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时代与绘画
——何香凝绘画研究简述

2020-03-10 04:20易东华
中国书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何香凝钤印款识

◇ 易东华

2009年艺术史学者洪再新于何香凝美术馆,以何香凝为艺术史的个案作专题的学术演讲,让听众透过何香凝,回看近代历史中女性画家可能的际遇。如果1840年是近代的起点,那么随后的一百多年,对于每一位知识人而言,民族、国家始终会牵动个体的行为、思想。洪再新以开阔的史学视野,从艺术史学与近现代绘画史两个特定的语境阐述何香凝在近代艺术史中的历史形象,似乎也提醒着听众,女性身份仍是20世纪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之一。时间回溯一百年,即1909年,此时,何香凝已经旅居日本6年,于1905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重要追随者,终其一生。1909年,何香凝入读于日本女子美术学校,同时师从端馆紫川、田中赖章学习日本画(花卉、狮、虎等)。此时何香凝的画风也呈现出恰处在日洋融合阶段的日本画风。1909年之后,拥有双重“身份”的何香凝,政治与艺术成为她人生的主调,即使在她离世之后,众多悼文、纪念文章、历史研究依然如故。由此也引出有关何香凝研究不可回避的两条历史曲径,即近代史与近代艺术史的两个语境。

史料

近代史学的上下文之中,史料的意义曾因傅斯年的影响力而等同于史学,不管接受与否,近代新史料的发现(敦煌、简牍等)确然令史学产生了崭新的面貌。史料既是“时间的形状”,也可能塑造“历史记忆”的手段。兰克以实证追求史学的客观,然而面对稍纵即逝的历史,留下什么(史料),遗忘或是销毁什么,已然构成“思想”。有关任何个体的历史记录(史料),无疑是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认知的起点,但是也需提醒自己,史料蕴含着观念和选择,影响着我们对历史时间和人物的解读。

现存世有关何香凝的史料或可以简易规划为历史文献、文物及历史遗迹等:历史遗迹主要涉及纪念碑、故居、足迹所至等,基本分布于广州、上海、南京等地;历史文献及文物则主要收藏于广州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前者(广州)的文献典藏偏重于近代历史文献,如起居物品、历史图片、档案等;后者(深圳)以何香凝的艺术文献为典藏特色,包括手稿在内约1500件书画作品,以及何香凝生前珍贵的出版物、历史图片等。两家机构之外,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乃至沈阳博物馆亦时见新发现的绘画作品,包括私人藏家,作品合计估算六七十件(何香凝美术馆不间断地梳理着馆外公私收藏的作品信息)。以上公私机构相关历史文献、书画作品构成了有关何香凝研究核心的原始史料。二手的史料则主要是由何香凝的自叙,胡兰畦、廖承志、廖梦醒、李眉等的回忆文献,并由此衍生的相关传记,如蒙光励、尚明轩、余炎光等撰写的传记(其中涉及“口述史”)。此外,1985年由尚明轩、余炎光共同编辑的《双清文集》是目前最为完整的廖仲恺、何香凝文集(另有1925、1928年分别出版的《双清词草》)。文集的编辑也提示出尚有大量的史料存在于国内外旧日的报纸、刊物有待挖掘和整理,此项工作日后仍需要以近似史源学的方法逐一追寻其史料的原始出处。2018年是何香凝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何香凝美术馆对何香凝的交往作了初步的梳理,因何香凝的政治及艺术家身份,其交游圈子异常开阔。开阔的人际关系网络使我们意识到,史料的收集范畴需要扩大到任何与何香凝有交往的历史人物。

无论是原始史料,还是二手、再传的历史记录,目前所见的史料显示出其不完整性,新的画作或是历史图片被发现的时候,就可能重新塑造有关何香凝的历史形象,也可能为某些合乎逻辑推测的历史情境提供可靠的证据,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何香凝赠予柳亚子的《江楼秋思图》。

艺术史的写作

作为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时代、身份致使有关何香凝的艺术史写作不能以近代艺术史中的职业艺术家视之,虽然何香凝的艺术家身份始终因其作为20世纪国家历史的参与者而显得并不那么紧要,但是以其长达七十年的绘画创作,以及不断变换的绘画风格而言,似乎艺术对于这位革命者也并非可有可无的消遣。如何理解艺术对于一位革命者、女性的意义,她会让艺术成为纯粹的艺术,还是艺术是她表达观点的媒介,是她救国的手段?与20世纪的其他艺术家参照,面对政治与艺术两者,他们之间是否有着相同的艺术命题?

何香凝、廖承志、胡佩衡、陈半丁、秦仲文 长征会师图250cm×124cm 纸本设色 1961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款识:秦陇万重山,白云渺无边。上有无尽之苍松,中有百道之飞泉。铁鹰不能到,敌人追踪难。长征英雄此会师,中国历史新开端。感谢老人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香凝老人母子合作长征会师图。一九六一年春,陈毅敬题。敬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何香凝、廖承志、胡佩衡、陈半丁、秦仲文合画于北京同贺。钤印:陈毅(白)仲弘(白)半丁老人八十后作(白)佩衡之印(白)

何香凝 和平之境131cm×65cm 纸本设色 1953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和平之境,双清楼主绘。一九五三年四月,沈钧儒题。何香凝画于北京。钤印:何香凝(朱)沈钧儒印(白)

基于何香凝革命家的身份,有关何香凝的研究,近代史的研究天然地优先于艺术史的研究。1993年是何香凝诞辰115周年,为此特别召开了“廖仲恺何香凝学术研讨会”,并结集出版了论文集,所附录的论著、资料目录(1949ü 1993)呈现了当时何香凝艺术史之外的研究概貌。另者,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所编撰相关的研究简目亦提供补充(参见《何香凝美术馆年鉴1997ü 2001》)。艺术史范畴的研究,乐正维、云雪梅是较早参与了策划和整理何香凝艺术文献的专家,其后,艺术史学者如李伟铭、梁超、朱万章、洪再新、华天雪、郭伟其等皆有专文发表。1997年建立的何香凝美术馆,以其馆藏资源的优势,二十三年以来,也形成了系列的研究和专题学术展,成为艺术史论文的主要撰写者。对于艺术史,尤其是近代艺术史的研究而言,有关何香凝的研究并非一个轻松的论题,恰如上文史料做揭示,她处在艺术史中的形象始终稍显模糊:其一是因其政治声誉(其好友陈树人恰恰相反,艺术掩盖了其政治);其二是她始终没有置身于艺术的圈子,参与近代艺术的各种变革及思潮(仅仅是通过私人交往与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存在联系)。因其地域原因,学者黄大德、朱万章等注意到她与岭南画派之间关系;因其辛亥先驱的身份,艺术史学者会很容易用心于她与20世纪其他历史形象(政治与艺术)相近的艺术家,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于右任等的比较研究;因其女性的身份,学者如洪再新则将其放置于20世纪的女性和女性艺术家的范畴里;因其社会活动,有关何香凝与寒之友社(梁超)、南社的研究也很早进入了学者的视野。以上的艺术史写作以宏观的写作,阐述了艺术家个体所衍生出的艺术史命题。若追寻存世作品所呈现的史料信息,则可以挖掘出系列的个案研究,如何香凝美术馆2020年举办的何香凝与经亨颐专题展,以及何香凝美术馆筹备已久的“何画柳题”专题研究展,而关于“合作画”的专题,学者裔萼则已经发表了专题的研究。学者郭伟其以何香凝创作的“狮、虎”题材为研究的对象,展现出其图像志式研究精彩的推论。

个案研究

不同于近代艺术史上下文中的其他艺术家,何香凝一生始终活跃于民族、国家的大历史之中,艺术创作虽然伴随其七十年之久,但是何香凝却始终未曾以“艺术家”的身份跻身近代艺术史的上下文之中。对于艺术史学者、批评家而言,何香凝是一个艺术研究的难题ü她生平未曾留下,哪怕是只言片语的有关其艺术创作的记录。似乎其生平唯一的艺术“批评”,乃是对其爱子廖承志的赞誉:“承志的公仔画得好!”(《胡兰畦回忆录》,1995年,成都。)

因此,有关何香凝的艺术家形象的构建,依照经典艺术史研究的惯例,以艺术家存世的艺术文献为史料基础的研究显得困难重重。我们所能依靠的恰是何香凝美术馆馆藏的1500件图像文献(其中精品约两百件)。凭借对作品及手稿细致入微的观察,严谨的学术著录、分类,或许有可能从图像的细节里构建起20世纪艺术史上下文中何香凝的人物形象轮廓。这些细节包括绘画题材、题跋内容、题跋者、合作者、风格判定、技法演变等:以“狮、虎”题材创作的时间及数量,显示出此类作品集中创作于20世纪早期和中期的特点,其风格存在绢本细笔的日本写实画风和水墨设色两种;山水画题材最早见于1910年绢本《山水》(已毁),画风工整,亦接近日本画风,其后转向水墨设色和纯水墨创作,画稿部分多为仿古习作(米氏云烟);画面的题跋者,以柳亚子为最多,此外还有沈钧儒、董必武、陈毅等重要国家领导人;梅花的作品则占据藏品的绝大部分,且其作品形成不俗的梅花品格;“合作画”的创作则主要集中在“南社”“寒之友社”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与上海、杭州、北京地区的艺术家合作,以目前的统计(稿本的合作画中尚存在未署名的合作者)、文献推论,合作者在数十人之上,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起何香凝复杂的文化艺术交游圈,如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藏品(合作册页)呈现出何香凝在巴黎所接触的艺术家、学者(傅雷、滕固)。以古典艺术史的研究视角,有关何香凝的研究常常束缚与史料文献、艺术观念的匮乏而难以推进,但是新美术史中的社会学、“图像证史”的却可以从圆周之外的部分反向描绘出“圆”的形状。因此,何香凝美术馆形成了以展览带动史料的整理的策略,策划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展,多年的积累显示出某种程度而言,是有关何香凝艺术史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邓颖超向何香凝祝寿(1956年)

何香凝被推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图为时任美协副主席的傅抱石、潘天寿观看何香凝作画(1960年)

周恩来向何香凝问好(1961年)

何香凝晚年与家人合影

无论是基于文献,还是作品本身的审视,关于何香凝的艺术史研究对于学者而言始终存在着一种或强或弱的游离感ü作为主要活动于20世纪的艺术家,何香凝事实上经历近代美术史若干重要的思潮,如近代留日艺术家变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中国画改良思潮(林风眠、徐悲鸿),木刻版画思潮(胡一川),新中国之后的“新国画”思潮(傅抱石)等,却又不曾参与其中(目前的文献上难以给出证据)。作为艺术家,她始终有自己固守的艺术创作原则(艺术观念、艺术手法)。在自身不变的艺术观念之下,她以作品的题材、合作者、题跋等多种样式“呼应”着各个时期的艺术思潮。

1948年,国内政治环境逐渐明朗,何香凝也结束近十年颠簸的生活,回到香港,这一年何香凝70岁。1949年,她接受中央邀请,北上。1960年,何香凝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时任副主席的有傅抱石、潘天寿。此十年间,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频繁的互动,形成此时期的合作画创作的高峰。何香凝美术馆馆藏精品类现存16件,其合作者涵盖了北京画坛的主要名家,如叶恭绰、齐白石、徐悲鸿、陈半丁、胡佩衡、溥松窗、邵逸轩、周元亮、吴镜汀等,多达21人(以何香凝美术馆典藏统计),其中既有旧时文人画领域的继承者,如齐白石、叶恭绰等,又有中国画革新者,如徐悲鸿。

何香凝 虎 26cm×30cm 绢本设色 1910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克强先生正,香凝。钤印:香凝(朱)

何香凝 梅 40cm×77cm 纸本设色 1953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矫矫一株梅,心壮暮年笔。画骨铁铮铮,着花光奕奕。念兹烂漫春,多少霜雪历。珍重岁寒姿,永葆贞刚质。一九七六年三月,赵朴初敬题。何香凝画于广州,一九五三年春。钤印:何香凝(朱)赵晋字朴初印(白)

此批合作画恰是展览学术考量的主要部分,面对这些崭新的合作画,如果与传统文人雅集做史学的比较,联系到新中国之后的艺术家创作的整体气氛,此类“雅集”则已经从文人狭小的私人空间,转向了具备国家意义的“集体创作”行为,如1953年何香凝与叶恭绰、徐悲鸿等为“抗美援朝”筹款而创作的系列作品。基于此层面上的思考,我们也试图将新中国画运动中的“西北写生”“井冈山系列”“东北写生”“东欧写生”等集体创作放置近现代艺术史的上下文中,重新探讨新中国美术“集体创作”与国家记忆的关系。

作为艺术家的何香凝,有着七十年的创作生涯,留下了除人物画之外各类题材的作品,尤其擅长狮、虎、梅花的绘制。她和近代艺术史的众多名家存在长期的交往,切磋技艺,却始终自觉地伫立在艺术史的边缘,凝望着一个多世纪以来,此起彼伏的艺术思潮,仿佛一位冷静的观察者,这与她积极投身民族、国家复兴的革命家的身份形成鲜明的对照。似乎,她始终以独立的审美和人格,在她的时代于绘画(狮、虎、山水、梅花、松石)中寻求自己所需,直到94岁。

何香凝、廖承志、邵逸轩 溪山童叟 130cm×65cm 纸本设色 20世纪5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何香凝、廖承志、邵逸轩合作。钤印:何香凝(朱)邵逸轩(白)

徐悲鸿 鸡 114cm×65cm 纸本设色 1946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卅五年初夏,悲鸿写于磐溪。钤印:东海王孙(白)

何香凝 花寒不落墨常新 132cm×34cm 纸本墨笔 1958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花寒不落墨常新,劲挺疏枝最有神。端的双清楼上作,化身如愿暗香真。董必武。香凝。双清楼主画于北京。钤印:何香凝(朱)何香凝印(朱)董必武(白)

何香凝 一枝梅讯陇头春 144cm×36cm 纸本设色 1929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一枝梅讯陇头春,点缀风华迥绝尘。莫问孤山林处士,罗浮翠羽倘前身。香凝先生命题。亚子。钤印:香凝四十后作(白)柳亚子印(白)

何香凝 梅 141cm×39cm 纸本墨笔 194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非杞先生正。何香凝画。翠羽罗浮梦未颓,云阶月地自徘徊。广平岂复忘天下,负□调和鼎鼐才。孔丘《龟山操》云:我欲□鲁,龟山蔽之,□无斧柯,奈龟山何!盖言群阴作祟,以蔽孤阳,君子为小人所困,而拳拳之意,犹不能无故国故都之感也。一九四一年在香岛,顾与尼山同憾,爰题廖夫人画梅,以贻吾宗非杞,题成奉寄,为□倭所毁。一九四四年四月,重索得此,并重题旧句于上,句奉非杞□子者,盖羿楼之文皆书□矣。题□既竟,掷笔怅然。时亚子之寓□林丽泽□外丽君路上之寓庐也。钤印:何香凝(朱)佯狂屈正则(白)孤愤贾长沙(朱)柳亚子(朱)中山门下愧传薪(白)非杞宝之(白)

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 松·竹·梅 143cm×47.4cm 纸本墨笔 1928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紫金山上中山墓,扫墓来时岁已寒。万物昭苏雷启蛰,画图留作后人看。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润色江山一枝笔,无聊来写此时情。十七年一月与颐渊、香凝、树人同在新都合作。于右任题。香凝。颐渊写竹。陈树人写松。钤印:香凝书画(白)

吴光宇 吹箫引凤 127cm×70.5cm 纸本设色 1963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吹箫引凤。一九六三年,光宇画。钤印:吴显曾印(白)吴光宇(朱)

郭味蕖 太平春市图 102.5cm×40.5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款识:太平春市图。味蕖除夜微醺。钤印:郭味蕖印(白)虢叔之后(朱)

陈半丁 岁寒结同心 87cm×36.5cm 纸本设色 1961年 北京画院藏款识:岁寒结同心,忠赤见君子。半丁老人八十有六矣。钤印:陈半丁书画篆刻(朱)年年辛苦(白)年老已无能为也(白)花草精神(白)

猜你喜欢
何香凝钤印款识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何香凝
担当
浅谈印章识别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