朱生豪一生中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真实写照,有着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客观呈现了译本内涵与主题思想,促使译本更具生命力、感染力。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神韵说”下的朱生豪翻译思想。关键词:“神韵说” 朱生豪 翻译思想 分析朱生豪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之一,是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方面的先行者,所译作品已成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珍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戏剧领域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神韵说”是朱生豪翻译理念的核心,也是其在翻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2-12
- 宋清如和朱生豪:一同在雨声里失眠的才子佳人
微笑着走到学长朱生豪面前,主动向他问好。不过是淡淡一眼,宋清如便入了朱生豪的心,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女子,深刻、特别,就像是一幅经过雕琢的泼墨画,尽显华美。朱生豪生性腼腆,看似文弱的书生,却是聪敏的才子。朱生豪的博学与才华让宋清如敬佩不已,渐渐地,她也对这位学长动了怜爱之心。他们开始了那个时代最为常见的交流方式——书信往来。这些书信内容热烈、真挚、有趣、动人。朱生豪常是点着油灯,伴着月光,听着蝉鸣,坐在桌前用笔向宋清如诉说着自己的一切情感。他称她为傻丫头、宝贝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12期2018-01-14
- 朱生豪译莎成就与人文人才的培养
后红,钱秀娟朱生豪译莎成就与人文人才的培养屠后红,钱秀娟(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基础部,安徽 安庆 246052)人才学课题之一就是研究人才成长过程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因翻译莎士比亚戏剧而一举成名的朱生豪可谓青年才俊的典范。为探讨朱生豪翻译成就的成因,以人才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归纳法梳理其短短的人生经历,从具体方面,如性格和求学经历,总结他通往译莎工作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人文人才如何发现与培养的一般性规律。人才学;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汉译;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02
- 话剧《哈姆雷特》
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独特视角,在朱生豪和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中,唤醒观众的大脑,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王子,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这将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观演关系。这是一部朱生豪大脑里的《哈姆雷特》。演 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 演:陳薪伊主 演:佟瑞欣 王诗槐 关栋天杨淇 王文杰时 间:12月3日地 点:上海大剧院梨园戏《御碑亭》编 剧:张婧婧导 演:曾静萍主 演:曾静萍 林苍晓 张纯吉时 间:11月24日地 点:天蟾逸夫舞台endprin
上海戏剧 2017年11期2017-11-16
- 柴米夫妻
宋清如形容她和朱生豪婚后的生活,她简洁地回答说:“他‘译莎’,我烧饭。”贫穷的日子里,朱生豪仍是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才子书生,一心扑在翻译莎士比亚剧作的工作上。没有钱买牙粉,他们便用盐代替。朱生豪的头发长了,宋清如亲自拿剪刀给他修剪。物质上,他们是困窘的;精神上,他们却是愉悦的。朱生豪译好的稿件,宋清如是第一个读者,她同时扮演着校对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他比婚前更加依恋她。一次,宋清如有事回了趟娘家,朱生豪竟每天站在门口的青梅树下等待爱妻归来。那时阴雨连绵,他
爱你 2017年17期2017-11-14
- 宋清如与朱生豪:生死不了情
只有一年,因為朱生豪的毕业而分离。此后10年,聚少离多。临别,宋清如送给他一支笔,就是用这支笔,朱生豪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给她写了540多封情书。她在杭州读书,他在上海工作。上海这个大都会不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他唯一的爱好是看电影,电影中有的是梦幻;他唯一的吐露对象是信纸,写给远方的她。他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是他跨越400年时空的知己,他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所在。他一边翻译一边上班,除了看电影,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花了2年时间,他翻
现代妇女 2016年11期2017-10-17
- 儿子眼中的莎翁译者朱生豪
捧红了一句话:朱生豪和他的那句“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一对来自成都的夫妇,朗读了一段《朱生豪情书》,感人至深。作为浙江人的朱生豪,也被网友称为“世上最会说情话的人”。父亲去世70多年后突然以这种方式走红,朱生豪的儿子朱尚刚却感到有点不适应。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节目中好几次提到‘朱生豪情诗,其实那不是诗,虽然的确很有诗味。”朱尚刚:不想让人片面了解我父亲朱生豪生于1912年,嘉兴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浙大之江校区。他的儿子朱尚刚毕业于老浙大电机系
文化交流 2017年9期2017-09-07
- 纸笔间的温暖
戏剧逊色半分,朱生豪的情书便在此例。朱生豪和宋清如相识于校园,十年痴恋,两地分居,历经了漫长的思念和奔波。对于朱生豪来说,饭可以不吃,莎剧不可不译,清如不能不爱。朱生豪是个多情之人,对宋清如的爱也是他创作的动力。他用手写心,结果春夏秋冬都写成了清如。《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一书便是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集。“我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我希望你不要比我先死,但如果我比你先死我也要恨的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29期2017-09-04
- 朱生豪是怎样翻译的(外一题)
》开始,总是“朱生豪译”几个字出现在剧名下面。我觉得惊异,那时我已读过一些英国古典文学名著,还从未见过朱生豪三个字,给他译本做校订的方平、方重、吴兴华等大名早如雷贯耳。怎么那些大名鼎鼎的翻译家都屈尊给朱生豪做校订工作?如果他们去翻译的话,不会比朱生豪翻译得更好?仅一个《暴风雨》读完,我就觉得,朱生豪的译笔简直无可挑剔。后来发现有几个历史剧本的译者不是朱生豪了,心里竟忽然觉得惆怅,怎么朱生豪不译完全部莎剧呢?后来才知道,未译完全部莎剧,不仅是读者的遗憾,也是
飞天 2017年7期2017-07-22
- 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他是世上最会写情话的人
无数人。他就是朱生豪。在他短短32年的生涯中,不仅用一根笔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还给妻子写下了540多封情书。这个叫朱生豪的男子,不仅极富才情,更是世上最会写情话的人。01一转身就遇见了相隔万水千山的你“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因为有了宋清如,才能让朱生豪写下一纸深情。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虽说家里并不富裕但是也重视教育。而小时候的朱生豪就是一个学霸,学习成绩非常好。只是,10岁的时候,家里突然遭到变故,母亲生病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去
时文博览 2017年1期2017-06-30
- 世上最会写情书的人
无数人。他就是朱生豪。在他短短32年的生涯中,不仅用一支笔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还给妻子写下了540多封情书。这个叫朱生豪的男子,不仅极富才情,更是世上最会写情话的人。1.一转身就遇见了,相隔万水千山的你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虽说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却很重视教育。而小时候的朱生豪就是一个学霸,学习成绩非常好。只是,10岁的时候,家里突然遭到变故,母亲生病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去世了。他从此失去了父母的依靠,家庭的港湾。这样的变故,也让他
阅读时代 2017年5期2017-06-19
-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文学性价值解读
汉译本,其中由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本具有最广泛的读者,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朱生豪能够完美再现莎剧的文学艺术价值,这与译者本身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主体性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从朱生豪所处社会时代、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性情、书信和译者序等方面来分析译者主体性与译本中所呈现的文学性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朱生豪;莎剧;文学性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29-04莎士比亚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2016-11-09
- 岁月为诗信为媒
一样可羡。”看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信,有种不算缠绵但十分诚恳的风趣在。诚恳的风趣说起来虽容易,放眼那个年代,无数精彩绝伦的书信往来之中,却算得上是独一份。对于朱生豪而言,宋清如亦是独一份。他们是杭州之江大学的校友,他比她高三届,她比他长半岁,他出生于一个落魄商户之家,她是书香门第富商之女。这样各走一端的两人,在1931年的秋天,之江诗社的一次诗会上不期而遇。从小对新诗兴趣浓厚的宋清如拿了自己创作的“宝塔诗”传阅分享,而暗自留意的朱生豪在三日后写了第一封信给她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8期2016-08-15
- 宋清如与朱生豪:生死不了情
只有一年,因为朱生豪的毕业而分离。此后十年,聚少离多。临别,宋清如送给他一支笔,就是用这支笔,朱生豪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给她写了540多封情书。她在杭州读书,他在上海工作。上海这个大都会不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他唯一的爱好是看电影,电影中有的是梦幻;他唯一的吐露对象是信纸,写给远方的她。他开始翻译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他跨越400年时空的知己,他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所在。他一边翻译一边上班,除了看电影,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花了2年时间,他翻译完了第一
女士 2016年8期2016-05-14
- 朱译《无事烦恼》中一首挽歌的互文性对比研究
出发,以翻译家朱生豪所译第二稿和第三稿的手稿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在微观互文性视角下,不论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用词韵律还是意象的选取等等,两稿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宏观互文性视角下,两稿文体截然不同,第二稿和第三稿都成功实现了语言的“穿越”,实现了“再语境化”,且译稿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两个译稿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莎剧精髓,而且还能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关键词]朱生豪;《无事烦恼》;互文性;对比分析1.0 引言朱生豪三次翻译莎剧Much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1期2016-03-17
- 《哈姆莱特》朱生豪译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哈姆莱特》朱生豪译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蒋中令(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摘 要:站在生态翻译学视角,通过考察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从“适应选择”、“译者中心”和“汰弱留强”三个方面对《哈姆莱特》朱生豪译本进行解读,试图找到朱译本在众多的《哈姆莱特》译本中始终熠熠生辉,经久不衰的某些原因。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朱生豪;《哈姆莱特》;翻译生态环境《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在创作高峰期时所写的巅峰之作,它在情节、语言、人物、思想方面都堪称英国文学史上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2016-03-08
- Humanism Interpretation to the Tragedy Macbeth
剧卷):下》,朱生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4〕A.C.Bradley,Shakespearean Tragedy:Lectures on Hamlet,Othello,King Lear and Macbeth,London:Penguin Books,1991,p.316.〔5〕麦克白:《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朱生豪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6〕张泗阳、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上)》,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Mac
学术界 2016年7期2016-02-25
- 宋清如:梦散香消谁共语
面礼。诗作传到朱生豪手上,一场绝美爱情的男女主角相遇了。自幼聪颖的宋清如,七岁启蒙,读了大量古典诗文。此前在常熟女子高小、苏州慧灵女中、女子中学(1932年又改名为苏州女子师范)完成初、高中学业,苏州档案馆里至今藏有她在慧灵女中读书时所写的《前校长蓝纱斐女士五十大庆序》。她是顶着才女的大名走进之江大学的。嘉兴才子朱生豪,出生于小商人家庭,10岁时双亲相继离世,遗留下的积蓄维持了朱生豪从高小到大学的学业。家庭的变故,使朱生豪的性格沉静敏感,孤僻寡言,他把心思
辽海散文 2016年11期2016-02-23
- 老情书朱生豪致宋清如
文/朱生豪老情书 朱生豪致宋清如文/朱生豪清如:要是我死了见上帝,一定要控诉你虐待我。人已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有何说?要是我进了修道院,我会把圣母像的头都敲下的。总之你是一切的不好,怨来怨去想不出要怨什么东西好,只好怨你。今天提篮桥遇见苏女士,照理一年不见了应该寒暄几句,可是她问我哪里去,我想不出答案,便失神似地说回去,她似乎觉得这话有点可笑,我只向她笑笑而已,一切全是滑稽。愿上帝祝福所有的苦人儿!如果穷人都肯自杀,那么许多社会问题,都可不解决而自解决
幸福 2016年33期2016-02-04
- 一笑低头意已倾
意已倾◎王吴军朱生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译出了莎士比亚全部剧作37部中的喜剧13部、悲剧10部、传奇剧4部和历史剧4部,共31部。20世纪30年代初,朱生豪、宋清如相识于杭州钱塘江畔的之江大学。许多年后,宋清如回忆起初次认识朱生豪的情景时说:“那时,他完全是个孩子。他有着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经常自得其乐,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朱生豪和蕙心兰质的宋清如“一笑低头意已倾”,开始了频繁的诗
爱你 2015年24期2015-05-24
- 朱生豪之译者生态研究
541004朱生豪之译者生态研究路艳玲,谢世坚*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要:朱生豪是莎士比亚戏剧最重要的译者之一,朱生豪译本在中国莎学史、中国翻译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工程。本文以译者生态理论(对译者之所以成为译者、之所以被称为翻译家的动态研究和静态描述相结合的理论)为视角,深入追溯朱生豪的生平,从译者生成论、译者角色论、译者翻译论和译者接受论四方面探讨朱生豪的翻译活动,既研究了其自幼天资聪颖、受过良好教育和兴趣爱好广泛、热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2-20
- 朱生豪翻译的莎剧:文而不越,质而意显
400031)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莎剧译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也在众多优秀译本历经百年的“翻译竞赛”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由衷的喜爱。当今天的我们抚卷展读这些熔铸着译者青春生命,耀眼才华,执着奋斗精神,堪称经典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文之时,真乃灿然照眼也,而其敬佩译者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无数读者的选择,朱生豪译本以其独特的魅力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显示出了朱译本所独具的生命力,并与其他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莎士比亚译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1-21
- 接过朱生豪的译笔
——读新编《莎士比亚全集》
310018)朱生豪的译笔,可谓举世惊羡,有口皆碑。众多专家学者皆为之折服,并留下由衷赞誉。朱生豪的译作,历七十年淘洗,依然是最受读者喜爱的莎剧,无论在学界或民间,都享有崇高声誉,被公认为文化精品,翻译文学宝库中的不朽遗产。朱生豪译莎的成功,当然与他非凡的语言天赋、崇高志向、惊人毅力和无比勤奋分不开。在朱生豪留下的译品前,任何人要想接续其事业,都难免自惭才薄,而生恐遭世人讥诮为狗尾续貂的惶恐之感。陈才宇确也是怀着这样的惶恐接过朱生豪的译笔的。是对莎士比亚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1-21
- 翻译美学观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的审美特征
翻译美学观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的审美特征虞 颖(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8)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被公认为国内水准最高的中文译本。从美学角度看,朱生豪的高质量文学翻译体现了他对莎剧精髓的把握和译者独特的审美取向。他的翻译美学观首先体现在审美客体特征和审美主体特征。其中审美客体特征指莎剧原剧所具有的审美信息,审美主体特征指朱生豪作为翻译主体的特征。基于这两个审美特征,朱生豪成功地完成了对莎剧的创造性审美再现。朱生豪;翻译美学观;审美特征;莎士比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8期2014-01-21
- 论译界楷模朱生豪在中国及世界的深远影响
200040)朱生豪,1912年2月2日生于浙江嘉兴,1944年12月26年逝世于嘉兴,享年32岁。他是我国莎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莎士比亚翻译家。从1935年到1944年不到10的时间,朱生豪译出莎剧31部半,为中国莎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领域中的一座丰碑。1.0 曹禺赞扬朱生豪“功绩奇绝”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家、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以下简称“中莎会”)首任会长曹禺最崇拜、最敬佩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4期2013-04-10
- 从《汉姆莱脱》看朱生豪译莎特点
国人的自尊心。朱生豪立志并刻苦工作,全力以赴翻译莎士比亚,以此证明中国“有文化”,驳斥中国“无文化”的论调。他是我国早期从事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活动的杰出代表。他在抗战前后最艰苦的10年中(1935-1944),在贫病交迫、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翻译出莎士比亚戏剧31部半(其中半部在逃亡中遗失),为中国近百年文化事业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工程(朱宏达,吴洁敏,2005:17),为推动莎士比亚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及展现我国民族文化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他所译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4期2013-04-10
- 永远的莎士比亚,永远的朱生豪
——朱生豪译莎剧的独特价值
士比亚,永远的朱生豪 ——朱生豪译莎剧的独特价值李伟民(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重庆 400031)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莎剧译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受到几代汉语读者的喜爱。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能达到“文而不越,质而意显”这样的高度,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汉语散文形式表达出来,个中的成败得失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译文1.0 引言2.0 朱生豪莎剧译本的独特价值与不足朱生豪翻译莎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4期2013-04-10
- 翻译家,殉道者
亚桥梁的翻译家朱生豪。2月2日,是朱生豪的百年诞辰。他不曾裒老过,他在32岁的时候就已经死去。爱国是一个情感的问题生于宣统三年旧历12月15日的朱生豪“不愿做亡清的遗婴”,历日期作为他的生辰。十岁那年,朱生豪的母亲死在儿子的呼喊中。两年后,他的父亲也撒手人寰。自此,朱生豪的生命完全划分为两半。而在贫穷和失去双亲带来的冷峻和沉默的外表下,掩盖了一个丰富炽热的内心世界。朱生豪的中学是在出过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的秀洲中学就读,后入之江文理
中外文摘 2012年8期2012-02-11
- 宋清如:民国的“四分之三”女人
。倘若不是遇见朱生豪,宋清如会嫁入豪门,生儿育女,闲暇时间打打麻将,过上安逸的日子。宋清如出生在常熟的一个地主家庭,排行老二。从小她就喜欢读书,七岁的时候父母给她请了秀才当家庭老师,《三字经》《千古文》《古文观止》等书她全能读懂。后来她让母亲把她送进洋小学,走上了漫漫求学路。进入大学后,她将父母定的婚约彻底推翻,摆出一副“花木兰”的架势,“谁定的婚,谁嫁去”!父母只好依从她。她与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是同龄人,但比四大才女都要幸运。拿萧红来说,萧红的家境不
百家讲坛 2012年1期2012-02-11
- 朱生豪的翻译特点浅析
350002)朱生豪的翻译特点浅析汤志明(福建农林大学 人文学院,福州 350002)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剧第一人,他的翻译风格独特,形神兼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朱生豪的翻译通过大量的意译来传达原作的神韵;二是朱生豪对戏剧的翻译考虑到了读者和观众的双重功能;三是朱生豪本身的诗词才华在翻译中运用得恰到好处。朱生豪;戏剧;翻译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出生于浙江嘉兴。1929年,17岁的朱生豪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之江大学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朱生豪与宋清如:翻译莎翁全集的诗侣
何等有味。”—朱生豪和宋清如合葬的墓志铭1932年,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来了一位衣着平凡、独立不羁的女学生。这便是宋清如。宋清如出生在常熟西乡栏杆桥的一个地主家庭,排行第二。“认识我的是宋清如,不认识我的,我还是我”的言论让同学心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诗才,当时著名的《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先生在读了她的诗稿后,竟给这位女学生回了一封长信,称她“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在之江大学诗社欢迎新社员的大会上,宋清如第一次看到了被称为“之江才子”的四年级学生朱生豪
老同志之友 2011年4期2011-04-26
- 请善待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
亚之缘起始于读朱生豪的译本。1935年,朱生豪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到抗战爆发前他完成了10部莎士比亚戏剧。1944年,朱生豪带病译出史剧《约翰王》、《里查二世》和《亨利四世》。当译到《亨利五世》第二章时,病情突变。12月,叮嘱妻子宋清如转告胞弟朱文振,让他续完未竟之业。12月25日,忽然用英语高声背诵莎剧。12月26日,示意妻子到床边,说了声“我要去了”,便带着未竟之愿,离开了人世,时年仅32岁。他实践了在《译者自序》中说的话:“夫以译莎剧之艰巨,十年之
人物 2009年9期2009-11-02
- 夏承焘与朱生豪的师生情谊
绝唱。译界奇才朱生豪(1912—1944),曾为夏氏弟子,日记中存有二人交往的一些动人片段,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将这些资料勾稽还原,那位远去的天才少年的影像,似乎又悄然活现于我们的眼前。1930年初,夏承焘到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执教,讲授“词选”、“唐宋诗选”、“文心雕龙”、“文学史”、“普通选文”等课。这一年夏承焘30岁,已在之江就读二年级的朱生豪18岁。朱生豪选读了夏承焘开设的部分课程,课外还参加了夏氏任社长的“之江诗社”,由此两人结下师生之谊。朱生豪个
博览群书 2009年3期2009-04-20
- 他是一个古怪孤独的孩子
若珍宝。在阅读朱生豪先生的译本时,我又有机会拜谒先生的故居。先生的故居在嘉兴的梅湾老街对面,粉墙黛瓦,竹影扶疏;木楼梯狭窄,踩上去嘎吱作响;窗花极小,经年累月的旧木器在昏暗的光影里散发出沉香……在朱生豪和夫人宋清如住过的房间里,我看到一盏小小的油灯,灯火已灭,但先生的气息依然存在。今日的读者已经很难想象,就是在那昏暗的灯光下诞生了举世瞩目的《莎士比亚戏剧》中文译本,不是一本两本,而是连绵不断的31部。让翻译成为最有力的武器据说,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
读者 2009年13期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