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

  • 一张豹皮的故事
    在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二楼展柜中,有一件特别的文物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讲解员也会特别向大家介绍它。这件文物的特别之处,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珍稀,或者价值有多么昂贵,而是因为它把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彭德怀与何香凝联系在了一起。这件特别的文物就是彭德怀赠送给何香凝的一张豹皮。关于这件文物的来历,纪念馆文物账册上记载入藏时间为1982年,即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创办时,由何香凝的家人捐赠。此外,文物账册上没有记载彭总赠送豹皮的时间,工作人员更不可能通过文物账簿了解彭德

    团结 2023年2期2023-06-10

  •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4月28日,“何香凝美术馆馆藏特展——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展。展览分为“何似寒梅留劲节——何香凝艺术及研究文献展”“我们的事业:二十五年以来的机构、事件及人物”“多维度空间:关于公共空间及艺术的研讨”“作为学术研究的策划”“万川入海:海外华人的艺术、生存”“作为知识输出的空间”“面向未来的视野:特色立馆、学术先行”七个单元,展出何香凝美术馆藏何香凝艺术作品35件、水墨作品23件、油画作品32件、版画作品10件

    中华书画家 2022年6期2022-11-04

  • “新女性”画家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
    有着丰富经历的何香凝在同一时期女性艺术家中显得较为特殊。她投身革命事业,参与社会改革,组织妇女解放運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在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发声。她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构建一个理想的世界,通过绘画作品和美术活动,既向外界展现了自己英勇坚韧、不畏强权的革命者形象,又使中国女性画家的现代转型与“女国民”身份的建构成为一种可能。[关键词] 何香凝 “新女性” 绘画 政治何香凝的作品与历代女性画家的绘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别尤其体现在创作动机上。在中国绘画历史中,

    中国美术 2022年3期2022-06-23

  • 何香凝画虎言志
    于涌泉何香凝既是政治活动家,也是美术家,常借画虎抒情明志。何香凝1910年创作了一幅《虎啸图》,廖仲恺胞兄廖恩焘评价该画“有须眉气”。曾收藏此画的商承祚评价:“当日(时)国内女子作画多致力于花鸟间及山水,迄未见有兽类,遑论虎豹之属,而香凝乃能一反潮流,以革命精神寓意绘事之中,于斯可见。”1942年,香港沦陷后,中共对在港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开启大营救,何香凝与家人被安全护送到海丰县。据参加护卫任务的袁复后来回忆,临别时,何香凝分别将一幅“威震群峦”

    华声文萃 2022年11期2022-06-10

  • 何香凝画虎言志
    何香凝既是政治活动家,也是美术家,常借画虎抒情明志。何香凝1910年创作了一幅《虎啸图》,廖仲恺胞兄廖恩焘评价该画“有须眉气”。曾收藏此画的商承祚评价:“当日(时)国内女子作画多致力于花鸟间及山水,迄未见有兽类,遑论虎豹之属,而香凝乃能一反潮流,以革命精神寓意绘事之中,于斯可见。”1942年,香港沦陷后,中共对在港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开启大营救,何香凝与家人被安全护送到海丰县。据参加护卫任务的袁复后来回忆,临别时,何香凝分别将一幅“威震群峦”的虎图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3期2022-05-30

  • 何香凝面斥陈炯明:把我砍成肉酱也不怕
    何香凝当着全体军官的面痛斥陈炯明:“民国九年,你们困在漳州,士兵的粮饷都发不出来。要不是仲恺四处借款,连孙先生都把房子拿出来抵押借款帮助你们,你们会有今天吗?我今天来到这儿,不打算回家,你把我砍成肉酱我也不怕!”1922年,盘踞在北方的北洋军阀自恃实力强大,妄图鲸吞全国。孙中山针锋相对,在广州组建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并出任非常大总统,挥师北伐。不料,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暗中勾结北洋军阀意图叛变革命,想置孙中山于死地。决心深入虎穴营救丈夫1922年3月2

    新传奇 2022年17期2022-05-19

  • 何香凝西游始末及对艺术趣味之影响
    于对时局失望,何香凝自筹经费西游欧洲。据何香凝声明,她赴欧有两大目的:“此回姐妹远游,原抱两大目的,盖欲环游世界各国,一以筹募仲恺农工学校基金,一以宣扬祖国文化。”〔1〕一、旅欧路线、行程及原因1929年9月18日,何香凝乘坐“搭扑克总统号”,从上海出发,踏上前往法国的旅程。此次出行计划缜密,是环绕世界一圈之航程,原计划路线为先从上海取道香港出国,然后经菲律宾马尼拉、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市(时荷兰殖民地)、新加坡(时英国殖民地)、越南西贡(时法国殖民地),

    中国书画 2022年1期2022-05-03

  • 近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民族意识觉醒
    宋沅哲摘要:何香凝1914年创作的国画《狮》图塑造了“刚柔并济”的岭南醒狮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狮》选用独特的艺术题材,并结合构图、透视、线条、色彩等技法,在巧妙的写实绘画创作中,体现中华民族在政局动荡、内忧外患下思想意识的觉醒。关键词:何香凝 《狮》艺术解读 民族意识中国画是传达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表达形式,近代中国画创作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封建帝制瓦解,社会上

    南腔北调 2022年2期2022-03-11

  •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2月18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主办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是何香凝的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展出包括何香凝作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作品,共计约65件(其中包含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37件,北京画院馆藏作品28件)。

    中华书画家 2021年2期2021-12-01

  • 何香凝:“我庆祝这新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千秋万岁”
    议71岁高龄的何香凝说:“我们国家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我们人民的前途是无限幸福的!”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之一。1949年4月从香港北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49年9月21日,中南海怀仁堂洋溢着热烈欢庆的气氛。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孙中山、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这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10期2021-10-26

  • 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
    020年岁末,何香凝美术馆新入藏两件何香凝梅菊作品,一件为《梅菊》,作于1954年,设色纸本立轴,上绘蜡梅与菊花。款题:“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沉。录三十年前旧作,为斐君同志纪念。何香凝画于西湖并题。一九五四年冬。”另一件《墨梅》作于1963年,水墨纸本立轴。款题:“斐君同志纪念。八五老人何香凝,画于首都。”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隔九年,受赠人均为倪斐君。不难想象,何老与倪斐君女士友情深厚,交往颇深。何香凝一生创作成果丰硕

    中国书画 2021年1期2021-04-18

  • 何香凝不将就的一生
    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看过电影《八佰》的观众相信对“何香凝”这个名字印象深刻,正是她颤抖着说出了那句令人振奋的台词:“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那一年,何香凝的确身在上海为抗战而奔走。何香凝是谁?她是同盟会名册上的第一名女会员,元老级的政治人物,为救国抗战奔走半生;她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一路逆行,痛快撕下世俗对女子的种种标签;她也是中国美术协会唯一一位女性主席,是享誉海内外画坛的著名画家。在历史上,何香凝毫无疑

    海峡姐妹 2021年1期2021-02-01

  • 云山万里,天涯情味
    雷晶晶佳偶良师何香凝出生于1878年,兄妹中排行第九。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父亲对她重视有加,十几岁时就让她管理家庭的收支账目。母亲却是典型的旧式妇女,强行给她缠足。年幼的何香凝奋起反抗,每夜临睡前都用剪刀把裹脚布剪开。几个回合的较量后,父母无奈,只好任其保留了一双大脚。廖仲恺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其父廖竹宾是很有影响力的客家华侨。受游学经历和客家女性善劳作、不缠足的风俗影响,廖竹宾在弥留之际叮嘱尚未婚配的廖仲恺找个“未缠足、有文化”的贤妻。父亲病逝后,廖仲恺跟随母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12期2020-12-28

  • 何香凝:不将就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看过电影《八佰》的观众相信对“何香凝”这个名字印象深刻,正是她颤抖着说出了那句令人振奋的台词:“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那一年,何香凝的确身在上海为抗战而奔走。何香凝是谁?她是同盟会名册上的第一名女会员,元老级的政治人物,为救国抗战奔走半生;她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一路逆行,痛快撕下世俗对女子的种种标签;她也是中国美术协会唯一一位女性主席,是享誉海内外画坛的著名画家。在历史上,何香凝毫无疑

    世纪人物 2020年12期2020-12-10

  • 云山万里,天涯情味
    雷晶晶佳偶良师何香凝出生于1878年,兄妹中排行第九。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父亲对她重视有加,十几岁时就让她管理家庭的收支账目。母亲却是典型的旧式妇女,强行给她缠足。年幼的何香凝奋起反抗,每夜临睡前都用剪刀把裹脚布剪开。几个回合的较量后,父母无奈,只好任其保留了一双大脚。廖仲恺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其父廖竹宾是很有影响力的客家华侨。受游学经历和客家女性善劳作、不缠足的风俗影响,廖竹宾在弥留之际叮嘱尚未婚配的廖仲恺找个“未缠足、有文化”的贤妻。父亲病逝后,廖仲恺跟随母

    莫愁 2020年34期2020-11-18

  • 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下)
    忙于革命事业,何香凝也跟着丈夫宣传革命,两人无暇顾及家中,遂请了一名女佣料理家务。后来因为孙中山经常在自己的住处开会被密探得知,何香凝辞退女佣,以便在她家开会。这对从小生长在仆役众多的富商家庭的何香凝来说无疑非常困难,但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从此,何香凝的家就成了孙中山的收信地点和秘密开会的场所。此外,何香凝还尽力在经济方面资助孙中山,经常招待同志们饮食。何香凝的言行受到了革命党人的一致称赞。廖仲恺对深明大义的妻子充满感激与怜爱,夫妻俩互相携持,共同进步,为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3期2020-07-24

  • 愿年年此夜 人月双清(上)
    牵”。廖仲恺与何香凝的爱情就是如此,天作之合,佳偶天成。1897年,廖仲恺20岁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像他这般年纪的男子早已经娶妻生子,而他却连个亲事都还没有订下,家里人着急,廖仲恺自己也急,只是苦于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廖家对未来的媳妇只有两个要求:一是门当户对;二是没有缠过足。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走遍广东的大街小巷,居然找不到一个没有缠过足的女子,更何况是大家闺秀了。廖仲恺之所以坚持要娶一个没有缠过足的媳妇是有其原因的。他虽然祖籍广东,却生长于美国旧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1期2020-06-23

  • 何香凝的画家朋友圈
    关。”这首诗是何香凝先生的挚友柳亚子在1934年于其画作《为谁来补破河山》上的题诗,反映了何香凝当时坚定的革命信念,也回顾了她近百年的革命人生与艺术经历。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2月28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共同策划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展在北京画院展出,希望借助两个专业机构的藏品及学术力量,共同推进何香凝艺术及近代美术史相关个案的研究。通过展览,观众从作品及历史文献的观看和阅读中,感受艺术的优雅及历史的真切感

    人民周刊 2020年24期2020-04-07

  • 她的时代与绘画 ——何香凝绘画研究简述
    史学者洪再新于何香凝美术馆,以何香凝为艺术史的个案作专题的学术演讲,让听众透过何香凝,回看近代历史中女性画家可能的际遇。如果1840年是近代的起点,那么随后的一百多年,对于每一位知识人而言,民族、国家始终会牵动个体的行为、思想。洪再新以开阔的史学视野,从艺术史学与近现代绘画史两个特定的语境阐述何香凝在近代艺术史中的历史形象,似乎也提醒着听众,女性身份仍是20世纪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之一。时间回溯一百年,即1909年,此时,何香凝已经旅居日本6年,于1905加入

    中国书画 2020年12期2020-03-10

  •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何香凝美术馆 北京画院编者按:近期,由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共同策划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是何香凝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展览展出了包括何香凝艺术精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精品,共计约65件作品(其中包含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37件,北京画院馆藏作品28件),同时辅以相关的历史文献。何香

    中国书画 2020年12期2020-03-10

  • 何香凝:不将就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看过电影《八佰》相信观众们对“何香凝”这个名字印象深刻,正是她颤抖着说出了那句令人振奋的台词:“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那一年,何香凝的确身在上海为抗战而奔走。何香凝是谁?她是同盟会名册上的第一名女会员,元老级的政治人物,为救国抗战奔走半生;她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一路逆行,痛快撕下世俗对女子的种种标签;她也是中国美术协会唯一一位女性主席,是享誉海内外画坛的著名画家。在历史上,何香凝毫无疑

    女报 2020年12期2020-01-08

  • 花寒不落墨常新 ——新时期的何香凝艺术与文艺发展
    共和国成立后,何香凝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1949年10月,被任命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4年12月,被推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10月任民革中央代理主席;1960年,82岁的何香凝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民革中央第二任主席。1979年“何香凝中国画遗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1997年何香凝美术馆在深圳成立。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我们怀以崇敬之情回顾新时期何香凝艺术的历程。一、“为人民服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0期2019-10-25

  • 何香凝:用巾帼英气谱写战斗诗篇(上)
    冯晓蔚何香凝,号双清楼主,1878年6月27日出生在香港。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妇女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优秀的国家领导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著有《何香凝诗画集》。“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

    党史纵览 2019年11期2019-10-23

  • 从受阻到拒绝:何香凝没有成行的重庆之旅
    占。次年1月,何香凝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的营救下离开香港,经海丰、兴宁赴韶关。此后至抗战胜利前,在广东韶关和广西桂林、昭平、八步等地居住。这期间,何香凝多次尝试前往陪都重庆,各种纪念文章和研究著述对此多有叙述。可以确定的史实是,何香凝在抗战期间未曾到过重庆。对于未能成行的原因,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其一,何香凝去重庆是为了营救廖承志,国民党当局刻意阻挠。蒋介石玩两面手法,一面暗中阻挠,一面派人送钱并假意邀何香凝赴渝。其二,认为何香凝反感国民党当局的政

    百年潮 2019年8期2019-08-30

  • “未等闲”的女画家用丹青绘就一代人的气节和风骨
    袁可会摘 要: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把她把绘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精湛的绘画技艺体现了她的人格魅力。她是一名为革命而创作的爱国主义画家,在她70年革命生涯中一直以画笔作为强有力的革命武器,为国家全力以赴,其作品是她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给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增添了不少的光辉。何香凝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与独特的艺术道路,使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书写更具厚度与韧度。文章从何香凝先生的简介、艺术风格在创作中的表现、作品赏析、绘画的艺术

    大观 2019年4期2019-08-01

  • 作为美术家的何香凝
    于一身的,唯独何香凝(1878-1972)。何香凝,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区)人,出生在香港一个富商家庭,从小性格刚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何香凝反对父母要她缠足,并买书本自学,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教哥哥,她的学问就是从自学开始的。廖仲恺的父亲侨居旧金山多年,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作媳妇。但在19世纪末,中国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的何家,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1897年,他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4期2019-06-11

  • 何香凝:活出有价值的一生
    修的最好样子。何香凝的一生既能在柴米油盐中寻得美满婚姻,也能在事业上奋不顾身,并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被历史大写的女子,是一代女侠,也是永不落幕的传奇。何香凝生于1878年,和廖仲恺因为革命结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世紀末,清政府走向腐朽、衰败,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此时的廖仲恺一心寻求革命真理,力图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他想到日本去留学,一来那儿有众多革命者聚集,二来也能从这个成功变法的民族那里探寻救国真理。为了凑齐廖仲恺日本留学的资

    妇女 2019年3期2019-04-25

  • 何香凝绘画作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文章通过对何香凝绘画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艺术特点,并结合绘画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挖掘其中狮子、梅花、山水的文化信息,将其应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期对其他艺术家绘画作品的文创产品开发起到示范作用。【关 键 词】何香凝绘画作品;文创产品;设计模式【作者单位】司纪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6.

    出版广角 2019年6期2019-04-20

  • 作为美术家的何香凝
    于一身的,唯独何香凝一人。她的艺术创作,凸显了艺术与时代、与个人追求的交融。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人,出身香港一个富商家庭,从小性格刚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她反对缠足,并买书本自学,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教哥哥。她的学问就是从自学开始的。廖仲恺的父亲侨居美国旧金山多年,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为媳妇。但在19世纪末,中国见不到大脚妇女。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的何家,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遗嘱选择配偶,何香

    妇女生活 2019年4期2019-04-19

  • 革命者何香凝
    信任的人,就是何香凝。被誉为中国女艺术家的一面旗帜的何香凝,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战友、廖仲恺的夫人。她不仅是创立新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促进现今妇女平等的先锋之一。1903年,何香凝陪丈夫廖仲恺留学日本,很快这对夫妇就结识了孙中山,并走上了革命道路。何香凝成了同盟会第一个女盟员。1906年,何香凝赠诗给奉孙中山之命秘密回国的廖仲恺:“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1908年,何香凝入日本东京本乡

    艺术品鉴 2019年3期2019-04-10

  • 革命一生 以画明志
    ste.今年是何香凝誕辰140周年,全国各地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老人。她是中国女权革命的领袖、民革主要创始人、建立民国的功臣,也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她还是一位画家,艺术造诣达到了相当高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成为一位著名美术家。1879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一个茶叶商家庭。她7岁时,家人按照当时的“惯例”为她裹足。然而,她早就听说过女兵的故事,羡慕她们的“天足”和英勇善战,并逐渐养成了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精神。母亲每次为她强行缠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11期2018-12-12

  • 何香凝:女人有骨气,才会活得更高级
    ,就是一代女杰何香凝。桐华有这样一句话: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坚强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坚强时,她将无往不胜。何香凝就是这样的女子。在那个激荡的年代里,一片荆棘缠身,但她从不屈服,用自己的力量改写人生命运甚至民族发展的轨迹,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外兼修的美丽模样。一何香凝的非凡,从她小时候就可见一斑。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中国香港(原籍广东佛山),父母对她的期待是,成为游走于“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当时的大家千金个个都缠着小脚,那个时代,小脚才是千金

    百家讲坛 2018年9期2018-10-26

  • 何香凝与东北抗日救亡
    文 张恺新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侨界的著名人物。作为民主革命活动家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早在晚清时期就与海外侨胞有着密切联系,曾经侨居日本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组织,成为中国同盟会最早的女会员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何香凝长期致力于女权运动,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后成为民革主要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香凝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主持新中国侨务工作长达十年,为侨务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毛泽东曾高度赞誉何香凝“为中华民族树立

    侨园 2018年8期2018-10-18

  • 何香凝的留学生活
    王凯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生于香港,今年是这位传奇女性140周年诞辰。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妇女运动史上,何香凝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上世纪初,何香凝便与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革命战友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成为该会第一位女会员;后来到东京本乡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还生下爱子廖承志——可以说,何香凝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她的革命和艺术生涯均起源于此。留学日本初识孙中山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始于19世纪末,起初不过寥寥数人

    公关世界 2018年16期2018-09-10

  • 孤芳耿耿照尘沙—寒之友社时期何香凝画风转变新探
    □ 房 桦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何香凝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是一位远承文人画传统又自成面目、画风独特的女性艺术家。她的艺术以中晚年的松、梅、菊、竹最具个性,成就最高,呈现出挺拔、苍拙、倔强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与何香凝的个性及政治活动家的背景有密切关系。何香凝画作中的岁寒花卉、狮虎猛禽皆寓意深远,是她身为革命家的一种意识选择。图1 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于右任松·竹·梅 137×34c

    中华书画家 2018年8期2018-08-18

  • 何香凝的腕底烟云
    909年东京,何香凝怀抱儿子廖承志,与丈夫廖仲恺、女儿廖梦醒照了一张全家福。这对革命伉俪的结合,缘于何香凝的一双“大脚”。在满清光绪年间,归侨子弟廖仲恺“敲锣打鼓似的”要娶个没裹过小脚的大家闺秀,正巧香港富商何炳桓家的九小姐何香凝,从小不肯缠足,为此与家里英勇斗争了几十个回合,最终保全一双天足。两个年轻人于1897年成婚,婚后住在廖仲恺兄长家的阁楼上。何香凝曾有诗云“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故将爱巢命名为“双清楼”。此后一生,“双清楼主”便是何香凝常常在画

    环球人物 2018年15期2018-08-08

  • 何香凝反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精神
    国妇女运动领袖何香凝有着与生俱来的叛逆性格与反抗意识,其抗争精神在革命中不断升华。反抗意识与抗争精神指引着何香凝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以小脚为美的病态社会环境中反对缠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背景下争取受教育权,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关键词:何香凝;封建礼教;抗争精神一、何香凝反对缠足何香凝,1878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南海,自幼便具有反抗意识,年幼的她反对缠足。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陋习之一,民间将缠足称为“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2018-07-21

  • 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暨首届“香凝如故” ——全国美术作品展
    5、11 号厅何香凝先生(1878.06.27-1972.09.0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书画家,曾任民革中央主席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是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此次展览汇聚了民革中央等单位收藏的何香凝、孙中山等革命前辈艺术真迹及为展览主题创作和社会征集的精品,集中展示了何香凝等同时期革命前辈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展览的举办,是民革中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具体体

    丹青少年 2018年3期2018-07-12

  • 何香凝:有骨气,才会活得更高级
    ,就是一代女杰何香凝。桐华有这样一句话: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坚强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坚强时,她将无往不胜。何香凝就是这样的女子。在民国激荡的年代里,一片荆棘缠身,但她从不屈服,用自己的力量改写人生命运甚至民族发展的轨迹,在女权运动中一路先行,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外兼修的最好样子。她的一生既能在柴米油盐中寻得美满婚姻,也能在事业上奋不顾身,并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年少果敢非凡不被世俗束缚何香凝的非凡,从她小时候起,就可见一斑。1878年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6期2018-06-21

  • 徇香凝留圜学画史迹钩沉及其早期画风的生成
    内容提要:关于何香凝与岭南画派的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有把何香凝先生归入岭南画派之列的,也有相反观点。为了澄清史实,本文着重从何香凝留日学艺的史料出发,分析其早期艺术风格形成的诸种成因及影响。关键词:何香凝;留日;早期画风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何香凝是一个革命与艺术相结合的独特个案。关于何香凝与岭南画派的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有把何香凝先生归入岭南画派之列的,如20世纪20年代的潘天寿在其《中国绘画史》中附录有《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文,潘天寿

    书画世界 2018年4期2018-05-14

  • 何香凝:画品铸就人品
    ,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她“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她曾是孙中山的战友,又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朋友,她奋斗的一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光辉典范。何香凝,1878年6月出身于香港富商之家。1902年,24歲的她为寻找救国真理,继丈夫之后到日本留学。何香凝早年曾学习传统中国画,1908年入东京木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彩画、临画、写生等课程,同时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习画狮、虎等动物画。1910年何香凝从日本归国后辗转于港、穗、沪

    老年世界 2018年3期2018-04-25

  • 何香凝:同盟会里的“傲骨贤妻”
    她将无往不胜。何香凝就是这样的女子。在民国激荡的年代里,何香凝用自己的力量改写了人生命运,甚至是民族发展的轨迹。她在女权运动中一路先行,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外兼修最好的样子。她既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友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妻子,也是中共高干廖承志的母亲,还是女界领袖、丹青圣手和诗坛“一枝梅”。年少果敢非凡,不被世俗束缚何香凝的非凡,从她小时候起,就可见一斑。1878年,她出身于豪门大家,父母对于她的期待,是成为游走于“上流社会”、优雅又精致的名媛淑女。当

    家人 2018年4期2018-04-09

  • 周恩来破例为何香凝画作题词
    1951年,何香凝为志愿军画了一幅《喜鹊牡丹图》,请周恩来在画上题词。周恩来有个“原则”,就是从来不在别人的画上题字,唯有这次破例了。周恩来欣然题写了一副12个大字的对联: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鹊”就是喜鹊,它一直被人们看成是报喜的吉祥鸟;“贻”是“送”的意思。这副对联嵌上了“抗美援朝”四个字,配上何香凝的画,表达了祖国人民对抗美援朝必胜的信念和对战士们的崇敬。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2期2018-04-06

  •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钢笔画:李为民作何香凝 (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号双清楼主,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民革中央主席。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内,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中央批准设立,1982年3月30日正式开

    团结 2018年1期2018-04-02

  • 何香凝--天足女人的传奇人生
    生于富商之家的何香凝便是这么一位异类千金。她童年时期特别喜欢听太平天国中“长毛”造反的故事,敬佩那些天足女兵,憧憬自己拥有一双天足走遍天下。对天足的渴望导致何香凝对缠足陋习十分厌恶,促使其成为“不缠足主义者”。与旧时许多反对缠足的女子不同,这位富裕反抗精神的异类千金因为缠足问题,与母亲交锋数十回合,缠剪反复,始终不屈,最终赢得父亲对自己的支持,战胜母亲对缠足的坚持。天足使何香凝解放天性。凭借一双大脚,她与兄弟们任意玩耍嬉闹,成为母亲嘴里的“男人婆”;凭借一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2018-02-22

  • 何香凝与民革的情缘
    摘 要:何香凝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是民革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她追随孙中山、廖仲恺在民主革命道路奋勇前进,与蒋、汪决裂,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积极筹划国民党民主派大联合,全身心地创建民革,最终率领民革紧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关键词:何香凝;国民党左派;民革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何香凝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她与民革有着特殊的情结。她追随孙中山、廖仲

    大东方 2017年2期2017-05-30

  • 何香凝与她的诗词书画
    国近现代史上,何香凝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她不仅是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画家。何香凝,号双清楼主,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之妻。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曾经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人物,何香凝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

    文史春秋 2016年4期2016-07-25

  • 何香凝在桂东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
    马素丽何香凝在桂东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马素丽何香凝何香凝(1878~1972年),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生于香港富商之家,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解放后,她曾任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44年9月初,日军沿湘桂线向桂林逼近,桂林城防司令部接连发出疏散令,何香凝与莫乃群、陈劭先、陈此生、千家驹、欧阳予倩、万仲文等,在中共南方局桂林文化领导小组成员张锡昌的组织安排下,于194

    西江月 2016年3期2016-03-29

  • 我画何香凝
    》杂志之邀绘制何香凝肖像,对此感到很荣幸。何香凝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是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国民党元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建者。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曾任政协全国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在人们眼中她是著名的女性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另一方面,何香凝还是一位出色的女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擅长中国画,画风朴实、自然,尤以梅花和虎闻名。在这幅肖像的创作中,我没有去表现一个

    收藏界 2015年7期2015-07-09

  • 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何香凝的寿庆活动
    湘说:“今天是何香凝生日,去吧,去看看她。”吴咏湘认为同何香凝不熟悉,贸然闯去不合适。庄田说:不要紧,何香凝好客,我带你去,给你介绍一下,就可以了。正在休养,也无别事,吴咏湘、朱虹夫妇就随庄田一起去了何香凝住处。天已暖和了,何香凝房间里还烧着暖气。进门,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和陈毅都在。办寿庆活动的还组织了几十个年轻的女同志去祝寿,满满一堂,使寿庆更显热闹。吃西瓜,何香凝给每人分了一份。有人提议要邓颖超唱红军时代的歌,周恩来说:“你不会唱了吧,还会唱吗?”邓

    世纪 2014年1期2014-01-14

  • 何香凝:坚毅刚正的奇女子
    王开林何香凝具有多重身份,她既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友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妻子,也是中共高干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的父亲何炳桓是一位经营有方的茶商,在香港的富户当中有名有数。何香凝是个桀骜不驯的犟妹,白天被迫裹足,晚上她就擅自动剪刀,将那条束得紧紧绷绷、缝得密密麻麻的裹脚布剪成飞花蝴蝶。父母无可奈何,只好网开一面,由她去了。何香凝到了豆蔻年华,媒妁闻风而动,瞧见她是大脚姑娘,一个个大惊失色,讪着脸不声不响地走了。何香凝的父母因为这个嫁不出去的女儿,整天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3年7期2013-05-14

  • 何香凝安葬于廖仲恺墓
    210014)何香凝安葬于廖仲恺墓苏艳萍(中山陵园管理局,江苏南京,210014)廖仲恺和何香凝是一对革命的夫妻,他们志同道合,感情甚笃。何香凝不仅仅是廖仲恺的夫人,也是他的同志和战友。辛亥革命时期,何香凝和丈夫一起积极从事革命工作。同盟会成立时,她是最早入盟的女会员。二次革命失败后,她又和丈夫一起加入了中华革命党。陈炯明叛变后,廖仲恺被囚禁,何香凝不顾个人安危,积极设法营救,当面痛斥陈炯明,终于迫使陈炯明释放了廖仲恺。国民党改组后,何香凝担任国民党中央妇

    档案与建设 2012年11期2012-09-18

  • 廖仲恺夫妇诗画联情
    激进的绘画达人何香凝相识后,常去何府,何香凝每次与他碰头都是在客厅,他们除谈工作外,从不说个人私事。一次,廖仲恺又去何府找香凝,恰巧何香凝不在,正欲走时,何老板便说:“去她卧室等吧,那里有书画,你可边看边等。”廖仲恺求之不得,欣然前往。卧室正面墙上挂着两幅何香凝作的画:一幅是兰竹,但竹下无土;另一幅是盛开的荷花。廖仲恺正在欣赏兰竹图时,何香疑回来了。他们谈罢工作之后,廖仲恺又全神贯注地盯着那幅兰竹图,诚恳地说:“这画画得不错,但你不是首创者,类似的画古已有

    对联 2011年13期2011-08-06

  • 陈璧君:行为乖张的悲剧人生
    主义的第一步。何香凝怒斥“泼妇”陈璧君是一个行为乖张、性情怪僻的妖妇,在历史上,在小说里,实在找不出一个女性来比拟。她的性情与行为,有时像小姐,有时似泼妇,有时像西方贵妇,有时似三家村里的婆娘。总之,中国妇女所有的美德,她没有;外国妇女所有的风雅她不配。和汪精卫接近的人,提起陈璧君来,不是握拳愤恨,就是摇头叹息。至于汪精卫左右的人,无论卑鄙到什么程度。对陈来说也不能感到满意。“不能以感情,不能以理喻者,妄人也。”她的妄行妄言,即使“一千零一夜”,也不可胜述

    报刊荟萃(上) 2009年2期2009-11-23

  • 何香凝书画艺术与爱国情怀
    王俊彦何香凝,不仅作为民主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杰出的政治家而闻名四海,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她的名字也彪炳史册。她的书画艺术,对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何香凝早年与廖仲恺在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骨干。何香凝是第一个女性会员。她不但倾囊援助孙中山,而且把他们东京的家作为同盟会的秘密活动场所和联络机关。何香凝虽然出身豪门,不会干家务,不会普通话,与大家沟通起来颇有困难,但是她那颗年轻火热的心与革命党人是相通

    纵横 2008年2期2008-04-19

  • 何香凝与廖仲恺的“天足缘”
    尚明轩 李志奇何香凝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这位女中豪杰是怎样从名门千金争得一双“天足”,如何拼死营救遭难的丈夫和爱子,为什么不懈地同蒋介石进行长期不屈的斗争,又何以为新中国老骥伏枥而壮心不已。曾不满廖仲恺个子矮何香凝19岁时已经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秀气中蕴藏着英气的大姑娘了。这年的10月底,她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了。何香凝和廖仲恺素不相识,天涯海角,毫无关系,更没有经过自由恋爱,所以他们的结合基本上是旧式的婚姻。香港富商之女,匹配旅美华侨之子,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人民周刊 2008年1期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