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正维 李郭俊浩
回顾与展望:中琉关系史研究三十年
文/赖正维 李郭俊浩
琉球是明清时期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与中国建立正式藩属关系始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为日本吞并为止的五百余年间,两国关系始终极为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因此,有关琉球史及中琉关系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
总的来看,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中国史学界有关中琉关系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20世纪80年代:中琉关系史研究的起步时期
1948年,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调查了福州的琉球馆,并撰写了《福州琉球馆历史遗址调查报告》。由于日本战败,琉球的归属问题引起台湾学界注意,并出版一批专著。其中包括蔡璋《琉球亡国史谭》、吴壮达《琉球与中国》、陈大端《雍乾嘉时代的中琉关系》。上述论著,开中国史学界有关琉球问题研究之先河。
20世纪60年代,台湾学者组织编纂了《台湾文献丛刊》309种、595册,收集了包括册封使录在内的诸多琉球史料。1972年,台湾大学影印出版了日本学者小叶田淳收集的1424~1867年琉球王国外交文书《历代宝案》(共15册)。《历代宝案》无疑是琉球王国史及中琉关系史研究最基础、亦是最珍贵的原始档案资料之一。
1963年,福建师范大学刘慧孙、徐恭生等学者对福州仓山琉球墓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形成《福州南郊白泉庵琉球墓群遗址调查初记》。1986年,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编了《中琉关系史论文集》(油印本),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有关中琉历史关系研究的论文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归还冲绳”问题谈判、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推动港台学者出版一批专著,如徐玉虎《明代琉球王国对外关系之研究》,杨亮功等《琉球历代宝案选录》,杨仲揆《琉球历史地理之研究》、《中国·琉球·钓鱼台》。
总体来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琉球史及中琉关系史研究虽有所成就,但就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内容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尤为遗憾的是,两岸三地的学术研究都各自为政,缺乏交流与沟通。
2.20世纪90年代:中琉关系史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大陆台港学者十年的奋斗为中琉问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90年代中国的中琉关系史研究进入了一个突破性发展时期。
第一,大陆学者与台港学者开始了携手研究,并且开启了与日本、韩国学者进行的国际学术交流,这是90年代最重要的转变。如1986年在台北召开了首届中琉历史关系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目前,该会议已召开15届、历时30年,成为研究中琉关系史学科领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第二,大陆方面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资料汇编。从1990年8月开始,福建师范大学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开始了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的整理及出版工作。迄今为止,中华书局共出版资料汇编七部。
第三,中琉关系研究机构的建立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开始启动。1995年福建师范大学成立了“中琉关系研究所”,其研究领域涵盖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学、音乐、戏曲和民俗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合作,从1992年起至今已成功召开11届国际会议。
第四,一批高质量的专著问世。20世纪80年代,徐恭生先生在冲绳出版了日本语专著《中国与琉球》一书。1996年,谢必震教授出版《中国与琉球》一书。1997年,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米庆余出版了《琉球历史研究》。与此同时,台湾方面,1982年徐玉虎出版《明代琉球王国对外关系之研究》。1990年,杨仲揆出版《琉球古今谈:兼论钓鱼岛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对琉球问题的研究不仅仅限于历史方面。王耀华教授在国内出版了《琉球·中国音乐比较论》、《三弦艺术论》两本专著。此外,丁锋《琉汉对音与明代官话音研究》也于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21世纪:中琉关系史研究进入纵深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尤其近年中日两国间有关钓鱼岛争端的加剧以及安倍政权有关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等一系列右倾政策的不断推进,冲绳地区的紧张局势更是不断升温,中国的中琉关系史研究也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
第一,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随着中琉关系史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国学界关注和从事琉球问题研究的学者及学术机构也在日益增多。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开展中琉关系史的研究。
第二,持续不断编纂出版有关琉球研究的档案及资料。2000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黄润华、薛英编纂的《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全三册)》,共收集了16种中琉交往历史文献,多为古籍善本。2003年、2006年相继出版了由殷梦霞、贾贵荣、王冠编撰的《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续编》,由王菡所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三编》。此外,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也继续出版了两部清代中琉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其中包括《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顺治朝·康熙朝·雍正朝(上下册)》、《中琉历史关系档案乾隆朝(1-12册)》。2012年,厦门鹭江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计30册;2015年又整理出版了翟金明主编的《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2辑)》计20册;201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津孝、陈捷主编的《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共计36册;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整理出版了馆藏中琉关系相关资料《琉球文献史料汇编(上下册)》;2013年,台湾大学与琉球大学合作出版了《琉球关系史料集成(第一卷)(第二卷)》;2015年编辑出版了由陈龙贵主编的《清代琉球史料汇编——宫中档硃批奏折(上下册)》。
第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也在持续进行中。2008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历史关系研究所参与琉球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人口移动与21世纪全球化社会》的合作研究,双方连续4年一同考察了明清福建至北京贡道及其沿途中琉关系相关遗址,并出版专著《琉球与中国——人口移动与21世纪全球化社会》。
第四,高水准的学术专著及论文层出不穷。2002年,何慈毅出版《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2004年,谢必震出版《明清中琉航海贸易研究》。此后,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关系研究所相继出版一系列有关中琉关系的专著,获得学界好评。如赖正维《康熙时期的中琉关系》,丁春梅《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研究》,谢必震、胡新《中琉关系史料与研究》,赖正维《清代中琉关系研究》,徐斌《明清士大夫与琉球》,陈硕炫《琉球闽人家谱资料研究》,孙清玲《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历史遗存考》。
中琉关系史研究在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中有其特殊的意义,有关琉球王国与中琉关系的史料亦是研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归属问题的重要依据。大陆方面出版的相关学术专著有: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兼质日本奥原敏雄诸教授》,鞠德源《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辨》,郑海麟《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增订本)》,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编著《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台湾与香港学者相继发表了许多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概述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琉球王国历史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重要论文有陈捷先《琉球王位继承略考》,张存武《朝鲜人所知的盛世琉球》,谢必震《中国人眼中的琉球社会》,徐玉虎《琉球暹罗两王国通商之研究》等。
2.中琉册封体制的研究
中琉册封关系是中琉宗藩体制的核心部分。相关论文有徐恭生、谢必震《论郭汝霖“重编使琉球录”的史料价值》,吴元丰《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始末》,邹爱莲、高焕婷《钦使赵文楷李鼎元赴琉球册封活动浅析》,李金明《试论明朝对琉球的册封》,米庆余《明代中琉之间的册封关系》,陈尚胜《朝贡制度与东亚地区传统国际秩序——以16-19世纪的明清王朝为中心》,沈玉慧《明代朝鲜、琉球于北京交流——以致赠咨文为例》,杨雨蕾《万历年间朝鲜与琉球使臣在北京的交往》等。
3.日本吞并琉球研究
相关方面的论文有朱淑媛《清末日本吞并琉球原因初探》,陈在正《驳日本琉球处分的藉口》,张启雄《论清朝中国重建琉球王国的兴灭继绝观——中华世界秩序原理之一》、《“中华世界帝国”与琉球王国的地位——中西国际秩序原理的冲突》、《“中华世界帝国”与中琉宗藩体制的秩序原理性展开——中华世界秩序原理的考察》,赖正维《清末琉球王国在华的复国运动》等。
4.琉球来华使团及主要活动研究
相关论文有郑梁生《明廷对琉球贡使的处置》、《琉球在清代册封体制中的定位试探——以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例》,陈捷先《清代琉球使在华行程与活动略考》、《明清中琉封贡关系源流略考》,戈斌《清代琉球贡使居京馆舍研究》、《清代琉球国朝贡活动概述》,吴霭华《论明清时代琉球朝贡团之组织》等。
5.中琉间朝贡贸易与册封贸易的研究
相关论文有俞玉储《清代中国和琉球贸易初论(上、下)》、《再论清代中国和琉球贸易——兼论中琉互救漂风难船的活动》,徐晓望《清代中琉贸易与福建手工业》,林仁川《明代中琉贸易的特点与福建市舶司的衰亡》,谢必震《试论明代琉球的中介贸易》,郑国珍《中琉历史商贸交往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6.闽人三十六姓的研究
闽人三十六姓是中琉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论文有谢必震《明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考述》,方宝川《明代闽人移居琉球史实考辨》、《关于明初闽人移居琉球若干问题的再思考》,吴霭华《琉球历史上的久米村》、《十四至十九世纪琉球久米村人与琉球对外关系之研究》和《久米村人在中国册封琉球王过程中扮演之角色》,陈捷先《琉球久米系家谱研究》,林国平《冲绳久米村阮氏、毛氏门中清明墓祭的调查》等。
7.琉球来华留学生及其贡献研究
明清时期琉球王国曾派遣大量官生及“勤学”到华学习。反映这方面研究的论文有徐恭生《琉球国在华留学生》,谢必震《明清时期中国培养琉球留学生述略》,秦国经《清代国子监的琉球官学》,郑梁生《明清两朝对琉球官生的处置——以〈琉球入学闻见录〉所见为中心》,赖正维《略论明清时期福州生产技术在琉球的传播》等。
8.中国文化及科学技术对琉球的影响研究
中国文化及生产科技传入琉球,对当地产生深远影响。相关学术论文有谢必震《福建文化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刘富琳《明清时期中国戏曲的对琉、对日传播》、《中国戏曲〈和番〉在琉球的传播》,傅朗《清代中国药材输入琉球考》,陈捷先《明清时代华人对中国文化东被琉球的贡献——以食衣住行等事为论述中心》,黄裔《琉球汉诗五探》、《程顺则和〈雪堂燕游草〉》,郭丹《论琉球中山诗的汉诗传统》,徐斌《从客林熙及其诗集〈中山纪游吟〉考释》等。
9.中琉关系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
有关档案资料研究的论文,诸如鞠德源《明清档案中琉关系史料之构成状况》,徐艺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清时期中琉关系档案简介》,丁春梅《从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看中琉两国的贸易交往》,陈捷先《清宫档册中所见雍正朝中琉关系略述》,朱德兰《清乾隆朝对中琉交流活动中违法问题的处置方式》,陈龙贵《琉球久米系家谱与中琉文化关系——以“通事”为中心的考察》,秦国经《清代中琉关系文书研究》,方宝川、兰英《明人别集散见中琉关系史料与史实钩沉》等。
10.中琉关系历史遗存的研究
福建东南沿海自然成为研究中琉友好关系历史遗存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相关论文有朱振声《从福州的几处古迹看古代中琉关系》,徐恭生《福州与那霸友好关系史初探》、《福州仓山区琉球墓群初探》,肖忠生《明代中琉友好交往的窗口——福州河口》,谢必震《兰溪琉球墓碑考释》,牧英《淮阴王营的“琉球国使臣郑文英墓”》,赖正维《关于中琉关系历史遗迹调查与研究》等。
11.有关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研究
明清时期册封使录等中琉关系研究中的相关史料在论证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有特殊的史料价值。相关论文有吴幅员《从〈使琉球录〉看钓鱼屿——钓鱼屿等岛屿非琉球所属史证之一》、《从清代使琉球录看钓鱼屿——钓鱼屿等岛屿非琉球所属史证之二》,梁嘉彬《从明清两代中国日本琉球文献看钓鱼台群岛问题及琉球问题》,杨仲揆《琉球日本史籍上所见之钓鱼台列屿》,米庆余《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考——从明代陈侃〈使琉球录〉谈起》,刘江永《论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陈硕炫《〈指南广义〉中有关钓鱼岛资料考述》,万明《从明清文献看钓鱼岛的归属》。
综观30年来中国的中琉关系史研究,其主要特点有几个方面:第一,研究起步早,基础研究厚实,并且坚持不懈、薪火相承。第二,档案资料丰富,且有独特的文献优势。第三,研究成果丰硕多彩,涵盖了各学科。第四,国内外交流频繁,国际合作优势明显。第五,研究力量不断壮大,并且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0年来,尽管我们在中琉关系史研究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但是学无止境,如何保持学科优势,在国际同行中保持话语权,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秉承创新意识,不断扩展和深化学术研究的视角及领域。目前我们有关琉球王国史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有关琉球与萨摩藩的关系、琉球与幕府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第二,不断推进新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工作。新史料的挖掘与研究,不仅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能深化和纠正先前的研究。我国历史悠久,地方文献记载很多,尚有许多珍贵史料亟待我们研究人员挖掘、整理与研究。第三,继续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30年来的经验证明,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中琉关系史研究的强大动力。第四,重视培养高水准的青年研究人才,不断充实研究团队。学术研究是一个薪火相承的过程,重视年轻学者、学生的培养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
(赖正维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李郭俊浩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生;摘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