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迅猛发展的中国建筑领域,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人们强烈意识到传统要素理念在建筑中的作用。以中国本土建筑建筑师王澍为例,结合文献阅读、建筑解析等方法,探讨他在建筑设计中融情于景的设计手法、自由表达的设计理念、诗意般的建筑空间意象,用最朴实无华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文人建筑师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为中国本土建筑发展另辟蹊径,同时给中国本土建筑师和学者们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传统理念;符号;王澍;建筑设计
一、引言
王澍,作为一个本土建筑师,以文人式的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为基准,一直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被实际工程项目所干扰。在他开始的执业生涯中,根植于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技艺的研究,试图在建筑与环境之间打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着力将传统文化技艺在现代建筑中的演绎——王澍的建筑模式语言研究表达出中国文人气质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内涵,对如何使建筑适应环境和空间感的传达、对传统建筑材料的收集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
二、王澍的建筑设计理念
对于王澍的建筑作品就像迷园一般,让人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迷失方向,正如他的文章一样,牢牢地抓住人们的心理,能感受到他是有思想的建筑师,而在设计风格上,王澍迷恋传统,强调气氛,突出事件,又趋向简朴。在解读建筑这一过程中,当你隐隐约约体会到一丝想法的时候,你会得到发现经验的喜悦和多义性阅读的快感。王澍说,相比起职业建筑师,对他而言,他首先是一位“文人”。是的,他身上所蕴含的那种细腻丰富的文人气质体现在这样一位建筑师身上,更让我们觉得难能可贵。
通过对王澍作品的分析了解,将其设计理念分为以下几点简要概括:1.融情于景的设计手法。在象山校区中,将建筑之景巧妙地与象山之景融于一体,成为建筑景观的一部分。2.自由表达的设计理念。从王澍自宅中看出,利用传统建筑中的各种手法使得到场者感觉比实际面积大很多,这些隔墙就像迷宫的感觉,而王澍则是这一迷宫的主导者,人们可以围绕这些墙体追逐、游戏,独具匠心的设计赋予墙更多的价值。3.诗意般的建筑空间意象,王澍最喜欢的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在杭州市中山路南宋御街的保护规划项目中赋予其诗意般的意象,将不同年代的建筑遗物,如元代的石,清代的瓦以及近代和现代不同风格陈列在一起,形成“历史的剖面”。
三、传统文化符号在王澍建筑作品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通过对传统材料的运用,对传统空间的自然运用,可以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传统的眷顾,还可以表现出对传统的当地人文的关注。
(一)传统园林特征在建筑空间的体现
就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来看,“礼制观念”和“老庄思想”分别代表了理性思想和感性思想的两大观念,体现在建筑方面就是以理性的庭院和感性的园林为代表的两种空间形制。纵观王澍的建筑作品而言,你很少发现其利用传统空间形制中的理性的庭院,而往往更钟情于以感性园林为代表的园林。王澍引用童寯先生的话:“今天的建筑师不堪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的多。”表现出王澍心中以童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所持有的情趣才有可能造出中国园林。他的这种文人情结,影响了他的为人气质与做事方法,也使得他对传统园林关注的角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人。他要学生不再以“他者”的身份去看待园林,而是要以自我来认知,体会到园林的奥妙在于“人的到场”。
在他作品当中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就是苏州大学文正图书馆(图1)。该图书馆的设计来源于蘇州园林对他的影响,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传统园林精彩的片段进行移植,也不是不假思索地拷贝,而是采用了很多传统园林中常用的处理空间手法,达到与传统 空间异曲同工之妙,把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到地平面以下,这样一来,与主体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会更加贴切,符合传统院落空间。四个或穿插、或包含、或离合的盒子式单体散落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和主体建筑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巧妙地运用了园林设计中尺度转换的设计手法。在建筑内部各功能之间的组织路径上,将传统园林路径选择的自主性与多样性的方法运用到其中,让到场者感受到场所内的路径选择多样性。而这每一条不同的路径又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和体验,正如传统园林中的步移景异。这种探索模式体现了传统园林的特征和神韵在现代建筑的运用,而在王澍的其他作品中,如他的自宅、中国美院象山校园,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园林的、游戏的设计手法,无不透露着他文人园林的意蕴。
(二)传统材料在建筑中的体现
在王澍的作品中,可 以随处发现他将中国传统 的青砖、青瓦、石材、木 材 等 运 用 到 现 在 建 筑 当中,他似乎在尝试恢复传统建筑往日的活力,为传统 材 料 弥 补 其 丢 失 的 尊严,为当代钢铁建筑找到 其文化的灵魂,为现代建 筑找到文化的根基。
在中象山校区二期的主 楼 建建筑中,通 过 对 传统青 砖 的 十 字 形 构 筑 的 研究,从而建筑立面上形成丰富的纹理。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特点,传达传统人文精神,王澍在青 砖中的史诗般的处理手法得以实现。“瓷屋”是王澍为金华建筑公园建造的一个咖啡厅。他利用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破碎的瓷片装饰建筑的表皮,瓷片以其丰富的色泽、光滑的表面,在光线的照射之下尽显其材质的韵味,并尽情地展现了中国悠久的瓷文化,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一种,而咖啡则是外来文化,这样一来形成了中外文化的碰撞。而在他设计的宁波历史博物馆中(图 2),王澍利用宁波当地生产毛竹作为模板来制作混泥土墙。这种别出心裁和因地制宜的设计为那冰冷的混凝土墙创造了十分丰富、细腻的竹子纹理,赋予了混凝土更多的人文情怀。
(三)传统建筑色彩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中纵观历史可算是丰富多彩,但每一种颜色背后都有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受到传统礼制的约束,大部分官式建筑中一般由“红”“黄”两种颜色控制着整个基调,艳丽的色彩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而在民间建筑、江南园林 等却往往常用“黑”“白”“灰”等比较纯净,素雅的颜色,有时还会有原木色、大地色等,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在象山校区主教楼的设计中,使用了来自当地的橘黄色黄杉木作为主要外立面色彩(图 3),这种明亮的色彩与灰色的瓦顶以及整个象山的色彩相对比,相交呼应,相得益彰,使人如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四、结论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充斥着很多理念和符号的东西,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判断思考,不能再设计过程中断章取义。将传统的事物与当代建筑结合的时候,更是要抓住传统空间精髓的所在,而不再是一味地模仿与抄袭,这样一来,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本土建筑师才能在世界建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王斌.建筑师、文人、学者、教师--解读王澍及其建筑思想[J].华中建筑,2009,(02):35-36+63.
[2]冯雪婷.体验寄畅园[D].中央美术学院,2010.
[3]金秋野.论王澍--兼论当代文人建筑师现象、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转化及其他问题[J]. 建筑师,2013,(01):6-14.
[4]陶钧,王畅.四步走近王澍--对文人建筑师的一次解读[J].江苏建筑,2012,(02):1-3.
[5]周顺裕.王澍建筑作品中传统元素运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
[6]俞禹滨.竹、木、砖、瓦:当代建筑中乡土材料的运用[D].南昌大学,2012.
[7]特约记者河西.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3-26028.
[8]王雪垠,李昌菊.王澍建筑里的画意美学--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J].艺术教育,2014,(08):264.
作者简介:
王心源,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