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双工

  • 基于加权MMSE方法的中继发射波束成形器设计
    摘要针对一个全双工(Full Duplex,FD)双向通信系统提出了中继发射波束形成器的设计问题.该系统的两个源结点配备多根天线,附近的每个中继结点配备两根天线,一根用于传输,另一根用于接收.中继处在有限的发射功率和使用迫零归零技术下,设计了两种具有迭代线性复杂度的中继波束成形器:最小化两个源结点加权均方误差和最大化较小源结点的信噪比.通过对加权总和传输速率和平均运行时间的仿真,数值实验验证了改进加权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形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关键词全双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6-14

  • 基于内点罚函数的全双工认知无线电网络优化
    通信。近年来,全双工(Full⁃Duplex,FD)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在同一个信道中可以进行双向通信,所以全双工技术可以将频谱的利用率提高1倍。但是,全双工认知通信的自干扰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而自干扰消除技术成为当前全双工认知通信研究的热点之一。自干扰消除技术主要有无源消除、有源消除和天线极化分集等。将全双工技术引入到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从而得到全双工认知无线电网络(Full⁃Duplex Cognitive RadioNetwork,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18期2022-09-17

  • 非线性反馈辅助的全双工自干扰数字消除
    线性反馈辅助的全双工自干扰数字消除方案,通过在反馈通道模数转换之前减去适当抽取的基带模拟信号,抑制反馈当中的线性分量,可以大大减少所需的反饋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C)位数。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方案的有效性,本方案对自干扰提供了接近60dB的数字消除效果。分析表明当反馈中的线性分量被抑制20dB时,反馈ADC位数将能节省三位,从而降低成本。关键词:全双工;自干扰;数字消除;非线性1 概述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在同

    科技风 2022年14期2022-06-11

  • 非完美CSI下大规模MIMO DF中继多用户对全双工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多用户对双向全双工通信系统的性能.通过配备大量天线,可以大大增加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SE).对到达中继端的信号采用迫零(ZF)线性接收处理并预编码,推导了SE的近似表达式,提出了与天线数量相关的功率缩放定律,讨论了在导频功率固定和变化条件下缩放因子的取值.所提的功率缩放定律可以在保持稳定的频谱效率的同时,将发射功率降低.研究了在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下,经过解码转发协议中继的多用户对双向全双工通信系统的性能.关键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 双向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6-01

  • 解码转发双向无线携能全双工中继系统的能效研究
    协作中继技术与全双工技术相结合使得系统的能效等性能进一步提升,研究人员对该技术结合展开了深入研究。文献[5]比较了全双工单向和半双工单向中继系统下的能效,中继节点采用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协议,在通过约束条件下,计算它们的能量消耗。文献[6]以传统的三点式全双工单向系统,中继节点采用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协议,考虑剩余自干扰和不完全自干扰消除的电路功耗,计算直传、半双工和全双工的能效。文献[7

    信号处理 2022年4期2022-05-13

  • 实时实现的近端信号抵消通信
    研究背景与意义全双工技术在5G 领域应用逐渐广泛, 是5G 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1],它能够实现在相同频率资源上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工作, 理论上有可能在无线电网络中达到半双工系统两倍的频谱效率[2]。但全双工通信方式也存在着近端发送的信号会被近端接收设备所接收的问题,使得近端接收信号强度远大于远端信号强度。因此, 目前针对全双工技术的研究都是以抑制同频的自干扰信号为前提开展的。与此同时,全双工水声通信技术也是水下通信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 无论使用哪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11期2022-04-20

  • 同时同频全双工非线性自干扰抑制研究
    概述同时同频全双工是指一套通信设备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时发射并接收电磁信号。理论上它可以将无线通信频谱资源利用率翻一倍,因此受到了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深入关注[1-2]。同时同频全双工在发射信号的同时会对本地接收机造成强干扰,称为“自干扰”。因此,同时同频全双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干扰的抑制问题。如图1 所示,在第4 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自干扰的总抑制能力需要达到158 dB 量级[1]。因此,为了使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走向实用化,

    邮电设计技术 2021年12期2022-01-19

  • 全双工D2D通信链路能效优化研究
    信号[1],将全双工传输[2]与D2D通信相结合,可提高频谱效率和终端用户体验,减少通信延迟,并提供高速率数据的短程传输[3-4]。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基本围绕D2D通信网络的资源配置和干扰控制[5-6],也有不少文献研究D2D通信网络中的能量消耗问题。文献[7]将子载波分配和功率分配联合优化,在满足所有用户速率的要求下使能量消耗最小;文献[8]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在保证D2D通信传输速率的同时使能耗最小化;文献[9]构造了非合作博弈模型,通过资源分

    光通信研究 2021年6期2022-01-17

  •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变电站无线网络资源研究
    理算法,解决了全双工系统的无线电资源分配问题。将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的联合速率最大化问题建模成为上下行链路信道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提出了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迭代算法。该算法有效的实现最佳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直到达到纳什均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快速收敛,与同等资源分配方法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全双工的性能。关键词:变电站;无线资源管理;非合作博弈;全双工Abstract: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plays an imp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21年3期2021-10-01

  • 全双工认知NOMA网络下中继选择策略性能分析
    文中同时考虑了全双工和不完全SIC场景,并采取部分中继选择策略来提高系统性能。由于底层认知NOMA网络存在严重的网络间干扰问题,文献[10]提出了一种新的覆盖式认知NOMA网络,在网络中通过NOMA协议,次级发射节点作为主网络中继,协助主次信息同时传输。推导了在Nakagami-m信道下,主次网络的中断性能和系统吞吐量,结果表明基于频谱共享的覆盖式认知NOMA网络能有效提高系统性能。文献[11]探讨了不完美SIC下覆盖式认知NOMA网络的中断性能,并通过考

    信号处理 2021年9期2021-09-29

  • 全双工多中继网络的中断分析与中继决策
    点与中继节点的全双工无线网络,在考虑聚集干扰与节点自干扰的前提下,分析了网络的中断性能并设计了相应的中继决策方案. 首先,基于Nakagami-m衰落信道条件和放大转发中继策略对网络进行中断概率分析,并求解出相应的闭合表达式. 然后,基于最大带权匹配的思想,根据用户节点对中继节点的渴求度提出一种最小化系统中断概率的最大渴求度匹配算法(Maximum Craving Matching,MCM)来实现中继决策. 最后,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模拟了不同系统参数条件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8-02

  • 一种基于AP协作的多小区多用户全双工MAC协议
    、多频带接入的全双工MAC协议框架,且具有很高的可伸缩性和良好的兼容性。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 duplex,IBFD)技术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关键技术[7],实现同时同频数据传输,其理论上可提升一倍的频谱效率。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证明了使用主/被动隔离器可以很好的解决单天线全双工数据收发[8]。然而,传统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已不能满足全双工传输的需求,设计一种高效的全双工MAC协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7-12

  • 语音家电全双工对话技术测试方法研究
    都发布了自己的全双工对话技术。语音家电作为语音入口之一,无论是控制家电还是播放音乐,都实现了全双工对话技术的应用。虽然全双工对话这种模式各大厂商都已发布,但对于该技术(功能)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它的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而语音家电和智能音箱天然不同的应用属性,决定了语音家电全双工对话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迫切需要定义和实践,源于语音家电作为语音入口,因为有控制的属性,在全双工对话中,噪声很有可能误入继而被识别成可控制设备的指令词,这种情况对于很多大功率

    日用电器 2021年1期2021-03-13

  • 基于能量采集的全双工中继系统时隙优化
    率有待提高。而全双工中继能同时同频地接收与发送信息,其频谱利用率、传输速率明显优于半双工,虽然全双工中继会带来严重的自干扰,但随着天线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自干扰消除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全双工中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很少有人将全双工中继加入RF能量收集系统中进行研究,而结合能量供应塔、能量收集和全双工中继三者的系统同样很少有人考虑。本文将能量供应塔、能量收集和全双工中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在采用时间分割下的最佳能量收集时间和系统性能

    无线电工程 2020年1期2020-12-18

  • MIMO多向中继信道在完整数据交换模型下的自由度*
    多数工作集中在全双工通信模型。相比来说,对于完整数据交换模型的分析相对较少,并且由于完整数据交换模型上行和下行链路是非对称的,分析半双工通信下系统可达的DoF也非常重要。文献[12]给出全双工通信下有多个用户集群的完整数据交换模型一个可达的DoF。对于有多个用户集群,每个用户集群中有多个用户的信道模型,通过设计信号对齐,给出此模型一个一般化的结果。文献[13]分析半双工通信下有一个用户集群,用户集群中有多个用户的完整数据交换模型的DoF。此模型中,对于每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9-17

  • 基于索引调制的全双工OFDM中继通信
    ,可以通过引入全双工中继来提升系统的性能[16-18]。文献[19-21]结合了多载波系统和全双工中继,但没有能够很好解决全双工中继和OFDM-IM之间的协同问题,笔者将正交频分复用与索引调制相结合,提出一个全双工正交频分复用索引调制中继通信系统。1 系统模型1.1 信号发射、中继和接收双跳OFDM-IM中断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表示信号传输,虚线表示剩余自干扰 。假设信源和信宿之间不存在直接传输路径,由全双工DF中继协助完成通信传输。除信源的第一次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3-24

  • 非理想信道估计下的全双工MIMO系统的优化研究
    8)1 引 言全双工(Full-duplex,FD)技术能实现在相同的频带上进行数据的同时双向传输,相比于传统的半双工(Half-duplex,HD)技术,可以显著地增加频谱效率,因此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收发同时同频进行,全双工技术面临严重的自干扰(Self Interference,SI)问题.大量工作从理论研究层面[1,2]及硬件实验层面[3,4]提出各种自干扰消除技术,目前这些自干扰消除技术有足够能力可将自干扰抑制至一个较低水平以达到通信要求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20年1期2020-01-08

  • 自适应多中继选择系统性能分析
    71)0 引言全双工(Full-Duplex,FD)模式允许通信节点在同一频率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信息,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的吞吐量[1]。相比于半双工(Half-Duplex,HD),全双工具有更有效的带宽利用率,但是实际性能受制于节点的自干扰[2-4]。自干扰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减小,包括模拟、数字等多种方法[5-7]。残留的自干扰不会被完全消除,可以被建模为瑞利衰落。全双工技术已经被运用于多中继选择场景中[8]。基于半双工多中继选择系统的研究很多,但是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1期2019-12-24

  • 微软第一人工智能
    核心对话引擎、全双工语音及多模态交互感官等。首先,微软小冰在核心对话引擎方面,实现了从“平等对话”向“主导对话”方向的跨越。它不仅能提高开放域的对话表现,也能在垂直领域发挥高转化率的效果;其次,微软小冰于2017、2018年分别上线了全双工语音交互感官的传统电话及智能音箱设备落地,此次全双工语音新增车载场景,可大幅度提高人工智能助手与驾驶员及乘客的交互体验,促进人工智能从智能中控向“虚拟乘客”体验标准的转化。最后,继去年微软宣布率先开始多模态感官的研发后,

    中国计算机报 2019年32期2019-09-17

  • 多天线全双工中继辅助的异构蜂窝网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一重要手段——全双工中继,能够有效地提高异构网络的通信容量和频谱使用的灵活性[7-9],并且能够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能[10-12]。文献[10]研究了源节点在与其目的节点通信时,利用一种新型半双工和全双工中继混合机制,以增强中继信道的安全性。文献[11]研究了无缓存单天线全双工中继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性能。文献[12]基于网络中次级消息源的信道状态信息,提出了全双工异构网络的中继选择机制。尽管围绕多天线技术与全双工中继的物理层安全研究相继取得突破,但将两者相

    通信学报 2019年5期2019-06-11

  • 全双工蜂窝网络的调度算法研究*
    3)0 引 言全双工通信技术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候选技术之一,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全双工通信技术使得通信节点能够在相同的频率资源上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采用天线域、模拟域和数字域的自干扰消除技术后,全双工通信系统能将自干扰信号降低到接近噪声功率水平,从而达到约2倍于单双工系统的通信速率[1-2]。然而,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受全双工实现复杂度限制,基站端可以优先配置全双工通信技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端可在网络发展后期配

    通信技术 2019年2期2019-03-05

  • 全双工无线供能物联网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题[3-4]。全双工无线通信(In Band Full Duplex, IBFD)允许在同一频带上同时进行无线传能和信息的获取,该特性通过干扰域的增加可以进一步提升物理层安全性能。当前研究大都致力于提升无线供能物联网的频谱效率(Spectrum Efficiency,SE)或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EE)[5-7],未能结合物联网物理层的特性如信道衰落、噪声、干扰多样性等对全双工无线供能物联网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

    计算机应用 2018年10期2018-11-23

  • 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探析
    析1.1 同频全双工技术1.1.1 同频全双工收发机结构5G通信系统的核心是射频收发机。同频全双工收发机是目前射频收发机中最先进的。FDD收发机的收发隔离必须通过双工器和滤波器来实现,而TDD收发机的时分双工操作必须通过收发切换开关来实现。同频全双工收发机能够省略双工器与切换开关,通过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的同频工作就能够实现。全双工系统的收发隔离主要与设备前端天线的隔离度和射频模块中接收和发射通道的设计相关[1]。同频全双工收发机能够打破双工器与切换开关的

    移动信息 2018年8期2018-11-14

  • 异构网络自适应双工中继站组网方案性能评估
    71)0 引言全双工技术因其在频谱利用上的优势,在链路层性能优化上得到广泛研究[1-3]。链路级研究表明,全双工系统的传输性能主要受限于自干扰[4-6]。经过自干扰消除后,自干扰被充分抑制,结合全双工技术频谱资源利用上的优势,相比半双工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好的误码性能[7]。在异构网络中,常见组网方案包括包括热点小区、中继站和D2D等[8]。全双工技术可以在中继站部署,提高小区的边缘覆盖能力。中继站部署技术是IEEE 802.16J工作组和3G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8年6期2018-10-18

  • 全双工D2D通信关键技术及进展
    ,无线同频同时全双工通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能潜在地提升一倍频谱效率,实现更加灵活的频谱使用,同时降低端到端时延,因此也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通信系统中提升无线频谱效率的重要方向[15-19]。由于D2D通信中的发射功率较小,从而避免了待接收的有用信号被自身发射信号淹没,这一点对于全双工通信十分有利[16]。此外,在D2D通信的应用中,通常通信双方要相互交换信息,有着双向的流量,特别适合进行全双工通信。因此,二者的结合吸引了国内

    电信科学 2018年5期2018-05-25

  • 速率不匹配导致断网
    该均协商为千兆全双工状态。但是,如果网口之间的链路出现问题,那么有可能造成协商不成功,进而出现网络中断的故障。笔者仔细检查上下行线路,发现上行线路使用的是成品六类网线,而下行线路使用的是自己制作的网线。会不会是网线的问题呢?如果是网线的问题,那么是上行线路还是下行线路呢?笔者重新登录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观察上下行网口的状态,上行网口状态正常,为千兆全双工,但是下行接口速率已经变为百兆全双工了,检查其下行设备对应的网口,接口速率也变为百兆全双工了,这说明两个网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8年2期2018-03-03

  • 关于5G全双工D2D通信系统中的最优功率控制方案的探讨
    究,并设计5G全双工D2D通信系统应用的最优功率控制方案,为现代现代新技术的研究提供实践方案。关键词:5G通信;全双工D2D通信系统;最优功率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10-0032-011 5G全双工D2D通信系统相关理论分析1.1 5G全双工传输方式全双工传输方式,是现代系统信息传输中的新型传导方式,新技术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双向性运作。简单而言,全双工传输就是实现通讯信息两端的同时传输,信息传输不再局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年10期2017-12-21

  • 5G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展望
    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展望刘陆军 高良鹏 刘振鹏 李政泽 孙 渊/上海电机学院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和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新型双工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实现全双工技术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收发机的自干扰问题就是其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目前状况下所用的消除干扰的方法有:天线干扰消除、射频干扰消除、数字干扰消除,其综合性能已经基本能满足实验室全双工通信。全双工;自干扰;干扰消除;5G引言随着LTE在国际范围内商用进程的飞速发展,5G的研究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5G的定位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8期2017-11-04

  • 同时同频全双工射频快速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
    友喜同时同频全双工射频快速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王 俊1,2,赵宏志2,唐友喜2(1. 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 610041;2.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731)在同时同频全双工收发信机中,考虑单径无线自干扰信道场景,提出了基于快速搜索思想的射频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通过分析自干扰幅度估计误差、相位估计误差对射频自干扰抵消后剩余接收信号功率的影响,引出了射频域的快速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并讨论了该算法的收敛性。分析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10-13

  • 一种低功耗的分布式无线网络MAC协议设计*
    为了提高分布式全双工无线网络的能量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低功耗全双工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不同于传统的MAC协议,该MAC协议通过降低数据包以及确认包的传输功率来实现能量有效性.提出的MAC协议支持双向以及单向两种链路,并保持对传统半双工节点具有向后兼容性,实现了较高的吞吐量.通过基于随机几何的方法对提出的MAC协议进行了仿真分析与性能评估,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是全双工无线网络可行的一种解决方案.全双工; MAC协议; 低功耗; 双向链路;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09-27

  • 浅析异构密集网络中干扰管理技术
    络 密集网络 全双工 干扰管理背 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无线通信领域正面临着无处不在的覆盖与更大数据率的需求的挑战:越来越多先进的用户终端以及贪婪地占据带宽的应用(比如移动电视,文件传输)的使用,这无疑加快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的增长。为了满足数据要求,3GPP的长期演进系统Release 8标准展现了众多与之前HSPA相比更有优势的特点,比如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吞吐量。然而,它依旧难以满足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对第四代移动网络的性

    大经贸 2017年8期2017-09-26

  • 5G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展望
    要】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和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新型双工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实现全双工技术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收发机的自干扰问题就是其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目前状况下所用的消除干扰的方法有:天线干扰消除、射频干扰消除、数字干扰消除,其综合性能已经基本能满足实验室全双工通信。【关键词】全双工;自干扰;干扰消除;5G引言随着LTE在国际范围内商用进程的飞速发展,5G的研究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5G的定位是频谱利用更高,信息处理更快,数据的吞吐量更大的无线网络,它会改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9期2017-09-17

  • 面向5G移动通信技术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
    键技术——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以及毫米波频段移动通信技术展开相应介绍及探究。1 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1.1 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介绍在5G通信中,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被称为是最具潜力能够进一步挖掘频谱资源的技术,将促进无线频谱资源利用走向新局面。与传统的FDD或TDD双工方式有所不同的是,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同频段同时收发。由此可见,与传统的FDD或TDD双工方式相比,在理论上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无线频谱资源的双倍利用。此外,对于无线网络的物理层设计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9期2017-06-01

  • 存在I/Q不平衡的OFDM全双工双向译码转发中继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平衡的OFDM全双工双向译码转发中继系统及其性能分析吴皓威*①赵俊波②文 格②欧静兰②①(重庆大学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②(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4)全双工技术可以使频谱利用率翻倍,是5 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直接变换结构的全双工系统中残余自干扰(Residual Self-Interference, RSI)和同相/正交(In-phase/Quadrature, I/Q)不平衡是限制系统性能的两大主要因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7年3期2017-03-30

  • 双向全双工中继系统自干扰抑制
    0003)双向全双工中继系统自干扰抑制巩玉林,周成杰(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作为5G的关键技术,全双工中继(Full-Duplex Relay,FDR)技术凭借其频率复用的优势而备受业界关注。FDR不仅能够提高系统容量,还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来扩大覆盖范围。然而,其同时同频收发信号的特性导致严重的环路自干扰,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FDR系统自干扰抑制(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7年1期2017-02-22

  • 全双工D2D通信系统下的一种资源分配算法*
    400065)全双工D2D通信系统下的一种资源分配算法*黄 巍1,2,柯文韬1,张海波3,杨 雄1,梁云锦1(1.重庆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2.陆军重庆军事代表局驻成都地区军事代表室,四川 成都610036;3.重庆邮电大学 宽带移动通信动员中心,重庆 400065)将全双工技术运用到D2D(Device-to-Device)通信中,可以增大D2D用户的吞吐量进而提高系统吞吐量,但全双工通信带来的自干扰也不可避免。考虑

    电子技术应用 2016年12期2016-12-22

  • 基于DD-MZM自干扰消除的带内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
    干扰消除的带内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俞映红1,肖石林1,张云昊1,张少杰1,冯翰林1,周 钊2(1.上海交通大学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2.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长沙410000)为提升无线频谱资源利用率,扩展无线通信容量,设计了一种带内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系统基于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 D-M ZM)实现宽工作频带的自干扰消除。利用O pt i syst em搭建了实验系统,通过M at l ab仿

    光通信技术 2016年5期2016-12-05

  • 屏蔽室收发天线分离全双工自干扰信道测量与建模
    室收发天线分离全双工自干扰信道测量与建模吴翔宇,沈 莹,唐友喜(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4)针对屏蔽室环境收发分离全双工自干扰信道特性,该文采用基于网络分析仪的信道测量平台,对屏蔽室环境下2.6 GHz收发天线分离全双工自干扰信道进行研究,得到了路径传输损耗,均方根时延扩展与莱斯K因子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自干扰信道路径损耗随距离增加呈对数衰减;均方根时延扩展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随着天线间距的增加而增加;莱斯K因子服从正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11-17

  • 一种线性化的全双工MIMO收发器设计
    一种线性化的全双工MIMO收发器设计张志亮①②沈莹*①邵士海①潘文生①唐友喜①①(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731)②(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成都 611731)针对全双工MIMO收发器发射通道非线性以及接收通道存在强烈自干扰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使发射通道线性化并通过射频多抽头重建与数字重建消除自干扰的具有较低硬件成本与软件复杂度的设计方案:(1)基于改进的串扰消除和数字预失真(CTC-DPD)算法并复用反馈通道进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6年9期2016-10-13

  • 一种SPI全双工通信方法讨论
    霞一种SPI全双工通信方法讨论王 霞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2使用SPI全双工通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SPI的读写速率,为双处理器连接的项目提供一种高速可靠的总线接口方式。SPI;全双工;双处理器;通信引言SPI总线是一种通用的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它可以使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以交换信息。SPI传输为主从模式,需要Master提供时钟,Slave被动接收或发送。若Slave主动发送数据到Master,需要通知Mas

    移动信息 2016年12期2016-10-13

  • 全双工 WLAN 的吞吐量性能分析
    4)研究与开发全双工 WLAN 的吞吐量性能分析赵辰1,李云洲2,许希斌2,王京2(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4)WLAN 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接入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WLAN 接入性能迅速下降,提 高 在 高 密 度 部 署 条 件 下 的 性 能 是 WLAN 技 术 发 展 的 重 要 方 向 。 对 IEEE 802.11 协 议 中 的 基 本媒体接入方法的分

    电信科学 2016年6期2016-06-28

  • 基于GRT平台的全双工WiFi设计与实现
    于GRT平台的全双工WiFi通信系统设计和实现,它可以支持20 MHz的带宽,能够提供不同的调制/解调方式,包括802.11a/g模式中的标准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16 正交振幅调制(QAM)和64 QAM调制。测试结果显示:基于GRT的全双工系统的吞吐率可以达到92.45 Mbit/s,相当于802.11a/g标准吞吐率的1.7倍,两帧之间的延迟可以低至9.85 μs。关键词: 全双工;WiFi;软件定义无线电;吞吐率Ab

    中兴通讯技术 2016年3期2016-06-22

  • 利用comm.jar开发包实现Java与单片机全双工串口通信核心分析
    ava与单片机全双工串口通信,对其核心内容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就Java类和comm.jar开发包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后对于Java读写串口的编程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最终应用于Applet或Application程序,经过相应的调试手段,最终呈现出了简化后的代码实例。关键词:comm.jar;Java;单片机;全双工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4.181在计算机通信服务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主要将微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4期2016-05-14

  • LTE-A网络中支持全双工D2D通信的干扰管理研究*
    -A网络中支持全双工D2D通信的干扰管理研究*[杨雄 马忍 张乐]摘要LTE-A网络中引入D2D通信,不仅提高了系统容量,也降低了基站的负担,然而带来了一定同频干扰。为了减小同频干扰,提出一种基于全双工D2D通信的资源复用方法。首先,基站利用干扰受限区域(ISA)的方法将蜂窝用户的资源进行分类,其次,基站分配受限区域外的用户资源给D2D用户来减小同频干扰,最后通过调整参数讨论受限区域半径对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存在最佳半径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同时在自干

    广东通信技术 2016年2期2016-03-24

  • 一种全双工系统中非线性数字自干扰消除算法
    摘 要:单信道全双工无线通信在同一频带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由于期望信号和自干扰信号的功率相差较大,系统的非线性成为了制约自干扰抑制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非线性模型对全双工系统进行描述,采用非线性滤波器对非线性失真进行处理,提升自干扰消除的能力。关键词:全双工;无线通信;信号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1181 引言在全双工系统中,由于系统存在的不完美性,特别是射频电路的缺陷,完全消除自干扰是不可能的。为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6期2016-03-15

  • 双向全双工MIMO中继系统的自干扰消除
    0003)双向全双工MIMO中继系统的自干扰消除刘晓婷,周成杰(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全双工中继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但其存在的自反馈干扰信号影响了全双工系统的性能。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向全双工中继系统,对双向全双工中继系统的研究甚少。因此文中在目前单向全双工中继系统的自干扰抑制方案基础上,研究了双向全双工中继系统自干扰消除方法。双向全双工中继与单向全双工中继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中继端,其源端和目的端均存在自干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年4期2016-02-24

  • 同频同时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抵消算法
    云洲同频同时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抵消算法王丹,黄开枝,李云洲摘要:同频同时全双工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关键技术为自干扰抵消。其中数字抵消具备灵活高效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是降低全双工节点的成本、功耗和复杂度的重要途径。首先介绍了基本数字抵消算法——信道估计重构法的原理,然后从提高自适应性、提高自干扰信号还原准确性以及实现简化三个角度介绍了改进算法。最后,展望了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抵消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全双工架构和算法设计提供参考。关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6年3期2016-02-14

  • 一种全双工物理层安全通信波束成形的低功耗方法
    ,西安)一种全双工物理层安全通信波束成形的低功耗方法叶夏1,2,朱丰超2,3,高飞飞2(1.温州医科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325035,浙江温州;2.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00084,北京;3.第二炮兵工程大学403教研室,710025,西安)在保证物理层安全的前提下,为解决传统迫零成形算法在全双工通信功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双工通信的信息波束和噪声波束联合成形的低功耗方法。首先,在高斯信道模型下对全双工基站的传输信号进行信息波束成形,实现基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8期2015-12-27

  • 网络端口速率设置有讲究
    半双工、10M全双工、100M半双工、100M全双工和自适应5种,一般情况下端口的速率是工作在自适应模式下,很少有人想起去改动这个设置,但是对于我们从事网络维护的人员来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网络端口的速率设置,确实可以起到解决网络故障的作用,下面是一些应用实例。一、降低网络端口速率,提高传输质量比如笔者单位的住宅小区采用的是五类线入户,在每个楼幢2楼的楼道处放置了一台16口的交换机,这个网络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经常接到一些用户的报修电话,后来我们发现这都是

    计算机与网络 2015年23期2015-12-08

  • 不同网络设备端口要强制
    已经协商成百兆全双工,而防火墙侧的端口协商成百兆半双工,由此可见两端设备的端口协商出现了问题,这就是出现丢包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我们通过修改端口配置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查看了该款交换机上有千兆上联口,既然两端设备都有千兆光口,我们何不使用光路连接设备呢?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将两台设备之间的网线撤掉,更换成了使用LC尾纤的光模块,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设置两端设备端口模式,具体步骤如下:上面我们完成了交换机端口的设置,即将端口强制千兆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5年11期2015-12-03

  • 室内环境下共用收发天线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道测量与建模
    发天线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信道测量与建模吴翔宇1,沈 莹1,唐友喜1,周 娟2,肖势川3(1.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4;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3;3.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731)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因能获得更高的信道容量及频谱利用率而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单天线收发全双工自干扰信道特性的研究尚未见到。针对此现状,采用基于网络分析仪的信道测量平台,对室内环境下2.6 GHz共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5年9期2015-07-26

  • 基于天线选择的全双工中继干扰抑制
    协作通信领域,全双工中继技术因其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1-4]。由于全双工中继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和半双工中继相比改善了频谱效率[5-6]。但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的中继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存在信号泄漏,产生收发自干扰,这种干扰使得中继系统不稳定[7],降低了系统的信道容量,因此难以获得半双工模式下两倍的信道容量。为解决上述问题,全双工的干扰抑制成为协作通信的研究热点[8]。如文献[9]利用干扰信道的正交奇异值分解(SVD),通过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年1期2015-04-14

  • 一种基于全双工的无线网络MAC协议设计与性能分析
    重浪费[1]。全双工(full duplex,FD)通信凭借可以在一个频率信道上同时收发信号的优势,从本质上解决了半双工通信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2~3]。为了充分利用全双工系统的频率资源优势,半双工无线电MAC协议已经不适用于全双工系统,需要设计专门的全双工MAC协议。目前,参考文献[4]提出了基于CSMA/CA的全双工MAC协议Contraflow,由于Contraflow没有预约信道,因此在没有次级分组传输时通过发送忙音信号来避免隐藏终端问题,但这会造

    电信科学 2015年8期2015-03-12

  • 全双工中继选择策略的性能研究
    的研究又采用了全双工中继通信模式.文献[7]推导了全双工中继选择策略下的平均信道容量和符号错误率的闭式表达结果;文献[8]研究了放大转发协议下的全双工中继的不同中继选择策略性能,并给出了全双工和半双工混合传输的中继策略;文献[9]讨论了链路能效最优资源分配方案,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分配策略;文献[10]在全双工中继采用选择解码转发协议时,研究了三终端全双工中继系统的中断性能;文献[11]综合介绍了在5G 和超5G 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全双工通信的自干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1-13

  • 传统半双工与纯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容量分析及比较
    浩文 许晖通将全双工技术应用到无线通信中,理论上能够比现有半双工技术提升一倍系统容量。首次给出一种纯全双工无线节点场景,并依据香农公式以各节点发射功率和带宽为自变量构造出系统容量闭合表达式。借助MATLAB工具利用最大化加权和速率算法仿真自干扰抵消水平及矢量幅度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相同条件下半双工系统的性能仿真作为比较。系统地分析全双工技术应用到无线通信中存在的优势,结果表明全双工无线系统只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于半双工系统的性能。The appli

    移动通信 2014年18期2014-11-04

  • 同时同频全双工场景中的射频域自适应干扰抵消
    友喜同时同频全双工场景中的射频域自适应干扰抵消王 俊①赵宏志①卿朝进①②唐友喜*①①(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731)②(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成都 610039)考虑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收发信机的射频域自干扰抵消技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利用手动方式调整自干扰估计信号的参数。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射频域的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以正交、同相参考支路构成的自干扰估计结构为基础,利用梯度下降法搜索支路的最优权矢量,估计出自干扰信号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4年6期2014-05-31

  • 基于ARM?Linux的无线音视频对讲系统
    ;音频与视频可全双工同步传输。该系统功能实用、操作简洁,能够广泛应用于小型音视频服务或网络音视频电子产品,可替代传统对讲系统。关键词: Linux; S3C6410; 嵌入式应用系统; WiFi; 音视频; 全双工中图分类号: TN911.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7?0018?03Wireless audio and video intercom system based on ARM?LinuxZOU Z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7期2014-04-18

  • 基于CSMA的全双工无线通信MAC协议设计
    210098)全双工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天线隔离、模拟消扰和数字消扰等办法,抵消来自自身发送天线的自干扰[1-3],实现在同一频段上同时完成收发操作。由于目前硬件设计无法完全抵消自干扰信号,所以全双工无线通信技术只能覆盖几十米的范围,也就是全双工无线通信技术只能应用于短距离通信的场景中,所以它一般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被提出[4-6]。全双工无线通信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它能成就几乎传统通信两倍的网络吞吐量,将更大程度的提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19期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