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
- 冯其庸的红学贡献与书法成就
法》杂志拟作“冯其庸专题”,希望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冯其庸先生的红学贡献与书法,我虽然对书法没有研究,但写冯其庸先生的纪念文章则是责无旁贷的,更何况明年2 月就是冯其庸先生百年诞辰,《大学书法》杂志的“冯其庸专题”无疑是对冯老百年诞辰最好的纪念。说起冯其庸先生,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的确,冯其庸先生以《红楼梦》研究名世,他在红学的各个领域多有建树,他不仅著述等身、学富五车,而且对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建立、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的创建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2023-09-27
- 冯其庸:站在时代前沿的学艺通才
汝昌,一位就是冯其庸。冯先生几乎罄一生的精力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从版本研究、点校勘误、作者身世、小说与历史比较等方面,为建立红学学科立下学术标杆,并为中国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研究确立了某种范式。同时,冯先生以其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对文学、诗词代表作的评论,对作家年谱的考证编撰,将旧学与新学融通,是当代学者难以企及的文化传薪者。二、《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对现代艺术学的统筹冯先生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作为辞典主编,调动所管十几个研究所的人才和学术资源,费数年之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2023-09-27
- 致敬“红楼印痴王少石”
“红楼印痴”乃冯其庸先生语,是他对长期执着地为《红楼梦》治印的王少石先生的评价和赞语。今借来用作这篇短文的标题,以表示对少石先生的崇高敬意,也寄寓对其庸先生的深切怀念。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参加1986年在哈尔滨举行的国际红学会议,得到了大会赠予的礼品,即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少石篆刻冯其庸题评的《红楼梦印谱》。由此得识王少石先生并领略了篆刻艺术的魅力,这本印谱一直珍藏至今。近日,时隔三十余年,又收到了少石先生寄赠的《红楼梦印谱》增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红楼梦学刊 2022年3期2022-11-04
- 墙里开花墙外红
——冯其庸戏曲研究及其与《红楼梦》研究的互动
037009]冯其庸是红学研究专家,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新时期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他在红学研究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红学研究成果,新时期红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的主要创立者(张庆善)。此外,先生还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戏曲、中国文化史、绘画、书法等方面多有涉猎和研究,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对冯其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是先生的红学研究。这部分又包括两
名作欣赏 2022年26期2022-08-15
- 《红楼梦印谱》
印谱》,红学家冯其庸称为“首创”。王少石,安徽宿县人。家贫,耕牧以自给。喜爱金石书画,倾慕昌石(吴昌硕)、白石,因自名少石。他在《〈红楼梦印谱〉纪实》中记录了刻谱经历:1979年6月,经书法家许庐和同是书法家又是红学家的冯其庸建议,开始创作《红楼梦印谱》。1980年6月,印《红楼百印集》,收印一百二十方。这一印集与王少石其他有关红楼梦的印作,曾由冯其庸携至美国、苏联、日本的大学展出并发表。1986年5月,《红楼梦印谱》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印一百八十九方
寻根 2022年4期2022-08-04
- 冯其庸“立碑”
冯其庸是著名的红学专家,也是我国西域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有一年,有关部门准备为纪念玄奘取经归来1300年立碑,主办人员拿出地图,向冯其庸询问立碑的最佳位置。 冯其庸说:“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只有等我去看后才有答案。”一位工作人员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在地图上确认一下吧。”“那不行,一定要经过实地考察才行。”冯其庸坚定地说。 为了调查玄奘取经之路和从印度回国的路线,冯其庸不顾耄耋之年,先后十次赴新疆,他三上帕米尔高原,两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绕塔里木盆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7期2022-07-10
- 墙里开花墙外红
宫文华关键词:冯其庸 戏曲研究 互动冯其庸是红学研究专家,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新时期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他在红学研究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红学研究成果,新时期红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的主要创立者(张庆善)。此外,先生还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戏曲、中国文化史、绘画、书法等方面多有涉猎和研究,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对冯其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是先生的红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古调今情
王贤友对话冯其庸之读书冯其庸先生说:农村的孩子年龄很小就要下地劳动,他那时才小学五年级,也照样天天下地劳动……白天是没有时间读书的,只有晚间和清早,“所以我的读书,一直是与蜡烛和油灯相伴的。夏天蚊子多,我就躲在帐子里……”生长于巢湖之滨农村的我,每每回味冯老的这段话,就在脑海中荡漾起牛、鸭子、鹅、小狗,桃树……还有父亲砍草挑柴的背影,以及我在蚊帐里点蜡烛读书而将帐子烧个洞的“昨天”!如今,我常常躺在藤椅上读书,阅读是走出去看世界的路。不朽的著作之所以能不朽
辽河 2021年12期2021-12-24
- 他雕塑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教科书
宗颐、季羡林、冯其庸,诗词学家叶嘉莹,古书画鉴定大师徐邦達、启功、杨仁恺,作曲家周巍峙,歌唱家王昆,佛学家周绍良,古文字学家张颔,藏医宗师措如·次郎,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姜昆……在这里,我还意外见到了在苏州大学的同事、诗词大家钱仲联先生的塑像。我好奇地问纪峰,怎么会认识钱仲联先生。他告诉我,许多文化大家,都是冯其庸先生带他去认识的。有一次冯先生带他去苏州大学看望钱老,两位老人对话期间,他当场就为钱老做了一个小像。钱老一看,形神逼真,惊喜万分。塑像铸铜放大后
新教师 2021年8期2021-09-17
- 冯其庸和他的收藏
玉、梁启超等。冯其庸生前,也是一位广搜博采的收藏“杂家”,他收藏的文物品类丰富、数量极多,以至于居住的“瓜饭楼”变成了一座小型博物馆。1979年进入冯门为弟子的叶君远,对冯其庸书房的最初印象就一个字,“满”!40年过去,他对此仍然记忆犹新。那时,冯其庸的书房不过十几平方,被书塞得满满的,几面墙的书架全是书,几乎顶到天花板,书桌和地上也码放着一摞摞的书。“我们三人找小凳子坐下后,就不方便随意挪动了。坐定之后,慢慢注意到书架和桌子空隙处,还摆放着不少古董:陶器
收藏家 2021年1期2021-05-20
- 继续先贤传统发扬红学精神
——在首届“冯其庸红学论著学术提名”活动发布仪式上的发言
我能代表荣获“冯其庸红学论著学术提名”的同行,表达一下共同的心声。本次学术提名活动,以冯其庸先生冠名红学论著的提名,是非常适宜的:无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还是中国红楼梦学会,都与冯先生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冯其庸先生的学术著作和学术影响,遍及《红楼梦》研究的各个领域,引领了新时期红学、新世纪红学的发展。“一梦红楼五十年,相看白发已盈颠”,读着冯老的诗句,感动于老一辈红学家将红学融入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生命。难忘2010 年10
红楼梦学刊 2021年1期2021-04-17
- 冯其庸先生赐我墨宝
冯其庸先生是大学者、艺术家,也是诗人。《冯其庸年谱》中有一则有关我的记载:“1989年7月1日,连日来于旅途中读石楠小说《寒柳》颇多感触。……读《寒柳》毕,感赋一诗:‘读君新著意难平,一树垂杨万古情。我亦虞山拜柳墓,短碑荒草卧纵横。”这是怎么回事呢?1988年7月,我的第二部长篇传记小说《寒柳——柳如是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次年夏天,冯老南下出席学术研讨会,逛书店买了一本《寒柳》。他读毕写了首诗,抒发他的读后之情,并用宣纸写成条幅。当时与他同行的有个自
世纪 2021年2期2021-04-06
- 冯其庸口述自传中的一位负面人物
出《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以下简称《口述自传》),一时好评如潮。朱玉麒说:“在整理者忠实的还原下,惟妙惟肖地复原了冯其庸先生亲切的口吻;同时又经传主认真删改,条理清晰地叙述了其一生的遭际。丰富的图录,认真负责的口述史资料,加上协同工作的程序,会成为一种当代口述史精品创作的范式而传扬。”(《天风海雨饱曾经,又作轻舟万里行》,《光明日报》2017年1月24日)何卫国将其归入“红学史研究”,称它“以口述自传的形式,简明生动地叙述了冯其庸一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文学自由谈 2021年6期2021-03-08
- 冯其庸的东西南北
,亦泛称江南。冯其庸生于梁溪之畔,太湖之滨,从骨子里带来了慧。有道是“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冯其庸出身贫寒,少时屡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难为他小小年纪懂得自修,失学而不失志。如是,断断续续念到初中毕业,考进无锡工专,学习纺织印染,所学非所爱,课内课外,独钟情于绘画和诗词。事实上,冯其庸在绘画和诗词创作上的确很有天赋。他的山水画曾受到当时名画家诸建秋的赏识,所作的诗词也得到了工专张潮象先生的赞叹。冯其庸在工专仅仅念了一年,再度辍学。两年后,抗战胜利,日子略有
阅读时代 2020年8期2020-09-10
- 冯其庸 :“写梦红楼人共仰”
时空的坐标上,冯其庸先生以94岁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途,以“行走天地间”遍历名山大川涉险求真的坚实脚印,造就了一个文化学术的传奇。冯先生《瓜饭楼丛稿》以33卷逾千万字的著述和量多质优的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收乾坤于笔底,气象万千,向人们展现的是一个全景式的冯其庸:丰富、正大、雄奇。——吕启祥稻香世家冯其庸1924年2月3日出生于无锡前洲镇冯巷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往上几代都是务农,所以冯其庸说自己出身于“稻香世家”。这里虽然是江南水乡,有“苏杭熟,天下足”的美称
传记文学 2019年10期2019-10-18
- 忘年交
徐嘉青冯其庸与二月河原本没有多少交集,可他们偏偏成了忘年交。最初结缘,是缘于二月河一次大胆的投稿。当时二月河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在确定将稿件寄给谁的时候,他发现《红楼梦学刊》的一连串编委名单中,红学家冯其庸的名字前面加有“常务”两个字,于是就决定将稿件寄给他,并且附加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希望对方能够审阅他的文章,看自己在这个领域能够有所作为。信发出去了,他这才有些后悔自己的唐突,料想着绝对是难收到回信的。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冯其庸不但给他回了一封
幸福·悦读 2019年7期2019-10-08
- 忘年交
文/徐嘉青冯其庸与二月河原本没有多少交集,可他们偏偏成了忘年交。最初结缘,是缘于二月河一次大胆的投稿。当时二月河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在确定将稿件寄给谁的时候,他发现《红楼梦学刊》的一连串编委名单中,红学家冯其庸的名字前面加有“常务”两个字,于是就决定将稿件寄给他,并且附加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希望对方能够审阅他的文章,看自己在这个领域能够有所作为。信发出去了,他这才有些后悔自己的唐突,料想着绝对是难收到回信的。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冯其庸不但给他回了
幸福 2019年20期2019-07-23
- 冯其庸的“大国学”
孟宪实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 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著名国学研究专家,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作出了成就,著有《逝川集》《梦边集》《曹学叙论》《〈石头记〉脂本研究》《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籍和专著。2011年12月,冯其庸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2012 年10 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
阅读(书香天地) 2019年4期2019-06-11
- 冯其庸:命运起伏中悟道《红楼梦》
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先生,2017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就在三天前,1月19日,冯先生50年前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刚刚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冯其庸表示:“我对这部抄本《红楼梦》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手抄《红楼梦》的出版冯先生有深厚的小楷功底,这部《石头记》抄本前面部分有明显的晋唐书风,后来转成他较為熟练的文徵明小楷风格,再后来则变为书写较为快速流畅的行书小楷。《石头记》清代抄本有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等十几种,其中一个版本因第五至
记者观察 2019年4期2019-05-17
- 冯其庸与二月河的忘年交
徐嘉青冯其庸与二月河原本没有多少交集,可他们偏偏成了忘年交。最初结缘,是缘于二月河一次大胆的投稿。当时二月河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在确定将稿件寄给谁的时候,他发现《红楼梦学刊》的一连串编委名单中,红学家冯其庸的名字前面加有“常务”两个字,于是就决定将稿件寄给他,并且附加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希望对方能够审阅他的文章,看自己在这个领域能够有所作为。信发出去了,他这才有些后悔自己的唐突,料想着绝对是难收到回信的。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冯其庸不但给他回了一封
做人与处世 2019年6期2019-04-13
- 红学大师石头记
域里,周汝昌和冯其庸堪称双子星座。他们研考《石头记》声誉卓著,也都因赏石成为名人佳话。1992年为筹办中国观赏石展,组委会诚邀周汝昌先生作序。为表郑重,特请北京园林局总工赵光华先生和收藏家李承德一同前往周宅。至周宅,我们即向周老表明来意,因筹展日近,故以三日为限。对这近乎苛刻之要求,周老虽目力不济,但出于对赏石的喜爱和对活动的助力竟慨然应允。这令我们钦佩不已。开展之日,周老来到展场,见到置于大厅前的由国家博物馆书法家楷书的《序言》严正有度,他夸奖字写得好,
宝藏 2019年1期2019-03-20
- 杨仁恺与冯其庸交游浅析
给了书画鉴定。冯其庸(1924—2017),江苏无锡人,以研究《红楼梦》著称于世。冯其庸不仅是知名学者,还工书、善画、喜碑帖,书法备受推崇,被广誉为文人书画家。冯其庸1954年调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之后数次到沈阳、辽阳,其间与杨仁恺有过数面之缘,对书法不谋而合的痴迷、对文化事业的共同追求,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杨仁恺长冯其庸9岁,冯其庸自述与杨老相识四十年之久,但据《冯其庸年谱》中提到的实际可考的记载,两位先生的直接交游自1985年11月19日开始一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3-04
- 冯其庸人物贡献
冯其庸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評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当代作家 2019年2期2019-02-26
- 冯其庸人物生平
43年下半年,冯其庸考上了省立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期间曾得无锡著名画家诸健秋赏识。1944年7月因贫失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受书法于王蘧常,后又与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唐云、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周怀民、许麟庐诸先生游,于书画潜心学习。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75年国务院文化组成立红楼梦校订组,任副
当代作家 2019年2期2019-02-26
- 冯其庸的社会评价
冯其庸为人宽厚,但爱憎分明,富有兴情。他以“宽堂”为号可能也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气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冯其庸的画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但是蒙养不同,生活相殊,他的画表现出与前辈们不尽相同的艺术方式。在各种艺术方式之间,他更重“聊写胸中逸气”,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他的画还有“写”的特色,反映
当代作家 2019年2期2019-02-26
- 纪峰雕塑
时师从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学习文史、书法等国学经典。主攻雕塑人物创作,先后为中外文化艺术界和社会各界英模人物创作雕像百余尊。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代表作品有《启功铜像》《国学泰斗季羡林铜像》《饶宗颐铜像》《冯其庸像》《徐邦达铜像》《学者、诗人叶嘉莹铜像》《国学大师姚奠中铜像》《艺术家韩美林铜像》《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像》《马季像》《人民好医生李月华像》《曹雪芹铜像》《赤道几内亚总统奥
传记文学 2018年8期2018-08-16
- 冯其庸的“笨办法”
秦川素材点拨 冯其庸先生的“笨方法”,何尝不是研究学术的“真功夫”?“笨方法”不仅伴随了他一辈子的学术历程,也凸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一生挚爱,如此方能成就一代“红学”大师。适用话题 执着、热爱冯其庸是著名的文史专家,以研究《红樓梦》著称于世。1954年,冯其庸在人民大学任教时,主讲《中国文学史》课程,他在讲授《红楼梦》时最受学生们欢迎,课堂效果也最佳。几年后,冯其庸珍藏的一册影印庚辰本《石头记》在“文革”中被抄走。这件事令他很是着急,他明白这部珍贵的书籍肯定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6期2018-07-06
- 为欲长天舒望眼 凌云直上最高台—冯其庸书画艺术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文/孙熙春冯其庸像 丁和摄冯其庸(1924-2017),江苏无锡人,1924年2月生,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调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等职,1975年任国务院文化组红楼梦校订组副组长,1986年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2009年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2010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2015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学者、红楼梦研究专家、文史研究专家
艺术品 2018年1期2018-03-03
- 冯其庸把大家都激励成大家
青一代红学大家冯其庸,博学多才,六艺精深,他一生在勤勉治学的同时,还始终不忘诲人、立人、达人,故门下弟子、朋友众多,且个个都非等闲之辈。谈到自己待人宽厚、诲人不倦的交际之道,冯其庸说:“我就是想把大家都激励成大家。”当年,二月河潜心研究红学,满怀希望地将论文一篇篇寄出,却石沉大海。年轻气盛的他就写了一篇火药味十足的“声讨信”,给《红楼梦学刊》常务副主编冯其庸寄去,并附上另一篇稿子。冯其庸看信后没有生气和置之不理,而是从中看到了其文学才气,旋即回信,同时以最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4期2017-09-03
- 冯其庸:国学大师的西域情怀
央领导的慰问,冯其庸这位国学大师,再次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热点。冯其庸生于无锡,成长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却对西域的情感格外深厚。80高龄时,他十闯新疆,三登帕米尔高原,两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整整绕塔里木盆地走了一圈。途经巴音布鲁克高时,夜里的气温零下几十度,别人都缩在屋里取暖酣睡,冯先生却夜半独出,到院子里欣赏冰峰罗列的月下雪景,体会苏东坡“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的诗境,差点没把自己冻成高山上的一尊雕像。尽管吃尽苦头,西域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26期2017-08-11
- 冯其庸先生与《北方论丛》的“红楼梦研究”专栏
1981年春,冯其庸先生在《北方论丛》发表了《关于当前〈红楼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长文,围绕这篇文章的撰写、投稿和几番修订,从1980年11月到1981年4月,冯其庸先生亲笔草书给《北方论丛》责编夏麟书写去9封书信。本文真实再现了信函原文,书信往来之间,反映出冯其庸先生作为一位中国红学会的负责人,对红学事业的执着;作为一位专家,对著书立说的严谨;作为一名编辑,对业内同行的体贴。9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传达出新时期红学的历史风貌,记录了《北方论丛》的“红楼梦专栏
北方论丛 2017年2期2017-05-30
- 红楼内外的冯其庸先生
提到冯其庸,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冯其庸先生是以红学名世的。毫无疑问,冯其庸先生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文章都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标志性的成果。与《红楼梦》结缘四十多年冯其庸先生与《红楼梦》结缘,首先是从研究曹雪芹家世与《红楼梦》版本入手的,他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尤其巨大。冯先生认为,研究文学作品,离不开“知人论世”。《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但《红楼梦》的创作包含着作者对自己家庭往事的回忆、哀伤和思考,这就需要弄清作者家世
人民周刊 2017年6期2017-05-17
- 悲!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逝世
者、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前洲镇。生前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称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梦边集》《漱石集》等专著二十余本,并主編《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等书。不少人认为,他的去世是红学界、文化界的巨大损失。素材聚焦 一生为红楼1954年,冯其庸调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6期2017-04-14
- 冯其庸的南北西东
粤,有他的智;冯其庸生于太湖之滨,骨子里埋藏着慧。他出身贫寒,屡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难为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自修,断断续续念到初中毕业。后考进无锡工专,学习纺织印染,所学非所爱,独钟情于绘画和诗词。一天,冯其庸和画友邵雪泥在公园与雪泥的老师——名画家诸健秋不期而遇。雪泥手里摇着一把纸扇,扇面上绘有山水,诸先生拿过去,看了又看,问:“这是谁画的?”雪泥指指冯其庸。诸先生满脸惊讶,对雪泥说:“他画得比你好啊!”诸先生怜才,得知其庸无钱拜师,特许他随意出入自己的画室
读者 2017年9期2017-04-12
- 二月河与冯其庸先生的师生情
长、著名文学家冯其庸教授。缘契相值,非偶然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二月河潜心研究红学,满怀希望地将论文一篇篇寄出,却是泥牛入海。年轻气盛的二月河就写了一篇火药味十足的“声讨信”,按《红楼梦学刊》常务副主编的名字“冯其庸”寄去,没想到竟然受到冯先生重视,找稿审读,慧眼识珠,旋即回信,以最快速度把二月河的论文刊登在《红楼梦学刊》上,又调查了解他的读书研究情况,发现这是一块璞玉,很是满意和赏识,收为门下,還吸收他为全国红学会会员。不久,又推荐他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2017-04-10
- 冯其庸:《红楼梦》最了不起的是什么
冯其庸:《红楼梦》最了不起的是什么“《红楼梦》从头至尾读起来,你要不间断地一气读到底,或者你反反复复读,你会感觉到整个有诗的感觉。”我国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1月22日中午12时18分在北京潞河医院平静安详离世,享年95岁。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中共党员。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
北广人物 2017年5期2017-03-25
- 冯其庸走完风雨学术路
史专家、红学家冯其庸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93岁。中国学界又失去一位学术精英。就在他去世前不久,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口述自传《风雨平生》,这是冯其庸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在书中冯先生历述风雨平生,尤其是详细回顾了他丰富而不平凡的学术生涯。他学术成果斐然,被业界誉为一代学术大师。有一张难得一见的老一辈红学家合影,包括蓝翎、李希凡、冯其庸、周汝昌、俞平伯、吴世昌、吴恩裕。目前在世的只剩下李希凡了。90岁高龄的李希凡在得知冯其庸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著名的《红楼
文化交流 2017年3期2017-03-18
- 冯老,永远的丰碑
年1月22日,冯其庸先生走了。他走得特别安详,因为他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心愿。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几度失学,凭着“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的顽强意志,完成學业,成为在红学研究、文史研究、戏剧评论、书画艺术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斐然成就的学术艺术大师;60岁到83岁,他又十赴新疆考察,登明铁盖山口,穿罗布泊腹地,探古楼兰遗址,重新发现玄奘取经东归古道和确证入长安前的最后一段路程,写下了他学术生涯的精彩华章。我第一次见到冯老,是2012年5月8日,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3期2017-03-16
- 自 叙
□ 冯其庸自 叙□ 冯其庸冯其庸 金缕曲·赠范敬宜学长兄 68×414cm 纸本释文:犹记当年否?正西窗、长歌激越、满眼神州。逐鹿中原天下事,虎跃龙腾狮吼。共奋袂,榆关燕幽。谁识风波刬地起,有多少故人作楚囚。天地泣,鬼神愁。丈夫不解记细尤。莽昆仑,晴空万里,可以遨游。急驾巨龙腾飞上,此其时,莫迟留。哪顾得霜髯雪头。我与轩辕曾一诺,纵粉身碎骨誓相酬。君与我,共驱驺。金缕曲赠范敬宜学长兄。辛巳大雪,宽堂冯其庸于京东且住草堂。钤印:冯其庸印(白) 宽堂(朱) 且
中华书画家 2016年8期2016-10-26
- 红学家冯其庸,行走玄奘路
若晨提起冯其庸,很多学人并不陌生,他不同于如今比比皆是的“学术明星”,而是位地地道道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式的学者。首先,他是著名的红学家,而其实,更像是诗人、画家、书法家、摄影家,同时又是戏曲评论家。60多岁以后,他又成为高龄探险家。“应该说,冯老演绎着中国传统文人某种理想化的生活。”有人这样概括。江南才子,年少辍学“江南出才子”,在这山水毓秀之地江苏无锡, 1924年,冯其庸出生于此。童年时的冯其庸,因为家贫,小学只读到了五年级,10岁便开始在家种地,历
金色年代 2016年1期2016-10-21
- 冯其庸:一梦红楼五十年
□ 吴静波冯其庸:一梦红楼五十年□ 吴静波冯其庸是一名全才,他不仅善书、善画、善诗词、善摄影,还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身体力行的考证者、别出心裁的学术领军人。他曾考证出曹雪芹祖籍辽阳,考证出项羽身死东城,并以耆老之年纵横西域,找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东归古道……然而,他最显赫的成就却是红学研究,他与《红楼梦》的故事,最为人所称道。醉心学术,所编教材得到毛主席的赞扬1924年2月,冯其庸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喜爱古典文学,不过,作为国内著名的红学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2期2016-08-01
- 红楼一梦五十年
冯其庸/青岛出版社/9787555202585/2015-07/1260.00近日,94岁高龄的国学、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50年前以小楷抄写的16卷《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签约青岛出版社。这是冯其庸先生继35卷本《瓜饭楼丛稿》及其单卷、单集交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以后,该社签下的冯其庸先生又一重要作品。冯其庸《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抄于“文革”初期,当时冯其庸先生已被批斗,他珍藏的影印本《庚辰本石头记》也随即被抄走。冯先生担心浩劫中这个珍贵抄本将会灰飞烟灭,红学研
全国新书目 2016年3期2016-04-20
- 中国记忆学者口述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以冯其庸先生为个案
设的实践——以冯其庸先生为个案宋本蓉 田 苗 (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北京 100081)〔摘 要〕文章概述了2012年8月到至今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为学者冯其庸先生建设口述资源库的实践过程,探讨了学者口述资源库的建设。〔关键词〕学者 口述史 资源库 实践 冯其庸从2012年8月开始,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为“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者、著名红学家、文化学者冯其庸先生做口述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以录音和录影等方式记录下冯先生所亲历的
图书馆 2015年12期2015-07-22
- 寓刚健于清秀
精力为之奋斗。冯其庸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斋号“瓜饭楼”。192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在江南艺术之风的熏陶下,从幼年即开始临习《芥子园画谱》和各种法帖。少年时,他曾考取过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8年从无锡国专毕业,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先生开启对书法一生的追求,大致可以追溯到1946年春入无锡国专时。王蘧常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11期2015-03-18
- 九秩学耆 墨彩绝艳──文化大家冯其庸
文/冯远冯其庸简介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中共党员。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冯其庸先生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当代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终身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名誉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的名誉会长、也是
中国民族博览 2014年1期2014-12-13
- 心印情契意所随——二月河拜师红学泰斗冯其庸的际会因缘
长、著名文学家冯其庸教授。缘契相值,非偶然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二月河潜心研究红学,满怀希望论文一篇篇寄出,却是泥牛入海,年轻气盛的二月河就写了一篇火药味十足的“声讨信”,按《红楼梦学刊》常务副主编的名字“冯其庸”寄去,没想到竟然受冯重视,找稿审读,慧眼识珠,旋即回信,以最快速度把二月河的论文刊登在《红楼梦学刊》上,又调查了解他的读书研究情况,发现这是一块璞玉,很是满意和赏识,收为门下,还吸收他为全国红学会会员,不久,又推荐他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红学会理事,
躬耕 2013年11期2013-08-15
- 《瓜饭楼丛稿》出版座谈会举办
团在京举办了“冯其庸《瓜饭楼丛稿》出版座谈会”。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发来贺信。文化部原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以及国内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马凯在贺信中说,丛稿“文史哲地,诗书画曲,领域之广泛,内容之浩瀚,研究之深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座谈会上,与会者对《瓜饭楼丛稿》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同时也对冯其庸先生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期2012-02-15
- 冯其庸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马凯致信祝贺 王文章邬书林出席并讲话
汇聚了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一生学术精华的35卷册《瓜饭楼丛稿》,日前由青岛出版集团出版发行。1月8日,青岛出版集团在京举行冯其庸《瓜饭楼丛稿》出版座谈会,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发来贺信,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马凯在贺信中表示:“看了各卷的简介,感触良多。文史哲地,诗书画曲,领域之广泛,内容之浩瀚,研究之深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这是您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的结晶。多年来,与您交往,读您述作,向您请教,受益匪浅。您勤奋耕
中国出版 2012年2期2012-01-29
- 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二
——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比较谈
——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比较谈高淮生(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既有相同之点,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将二者对曹雪芹的思想艺术成就、《红楼梦》本旨论、人物论、结构论、笔法论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比较研讨,应当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鉴赏,有助于读者对当代《红楼梦》评点的感受和评价。“周评”与“冯批”各自在《红楼梦》评点原则、政治历史说、思想艺术超前说等方面有着值得言说的话题内容和话题价值,比较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1-21
- 让传统文化给我们自信
韵,走入这座被冯其庸先生称作“瓜饭楼”的青翠小院,清凉与安适的氛围,仿佛有意带着访客洗去都市尘嚣,感受中国文脉一个安安静静的小小瞬间。没有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记者:中国人民大学组建了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冯其庸:我非常赞同。这是非常有远见的事。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是我们这个民族顶天立地的柱子,也是我们无形的强大的精神长城,没有她,我们站不起来。她也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原动力。没有了她,一个民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9期2009-11-13
- 一部《红楼梦》,几多是非人
当今红学第一人冯其庸先生娓娓道来。电话已经响了两声。“快接!拿!”冯其庸挪步到书画房门口,指挥着早于他出现的女儿。午休后的一段采访中,隔壁房间的电话响了数次。86岁的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的反应一点也不赖,电话声一响,耳朵立刻就竖起来了。冯先生眼下居住在北京东六环外一个叫张家湾村的地方,过着近乎隐匿的生活。13年前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岗位上离休后,他就举家搬到了这个远离市区的偏僻之所。“我不太愿意进城,越是靠近城里越是来的人多。想做的事情都被搅乱了。”这所名
南风窗 2009年18期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