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陶

  • 2016 年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西邓墓地发掘简报
    。M6∶2,泥质灰陶。口残,侈口,平折沿,口上方有锯齿状暗纹。束颈,颈部有数圈暗纹。椭圆腹,腹部略平,两端略尖有乳丁,腹部前后饰以龙形暗纹,腹部两端各有四圈弦纹,弦纹中间有两圈暗弦纹和一圈齿状暗纹。圈足,喇叭状,中空,饰有两圈弦纹。口径6.2、腹径10 ~12.5、底径5.6、高14.0 厘米(图三,3)。图三 M6 出土器物铜片 1件。残,M6∶1,残长5.8厘米(图三,1)。铜铃 1件。残,M6∶3,残高2.5厘米(图三,2)。(二)M64位于Ⅱ区东北

    草原文物 2023年1期2023-08-19

  • 我的外公是一只飞鸟(一)
    起以前。陶匠有只灰陶罐东西村的杏树下,以前住着一位年轻的陶匠。每天黎明,公鸡一打鸣,陶匠就起床,赶去黄泥地,背回最好的泥。他吃过早饭,就开始做陶碗、陶勺、陶钵和陶罐。烧陶的窑,是陶匠的爷爷的爷爷留下的。东西村和南北村,东西镇和南北镇,还有更远地方的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用陶匠家的陶器。逢集时,陶匠就挑着陶器去街上卖。落担后,他只随便一站,大伙儿就会围过来。大家也不挑。有什么好挑的呢,每只陶器都好。陶碗拿回去,盛粥,当茶碗,或是装糖果,即使什么都不装,摆在灶头

    故事作文·高年级 2023年7期2023-07-28

  • 河南三门峡刚玉砂厂战国秦汉墓发掘简报*
    本M3:5,泥质灰陶。侈口,卷沿,方唇,唇面内凹,束颈,广肩,弧腹,平底。肩腹部饰有十八周弦断细绳纹。口径11、底径16.4、高30.2厘米(图八,1)。图八 墓地出土陶缶、罐、壶2.陶罐 30件。根据器形差异分为三型。A型 束颈高领罐,20件。分为二亚型。Aa型 卷沿,9件。据腹部变化分二式。Ⅰ式 腹部较鼓,4件。标本M194:2,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腹部有两周凹弦纹及绳纹。口径8.4、底径8.2、高15.8厘米(图八,3

    考古与文物 2023年3期2023-07-19

  • 江苏金湖徐梁花园战国至汉代墓葬群发掘简报
    陶瓿外,其余均为灰陶,有鼎、匜、钫、盘各1 件,勺和豆各2 件。其中钫破碎严重,无法修复(图三;彩插五︰1)。图三// M24平、剖面图江苏金湖徐梁花园战国墓葬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1.M24俯视照2.灰陶鼎(M24∶2)4.灰陶豆(M24∶9)5.灰陶勺(M24∶4)6.灰陶勺(M24∶7)江苏金湖徐梁花园汉墓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1.M14俯视照2.M22俯视照3.釉陶壶(M14∶3)4.釉陶壶(M22∶2)5.釉陶瓿(M14∶4)6.釉陶鼎(M14∶5)2.

    东南文化 2023年2期2023-05-17

  • 北京大兴区康庄辽墓发掘简报
    。M1∶6,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束颈,圆肩,鼓腹,下腹弧收,平底。罐上承塔式盖,珠形纽,纽顶尖,宽平沿,盖口内缩。口径11、腹径20、底径8、通高26厘米(图一一;图一八,1)。B型 3件(M1∶7、M1∶10、M1∶12),敛口、水波纹罐。形制相同,大小基本相同。M1∶7,泥质灰陶。敛口,圆唇,束颈,圆肩,鼓腹,下腹弧收,平底,肩部饰六周凹弦纹及五周水波纹。罐上承塔式盖,珠形纽,纽顶尖,宽平沿,盖口内缩。口径11、腹径20.2、底径8.4、通高24厘米

    北方文物 2023年2期2023-04-06

  • 山西朔州后寨秦汉墓葬发掘简报
    M24:1,泥质灰陶,直口,圆唇,折腹斜收至底,平底微内凹。口径14、腹径14、底径5.7、高6 厘米(图三,2)。图三 M24随葬器物陶壶 1 件。M24:2,泥质灰陶,浅盘口,尖唇,长颈粗直,溜肩,鼓腹,底微内凹,口沿处和颈部饰数条暗弦纹,肩饰一周暗云纹和一周三角形暗纹带,腹上部和腹下部各饰两条凹弦纹,其间饰数条暗弦纹,近底部横向戳印篆体“马邑市”三字。口径11、腹径17.8、底径6.4、高19.4 厘米(图三,1)。陶罐 1 件。M24:3,泥质灰陶

    文物季刊 2023年1期2023-04-06

  • 江苏盱眙宣化村宋代石灰窑址群
    铺砌。出土遗物有灰陶盆、灰陶碗、青瓷碗、黑瓷碗、文字砖、钱币、灰陶板瓦、筒瓦、硬陶壶等。根据出土遗物、遗迹特点判断该遗址为一处南宋时期石灰窑、陶窑遗址。(褚亚龙)TN04E03 ③:1 明道元宝TN02W01 ③:6 皇宋通宝TN03E01 ③:3 文字砖TN03E07 ③:2 文字砖TN02E02 ③:1 文字砖窑址航拍Y21:1 青瓷碗TN02W01 ③:4 青瓷碗Y21:8 瓷碗Y21:10 瓷碗Y4火门及挡土墙Y9火门及排水沟

    大众考古 2022年5期2022-11-04

  • 山东日照市马庄遗址周代墓葬发掘简报
    。M1∶3,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圆唇,鼓肩,圆鼓腹,圜底。肩部以下施绳纹。口径16.1、高30.6厘米(图四,3)。图四 M1出土器物(二)M21.墓葬形制M2位于发掘区南部,开口距地表0.73米。方向140°。墓圹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46、宽0.97、深1.8米。填土呈灰黄色,土质略硬,结构较紧密,夹杂少量黏土块。墓内葬具为一棺,已朽,从残存痕迹看,长2.05、宽0.53米。棺内有人骨架一具,保存较差。墓主头向东,面向南,双手交叉于腹部。随

    北方文物 2022年5期2022-11-03

  • 河南淅川大石头山墓地M24、M27、M29发掘简报
    共27件,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皮红陶次之,偶有泥质红陶。鼎:鼎共7件,根据鼎口与整体形态分为两型。A型为子母口鼎,共6件。标本ⅠM24∶6(图5∶1),口径20.5厘米,高27.5厘米。泥质灰陶,方唇,子母口承一拱形盖,肩部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附耳,弧腹较直,腹饰一周凸弦纹,圜底,下附三个蹄形足,较高,有刀削痕迹,盖饰两组(两周一组)凹弦纹,并有三个分布均匀的楔形纽(近不规则梯形)。标本ⅠM24∶7(图5∶2),口径20厘米,高27厘米。泥质灰陶,方唇,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7期2022-11-03

  • 黑龙江抚远市黑瞎子岛湿地公园遗址试掘简报
    土,夹杂少量泥质灰陶片。第1层下即为黄沙层,灰坑多开口于第1层下,打破黄沙层。图一 遗址位置图二、遗 迹此次试掘规模较小,遗迹类型较为单一,T1内发掘灰坑14个,T2内发现房址1座,柱洞3个,灰坑9个。1.房址F1位于T2探方内(图二)。房址开口于第1层下,距地表0.25米。半地穴式结构。呈不规则形,南北长2.2、东西宽1.3、深0.5米。北侧有1个灶坑,灶坑宽0.4、进深0.3米,后壁内收明显。灶坑底部有大量青灰色草木灰,含鱼刺、烧骨、大量螺蛳。图二 T

    北方文物 2022年2期2022-11-03

  • 探究天津东丽博物馆藏张贵庄战国灰陶
    庄战国墓群出土的灰陶器就收藏于此(其中有的藏品在天津博物馆展示,东丽博物馆展示的是相关仿制器),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史学价值,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东丽博物馆藏战国灰陶器出土于张贵庄贝壳堤附近的古墓群。经过研究人员评定,这些灰陶器与战国时期燕国中心北京怀柔等地区的灰陶器有较高的相似度,属于典型的战国时期燕国灰陶器。该发现对于研究天津地区成陆史和文明史有重要意义。灰陶是战国时期最主要的陶器种类,但是近年来针对战国时期燕国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多集中于瓦当、饕餮纹样等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0-17

  • 郑州市小李庄遗址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发掘简报
    。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为辅;纹饰以素面、绳纹为主;可辨器形有罐、鼎、壶、板瓦等。 厚0.3~0.6 米,深1.25~1.55 米。第④层:龙山文化层。灰褐色土,土质疏松,含沙量大,内含炭粒、红烧土颗粒等。 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以夹砂灰陶、泥质红陶为辅;纹饰以素面、绳纹为主,可辨器形有盆、罐、壶等。 厚0.1~0.35 米,深1.4~1.7 米。二、遗存发掘情况(一)H581.形制。 H58 位于T0705 南部,南部被探方壁叠压。 开口④层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6期2022-10-15

  •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南头村地点2019年龙山时期遗存发掘简报
    32④:1,泥质灰陶。平底内凹。腹、底部饰篮纹。口径11.6、最大腹径12.2、底径7.8、高14.6厘米(图一三,12)。标本H363③:105,泥质红陶。平底稍内凹,最大腹径在腹中部偏下。素面。口径8、最大腹径11.2、底径5.4、高14.6厘米(图一三,14;图一六)。标本H363③:106,夹砂灰陶。领以下及底部饰绳纹。口径8.4、最大腹径11.6、底径5.6、高12.8厘米(图一三,9;图一七)。标本H363⑦:103,泥质黄褐陶。斜口,最大腹径

    考古与文物 2022年6期2022-08-04

  • 安徽合肥大雁墩遗址发掘简报
    硬陶极少;陶色以灰陶为主,其次为红陶和黑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间断绳纹、素面、弦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回形纹、席纹、菱形纹、戳印纹(图一〇)等。图一〇//陶器纹饰拓本鬲 7件。T8⑦︰4,夹砂红陶。侈口,方唇,足部为锥状。器表饰竖向绳纹,口沿下绳纹抹平,上腹部饰两周浅凹弦纹,器腹靠裆部饰斜向绳纹。口径10、通高10.4厘米(图一一︰1)。T8②︰1,夹砂灰陶。方唇较厚,肩部绳纹抹平,颈部饰一周浅凹弦纹。口径11、残高6.5厘米(图一一︰2)。T19④︰3

    东南文化 2022年3期2022-07-06

  •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蛇纹鬲”遗存石砌院落发掘简报*
    小,可复原。夹砂灰陶。口微侈,矮直领,腹外鼓,接三个矮袋足,连裆,夹角呈钝角,足跟外撇。口外有四个凸起小器钮,两两对称,器表饰细密竖向绳纹,有烟炱。口径9.2、高12.7厘米(图一一,2;图一二)。标本②:2,仅存口部。夹砂灰陶。侈口,方唇,敛颈,腹外鼓。器表饰竖向细密绳纹,沿部原有凸起的小器钮,已断,颈部饰有一周附加泥条。残高8.2厘米(图一一,1)。标本F1②:1,近乎完整。夹砂灰陶,侈口,方唇,斜直领,三袋足外张,窄连裆,足跟已残。口沿外有四个对称钮

    考古与文物 2022年2期2022-05-23

  •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西北部发掘简报*
    陶斝 3件。夹砂灰陶。标本T112081③:2,直口微敛,方唇,上腹略弧。口下施绳纹后修抹,腹部先施绳纹,再贴附两周附加堆纹。口径38.4、残高7.8、壁厚0.9厘米(图一三,1)。标本T117081③:1,直口微敛,圆唇,腹微弧。腹部饰绳纹,其上贴附两周附加堆纹。口径41、残高7.3、厚1.3厘米(图一三,2)。标本T117081④:12,敛口,方唇,内折沿,弧腹。沿下施两周附加堆纹,腹部饰竖向绳纹,附加堆纹之下有鋬,已脱落,内壁遗留有垫窝。口径50、残

    考古与文物 2022年2期2022-05-23

  • 洛阳天鑫苑两座汉墓发掘简报
    本相同,均为泥质灰陶。直口微侈,方唇,鼓肩,深弧鼓腹,底内凹,肩部、腹部饰有指甲纹。标本C4M1056:3,口径22.4厘米,腹径40厘米,底径20.8厘米,高32厘米。(图3-1,图4-1)标本C4M1056:4,口径22厘米,腹径38.4厘米,底径20厘米,高34.4厘米。(图3-2)此外,标本C4M1056:2烧制变形严重,口径23.6厘米,腹径42.4厘米,底径20厘米,高34厘米。(图3-3,图4-2)标本C4M1056:19残,未能修复。陶奁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1期2022-03-03

  •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热水畜牧农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DC∶12,夹砂灰陶,手制。敛口,方唇。素面。残高2.44、壁厚1.78 厘米(图二,2)。腹片7 件,SQGBLDXNPDC∶3,夹砂黑褐陶,手制。器表饰附加堆纹,附加堆纹上饰压印纹。残高2.61、壁厚0.68 厘米(图二,4)。SQGBLDXNPDC∶4,夹砂灰陶,手制。器表饰网格纹。残高4.24、壁厚1.04厘米(图二,7)。SQGBLDXNPDC∶6,夹砂灰陶,手制。器表饰刻划交叉纹。残高3.19、壁厚1.13厘米(图二,8)。SQGBLDXNPD

    草原文物 2022年2期2022-02-22

  • 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作坊区发掘简报
    ,包含有少量泥质灰陶片,纹饰有素面、附加堆纹等。图五 Y1 平、剖面图 Y2 与Y1 形制基本相同。亦破坏严重,上半部分全无,仅残存窑底,整体面积约2 平方米。窑室残存高度约80 厘米,窑壁厚约5 厘米,烧结面与Y1 基本一致,局部呈浅蓝色;存2 个长条形火道,一条长约113、宽约43、残高约47 厘米;另一条长约67、宽约40、残高约26 厘米(图六)。窑内堆积以灰土夹杂大量红烧土为主,包含大量不完整土坯,土质较为坚硬。推测窑顶存在土坯垒砌的可能。陶窑内

    草原文物 2022年2期2022-02-22

  • 南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家属楼工地汉墓发掘简报
    。M3出土。泥质灰陶。形制略微不同,根据器口及圈足的差异可分两型。A型:1件。标本M3:1,无盖,器身施有朱砂彩绘,现已剥落。盘口近直,方唇,束颈,圆肩,圆鼓腹,圈足内弧收,根部内凹。肩部饰一对对称的铺首,无环。盘口下有一周折棱,肩部在铺首上部饰三周凹弦纹,腹中部和下部分别各饰两周和一周凹弦纹。口径21.2厘米,腹径40厘米,圈足径23厘米,高56厘米。(图6-5,封二-4)图6 出土陶器2.A型陶器盖(M2:2)3.陶鸭(M2:3)4.A型陶壶(M3:1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9期2022-01-09

  • 吉林省松原市那拉街城址及窑址调查简报
    LJ采:1,泥质灰陶,斜折沿,方唇,唇下垂出棱,敞口,微束颈,斜弧腹,颈下施粗篦纹,形态为单排倒三角、单排短竖线与单排长竖线纹饰组合,口沿及内外壁皆可见轮制痕迹。口径63厘米(图五,3);2021SYNLJ采:2,泥质灰陶,斜折沿,方唇,唇下垂出棱,唇面内凹,敞口,颈微束,微束颈,斜弧腹,颈下施粗篦纹,形态为单排倒三角与单排长竖线纹饰组合。口径47厘米(图五,7)。平折沿盆 2件。2021SYNLJ采:3,泥质灰陶,平折沿,圆唇,唇口下垂,直腹。器表素面无

    草原文物 2021年2期2022-01-06

  • 陕西高陵马家湾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
    H1①∶5,夹砂灰陶。敛口,器上部残有一鋬。器表素面。口径11.2、残高4.6厘米(图四,3)。器盖 1件。标本H1①∶6,泥质灰陶。器表饰篮纹,器内素面,并磨光。底径25.2、残高4.2厘米(图四,1)。钵 1件。标本H1①∶7,泥质灰陶。敛口,尖圆唇。器表素面。口径19.6、残高3.6厘米(图四,4)。罐 1件。标本H1①∶8,泥质红陶。侈口,方圆唇,鼓腹。器表素面,并磨光。口径16.4、残高10.5厘米(图四,2)。图四 H1①层出土器物H1③出土器

    考古与文物 2021年4期2021-11-16

  •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汉代陶器品鉴
    陶器大多为硬质的灰陶,生活气息浓厚,亦有软质的红陶、黑陶等,制作精致,装饰讲究,一般作为陪葬的明器。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有釉陶器,也称为绿釉、黄釉、银釉等,这是一种施低温釉的陶器,烧制温度一般在700至900摄氏度,大约在战国中期出现,汉代时发展繁荣,基本为单色釉,是汉代陶器制造的最高工艺,为唐宋三彩釉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代陶器制造发展旺盛,从造型来看,除了日常使用的碗、勺、盘、壶、罐、钫、盒等,也有体现礼仪制度的仿青铜器造型,还有体现财力、地位的陶

    收藏与投资 2021年3期2021-07-01

  • 江苏扬州三星叶桥墓葬群
    釉陶壶、釉陶瓿、灰陶罐、灰陶灶、铁剑、铜钱、铜镜等。唐五代墓葬共123座,包括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形制,葬具多为单棺,也有少量双棺葬,随葬品多见铜钱、青瓷盘口壶、青瓷罐、青瓷碗、釉陶四系罐等组合,散见陶俑、木俑、铁剪等,其中M346、M349、M355、M381四座墓葬形制保存较为完整且规模较大,均为带斜坡墓道的竖穴砖室墓。宋元墓葬21座,均为竖穴土坑墓,葬具分为单棺和双棺,以单棺为主,随葬品多见铜钱、青瓷碗、青瓷水盂、韩瓶等组合,散见瓷粉盒、胭脂盒、铜

    大众考古 2021年7期2021-01-16

  •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复
    院所藏的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出土时碎裂状况严重,经历多次粘接修复,此次因原先修复所用粘合剂经久老化,器物在原开裂部位重新开裂为数片。同时,除碎裂病害外,该件器物上同时存在粘接错位,补配缺块,过多着色、表面污染物等其它病害情况。为满足其日后保存及陈展需要,此次修复对其进行了断面清理,粘接加固、表面清洗等保护修复工作,本文介绍了这次再修复的整个过程,并对修复后的文物状况进行评估,以有利于其更好的保存与展示。关键词:夏;灰陶;象鼻盉;修复“象鼻盉”又称长嘴平底盉

    成长 2020年6期2020-05-25

  • 河南省淅川县姚河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玻璃碴以及早期灰陶片等。①层下为生土。结合地层(叠压或打破)关系、遗迹间的打破关系及它们出土遗物的特点,可知姚河遗址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存,又有汉代、宋金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被汉代及以后居住于此的居民悉数破坏,遗迹不见,遗物散布于耕土层(较少)或宋金文化层(极多)。也可以说这些新石器时代遗存是宋金文化层中的采集品。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等,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型式丰富,特征鲜明,对于豫西南地区龙山晚期文化性质和文化谱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二、新石器时代遗物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2期2020-04-14

  • 陕西清涧辛庄战国墓地调查发掘简报*
    本M2:2,泥质灰陶。窄折沿,尖圆唇,束颈,腹上部较鼓,下部斜收,有刮削痕迹,平底。腹上部饰两周凹弦纹。口径16.7、底径8.6、通高9.7厘米(图一三,1)。标本M2:3,泥质灰陶。斜折沿,方唇,束颈,腹略弧下收,腹下部有刮削和摸痕,平底。素面。口径16.2、底径7.8、通高9.2厘米(图一三,2)。图一四 枣湾畔M3图一五 枣湾畔M3平、剖面图陶壶 2件。标本M2:4,泥质灰陶。敞口内弧,方唇,高直领,有4道凸弦纹,广折肩,折肩处有一周凹弦纹,深腹,腹

    考古与文物 2020年5期2020-04-06

  • 山西晋中小南庄东周遗址发掘简报
    骨骼。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次为夹砂灰陶,少量泥质褐陶,器类有罐、鬲、盆、杯和豆等,可复原陶鬲和陶杯各1件。器表多饰绳纹,且以中绳纹、细绳纹居多,次为素面,少量饰附加堆纹、暗纹。(图2)H3 平面呈不规则形,剖面为弧形平底。口径 2~3.2米,深约 1米。坑壁粗糙,无加工痕迹。坑内填土为灰色,土质疏松,夹杂少量烧土粒、炭屑和石块,出土较多陶片。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可辨认器形有罐、鬲、豆、甑和盆等;器表纹饰以中绳纹、细绳纹较多,粗绳纹次之。(图3)二、出土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1期2020-03-10

  • 唐山市丰润区下水路战汉遗址发掘简报
    沿,3 件,泥质灰陶。标本T1H1:1,方唇,唇面略内凹,下缘尖锐,沿面有一周突棱,口径43.5、残高12 厘米。标本T2H2:1,沿略窄,方唇,唇上缘戳印绳纹,沿面起突棱,上腹部饰弦纹,口径42、残高11.7 厘米。Ab 型,折沿,3 件。标本T2H2:2,泥质灰陶,方唇,唇面略内凹,沿面有凹槽,口径24.8、残高4.4 厘米。标本T1H3:7,泥质灰陶,斜方唇,唇面有凹槽,沿面有凹槽一周,口径29.1、残高4.8 厘米。标本T2H4:1,泥质灰褐陶,斜

    环球首映 2020年6期2020-01-17

  • 吴川马飘岭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量青花瓷片和泥质灰陶。第②层,黄褐土,厚5~30厘米,土质较致密,该层在整个探方中均有分布,略呈东南高西北低坡状堆积,出土有大量陶瓷片,可辨器形主要有陶罐、陶钵、青瓷碗。该层下开口灰坑4个,分别编号H18、H20、H24与H28。第③层,红褐土,厚5~20厘米,土质较致密,此层在探方内除西北角处无分布外,其它区域均有分布,略呈东高西低坡状堆积,出土有部分泥质灰陶、夹砂陶残片和少量青瓷片,可辨器形有陶罐、陶钵、陶釜、青瓷碗等。③层下为红褐色生土堆积。2、遗迹

    客家文博 2019年4期2020-01-01

  • 陕西西安米家崖遗址2010~2011年度I区发掘简报*
    ,出土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纹饰有篮纹、素面、绳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物有罐、盆、钵、碗、壶、缸、瓮等,为龙山时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单位有H12、H26、H31、H37、H42、H47、H55、H63、H70、H83、H86、H87、H91、H94、F3。第④层,深灰色土,土质疏松,自北向南由厚到薄,探方西侧未见该层。深1.5~2.5、厚0.1米。含较多炭屑,少量红烧土颗粒,出土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纹饰有素面、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盆、钵、罐

    考古与文物 2019年5期2019-12-27

  • 河南荥阳出土《汉高祖斩蛇图》灰陶罐考析
    有一件陶罐,泥质灰陶,口微敛,方唇,短束颈,弧肩,平底略内凹,颈部有一圈凸弦纹,之下有单线阴刻的人物、 飞鸟、仙鹤、野兽、兔子等图案,再下为常青树,近底处有凹弦纹二周。其口径3.55 厘米,腹径11.4 厘米,底径 6.16厘米,高 10.5 厘米。(图1)将陶罐周身的图案展开,即可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图2) 画面底部共有常青树八株,寓意茂密的森林。常青树中有一枝叶茂密的树枝,其左边三只鸟,正展翅飞来。树枝的上面有两条似狗的动物在狂奔,它们奔跑的方向与飞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11期2019-12-11

  • 陶器的种类
    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红陶 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颜色犹如红砖色,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灰陶 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这是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灰陶最常见,一般都比较粗糙。彩陶 陶器入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白陶 即白色的陶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11期2019-11-07

  •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宫殿区南部2016年秋季调查简报
    ∶3,口沿,夹砂灰陶,方唇,卷沿,腹部残缺,可见绳纹痕迹。残高约2.6、厚约0.7厘米(图二∶2)。E3T3812∶12,鬲足,夹砂黄褐陶,可见三道绳纹痕迹,足尖有捏痕。残高约2.9、厚约0.5~1.2厘米(图二∶3)。E3T3309∶7,鬲足,夹砂灰陶,纹饰已磨损。残高约2.9、厚约0.5~1.4厘米(图二∶4)。E3T3802∶11,鬲足,夹砂黄褐陶,可见绳纹痕迹。残高约2.6、厚约0.6厘米(图二∶5)。陶罍 共19件。E3T3911∶3,底部,夹细

    东南文化 2019年3期2019-07-05

  •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
    遗物以泥质、夹砂灰陶为主,还可见少量夹砂黄褐陶、泥质黑陶等,可辨器形有鬲、罐、豆、盆、簋、板瓦、筒瓦等。J4 位于T7613东北角,开口于⑦层下,被H118、H123、H301打破。井口呈长方形,斜直壁,井口往下5.28米处井壁内收,平底近椭圆形。井口长2、宽1.26米,井底长径1.2、短径1、井深8.3米(图三)。井内堆积为黄褐色细砂土,土质疏松,包含部分陶片,器形可见罐、盆、豆、钵、板瓦、筒瓦等,还有少量兽骨。钵 2件。泥质黑陶,素面,平底。J4︰1,

    东南文化 2019年3期2019-07-05

  •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7、2018年考古发掘所获文字资料
    YL1︰4,夹砂灰陶,敞口,圆唇,浅弧盘,矮柄,素面,豆柄有一陶文“正”。口径12、通长10.1厘米(图五︰1;图六︰1)。2017YL1︰6,夹砂灰陶,素面,豆柄有两个陶文,均为“祭”字。残高7.5厘米(图五︰2;图六︰2)。2017T7412⑦︰4,夹砂灰陶,素面,残高5厘米。豆柄上有一陶文“得”(图五︰3;图六︰3)。2017T7412⑦︰5,泥质灰陶,素面,残高4.4厘米。豆柄上有一处陶文(图五︰4;图六︰4)。2017T7412⑦︰16,泥质灰陶

    东南文化 2019年3期2019-07-05

  •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发掘简报
    M19:1,泥质灰陶。口内敛,尖圆唇,肩部附有两对称的长方形耳,外撇,耳上稍折。弧鼓腹,小平底。下腹附有三个人面兽蹄形足,足较直。耳下饰有一周凹弦纹。上承一盖,盖呈覆盘形,斜方唇,口部内敛,弧腹,盖顶微隆近平。口径22厘米,足高9.6厘米,通高 20.6厘米(图3-1,图4-1)。标本M19:8,泥质灰陶。器身残甚,未能修复,仅复原出器盖。盒 2件。标本M19:6,泥质灰陶。直口微敛,方唇,沿面微凹,弧腹稍折,有一周凹弦纹,上腹较直,下腹斜直内收,平底。上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6期2019-06-27

  • 内蒙古准格尔旗石口子遗址性质的再认识
    部均有发现。夹砂灰陶或夹砂褐陶,一般为侈口,部分有双鋬耳,高领,束颈,袋足,饰附加堆纹与浅细绳纹,鬲足均为模制。鬲口沿残片0:20,夹砂灰陶,侈口,圆唇,颈微束,鼓腹,腹部饰斜粗绳纹。口径18、残高10.2cm(见图1(1))。0:28,夹砂褐陶,直口微侈,花边口,高领,沿部残留一鋬耳,饰浅细绳纹,颈下部饰一周附加堆纹。口径26、残高 5.7cm(见图 1(2))。0:29,夹粗砂褐陶,直口微侈,方唇,唇部饰点状压印纹,残留有两个乳突状小鋬耳,束颈,口沿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2019-03-08

  • 洛阳博物馆馆藏猪文物鉴赏
    窥探一斑。图一,灰陶猪,汉代,洛阳市偃师市出土,身长12厘米,高6.5厘米,灰陶质地。整体为四肢并立,拱鼻前伸,双耳圆突,长躯浑圆,脊骨明显,卷尾,整体肥硕,形态温顺,憨厚可爱。图二,灰陶猪,汉代。洛阳市孟津县出土。身长12.7厘米,高6.6 厘米,灰陶质地。整体为四肢并立,头部略垂,拱鼻前伸,双耳外突搭于脸部,头、背正中棕毛短凸,躯体浑圆,长尾弯贴于左臀之上,体态肥硕,腹部垂地似有孕。图三,灰陶猪,汉代。洛阳市洛宁县出土。长14.5厘米,高7.6厘米,灰

    藏天下 2019年2期2019-03-02

  • 白登山汉代遗迹调查
    :陶盆口沿残片。灰陶质,直口,口沿下内外饰一圈凸弦纹。图2标本BDX-2(图3):陶盆残片。灰陶质,质地细腻,饰瓦楞纹。图3标本BDX-3(图4):陶盆残片。灰陶质,饰凹弦纹及粗绳纹。图4标本BDX-4(图5):陶盆残片。胎质夹杂细砂,表面饰间隔的条带状细弦纹。图5标本BDX-5(图6):陶盆口沿残片。灰陶质,陶质细腻干净,宽折沿,饰瓦楞纹。图6标本BDX-6(图7):陶盆残片。灰陶质,陶质细腻坚硬,饰瓦楞纹。图7标本BDX-7(图8):陶器残片。夹砂灰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8-14

  • 一件西晋灰陶兽的再修复
    院收藏了一件西晉灰陶兽,是明器。修复该文物前首先进行六项准备工作,包括信息采集、价值评估、文物现状调查、技术路线研究、修复步骤确定和工作量估算。然后针对文物病害情况,对该文物进行清理、加固、粘接、补配、随形打磨、仿色六个步骤的修复工作,使文物恢复原貌且可以满足保存和陈列展览的需要。关键词:西晋;灰陶兽;灰陶;准备工作;再修复1 文物概况灰陶兽,西晋时期陶器,三级文物,明器。此灰陶兽兽首前伸,双眼注视前方,嘴微张,背上竖脊,长尾上扬,身躯肥壮,四肢呈奔跑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9期2018-08-11

  • 河南省南乐县吴村遗址考古调查
    ,陶器残片(泥质灰陶绳纹),为明清地层。④层厚0.40-0.45米,灰白色土层,土质松散,夹杂有少量烧土颗粒、碳屑物。出土物有泥质灰陶带细绳纹陶片,泥质素面红陶,泥质粗绳纹陶片,泥质中绳纹陶片,为唐宋地层。⑤层厚0.75-0.80米,灰土层,土质松散,夹杂有少量烧土颗粒、碳屑物及器物残渣碎块。出土物有泥质灰陶,泥质夹细砂陶片(素面),为汉代地层。⑥层厚1.00米,黑灰土层,土质较松,夹杂有少量烧土颗粒、草木灰。出土物有中绳纹陶片,泥质夹细砂陶片(素面),为

    文化产业 2018年5期2018-05-24

  • 郑州市中牟县张庄遗址发掘简报
    陶片。出土陶片以灰陶居多,少量红褐陶;多为泥质陶,少量夹砂陶;大多数陶片为素面,也见有少量绳纹和弦纹陶片;可辨认的器型有罐、釜、豆、盆等。 (图三:1)近椭圆形微袋状坑 2座(H28、H38)。H38位于2010ZZZⅡT1003西部中略偏北,方向5°。开口于第③层下,打破生土,坑口距地表1.05米。坑口平面为近椭圆形,南北长0.9米,东西宽0.6米,斜直壁外扩,较规整,平底,长1.1米,宽0.98米,深0.85米,底距地表1.9米。坑内填土未分层,呈灰黄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8年1期2018-03-06

  • 陕西西安富力赛高城市广场汉墓发掘简报
    本M1∶2,泥质灰陶,敞口,圆唇,沿面有一周凹槽,肩上划有两组凹弦纹,鼓腹斜收,底微凹。素面。口径8.8、腹径16.4、底径8、高15.5厘米(图一〇,6)。Ab型 5件。标本M1∶4,泥质灰陶,敛口,圆唇外卷,肩上饰有两周凹弦纹,鼓腹内收,下腹略呈反弧状,凹底。素面。口径8.8、腹径16、底径7.6、高15厘米(图一〇,7)。B型 5件,可分为Ba、Bb型。Ba型 3件。标本M11∶2,泥质灰陶,敛口,圆唇,沿面有一周凹槽,肩上划有两周凹弦纹,鼓腹内收,

    考古与文物 2017年3期2017-09-12

  • 灰陶折肩尊的再修复
    秦志芳摘要:灰陶折肩尊(商),出土于郑州白家庄,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修复前灰陶折肩尊残为10块,总共有5处缺失。器物口沿处有两处面积为12×4cm2及3×2cm2的不规则缺失,器物折肩处有一2×2cm2的不规则缺失,折肩处往下有一5×3cm2的三角形缺失,器身中部有一10×2cm2的长条形的不规则缺失,缺失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器物的5%。为使该灰陶折肩尊恢复原貌并得以稳定保存,对其进行了断碴上原发掘修复漆片的清理,断碴的加固、比对及粘接,缺失部位的补配,灌缝及批

    魅力中国 2017年35期2017-09-11

  • 仰韶文化红陶圜底钵
    化碳还原为铁就是灰陶;用铁、钛含量低的黏土烧出的是白陶。镇原县博物馆馆藏的两件红陶钵就是我国古老先民在富氧环境中烧成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反映了远古人类的聪明才智。钵是古代人们最原始的盛储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外型看,类似现代的碗,它兼有食器和炊器的功能。镇原县博物馆馆藏的这两件泥质红陶圜底钵1979年出土于镇原县三岔高庄遗址。钵高10.5厘米、口径23厘米,重880克。素面,口微侈,圆唇,圜底。通体光滑,造型朴素大方,做工精细,质地细腻,烧制火候较高

    丝绸之路 2017年8期2017-05-26

  •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围堡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发现黑陶碗残片、灰陶盏托残片及灰陶盘残片。图四 墓封门石平、剖面图墓壁 单面墙墓壁呈梯形和长方形的组合,上呈梯形,下呈长方形。长边300厘米,短边140厘米,通高134厘米。长方形长300厘米,宽96厘米,梯形长边300厘米,短边140厘米,高38厘米。墓壁厚20厘米。用素面青砖平砌交替砌法垒砌。内抹白灰厚约1~1.5厘米,白灰面大部分都脱落,脱落的白灰块部分发现绘有壁画,但墓壁存留白灰抹面上没发现壁画痕迹。墓顶 由墓角顶①、劵顶组成(图五)。图五 墓葬四

    草原文物 2017年2期2017-02-08

  • 河北丰润商各庄遗址发掘报告
    略硬,含少量泥质灰陶渣等,为近代淤土层。该层下叠压H31,出土遗物有泥质灰陶罐、盆、板瓦残片,属于西汉晚期灰坑。第3层深灰褐色砂质黏土。厚0.3~0.35米。略松散,包含少量炭粒、烧土颗粒,夹杂泥质灰陶绳纹板瓦残片、残铁块、绳纹砖块等,属于西汉晚期文化层。该层之下即为黄色生土。图一 商各庄遗址位置示意图二、遗迹此次发现灰坑32座、灰沟2条、瓮棺葬1座、陶窑1座。灰坑依平面形状可分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坑体分直壁、斜壁内收;坑底分平底、圜底、不规则形等。H

    文物春秋 2016年2期2016-12-15

  • 青州西辛战国墓出土 “齐法化”刀币范综述
    特征是均为夹细砂灰陶;浇注面多数有一层灰白色的涂抹物,且多数有高温灼烧的痕迹;绝大多数范的背面都有指窝,按排列规律推断完整范每横排三个,一般有3到5排。1.面范。17块,均为夹细砂灰陶碎块;残存长度4.5至16厘米,宽3.9至13.5厘米,厚2至4.5厘米,多数在3厘米以上;其中10块带有 “齐大刀”三字中的一个或两个字,均为阴刻,笔画较细,但刀的轮廓刻划较深;其中7块在浇注口两侧或陶范边缘有阴刻的文字或符号 “五”、“丨”、“上”、“贞”、“∧”、“虫”

    中国钱币 2016年3期2016-11-25

  • 郑州市东风路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片较多,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陶片,陶色多为灰色,亦见灰褐色。纹饰以素面和绳纹为主,少量饰有弦纹。可辨器型有鬲、盆、捏口罐、瓮、簋、夹砂罐等,石刀、石镰等(图二)。H3平面近似长方形,坑壁垂直,加工痕迹明显,平底。坑口长1.4米,宽0.8米,深1.68米。坑内为灰褐色填土,土质疏松,含有少量炭屑,出土陶片较少,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陶片,陶色均为灰色。纹饰有素面、绳纹、弦纹。可辨器型有鬲、大口尊。石器有石镰1件(图三)。图二H1平剖面图图三H3平剖面图四H5平剖面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6年2期2016-08-23

  •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头道沟遗址发掘简报
    布的饰绳纹的泥质灰陶片看,初步判定为一处战国时期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2015年8月-11月,受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2013级11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发掘区位于遗址的北部及中部,发掘采用象限布方法,共布5×5平方米的探方24个,第Ⅰ象限布探方16个,第Ⅳ象限布探方8个,实际发掘总面积600平方米,共发掘灰坑42个、房址4座(图二),获陶、石、骨等标本100

    草原文物 2016年2期2016-03-27

  • 中国古代陶器的种类
    薄如纸”的美称。灰陶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白陶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硬陶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釉陶

    国学 2009年5期2009-05-29

  • 生动传神的汉代百戏俑
    4件,分别由泥质灰陶、红陶和黑陶组成,共塑造了32人,有乐队、乐舞、杂技、观众等。现分别介绍如下:一、伴奏乐队6人。其中女4人,黑陶、红陶各2人(图2),高6.2~9.2厘米;男2人,灰陶,高8.0~8.5厘米。因年代久远,彩粉已剥落,部分残缺,手持何种乐器难以判定,但从俑的神态看,正沉醉在乐曲演奏之中。二、滑稽戏4人,灰陶,高5.6~8.0厘米,说唱到兴浓时,有作揖的,有低头憨笑的(图3)。三、柔术1人,灰陶,高3.7厘米,双腿成跪姿,双手在身后交叉,头

    收藏 2000年10期20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