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香凝留圜学画史迹钩沉及其早期画风的生成

2018-05-14 10:18余湘智
书画世界 2018年4期

余湘智

内容提要:关于何香凝与岭南画派的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有把何香凝先生归入岭南画派之列的,也有相反观点。为了澄清史实,本文着重从何香凝留日学艺的史料出发,分析其早期艺术风格形成的诸种成因及影响。

关键词:何香凝;留日;早期画风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何香凝是一个革命与艺术相结合的独特个案。关于何香凝与岭南画派的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有把何香凝先生归入岭南画派之列的,如20世纪20年代的潘天寿在其《中国绘画史》中附录有《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文,潘天寿已经提到何香凝归属岭南画派。也有相反观点,如李松在《走近何香凝——何香凝与当代中国美术》一文中认为:“何香凝早年去日本之前,曾与廖仲恺一起,从伍懿庄学过画,并与岭南派画家高剑父有过交往,受到传统绘画技法的影响。留学日本回到国内以后,她在和许多画家交往中不断提高了对传统绘画的修养,多方借鉴,厚积薄发,也就很难把她归入某家某派。”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中,其核心点是何香凝与岭南画派“二高一陈”都曾留学日本,受日本“朦胧体”绘画的影响,有着诸多交集。

何香凝的绘画与她的革命活动密切相关,她是先成为革命家后才成为画家的。1903年,何香凝把遗留家中的所有杂物卖掉,追随夫君赴东京留学。她先后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京本乡美术学校,并且跟随日本名画家田中赖璋学习绘画。1903年春,何香凝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并和革命青年赵声、秋瑾、黎仲实等来往密切。1903年6月,何香凝在东京撰写《敬告我的同胞姐妹》一文,刊发在充满民主主义思想的革命刊物《江苏>第4期上。这是一篇我国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屈指可数的文章之一,它奠定了何香凝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亲自主持加盟仪式,何香凝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之一

何香凝最初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学习博物科。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玫攻绘画专业,是因为美术学校的课程不太紧张,身体可以承受得了”。廖承志在《我的母亲和她的画》中记述,由于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需要人设计图案,把它画出来,何香凝就曾经参与其事。自此以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她在孙中山先生指导下描绘和刺绣并缝制的。

何香凝留学日本之时正处于新日本画运动后期,东京“朦胧派”和“京都派”作品较为流行。东京“朦胧派”放弃了日本画的线条,用色彩的“面”取代传统的“线”,“为了表现光线和空气,大观和春草以掺有胡粉的颜料刷涂整个画面作为底子,苦心寻求调子的浓淡变化。这些画由于使用不透明的日本颜料和墨几层涂刷,画面容易污染,调子微暗,世间贬责为‘朦胧体”。“京都派”的竹内栖凤曾游学欧洲,接触到当时新近的印象派之后的绘画,认识到“西洋画风亦置重写意”,故努力贯通东西方画法,以京都圆山四条派为基础,兼用日本古典手法,融入西方的光、空气的表现手法,达到精妙雅洁的艺术境界。两者相比,“朦胧派”更多地汲取了西方绘画的因素,而“京都派”的立足点则在传统。何香凝除了在学校向端管子川先生学习山水、花卉外,还每周两次继续跟随田氏学习。可以说她是相当勤奋好学的,在学校“绘画所必修的基础课,何香凝的成绩在85分以上”。何香凝在东京本乡私立女子学校学习彩画、新案、临画、写生等基础课。从学校设置的彩画、写生等课程来看,学校教育和当时横山大观等画家主张的在传统画基础上吸收西方的写实技法的思潮是一致的。关于她的老师田中赖章,虽然在当时是声名极高的帝室画家,却鲜有作品传世。据日本版的《日本美术辞典》记载:“田中赖章早期学画森宽斋,后到东京,入川端玉章门下,擅长写生风格的山水画。作品参加日本美术协会、文展、帝展,连续获奖,成为帝展评委委员。”尽管我们对田中赖章的艺术风貌不能完全了解,由此我们可知他曾從川端玉章学画,必然会受到以“近代写实态度和东方气韵生动传统的统一,以及在写生中抒情畅神”为最高境界的圆山四条派的影响。这一点也可以从他“擅长写生风格的山水画”的说法中得到证实。可见,不论是从学校还是田氏那里,何香凝所接受到的都是中西融合的技法与观念。在何香凝早期的绘画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日本画痕迹的影响,如1910年为黄兴作的《虎》(何香凝美术馆藏)、1914年作的《狮》(何香凝美术馆藏)及大致在这一时期作的《山谷瀑布》《狮子图》(均藏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均有着深刻的日本现代绘画的烙印。何香凝于20世纪20年代作的《山水》(何香凝美术馆藏)与田中赖章的《秋山图》(伪满皇宫博物院藏)相比,即是模仿当时流行的“朦胧派”风景画的样式。何香凝所绘之红叶、山石以及为渲染气氛而精心营造的空气、簿雾等都与田中赖章的笔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911年毕业回国到1920年这一期间,何香凝曾因革命需要多次赴日并有长时间的停留,使她有机会对日本绘画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许多日本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何香凝画动物画的‘稿本,如大桥翠石、中村华琅、横田小连、西村总左卫门、大桥万峰等”[8],《猿》1914年作,《狮》1914年作,《马》1914年作,《雪鹿》1915年作,《虎》1918年作,柳亚子题等作品则是她对日本当时流行的造型精确、笔法细腻的写实作品动物画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