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不将就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2020-12-10 06:49
世纪人物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廖仲恺何香凝丈夫

在深圳深南大道的南侧,矗立着一座色彩清雅的国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

看过电影《八佰》的观众相信对“何香凝”这个名字印象深刻,正是她颤抖着说出了那句令人振奋的台词:“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那一年,何香凝的确身在上海为抗战而奔走。

何香凝是谁?

她是同盟会名册上的第一名女会员,元老级的政治人物,为救国抗战奔走半生;

她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一路逆行,痛快撕下世俗对女子的种种标签;

她也是中国美术协会唯一一位女性主席,是享誉海内外画坛的著名画家。

在历史上,何香凝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写的传奇。

而在婚姻里,她亦是最勇敢、热烈而真挚的妻。

近百年的动荡人生,何香凝从未将就和委屈过自己。

她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持,都是顺从本心,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从未有过半分动摇。

与其如蔷薇般温柔婉约的姓名不同,何香凝的一生更像她画笔下的雄狮猛虎,在每一次逆流中都能目光坚毅、立定脚跟。

一双不将就的“天足”成就的佳话

1878年夏天,香港地产商何炳恒迎来了自己的第九个孩子,她就是 “九小姐”何香凝。

生于富庶商贾之家,父母对这位宝贝千金的唯一期望就是成为一位优雅的名门淑女,安安分分地嫁人、生子。

可香凝从小就不安分,甚至比男孩子们还要倔强、不服管。

香凝酷爱读书,可在念完两年的“女书馆”后,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父亲便不再让女儿继续念书。

倔强的香凝心有不甘,便日日守在哥哥们的书房外偷听先生讲课,然后再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自学。

也正是这股不甘心,使香凝能够无障碍地饱读诗书、历史,比当时的其他女性见识更广、格局更宽。

而她的倔脾气,其实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初见端倪。

那时还处在清朝的统治时期,按照旧俗,女孩子从小就得缠足。

这哪成呢?

小香凝最羡慕的就是太平天国里那群不裹脚的“天足”女兵,她们行动自如,身姿矫健,多自在呀。

这不,白天刚缠好的裹脚布,晚上就被香凝躲在被窝里用剪刀“咔嚓”剪断。

被母亲没收了剪刀之后,她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又买了一把,继续剪。

十几个回合下来,家里人都拿这位执拗的九小姐没有一点办法,只得由她去。

一转眼,当年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了婷婷少女,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纪。

然而,在以小脚为美的年代,何香凝的这一双“天足”令无数豪门公子望而却步。

父母忧心忡忡,生怕女儿嫁不出去,香凝却不以为意,因为她打心底里就对那些陈腐的公子哥儿没有半点兴趣。

恰逢此时,刚从旧金山归国的华侨后裔廖仲恺,向外界宣称“非知书达理的天足少女不娶”。

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和民主观念洗涤的廖仲恺,碰巧,遇上了这位土生土长,却敢于挑战陈规、反叛旧俗的九小姐。

两个不愿将就的人,一拍即合。

就这样,19岁的何香凝嫁给了20岁的廖仲恺——她此生唯一的爱人、知己和战友。

婚后,两人共同研习诗词,讨论时事。

时间愈久,愈是欣赏对方的才华和见地。渐渐地,产生了比知己更为深厚而浓烈的爱情。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香凝同丈夫一同在家中赏月,看着身旁如月亮一般清朗而温润的爱人,她忍不住提笔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此生,只愿与你共赏月辉,直至白头。

有人评价,他们的婚姻是一场“天下无巧不成书”的奇缘。

的确,但这一份“巧”,并非仅仅“巧”在那双“天足”上,而是“巧”在两个人都具备超脱常人的格局和气魄。

作为旧时代出生的女性,何香凝坚持自我的成长过程无疑需要背负更多的非议和压力。

但也正是这份“不愿将就”的心性,使她得以遇见那位真正识得自己的“良人”。

因为每一个独立而清醒的灵魂,都值得被偏爱。

不仅是夫妻,更是战友

古语有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清廷日益走向衰败,香凝和丈夫萌生了前往日本留学,寻求救国之道的意愿。

無奈此时,廖家已家道中落,不复往日光景,学费和资金的筹集成了难题。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何香凝再一次展现出了她的决断力。

不顾家里人反对,她毫不犹豫卖掉了自己的全部首饰和嫁妆,和丈夫一起登上了前往日本的邮船。

而这趟东渡之行,也将彻底改写夫妻二人的命运。

在1903年初秋的一个夜晚,香凝和丈夫正在参加一场留学生的聚会,他们偶然听到了孙中山正在发表演讲,号召有识之士加入民主革命的救国运动中。

字字激昂,句句愤慨,全都说到了香凝夫妇两人的心坎上:救国,这不就是我们来日本的初衷吗?

于是,他们热血沸腾,自此跟随孙中山先生踏上了革命之路,并成为彼此一生的挚友。

两年后,同盟会在东京成立,联络点就设在何香凝的公寓里。

为了保密和安全,她辞去了家中的日本女佣,凡事亲力亲为。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女儿,还要负责收转信件、保管文件这样繁琐而细致的任务。

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如今也心甘情愿地当起了照料众人茶饭的“管家婆”。

在孙中山先生的建议下,何香凝进入东京本乡女子学校开始学习绘画。除了山水、花卉,她每周都会向日本知名画师田中赖章学习画狮虎。

何香凝笔下的狮虎,雄姿勃发,没有半点女儿家的含蓄。因为,她画的不是狮虎,而是自己的祖国。

何香凝给女儿取名“梦醒”,她坚信沉睡中的中国,终有一日会再次苏醒,声震人间。

辛亥革命爆发后,何香凝与丈夫回到祖国,投身于艰难而热烈的革命斗争之中。

可乱世之中,时局变幻常常打得人措手不及。

就在1912年的夏天,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突然叛变,掌控着经济命脉的廖仲恺被其扣留在一间废弃的仓库,整整两天音讯全无。

何香凝四处奔走打听丈夫的下落,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被三道铁链牢牢捆在床板上的爱人。

她心如刀割,但更多的是愤懑。可在当时的混乱形势下,根本没有人能救得了自己的丈夫。

何香凝决定孤身入虎穴,做最后一搏。

那日,盛夏的暴雨倾盆而下,一身湿衣的她冲进了陈炯明的军事会议会场。

面对在场十多位军官冷肃的神情,何香凝面不改色,厉声斥责陈炯明的不仁不义。

强大的气场震慑了在场的所有人,陈炯明担心事情闹大,下不来台面,只好答应放人。

令人遗憾的是,何香凝只为廖仲恺争取了三年的时间。

短短三年后,因为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他得罪了许多利益相关者,但依旧不卑不亢,情愿以身明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廖仲恺被枪杀在行政楼外的台阶上。就在几分钟前,他和妻子一同下车,刚刚准备上班。

这一年,夫妻两人已携手走过了28年的风风雨雨。

他们的情谊,已超出了世俗意义上的爱情,更是同心同力、并肩战斗的战友。

痛失所爱,何香凝来不及悲痛。

因为他没有完成的救国之志,她要继续完成;他没有看到的繁荣盛世,她要替他去看。

进退有节,不忘初心

1928年,何香凝公开发表声明:辞去党内一切职务。

在廖仲恺逝世后,何香凝又坚持了三年。但眼看着昔日的同侪、战友一个个都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理念,她终于心灰意冷。

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必将就?

退下政坛的何香凝一时间身心俱疲,她带上300幅画作,来到巴黎郊外侨居,过了两年短暂的读书、作画的文人生活。

但在她心里,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风雨飘零中那片满目疮痍的大陆。

惊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远在法国的何香凝义愤填膺,立马收拾行囊回到了祖国。

她将自己的全部画作捐出,并邀请全国著名的书画家一同捐赠,举办了“救济国难书画展”,为抗日将士筹集了大量经费。

已近花甲之年的何香凝日夜奔走,为抗战救国耗尽了全部心力。

她号召女性行动起来,成立了多个妇女抗战救援组织,筹集物资和医疗用品、为战士们赶制棉衣、学习医疗救护奔赴前线救援、慰问伤兵……

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何香凝组织募捐筹款多达700万元。

她还曾带病从上海赶赴南京,请求增援抗日,可谏言无果。何香凝回到上海,愤怒地给蒋介石邮寄了一条布裙,还附上了一首满是讥讽的诗作: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何香凝,就是这样一位满身傲骨的奇女子。这般家国胸怀、责任担当,令无数男子也深感汗颜。

何香凝知道,要想自己的国家有朝一日能成为猛虎,自己首先得成为猛虎。

1949年,何香凝被应邀参与新中国的筹备工作。

来到北京的那一天,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夫妇亲自在北平火车站迎接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10月1日下午三点,71岁的何香凝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一级一级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她和众多领导人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年迈的何香凝也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停下脚步。而是依旧担任着各项职务,为妇女儿童事业、华侨问题和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余热。

1972年,94岁的何香凝在北京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

临终前,她惦念的,還是此生唯一的爱人廖仲恺。早在年轻时,她与丈夫就约定“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所以当周总理前来探望时,病重的何香凝断断续续地吐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死后能与丈夫合葬在中山陵。周总理立刻答应了她的请求。

而此时,距离廖仲恺被刺杀,已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

没人知道,在何香凝独自奔忙的这五十年里,她是否会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

那时候,没有腥风,没有血雨,最爱的人就在身旁,而最亮的月,就在天上。

纵使世事如何变幻,当年那个在深夜里十几次剪断裹脚布的“行动派”女孩儿,其实从未变过。

自始至终,她都是那个不愿将就、果敢而坚定的何香凝。

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如果何香凝没有剪断那块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她就不会遇到此生的挚爱;如果她没有在心灰意冷之际断然离开政坛,她就不会遇见更广阔的天地。

“不愿将就”的人生,的确很难。

它意味着更多的未知和挑战,但那些坚定自己、尽情感知世界的人,会活得更加丰盛而饱满。

正如尼采所言:“对于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来源:百度新闻)

猜你喜欢
廖仲恺何香凝丈夫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何香凝
廖仲恺民初1911—1922的理财活动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中华革命党时期廖仲恺在日活动的若干史实考辨
廖仲恺夫妇诗画联情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