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说艺随札(十)
——顺应艺术规律

2020-12-05 19:48朱天曙
中国书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斋戒施展吕梁

朱天曙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常常在艺术界听说某某人小时候就得过什么大奖,长大后艺术却平平。也听说什么人在书画上发明了一个什么技法,自称什么派,但却没有什么人认可。为什么?没有顺应艺术规律,必然不可能取得艺术上真正的成功。

《庄子·达生篇》中讲了一个蹈水的故事。

孔子在吕梁观赏山水,瀑布高悬三十仞,水花远溅四十里,鼋鼍鱼鳖都无法游经这里。忽见一个男子跳了下去,孔子以为他是有什么痛苦而想自杀,便让他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到下游救他,却看见那人在数百步远的地方又浮了出来,披散着头发,唱着歌谣,从容地游浮到堤岸边。

孔子赶忙跟上去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鬼呢!仔细一看,原来你却是人。请问,你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那人答道:“没有,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凭着人的本能开始了我的生活,又依靠人的适应性而成长,顺乎自然而成功。和漩流一起没入水底,和涌流一道浮出水面,完全顺从水性而不自己妄为。这就是我能自如地进出急流的缘故。”孔子又问:“什么叫凭本能开始生活,靠适应性而成长,顺平自然而成功呢?”

那人回答说:“我出生在山地,安于山地的生活,这是固有的本能;后来在水边长大,安于水上浮游,这便养成了水性;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这样,这就是顺乎自然。”

吕梁人在为孔子师徒演出惊心动魄的一幕后,又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讲出了他对蹈水之道的深刻体会,这就是那人说的“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达到“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的境界。

“始乎故”是指人与生俱来的适应本能,“长乎性”是指人能够依靠这种适应性而在任何后天环境下成长,“成乎命”是说在顺乎自然规律中获得成功。人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就在“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这三个层次中展开。吕梁丈夫顺着水势沉浮,“不为私”是说他经过长年实践完全驾驭了水流运动规律,因势利导,不强行逆水流而动。因此,这种高超水性的获得,不言而喻地肯定了把握自然规律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我们学习艺术常常讲天赋、勤奋、环境、名师指导等,对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庄子讲的吕梁人蹈水的故事提到的这三点已经概括了一个人掌握本领的三个规律。“始于故”强调艺术上的天赋,“长乎性”强调个人在专业上的努力和环境,“成乎命”强调要符合艺术成长的规律。书法也好,绘画也好,基本离不开这三点。在庄子“同于自然”的思想中,重视人在艺术创作中的主体作用,他所强调的“不为私”,指顺应时代潮流,不要妄自尊大,违背规律,实际上包含着他对主客体关系、人与物关系的深刻理解。

《庄子·达生篇》还有个木匠梓庆的故事。

有个灵巧的木匠叫梓庆,他砍削木头做乐器的木架,做成后,看见的人都惊讶它如鬼斧神工。鲁国国君见了梓庆便问道:“你凭什么妙法做成这个呢?”

梓庆回答说:“我只是一个工匠,哪有什么妙法!不过,有这么一点我可以说说。我在做之前,从来不敢耗损精神,一定要斋戒,让心神宁静。斋戒到第三天,内心便不敢怀有领取赏赐爵禄的念头;斋戒到第五天,便把他人一切有关毁誉巧拙的议论不放在心上了;斋戒到第七天,有一种超然之感,连自己还有四肢形体也忘掉了。在这个时候,一切朝廷之事都忘记了,我的技巧高度专一,外界的任何干扰都消失了。然后,我进入山林,细心观察大自然中鸟兽的天然情状,一旦达到心有所得,在我的眼前便展现出一个完整的、饰有鸟兽图形的钟磬架子,然后才动手制作。这就是以我的自然心性去契合鸟兽的自然神形,制成的器物被惊疑为鬼斧神工,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梓庆为鐻”的故事描述的是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它凝聚了艺术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蹈水之道一样,对我们学习书画很有启发。在艺术创作之前的一段时间,就要在精神与心理上逐渐进入一种高度宁静和谐的状态,不仅要抛掉外在的名利之心,甚至超越到连自己的存在都忘掉了,这就是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来自外在与内在的一切干扰都纷纷被排除了,技巧能够在心志高度专一的情况下得以施展和发挥,精神上处于虚静澄明的状态,产生所谓“妙悟”,进而和审美感知发生联系。以自己静心得来的自然心性去观照万物之情性,从而在心目中“成见”,然后才动手创作,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使作品达到传神的境地。

蹈水之道中提到的“长乎性”的问题,《庄子·山木篇》讲了一个关于成长环境的故事,也能给我们以思考。故事这样说:

大王您没有看见善于腾跃的猿猴吗?当它处在楠、梓、豫、樟之类的大树上时,便可以随意攀枝引条,自由活动,在其间神气得很,即便是后羿、蓬蒙那样的神箭手对它也无可奈何。等到它来到荆棘灌木丛中,便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走着,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它内心的惊恐。这不是它的筋骨受到束缚而不敏捷了,而是所处的环境条件变得不利了,不能让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啊。

猿猴在乔木之间随意攀缘,能够充分发挥腾跃的本领,而在灌木丛中则“危行侧视,振动悼栗”,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于才能的施展起到了完全不同的作用。人施展才能,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才华的平台。我们学习艺术,尤其需要好的平台。什么是好的平台?有外部建立的环境和机遇,促进个人成长,也有个人营造的专业氛围,促进自己水平不断提升。没有平台和环境,个人才华再高,也得不到施展。

《庄子·外物篇》还提到一个“屠龙之术”。有个人叫朱泙漫,在支离益那里学习屠龙的技术,耗尽了千金的家产,三年学成技术,却没有机会施展学到的技巧。脱离社会需求的本领再大,也是空有其术,英雄无用武之地。学到一种根本无法实践的技巧,其实是什么也没学到。既然无龙可屠,“无所用其巧”,又怎么能“技成”呢?书法也好,绘画也好,有了好的技术和审美感,能够创作作品,要能“长乎性”和“成乎命”,创造好的环境,使自己的艺术有用武之地。

猜你喜欢
斋戒施展吕梁
吕梁:调查小地老虎 宣讲防控措施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再见吧,猫毛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枕枪而眠
变“废”为“宝”施展错题“魅力”
印度一女孩斋戒68天饥饿而死
性失忆必须控制好时间
A K-CELL injection system for SH-PermEBIT∗
《小火炬》“我是插画王”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