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

  • 王澍《文章礼乐》五言联
    王澍(1668-1743),字箬林,号虚舟,晚号竹云,别署恭寿、良常、二泉寓公等,江苏金坛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入翰林,累迁户科给事中,官至吏部员外郎,曾以善篆书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雍正四年(1726年)辞归。晚岁书益工,名播海内,四体皆擅,于唐代欧、褚两家致力尤深。著有《古今法帖考》《虚舟题跋》《竹云题跋》等。释文:文章意不浅,礼乐道逾弘。《文章礼乐》 五言联 清·王澍 130.7cm×27.2cm×

    老年教育 2023年7期2023-08-23

  • 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的王澍建筑设计研究
    代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建筑自己生长于土地”的因地制宜思想、传统江南造园理念指导下的空间塑造方法、乡土地域思想指导下的不受现代建筑形式规范制约的建筑立面设计以及根植地域环境和气候的绿色思想四个方面,并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如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与环境的融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空间营造、宁波美术馆立面改造设计以及水岸山居对气候的回应设计,探究其如何赋予建筑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发现王澍坚持践行重返自然道路的设计哲学思想,打破固化思维,在设计中加入对批判性地域主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2023-06-22

  • 理学思想下王澍书论研究
    一、理学影响下的王澍书学思想的形成清初,理学仍然占据思想界的主导地位。首先,清代前期政治文化都处于高压状态下,儒家思想以规范社会行为,构建道德规范为己任,深得帝王追捧。为巩固来之不易的、从马背上打下来的王朝,帝王将理学视为统治人民心性的有力武器,由此,理学便自觉承担起维护统治、教化人心的重任。在统治者的支持下,理学运用政治力量,取得官方哲学的正统地位,科举和教育制度无疑最能说明:首先,顺治时期,“四书”、《易》、《诗》、《书》等经典仍为科考内容,“康熙二十

    大学书法 2022年6期2023-01-04

  • 积书岩摹古帖
    ◆胡西林(杭州)王澍 临帖选我见过的清代王澍的书法作品中,《积书岩摹古帖》是一件较为特殊的作品。王澍是康熙五十一年进士,1712年翰林院庶常绾散馆结业后,以庶吉士授编修,后又充《三朝国史》《治河文略》《御纂春秋》三馆纂修官,康熙六十年(1721)考选户科给事中,因为工书法出任《五经》篆文绾总裁官,累迁至吏部员外郎。这位康熙朝的正五品文官平生有三大爱好:喜集旧拓、善摹古帖、好藏古(旧)纸。在京师为官十四年间,因为他的书法名气和地位,求书者常常自带纸素“踵交于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4期2022-07-02

  • 王澍作品看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机遇和挑战。结合王澍的建筑设计作品对中国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阐释,从而探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关键词:建筑设计;全球化;王澍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工程,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建筑的艺术性主要在于其综合性、形象性和多样性,体现于设计特色、造型风格、功能应用、工艺手法和整体形象塑造的全过程。建筑艺术是指根据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根据不同的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4期2022-06-01

  • 积书岩摹古帖
    西林我见过的清代王澍的书法作品中,《积书岩摹古帖》是一件较为特殊的作品。王澍是康熙五十一年進士,1712年翰林院庶常绾散馆结业后,以庶吉士授编修,后又充《三朝国史》《治河文略》《御纂春秋》三馆纂修官,康熙六十年(1721)考选户科给事中,因为工书法出任《五经》篆文绾总裁官,累迁至吏部员外郎。这位康熙朝的正五品文官平生有三大爱好:喜集旧拓、善摹古帖、好藏古(旧)纸。在京师为官十四年间,因为他的书法名气和地位,求书者常常自带纸素“踵交于门”,王澍则以临帖之作酬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4期2022-05-29

  • 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下的建筑思考
    作者通过对建筑师王澍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哲学观点出发,以及相关学者对文化保护的观点进行比对,从而笔者的目标是提 出在规划和设计领域重塑历史保护的关键方法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是为了保护对人类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关键词:文化保护,历史保护,王澍,宁波博物馆一位广为人知的建筑师,王澍,将现代和历史街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冲突推向了高潮。作为一个激进的设计师,他最初遵循的是 20 世纪初世界各地研究建立的现代建筑的新秩序与原则。然而他突然绕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3期2021-10-27

  • 探究乡土建筑符号融入现代化建筑的可行性
    筑设计中。本文以王澍作品为例,分析乡土建筑及符号的概念与材料的演绎,同时对乡土建筑符号的认知与影响力展开讨论,结合王澍作品中的花孔砖墙、瓦挑檐、木栅板三种设计方式探究乡土建筑符号在现代性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及发展形势,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使其认识到乡土建筑符号的传统价值,增强现代性设计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关键词:乡土建筑符号;王澍;现代性设计;传承性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20 引言本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2021-06-01

  • 从贝聿铭与王澍对建筑元素的运用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铭的苏州博物馆和王澍的宁波博物馆为例,从与当地传统建筑的融合借鉴、古典园林中借景手法的运用、从古代名人画作中得到的灵感、将传统的建筑元素用几何形表达、建筑与周围环境生态的和谐统一这五个角度,分析两位大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传承方法。关键词:建筑元素;传统文化;贝聿铭;王澍;借景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1 研究背景如今,城市高楼耸立,写字楼千篇一律,所有城市都那么相似,保留传统文化元素

    艺术科技 2021年1期2021-05-10

  • 狂妄与谦恭
    计玉兰王澍是一位才华过人却又不守规矩的建筑师。本科时,他就读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师从齐康教授。当时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他口出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我算一个,我导师齐康算半个。”大二时,他大放厥词,扬言已经没有老师能教他了,老师所教的实在太保守陈旧。从此,王澍开始自学。王澍写了一篇批判性文章,从他的导师一直批到梁思成,中国近现代的建筑师一个都没放过。后来,这篇文章经过修改变成了他的毕业论文《死屋手记》。论文答辩时,齐康教授再三劝阻,可王澍死活不听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11期2021-04-16

  • 清代书家笔下的碑帖篆书题端
    碑帖 篆书题端 王澍 吴昌硕题端是碑帖拓本上常见的一种题字形式,是碑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收藏者自题或延请名家题写,形式类似于书画作品中的引首或碑刻上的题额。题端一般位于拓本前部,内容略同于题签,包含碑帖的名称、拓制年代、收藏者姓氏等。题端与题签的区别在于书写字体较大,同碑刻题额一般,通常占据半页或一页,亦有数页连写的情况。[1]题端的书体以篆、隶、楷为主。篆书题端作为碑帖题端的一种书体形式,其产生与篆书的兴盛密切相关。清代以降,篆书在经历了唐以后长时间

    中国美术 2021年6期2021-02-05

  • 狂妄与谦恭
    计玉兰王澍是一位才华过人却又不守规矩的建筑师。本科时,他就读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师从齐康教授。当时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他口出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我算一个,我导师齐康算半个。”大二时,他大放厥词,扬言已经没有老师能教他了,老师所教的实在太保守陈旧。从此,王澍开始自学。王澍写了一篇批判性文章,从他的导师一直批到梁思成,中国近现代的建筑师一个都没放过。后来,这篇文章经过修改变成了他的毕业论文《死屋手记》。论文答辩时,齐康教授再三劝阻,可王澍死活不聽

    做人与处世 2020年23期2020-12-28

  • “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第一人”王澍的设计之道
    王澍于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国际建筑大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在获奖之前,几乎没人能预料到名不见经传的他会获此殊荣;在获奖之后,王澍却继续主持其“业余建筑工作室”,没有借机打品牌、扩规模、上项目。在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下,竟还有人如此云淡风轻地躬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不得不引人研究。王澍主张建筑师要从情趣、从心性出发开启设计之途,明确将把他的设计哲学思想表述为“重返自然的道路”。在王澍看来,造房子就是造世界,换言之,设计师就是第二造物主,而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12期2020-12-22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设计之美
    相互交融。本文以王澍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通过对其建筑作品所体现的功能性,文化性,地域性等方面的解读分析,思考关于建筑功能与美的结合。关键词:设计;美学;建筑;王澍王澍的建筑作品极具美学价值,迄今为止王澍建筑作品的数量虽然算不上多,但是却有浓厚的个人特色,结合中国江南地区的环境,建筑作品带有个人的符号性,文化性,风格自成一派,王澍对于建筑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并且有自己所要坚守的设计理念;建筑奖项不是评价一个建筑师的唯一标准,但是没有得过奖的建筑师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08-13

  • 王澍:我要用建筑抢救中国传统文化
    2012年5月,王澍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普利兹克奖章,他的获奖感言颇有几分悲壮色彩:“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多少有些不期而至的感觉,在多年孤独的坚持之后,对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任何作品集的建筑师,对于一个只在中国做过建筑的建筑师,一位自称为业余的建筑师,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作为第一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作为曾被嘲笑批判的反面教材,他对过去的际遇一笑置之:“多一些异类,对中国的发展肯定是好的。”打开中国建筑与世界的精神共鸣上世纪80年代,在大学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8-04

  • 王澍:我要用建筑抢救中国传统文化
    2012年5月,王澍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普利兹克奖章,他的获奖感言颇有几分悲壮色彩:“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多少有些不期而至的感觉,在多年孤独的坚持之后,对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任何作品集的建筑师,对于一个只在中国做过建筑的建筑师,一位自称为业余的建筑师,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作为第一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作为曾被嘲笑批判的反面教材,他对过去的际遇一笑置之:“多一些异类,对中国的发展肯定是好的。”打开中国建筑与世界的精神共鸣上世纪80年代,在大学

    时代邮刊 2020年12期2020-06-28

  • 选择与被选择
    容易。2012年王澍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在这个到处宛若一个嘈杂的大工地的城镇化时代,当人们兴高采烈地把一座座古镇拆成“褪了毛的鸡”,当无数城市用“小曼哈顿”之类的概念定义新区的时候,他提出想以上百万块旧瓦片和40多种尺寸的砖头建造宁波博物馆。“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中心,你憑什么用这么旧、这么脏的材料?”面对质问,王澍回答:“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回忆的地方,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把时间和回忆找回来。”有人对他说:“我很想成为你这样的设计师,等我挣了足够多的钱,

    读者 2019年24期2019-12-09

  • 王澍对村落改造为何要保留天井?
    的诺贝尔奖)得主王澍的功绩。王澍投身于我国当下的“新乡村建设”,试图从中摸索出一条保护、抢救和延续乡村传统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可行道路。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也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入村落改造项目。前些年,王澍应邀替浙西洞桥镇文村包括“富春山馆”在内的一批院落做改造项目,他希望通过这一村落改造试点,以抢救中国江南乡村的传统建筑。在洽谈时,王澍明确提出:“要我改造可以,房子需要留一个天井,最小10 平方米就够。屋主要签字保证,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天井上方加盖屋

    杂文月刊 2019年22期2019-11-13

  • 探析本土建筑
    邓芳摘 要: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能超越争议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用自然的营造智慧重塑中国本土建筑似乎是他的根本旨趣。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建筑理念中,他一是强调位置,建筑位置在自然中的位置是尤为重要的。二是强调山水,也就是说建筑自己能重新构成一个小的自然,它一定会对一个地方的环境带来某种改变。三是强调天然,就是建筑状态应该达到某种天然的程度,它最高的审美原则就是道法自然。四是强调人工,也就是指人的痕迹在建筑上面是怎么表达的。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8期2019-11-04

  • 王澍对村落改造为何要保留天井?
    的诺贝尔奖)得主王澍的功绩。王澍投身于我国当下的“新乡村建设”,试图从中摸索出一条保护、抢救和延续乡村传统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可行道路。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也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入村落改造项目。前些年,王澍应邀替浙西洞桥镇文村包括“富春山馆”在内的一批院落做改造项目,他希望通过这一村落改造试点,以抢救中国江南乡村的传统建筑。在洽谈时,王澍明确提出:“要我改造可以,房子需要留一个天井,最小10平方米就够。屋主要签字保证,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天井上方加盖屋顶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浅析几何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媛摘要:贝聿铭和王澍都善于挖掘和运用一些既富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感的几何设计元素,并使之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个性化表现符号,本文主要针对贝聿铭和王澍设计作品中的菱形、三角形、矩形以及圆形等设计的几何元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理解,并对这些不同的几何元素在他们的建筑作品中的组合排列和表现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通过分析作品中不同的几何元素、以及排列组合的方式来思考几何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性。关键词:几何元素;建筑设计;贝聿铭;王澍中图分类号:TB491

    工业设计 2019年3期2019-06-11

  • 王澍:房子里的家园
    古欣王澍获奖理由他有着艺术家的感性,也有着科学家的严谨。他用砖瓦沙石构建作品,表达思想。他的作品遍布中国,宁波美术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作品备受赞誉。他是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也是继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建筑师。他的作品超越争论,演化成扎根于历史背景、并具有世界性的建筑。正如他本人所言,“自由比准则有更高的价值”。王澍以建筑师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和宁波博物馆都是他屡被提及的代表作。2012年,他获得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8期2019-01-06

  • 关于回归本土建筑学思想的探究
    ]本文主要通过对王澍建筑作品的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建筑学思想,主要从建筑的如画观法和建筑现象学两方面进行探究。王澍独特的建筑设计手法和对自然材质的解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当今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发展本土建筑学的设计方向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关键词]王澍;美学思想;如画观法;建筑现象学文章编号:2095 -4085(2018)01 - 0025 - 031997年王澍同妻子陸文宇创建了“业余建筑工作室”。王澍对“业余”做过这样的解释

    居业 2018年1期2018-10-23

  • 王澍:把丢掉的时间和回忆找回来
    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他也是自这个被视为“建筑界诺贝尔”的奖项设立以来,首次摘得荣誉的中国人,及“最年轻的幸运儿”。普利兹克奖给他的评审辞中如是写道:“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事实是一目了然的: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材料原本就是一堆废料,都是旧城老房子拆迁多余下

    新民周刊 2018年19期2018-05-23

  • 解读王澍《死握手记》
    【摘要】王澍获在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后,被中国乃至国际建筑学者所熟知,他在创作的建筑以及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学以及中国建筑文学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其《死握手记》中的论文内容也主要是折射当前中国社会、建筑教育和建筑师自身塑造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从中对该现状引发建筑界发展的思考,其主要的思考内容,在他的死屋手记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本文就对王澍《死握手记》中的主要内容加以阐释,对其中的主要建筑理念进行解读,旨在能够全面了解该手记的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8期2018-05-14

  • 诗意的建造
    摘 要:王澍在建筑上标榜“业余”,以一种“业余”的态度去应对城市建筑的盲目与快速扩张。王澍的建筑创作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尊重自然,结合传统的手工技艺,试图营造中国传统文人心中的“山水画卷”,以解决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关键词:诗意的建造;王澍;建筑创作观念在中国,建筑界的建筑师们早已失去了对待建筑的专业态度和人格操守。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人际关系的疏远,传统文化的缺失,其背后是难以掩映的人性的贪婪与欲望的蔓延。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2期2018-04-13

  • 解读王澍《死握手记》
    11100阅读过王澍《死握手记》的人都有知道,该笔记是他在就读硕士答辩种,以《死握手记》这部著名的外国文献著作,将其对建筑学的认知进行的阐述,并以此对中国当前的建筑学进行严厉的批判。不仅如此,王澍在答辩过程中,还将自己的答辩论文在答辩教室的全部肆意张贴,并妄加评论到,中国当前算得上为建筑师的人只有一个半人,一个是杨廷宝,而另外半个人是齐老师。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学位老师和学者还是认为他的论文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介于他的表现对齐老师以及中国的建筑学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15期2018-02-10

  • 王澍笔下的褚遂良
    马亚楠摘 要:王澍是活跃在康乾时期帖学大家,除在书法实践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之外,书法理论方面也是颇有建树,而其中在书家评述、碑帖考辩等方面更是多发前人所未想,本文则是选取王澍对褚遂良的评述做研究对象,以期从一个侧面来窥探王澍深邃的书学思想。关键词:王澍;褚遂良;书论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31-01作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的褚遂良,其人、其书皆为后世所称赞,特别是其楷书诸碑刻至今仍是书家临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0期2017-11-19

  • 王澍:我首先是个文人
    初的印象。建筑师王澍是这个占地15万平方米校园的设计者。2012年,48岁的王澍凭借象山校区、宁波博物馆等重要项目,成为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也是这个奖项历史上几位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而最新消息是,他将加入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会,成为2018年评委的一 员。“普利兹克建筑奖对我的影响只是让我更容易被打扰了,工作方式到现在为止我是没有变的,但如今我不得不婉拒和回绝更多的项目。”王澍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穿黑色T恤和黑色棉布裤,坐在自己设计的建筑学院

    第一财经 2017年42期2017-11-02

  • 文人建筑——以“宁波历史博物馆”为例探讨王澍的建筑语言
    包海峰摘要:王澍致力于为中国建筑开发一种新的语言,使用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建筑回收的材料,与现代派的形式融合起来。例如,他的“宁波美术馆”(NingboContemporary Art Museum),重建了一个以前的港口建筑;而他为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象山校园”(Xiangshan Campus)的屋顶,使用了从传统的住房收集的大约两百万块瓦片为了增加总体的记忆;王澍从被拆毁的旧建筑收集石料和瓦,用于他设计的“宁波历史博物馆”(NingBo His

    神州·上旬刊 2017年5期2017-07-21

  • 造一个小世界
    周沙莎本期主角:王澍神奇咒语: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王澍是我国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王澍的作品非常杰出,他的设计综合了雕塑性的力量以及当地文化的底蕴。他创新地使用了原始的材料和古老的符号,展现了极致的原创性和感染力。”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评价说。在杭州有一条“南宋御街”。从古到今,这条街历经风雨,变得破旧逼仄。如何改造这条老街呢?有人觉得,这条老街是一堆“大破烂”,应该全部拆了,建高楼大厦。王澍认为这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2017年2期2017-06-10

  • 王澍建筑策略之“活”的建筑 ——从循环建造与低成本技术角度阐释
    庆400044)王澍建筑策略之“活”的建筑 ——从循环建造与低成本技术角度阐释王嘉睿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4)该文通过对王澍建筑作品策略方面的剖析,以三个方面阐述王澍建筑中“活”的体现:以旧材料的循环建造体现“活化”的建筑;以低成本科技的节能环保体现“活力”的建筑;以传统工艺与现代做法结合产生的随机性体现“活泼”的建筑。该文同时从这三个方面解读了王澍建筑的技术价值观。王澍;建筑策略;技术价值观;坡屋顶;夯土墙;瓦爿墙1 王澍建筑中的技术价

    重庆建筑 2017年5期2017-06-01

  • 宁波博物馆建筑外观材料分析
    得寸步难行因此,王澍作为中国文人建筑师的代表,无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形式完美展现于一体的领军人物,本文对其代表作品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外观进行阐述。关键词:宁波博物馆;王澍;建筑外观;材料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276-01一、关于王澍(一)王澍的教育背景王澍1963年生,其家学渊源,父亲是一名小提琴手,平时喜欢做木活,这对王澍走向建筑师的职业道路具有直接影响。其母亲不仅是名老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2017-04-13

  • 王澍建筑思想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园林·绿化·王澍建筑思想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白 绍 辉(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从形与景、材料与表达、元素与符号三个角度出发,对王澍作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方法,有利于挖掘古典园林思想精髓,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建筑作品,古典园林,传统文化,景观设计王澍至今都是建筑界充满争议的人物,不仅是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更是其建筑作品所表达出的一种独特气息。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同时

    山西建筑 2017年4期2017-04-08

  • 王澍:向乡村学习
    普利兹克奖之后,王澍的兴趣转向了乡村。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明在城市里已成废墟,仅在作为根基的乡村里还剩下一点。向乡村学习,在乡村建造,也是对这个时代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抵抗。重名之下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筑学院的一间教室里,王澍正在给他的新一届研究生评图。几个方案一字排开,都是有关如何将传统建造方式带入现代的。这一方向是王澍就任院长的这个建筑学院的特色,也是中国建筑学教育几十年来都悬而未决的大问题。显然,这对于这些刚刚升入“研一”的学生们来说很有挑战,大部分方案都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12期2017-03-17

  • 不忘恩情
    王澍不忘恩情● 王澍紧握的双手长满老茧,才知道你曾跨过多少坎。喊儿喊孙一声声秦腔,寒来暑往岁月扬起尘烟。宽厚臂膀扛起一片天,风雨里你为儿女撑起伞。流血流汗一个个希望,含辛茹苦德善铭记心间。啊!父亲,我的老父亲,你是孩儿心中的一座山,不忘的恩情就是永远。啊!父亲,我的老父亲,你是孩儿头顶的一片天,人间的报答恩情无限。地 址: 咸阳市防洪渠南路邮 编:712000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3期2017-02-12

  • 造一个小世界
    周沙莎本期主角:王澍神奇咒语: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王澍是我国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王澍的作品非常杰出,他的设计综合了雕塑性的力量以及当地文化的底蕴。他创新地使用了原始的材料和古老的符号,展现了极致的原创性和感染力。”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评价说。在杭州有一条“南宋御街”。从古到今,这条街历经风雨,变得破旧逼仄。如何改造这条老街呢?有人觉得,这条老街是一堆“大破烂”,应该全部拆了,建高楼大厦。王澍认为这

    小学生导刊 2017年6期2017-02-10

  • 王澍的张狂与朴素 ——评王澍《造房子》
    文_余西王澍的张狂与朴素 ——评王澍《造房子》文_余西如果建筑学是对人的生存空间的一种虚构,这种虚构就是和山石枯木一起虚构的。——王澍这学生也太狂了!1997年,王澍参加东南大学八十周年校庆。一位老师见到他时说:“你这个人变化很大,你一点也不酷啦!”王澍问:“我原来怎么样?”老师回答:“原来啊,你在东南的时候,每次当你从走廊走过来,我们都感觉不是一个人走过来,而是一把刀走过来,那把刀带着寒风的,大家都会不自觉地避开。”上个世纪80年代末,王澍在东南大学读书

    工友 2017年2期2017-01-27

  • 传统理念、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国本土建筑建筑师王澍为例,结合文献阅读、建筑解析等方法,探讨他在建筑设计中融情于景的设计手法、自由表达的设计理念、诗意般的建筑空间意象,用最朴实无华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文人建筑师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为中国本土建筑发展另辟蹊径,同时给中国本土建筑师和学者们指出一个新的方向。关键词:传统理念;符号;王澍;建筑设计一、引言王澍,作为一个本土建筑师,以文人式的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为基准,一直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被实际工程项目所干扰。在他开始的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7期2016-10-21

  • 王澍的临古手段
    陈 曦王澍的临古手段陈 曦下大功夫入古,接近古人神韵,在此基础上营造个人风格。金坛王澍在清代书坛的地位有目共睹。王澍所处的时代,正是帖学逐渐式微而碑学日渐登场的转换期。一生秉持正统思想的王澍,成为了帖学的坚守者,但是他的帖学已经不是纯粹的以二王为旨归,同时擅长考据,精研篆隶书。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如清初学术思想的变迁、理学的再兴等,无疑是探讨清初篆隶复古的社会根源。虽然受到晚明王学、明清鼎革等因素的巨大影响,程朱理学到清初仍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

    大观(书画家) 2016年5期2016-06-06

  • 十年
    富大人王澍第一次见到肖桐是10年前的事了。俩人除了一个共同的朋友,再无瓜葛。王澍是第一次来京,熟人加起来一共5个—其中还有3个不算熟,没拿得出的东西,没有高人指点,任着性子换了行业,找了份靠薪水无法生存的工作,打算从零开始。肖桐是她3个不熟的熟人里的一个。她们先在QQ上聊了起来。肖桐所在的单位需要一些旅行的软文,带报酬,王澍接了这个活。对她来说这跟敲回车键一样容易。所以她们没有见面,就已经相处得不错。正式见面时,是去领报酬。时隔多年,她还记得当时自己如何曲

    第一财经 2016年17期2016-05-10

  • 王澍的选材之道及表皮运用评述
    400045)王澍的选材之道及表皮运用评述张 雅 韵(重庆大学,重庆 400045)以王澍的建筑选材及表皮策略为切入点,将其建造理念与成长经历和记忆进行关联,本着“循环建造”的理念,对几种具有强烈“物性”的材料进行了试验,分析了表皮处理策略,意欲唤醒往昔生活的记忆线索,反映中国当代建筑应保持的差异性。现代建筑,差异性,传统材料,实验性1 唤醒记忆——有意识地活用被当代“放弃”的材料王澍在年轻的时候便酷爱读书,深受中西方哲学思想影响,后来对中国传统的东西越

    山西建筑 2016年15期2016-04-07

  • 边缘的突围
    影|刘云志建筑师王澍5年“无用”的时光,一个通过掌握50平方米小房子,最终发展出一套大型公共建筑语言的文人建筑家。你听过的最好的人生建议是什么?休息。共鸣黑皮衣、黑裤子,连围巾也是全黑,王澍先生一身黑衣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建筑师的典型装扮。”他笑称。王澍在东南大学读书时,气质凌人,同学说他走过来就像一把刀,身上带寒风。但眼前的王澍圆脸,戴圆框眼镜,面容柔和,唯眼神严肃。采访时正值江南雨季,位于杭州转塘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到处都湿漉漉的,镶在白色外墙的长走廊在

    人物 2015年7期2015-11-07

  • 建筑中的艺术精神 ——以王澍的建筑作品为例
    艺术精神 ——以王澍的建筑作品为例尹美美1尹甜甜2(1.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300)王澍是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王澍获奖是整个世界建筑界对中国实验建筑的肯定。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的建筑设计一度处于失语的状态,中国建筑设计师一直在传统和现代、本土化和西化之间游离,最终造就中国建筑“千城一面”的困境。王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就如同及时雨一般,为中国建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维度和思考。解决中国建筑“千城一面”的困境并非简单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2015-07-12

  • 浅谈王澍的建筑艺术风格
    摘要:通过解读王澍的建筑,分析其建筑艺术风格,了解其建筑艺术风格背后蕴含的文化与气韵,从而引起我们对于建筑以及其他設计的借鉴和思考。关键词:王澍;建筑;风格一、关于王澍王澍,是201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是1983年之后继贝聿铭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第二位中国获得者,也是获得这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公民。在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前,王澍并没有像与他同时期的建筑师那样,有着众多的建筑作品,他没有出过国,可谓中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在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学奖之前甚至只是一个不太

    大观 2015年9期2015-07-04

  • 作为抵抗的建筑学 ——王澍和他的建筑(转载)
    抗的建筑学 ——王澍和他的建筑(转载)李翔宁原文刊载于《建筑与都市》(中文版),2009(04)/Originally published in A+U(Chinese Edition),2009(04)伴随着近2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量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国建筑继中国文学、诗歌和电影之后,迈上了国际舞台。从1990年代初起,一些中国建筑师被冠以“先锋”建筑师之名,频繁地在国际建筑媒体和展览上出现,王澍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虽然“先锋”这个词汇今天

    世界建筑 2014年8期2014-02-20

  • 建筑的回归——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
    41000 0)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了第一个荣获该奖项的中国籍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是一项在建筑界具有“诺贝尔奖”之称、全世界公认的代表建筑行业最高荣誉的奖项。而王澍是首次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公民,由此可以看出他获得成就的伟大。王澍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1 出众的原创性作为活跃于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王澍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也是如此。凭着对建筑场地的独特见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在

    河南建材 2013年2期2013-04-09

  • 王澍:建筑师必须是思想家
    个这样的村子。”王澍边说边推了推眼镜,眼神中带有忧虑:“我所感到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注意到它们正在消失。”7月3日,巴黎卢浮宫,王澍在“中欧跨文化高峰论坛”上做了精彩演讲。在他看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乡村,已渐渐从每个人的记忆中抽离。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的王澍,2012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王澍对中国乡村格外关注。“这座城市的回忆正在慢慢消失”王澍今年获普立兹克建筑奖时,《

    小康 2012年8期2012-12-13

  • 王澍: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克建筑奖官网发布王澍获奖的消息时,不少建筑师猜测这是一次操作失误,或是黑客入侵。但随后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证实了信息的真实性。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正是评委会选出的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最新得主。评委会认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争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建筑。”这是目前在世的中国本土建筑师得到的最高评价。普利兹克建筑奖

    读者欣赏 2012年5期2012-05-14

  • 匠心王澍
    乎不做商业项目。王澍始终对潮流保持警惕与拒绝,这使得他备受争议,也更让他独树一帜中国建筑评论家史建曾为5家中国建筑设计事务所在纽约策划了一个展览。在这个专为专业机构举办的展览中,有一家却叫“业余建筑工作室”。其他建筑师都滔滔不绝地讲解自己的作品,业余工作室的建筑师王澍却不慌不忙铺开一幅李公麟的山水画,对老外讲起了画中的空间布局。他的讲解让外国建筑师大跌眼镜。他们开始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是在描摹景物,更是一种洞悉世界的角度,甚至展现着某种含有哲学意味的世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11期2012-05-14

  • 普利兹克奖与王澍
    颁奖和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奖是一个巧合。普奖,即国际的肯定,一方面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优秀的建筑师,但另一方面,这个巧合带来了对普奖政治化的猜测,背后则是对中国建筑师水平的怀疑。这两种反应似乎都是中国目前依然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以为王澍获普奖更使我们重新审视如下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王澍工作的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一定程度上,他传承了他的母校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也是我的母校)几位建筑师,如钟训正、孙钟阳、王文卿等的

    世界建筑 2012年5期2012-04-14

  • 王澍 不跟随者的胜利
    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取了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这项“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本土建筑师。他依然穿着他那身标志性的黑色中式布衫,目光如炬。转过身,他再度发难,不改其犀利本色:“在历史中,民间的普通人都能建出美丽的建筑;但有趣的是,我们的新城市、新建筑却很糟糕。如果这是专业建筑师干的,那么我甘于业余。”话音未落,全场掌声响起。孤独的战士从一个建筑系的普通学生开始,王澍便一直像个孤独的战士,向中国建筑界猛力开火,不留情面,不

    看天下 2012年19期2012-04-08

  • 都市化洪流中为传统立方寸之地
    ,刻上中国建筑师王澍的名字,王澍便被立即看做了中国建筑界“荣耀”的代名词。容易被忽视的是,他从来都站在当下中国建筑主流的反面。更容易被忽视的,是奖项背后的意涵。正如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词中所说,“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而王澍的作品,正是这场讨论中一种叛逆却担当了文化良知的回答“我已经没有愤怒了,因为已经愤怒了无数遍。”当知道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保护性拆除”时,王澍无奈得只想哭。获奖之后,他赢得了无

    看天下 2012年8期2012-04-05

  • 王澍有关《兰亭》传本研究略论
    十分重要的地位。王澍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其一生除了在《兰亭》的书法学习上用功颇深外,其书论中亦对《兰亭》的传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王澍,字若林,号虚舟,又号虚舟子、竹云等。江苏金坛人,后徙无锡。生于清康熙七年(1668),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乾隆八年(1743)卒(一说乾隆四年卒),享年76岁[2]。王澍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一生临古不辍,著述颇丰。著有《淳化秘阁法帖考正》10卷、《古今法帖考》1卷、《论书剩语》1卷、《竹云题跋》4卷、《虚舟题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2011-03-10

  • 王澍寰:开启新中国手外科历史的大医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教授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12月8日,是一个冬阳欢愉、温暖舒适,令人惬意的日子。这天上午9时,记者见到了慕名已久的王澍寰院士。他虽然年已八旬有六,却西裤革履,面色红润,双目深邃有神。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尽管鬓发染霜,但难掩英俊帅气的王澍寰院士,思维缜密、谈吐顺畅,言行儒雅……垒土之基1924年出生于北京的王澍寰,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从此开启了他踏入医学殿堂的大门。1948年,王澍寰读完了医学系的课程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期201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