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史
- 中央访问团访问云南
问团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首创,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奠定了基石,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了祖国大家庭的团结。中央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和调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厚爱和博大胸怀,在中国民族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从了解信任到强烈热爱和衷心拥戴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增强了各民族之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建立新型民族关系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创举。曾
创造 2023年1期2023-02-03
- 古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
25)古代中日关系史是研究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互通与交流,跨越两千余年的历史。此前,中国史学界前辈撰写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著述,产生很大的学术影响。尽管如此,伴随着新资料的发现以及日本最新研究成果的产出,该研究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下面笔者就古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部分问题作以初步探讨。一、古代中日关系史的主要特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长期在闭关自守的环境中自我繁殖,即使可能也会被整个世界远远地抛在后面。这种封闭只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2-25
- 历史描述、文学本位与符号学方法
—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下文简称《关系史》),则是文学与图像关系问题域的首部史论。《关系史》于2010年启动编撰工作,2018年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2019年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20年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21年荣获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这部五百万字的巨著问世之后,学界对“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赞赏有加,或者高度肯定书写文学史的新格局。诸如此类的书评虽然反映出学术生产对“真问题”的迫切期待,但目光所
艺术设计研究 2022年4期2022-11-06
- 现实之问与学术回应
——步平与中日关系史研究
民一、转向中日关系史研究步平大学毕业后经历短暂的从教生活,调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9年改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现今来看他当年的学术兴趣点,既非东北地方史、中俄关系史,更非中日关系史,而是李大钊的民主思想。或许从祖籍上说有作为李大钊的河北“同乡”之学术情感,或许是“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步平从开始探讨李大钊的民主思想走向了学术研究之路。为搜集李大钊的相关史料,探究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
北方论丛 2022年5期2022-10-23
- “四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融入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西藏高校思政课必须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在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的同时,开展好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高质量把思政课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一、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西藏教育 2022年6期2022-03-03
- 原始档案材料在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于学生学习国际关系史的时候,相关单位和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积极地使用原始档案材料,并且对于这其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要灵活使用,应该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去。一、关于原始档案材料作为文字材料中最古老的材料,原始档案材料都是第一手材料,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材料和文献等都来自其中,都是以原始档案材料作为参考。对于现代的历史研究,只针对30年或者是更久远的事情才能算得上是历史研究,这是史学界达成的一种协定。只有让原始档案材料处于开放并且合理的使用,才能顺利地展开历史研究,所以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2022-02-17
- 管窥晚年舒芜的一个窗口
写作《舒芜胡风关系史证》和《胡风家书疏证》时,他颇支持:“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完全是科学态度,没有任何偏见的,吾兄乃第一人。对于这样的研究者,尽量提供资料,是我的责任。我愿意尽力帮助这样的研究者完成这个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对胡风等人的文章内容及背景、胡风派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有太多的疑问,舒芜无疑是最好的请教对象,但此时的舒芜毕竟已经80多岁,记忆力、精力衰退,两人就在网聊中互相激发,互相提醒,使大量的历史事实得以证实,这也为吴永平撰写《胡风家书疏证》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8期2022-02-03
- 读吴永平新著《我和舒芜先生的网聊记录》
争》《舒芜胡风关系史证》和《胡风家书疏证》三本著作,是吴永平在胡风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从时间上看,《记录》中的讨论呈现了《舒芜胡风关系史证》《胡风家书疏证》两书写作过程。从研究方法上看,《记录》中呈现了《舒芜胡风关系史证》《胡风家书疏证》两书的治学方法。吴永平谈到:“近年我做胡风研究,主张持独立的立场和态度,一意在原始史料上用功,注重还原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环境,不太相信当事人事后的回忆及研究者据此而做的推演。也许拜此原则(立场、态度和方法)所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8期2022-02-03
- 丝绸之路研究热与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
荣新江古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回顾与中国古代史下的各个断代史学科相比,专门史中的古代中外关系史学科发展要落后很多,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来说,因为各个断代史在本科时期都有系统的教程,所以学生顺理成章进入研究生阶段;而中外关系史过去曾经作为限制性选修的课程,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变成一般性选修课,学生不修这门课也可以毕业。同时,因为研究中外关系史要费力得多,所以也就只有较少的人进这个门槛了。从国内的学科发展来看,“中外关系史”这门学问早年又叫作“中西交通史”。中国最早专门
社会观察 2021年7期2021-11-15
- 加强民族关系史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久安。中学民族关系史的教学对促进学生理解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植民族情感等具有重要意义。统编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中,对民族关系史的有关内容叙述做了较大调整。中学历史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叙述变化的背景和意义,并在教学中准确解读相关内容,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民族团结观念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做出贡献。一、教材民族关系史内容调整的背景1.中央有关民族关系的新论断分析2010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把有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期2021-07-29
- 补缺、汲取、提升:关于中外关系史学科构建的一些思考
时较少关注中外关系史研究。但既然应邀参加这次笔谈,就从笔者的专业视角谈谈作为一个外行的看法,希望得到专业学者的批评指正。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中外关系史的学科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次学科体系建构的笔谈,应该是在此基础上讨论体系的补位、完善、提升等问题。笔者认为,体系作为一个概念,应该首先强调“整体”的意义,具体到中外关系史,则须从学科的定位谈起。在这方面,笔者完全赞同万明研究员的意见:“中国中外关系史是一半中国史,一半世界史,这是中国中外关系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3
- “中国史与世界史对话: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笔谈
中心,中国中外关系史形成史学热点已成必然之势,同时提出了中国史与世界史研究深度融合的时代课题。有鉴于中国中外关系史在中国史与世界史两大学科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為了加强中国史与世界史对话,以中国中外关系史为议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合作组织了这组笔谈。五位笔谈作者是来自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学科的专家学者,在这里向读者呈现他们的相关研究经验,并昭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学术体系之路。 (主持人: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3
- 丝绸之路研究热与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
江一、古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回顾与历史学中中国古代史下的各个断代史学科相比,专门史中的古代中外关系史学科发展要落后很多,就我所在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来说,因为各个断代史在本科时期都有系统的教程,所以学生顺理成章进入研究生阶段;而中外关系史过去曾经作为限制性选修的课程,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变成一般性选修课,学生不修这门课也可以毕业。同时,因为研究中外关系史要费力得多,所以也就只有较少的人进这个门槛了。从国内的学科发展来看,“中外关系史”这门学问早年又叫作“中西交通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3
- 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四十载所见所思
苒,转瞬间中外关系史学会已届不惑之年。尽管笔者自己已随之度过了近半生,唯回想学会创立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恍若隔日。1981年5月,笔者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讲师身份,有幸回到母校厦门大学,出席全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然和与会的韩儒林、傅衣凌、孙毓棠、朱杰勤、姚楠、韩振华诸多前辈相比,实为忝陪末席,在集体合照中站在最后一排。不过,重温旧像,发现幸存者寥寥,仅谢方、蔡鸿生、沈福伟等十数位学长耳,不禁令人唏嘘。当今,学会正策划研究回顾,笔者以老迈之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3
- 史料为重中之重
,开始关注中外关系史。如果从海外留学开始收集资料算起,30余年的经验告诉笔者,在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中,史料为重中之重。在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中,考古发掘和历史记载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料。1993年,奥地利科学家在研究埃及第21王朝时期(公元前1070—前945)的一具女尸的头发时发现异物,经分析是蚕丝纤维。当时只有中国能生产丝绸,可以认定这是中国的产品。2埃及人从阿拉伯人手中取得通过陆路和海路运到古罗马帝国的印度商品,其中就有大量中国丝绸。丝绸优美典雅的质地使人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3
- 国际关系史的独特价值与学科自主性重建
5000)国际关系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同时也是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在19 世纪末诞生后,国际关系史长期占据着西方史学研究的“高地”,一直是历史撰述的核心内容。然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无论是学科地位还是学术影响,国际关系史都明显衰落了。直到20 世纪90 年代,这种衰落趋势才得到扭转,国际关系史再次焕发出了活力,重新伸张自身独特学术价值和学科自主性。近些年来,国内学界也逐渐认识到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许多学者纷纷撰文肯定国际关系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1-14
- 概念史与国际关系史书写
果,尝试对国际关系史书写提出三点建议,以供参鉴。第一,在国际关系史书写中,是否能通过某些重要概念的“变迁性”描述,来更为深入且动态化地认识国际交往的主体——“国家”?尽管以主权或民族为纽带来界定国家的做法早已出现在欧洲政治讨论中,但至少在德意志地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关“国家”的概念不仅是多元的,而且还充满着与时变动的特点。此处以“Reich”(帝国)和“Bund”(联盟/联邦)两个概念为例。这两个概念覆盖了19世纪以降德意志政治体作为“国家”的几乎所有形
史学集刊 2020年4期2020-08-04
- 向西方学术界既定话语发出的中国声音
古代的中国对外关系史、东亚国际关系史、西太平洋经济贸易史,到近代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史、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东亚国际关系史、中东西亚国际关系史,最后到当代的日本对外关系史、印度对外关系史、东亚经济史和东南亚国际关系史,纵横时空、综合了各个研究领域。21世纪将是亚太国家的世纪,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如印度、日本和东盟,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活跃的角色。然而,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我们有多少了解呢?迄今为止,世界秩序和外交准则都是由西方强国发展起来的,而
世界知识 2020年3期2020-03-10
-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20届年会暨全球视阈下中日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葫芦岛召开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20 届年会暨全球视阈下中日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举办。会议由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主办,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协文史委、沈阳铁路局兴城温泉疗养院承办。来自全国10 余个省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 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围绕“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侵略与掠夺研究”“抗战研究”“五四·建国·葫芦岛研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东北地区中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1
- 探析原始档案材料在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皓摘 要:国际关系史是讲述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一门学科,整本书以国际关系体系和格局的演变为主线展开,目前随着国家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越来越密切,在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应该采用新的思维,引进新的方法,针对性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原始档案材料能够强化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将其应用到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从原始档案材料的内涵、在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地位以及适用的范围展开论述,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原始档案材料;国际关系
兰台内外 2019年32期2019-09-10
-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教材与爱国主义教育践行
文只是以《中外关系史》课程为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思考,就中外关系史相关论著以及其本身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中外关系史可以作为一门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来开设。一、通识教育视野下的中外关系论著(一)通识教育。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产生于19世纪初期的欧美,主要是为应对当时高等教育过于专门化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帕卡德提出,后经由诸多学者发展逐渐成熟。不少学者试图对通识教育概念进行界定,但至今也没有出现一种被大家所认可的统一概念。如果对其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0期2019-03-19
- 新世纪以来关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现状分析
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一历史遗产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和情感以及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调整与重塑。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注]《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中共党史研究 2019年4期2019-01-26
- 从外交史到国际史:改革开放40年来的国际关系史研究
,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研究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1983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资深国际关系史家王绳祖和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上、下两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流行的国际关系史教材。到目前为止,外交史与国际关系史已经成为我国史学研究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主要成就与影响第一是研究题材的增多和领域的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学者们关注的主要是主权国家的重大政策和行动,包括外交政策与战略、军事活动与战争、外交谈判与国际条约、国际权力格局以及国际体系的变化等,无论是题
社会观察 2018年11期2018-11-17
- 国际关系史教学中三个问题的平衡浅析
结合的问题国际关系史首先是一门历史性、理论性的课程。相关的理论性课程已有国际政治概论、国际关系理论等。国际关系史侧重于历史叙述,是符合其课程本位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国际关系史采取两种对立的教学框架:一是严格恪守传统史学的习惯,坚持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无涉历史规律或理论;二是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和理论的主体性,坚持用相关理论牵导国际关系历史的陈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历史本身除了史实,还存在理论。如果停留在历
求知导刊 2018年16期2018-09-07
- 稿 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每年2—3辑。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专题研究、二战史研究、中外关系研究、美国外交研究、宣传与公共外交史、法国与冷战、研究生论坛、档案文献、学术动态、书评等栏目,欢迎学界同行赐稿。相关信息如下:1.研究性论文要以一手档案为基础,具有原创性且未曾发表,欢迎选题新颖、运用多边档案的长篇研究。其中,研究生论坛中刊发博硕士及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本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8年1期2018-04-15
- 回顾与展望:中琉关系史研究三十年
顾与展望:中琉关系史研究三十年文/赖正维 李郭俊浩琉球是明清时期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与中国建立正式藩属关系始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为日本吞并为止的五百余年间,两国关系始终极为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因此,有关琉球史及中琉关系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三十年来中琉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回顾总的来看,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中国史学界有关中琉关系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20世纪80年代:中琉关系史研
社会观察 2017年6期2017-11-21
- 踵事增华:古代中国非洲关系史研究综述
:古代中国非洲关系史研究综述谢励斌(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1近三百年以来,国内外学人针对古代中国非洲关系史开展大量研究工作而出现了众多著述。从学术研究成果的年代分期而言,主要有:17-19世纪初始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的发展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末的成熟时期和21世纪以后的完善时期。古代;中国非洲关系史;研究综述非洲史作为世界史之重要研究方向,在历史学科抑或是学术研究中均具有相当作用与地位。自17世纪以来,不少国内外学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3
- 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刍议
——兼论历史分析法在其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刍议 ——兼论历史分析法在其教学中的运用王开队(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其具有严肃的政治性、高度的现实性以及当前的滞后性。由于历史时期我国各民族间关系本身错综复杂,对于教、学主体的要求相对较高,以及相关史实研究的不足等原因,也使得当前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教学存在不少难点。历史分析法是解决上述困难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民族关系史;高校教学;历史分析法“中国民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29
- 张声振主编《中日关系史》(卷一)评介
声振主编《中日关系史》(卷一)评介陈佳美思(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张声振先生主编的《中日关系史》卷一部分在宏观上将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史的历史发展脉络重新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划分。该书首创式的编纂了一部完整的古代及近代前期中日关系交流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界在中日关系通史方面研究的空白。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文献的选取、对不同历史事件叙述略有偏重以及学术研究的时代特色等。文章在《中日关系史》一书对两国交流史上重大事件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7期2017-03-11
- 理论·历史·现实
——关于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的思考赵艳霞,于 淼(保定学院历史系,河北保定 071000)在国际关系史的学习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历史、历史与现实之间“彼此”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国际关系史的教学水平和“以史为鉴”,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一是重点运用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解读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挖掘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背后的真相;二是从人们关心的国际问题入手,使教学贴近现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09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近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近况徐蓝(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048)近几年来,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呈现几个特点。其一是研究对象的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从地域来看,涉及了美、苏、英、中、法、德、日等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国与亚非拉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从涉及的时间长度来看,从17世纪到21世纪,但以研究20世纪的成果为多。其二是选题广泛。除了传统的研究领域,还探讨了难民、媒体宣传等过去较少涉猎的问题。其三是普遍重视对原始档案的利用。不仅利用了已刊的
外国问题研究 2016年1期2016-03-16
- 《日俄关系史》书评
50)《日俄关系史》书评程浩(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在传统的日俄关系史学界,日本学者及俄罗斯学者一直习惯于自说自话。究其原因,主要是自二战后至今两国之间领土问题使然。而当我们穿过二战,将眼光投向自1739年什潘别尔克来航日俄交往肇始的两百年时就会发现,日俄两国间的领土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当时就已存在。故而自1855年日俄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日俄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围绕千岛群岛及库页岛的领土问题。而由于日俄战争及二战的原因,战后两国学
外国问题研究 2016年3期2016-03-15
- 论民族关系史的教学现状与发展
版本中关于民族关系史的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目前民族史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历史教学中增加对民族关系史的教学,是一个很有必要的环节,也是“最基本历史”的教学内容之一;我们的国家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形成较强的民族凝聚力,笔者觉得民族关系史应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的完善。关键词:民族关系史;教学现状一、民族关系史教学的现状目前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总体构建是三本必修模块,围绕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这几个学习维度来认识历史的,并辅之以选修模块。在教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2015-09-29
- 稿 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每年2辑,现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专题研究、研究生论坛、档案文献、学术动态与书评等栏目,欢迎学界同行赐稿。相关信息如下:1.专题研究论文要以一手档案为基础,具有原创性且未曾发表,欢迎选题新颖、运用多边档案的长篇研究。其中,研究生论坛中刊发博硕士及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本辑刊尤其愿意刊发能反映学界动态的研究综述、书评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5年2期2015-04-18
-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出首项西文成果
《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西班牙文版)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出版,这也是该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推出的第一项西班牙文成果。2013年2月,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增订版),作为中西建交40周年的献礼,并于4月10日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新书发布仪式。2013年7月,《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正式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的出版对中西之间长达两千年的交往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填补了空白
出版广角 2014年22期2014-12-12
- 稿 约
约《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每年2辑,现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 “专题研究”“研究生论坛”“档案文献” “学术动态”与 “书评”等栏目,欢迎学界同行赐稿。相关信息如下:1.专题研究论文要以一手档案为基础,具有原创性且未曾发表,欢迎选题新颖、运用多边档案的长篇研究。其中,研究生论坛中刊发博硕士及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本辑刊尤其愿意刊发能反映学界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4年2期2014-04-16
- 稿 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每年两辑,现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专题研究、研究生论坛、档案文献、学术动态与书评等栏目,欢迎学界同行赐稿。相关信息如下:1.专题研究论文要以一手档案为基础,具有原创性且未曾发表,尤其欢迎选题新颖、运用多边档案的长篇研究。其中,研究生论坛中刊发博硕士及本科生的优秀论文。本辑刊欢迎能反映学界动态的研究综述、书评书讯、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4年1期2014-04-16
- 国际关系史解读的几个问题
0012)国际关系史是我国许多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历史学、政治学 (含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学)和法学学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有的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有的设置为选修课。近年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愈益频繁,随着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愈加紧密和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大学里对国际关系史的知识需求也愈加旺盛。有些重点大学甚至在把国际关系史设置为相关学科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同时,也设置为全校公选课,并成为一门深受文理工医等不同学科学生欢迎的公选课。作为一门
史学集刊 2014年5期2014-04-09
- 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全新探索——评《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
发展,现代国际关系史也逐步进入“体系化”时代,“体系”甚至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因此,构建以“体系”为主线的现代国际关系史很有必要。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的曹胜强先生所著的 《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以下简称《视阈》),从体系的视角思考历史,以“世界体系”重塑国际关系史,对此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创新。首先,《视阈》以全新的视角考察现代国际关系史。作者强调国际关系史是一个包含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元素不断成长和变换的巨大网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全景描绘与理性判断
——评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
)笔者并非国际关系史的研究者,通常也只是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了解国际关系史的一些内容。在没读曹胜强先生撰写的《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之前,对国际关系、世界格局、不同阵营的价值取向及形成原因,是模糊的。看电视国际新闻,往往是似懂非懂。有些内容,莫说“所以然”,就连“其然”也不甚清楚。读了这部全方位梳理现代国际关系的著作之后,尽管不敢说进入了“澄明”境界,但心中的的确确敞亮了许多。因此,笔者虽不是“国际关系史人”,但有些感想还是不得不一吐为快,以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1-28
-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我校召开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和华侨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 2010年会于11月13日-15日在华侨大学召开。与会的 5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的主题展开研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华侨大学校长丘进教授认为,中国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 “现实”,与 “现实”挂钩,注重 “应用性”。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万年网总编辑陈佳荣在发言中谈到自己对学术研究和学者的理解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4-08
- 重建文学史的政治维度
为什么会是这种关系史的书?”原希望我写台湾文学史的朋友,均发出这种疑问。这事有一点曲折,也有一点侥幸。我原计划写一部很可能自费出版的书,后来想不如写一部有新意的书,于是便申报了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申报后就束之高阁,不向任何有可能当评委的人打招呼。大概是此课题系尝试用整合的方法将两岸文学融合到一起,而不是像众多当代文学史那样,把台湾文学当作附庸或尾巴然后拼接上去,就这样被评委看中了,侥幸被批准了。立项后,我毫无得意之感,却发
华文文学 2009年1期2009-07-01
- 《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自序
《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古远清著,即将出版。“为什么会是这种‘关系史的书?”原希望我写一本把大陆、港台文论打通的《中华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或在文论、诗论基础上写一部《台湾文学史》的朋友,均发出这种疑问。这事有一点曲折,也有一点侥幸。我原计划把已出版的海峡两岸和香港的文论史重新整合为一部,然而被半路杀出的《台湾当代新诗史》、《香港当代新诗史》的写作计划所打断。后来我又想,不如写一部有新意的书,便申报了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大概
博览群书 2009年2期2009-03-03
- 评《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
,乃至中华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藏学和蒙古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发掘了大量的藏文和蒙古文学术资料,并且进行了对勘、整理和研究,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资料还译成了汉文。在此基础上,藏学和蒙古学界联合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蒙藏关系的学术成果,如《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①《蒙藏民族关系史略》②《蒙藏关系史研究》③《蒙藏文化交流研究》④等,但由于时间、原始材料等因素,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憾,因此很需要一本全
中国西藏 2004年1期200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