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

  • “学弱”蜕变记
    高考学子拿到北大清华的通知书?他们的心情,也不过如此吧?我夸大其词?No,No!要知道,我早对拼音死心。“拨弄”拼成“pòlón”,“豁口”拼成“hòkǔo”——我认不全字母,分不清四声,就连上声、去声的笔顺,我都写反。直到遇见李老师。去年九月。一次检测,我的字形蒙对5个,字音“全军覆没”。李老师劈头盖脸一顿训斥,然后递给我一张有字母的白纸,命我一周“攻克”。我苦着脸:“老师,我学不会……”“要有信心。你定个计划,例如每个课间记熟一个……一星期记不住,就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6期2022-02-22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虽然我有一颗北大清华的梦,但是北大清华梦里都没我;虽然我的高考目标也定得很高,但是天赋在此,我们全家在看到我的高考分数后,都坦然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一定要选服从调剂,不然怕你没学上!”“服从调剂”这四个字的存在,也绝对是一种玄学,让我入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其实我早就明白,分数这种东西尽力就好。终于我以本科线……三分之二的成绩,被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录取,成功打通高三副本,拥有三年的学年制,成为新手村里最普通的一人。我们专业学的是机械制图、CAD、

    中学生博览 2021年11期2021-07-15

  • “蹭课”制度化当不限于北大清华
    事件: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业系统概论、制造工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知名课程。北大清华互相开放优质课程,可谓是强强联合。两校是中国高校的“双子星”,学科设置各具特色,清华的理工科优势突出,而北大文科具有传统

    发明与创新 2020年5期2020-12-20

  • 致树洞先生
    一本书吧,《北大清华学长的写作黑科技》,清北学霸超强集结,作文高分“有技可循”,由学霸带你抄近路!解锁作文篇篇55分+的终极奥秘,紧跟学霸脚步,你也可以成为学霸。图书新鲜上市,关注就有收获!From:浙江省嘉兴市131****1702亲爱的树洞先生,你好。今年的備考格外艰难,但总算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这是今年我收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不对,还有个好消息,那就是意素今年的高考命中率,没想到意素新出的高考版也这么厉害,看来我的高中时光又要多一个小伙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7期2020-10-20

  • 深究“机会均等”:实质机会比形式机会更重要
    数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而大多数人与此无缘。这个结局显然是不平等的,但是社会各界包括考生大都认为是合理的,是公平的。之所以认为高考是公平的,是因为每个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平等”:其一,每个考生都可以自愿选择报考学校,报考北大清华的机会人人均等,没有任何歧视;其二,北大清华的招生与录取程序公正无私,不问家庭背景贫富贵贱,严格按照成绩高低录取。如果做到了这两条,那么尽管很多考生没有报考北大清华,或者报考后落选了,公众和考生都认为这个“不平等的结果是公平的”,其原因

    中小学管理 2020年5期2020-06-29

  • “蹭课”制度化应不限于北大清华
    的积极探索。北大清华互相开放优质课程,可谓强强联合。两校是中国高校的“双子星”,学科设置各具特色,清华的理工科优势突出,而北大文科具有传统优势,互相开放课程实现了优势互补,给予两校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空间,既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国内不同高校间也有过类似人才培养合作尝试。1999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七所在武汉的部属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允许七所高校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跨校辅修专业,修满五十个学分并完成毕业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5期2020-06-01

  • “蹭课”制度化应不限于北大清华
    的积极探索。北大清华互相开放优质课程,可谓强强联合。两校是中国高校的“双子星”,学科设置各具特色,清华的理工科优势突出,而北大文科具有传统优势,互相开放课程实现了优势互补,给予两校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空间,既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国内不同高校间也有过类似人才培养合作尝试。1999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七所在武汉的部属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允许七所高校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跨校辅修专业,修满五十个学分并完成毕业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4期2020-05-06

  • “蹭课”制度化当不限于北大清华
    事件: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业系统概论、制造工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知名课程。北大清华互相开放优质课程,可谓是强强联合。两校是中国高校的“双子星”,学科设置各具特色,清华的理工科优势突出,而北大文科具有传统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2期2020-04-17

  •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
    8名考生放弃北大清华,跟一些高职高专比本科院校还受青睐是一个理,反映出考生的理性与清醒。择校不如择业,人生规划从大学就开始布局,也是避免以后走弯路。8名考生放弃北大清华,对社会各方都有启示。名校固然值得尊敬与向往,却并非高考的唯一目标与终极使命。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为了定制名校生,更不是为了学校出政绩。上大学是为了自我完善,不是去镀金,而是去取经。名校的光环,只能闪耀一时,并不能让人生得到永远的加持,爱己所爱,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如果社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10期2019-11-24

  • 另眼
    体放弃了报考北大清华。如张金宇同学,高考分数683分,超出了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但他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原来,他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但由于清华计算机专业在安徽省招生名额有限,他只好退而求其次。 放弃北大清华,在现实环境中似乎是不可理喻的,但是,随着学生有自己更加明确的专业兴趣,并且懂得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总体看来,当前高分学生放弃北大清华的还是少数,正是因为如此,这才会成为新闻。而且,就是放弃北大清华,选择的也是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4期2019-09-10

  • 请为我的漫画点赞
    就建议她报考北大清华。蒋方舟很纠结:我为什么要考北大清华呢?我有这个能力吗?高三之前,她看了一部叫《龙樱》的日剧。这部剧是根据漫画改编的,讲的是一个另类教师去了一所升学率低下、不被人重视的平庸高中,带领一群平凡的学生考取日本排名第一的大学——东京大学的故事。在这部日剧中,平凡的学生们问出了一个和蒋方舟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考东大?主角老师说:“你们一辈子都会输下去。输就是被骗的意思。再这样下去,就一辈子被人骗了。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这个规则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2019-09-10

  • 高校学生会应洗净“官僚气”
    庞岚北大清华等数十所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坚决反对“官”本位思想和作风。“四风”早已成为“真官场”上纪委监委一直盯着的“标靶”,而学生會这样的“伪官场”却将之拾起,不是可笑之极吗?至于“高校官场”,其变革也早已启动。推进大学去行政化,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这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早已确定的重要改革内容。我们期待,官场的变革、高校的变革能够快马加鞭,唯其如此,那些大“熊孩子”才能更清楚地看明白什么才是社会上真正的“流行元素”。(摘自《

    领导文萃 2019年2期2019-03-19

  • 社会现象之我见
    6班 胡恩浩北大清华校园门口排队留下遍地垃圾北大清华一直是我梦想中的高等学府,一直希望爸爸妈妈能带我去参观一下。今天看到这幅图,真的好吃惊啊!参观的人们边排队等候边随手扔着垃圾,丝毫没有对北大清华这样神圣的地方心存敬畏。为什么连我们小学生都知道要将垃圾扔进垃圾箱的道理,可偏偏就有很多成年人对此视而不见呢?难道是在他们小时候老师没有告诉他们吗?教育如果不能提高个人素质的话,教育就是失败的。江苏如东县实验小学406班 薛若歆湖南大学雕塑被涂雕像是历史和文化的标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7年45期2018-01-22

  • “状元陪游清华北大”网上叫卖:一小时要价200元
    陪同参观游览北大清华”的产品,称可以让“清华或北大状元带领你进入校园,且不需要排队、不需要登记、不受参观时间和人数限制”。这件商品标价为99元/半小时,店家表示参观时间一小时起售,即最低198元,如果游客人多,还要另加钱。2017年8月15日,有记者在淘宝上购买了一小時的参观时长后,按照约定,于8月16日上午到达北京大学南门附近。自称是北大毕业生的杨宇(化名)见到记者后,出示了一张学生卡,上面显示杨宇为2012级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当记者询问杨宇的状元身份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0期2017-12-28

  • 状元经济
    陪同参观游览北大清华”的新业务在旅行社和淘宝网兴起。“让考上名校的状元陪游,能让孩子‘沾沾喜气”,出于这种心理,很多家长觉得200元一小时的“陪游费”不贵。除了“状元陪游”这个新兴事物外,每年高考结束,必然有一批“状元笔记”“狀元心得”等“高考秘籍”在网络上热卖。不可否认,高考状元的确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但“状元经济”的背后,实际上是部分考生家长“走捷径”的心理在作祟,试图用高考状元的经历给孩子复制一个新的人生。然而,相对于成功经验,让孩子认识到高考只是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10期2017-11-09

  • “偷渡”进清华
    ,你们孩子跟北大清华的差距不仅仅是成绩。②想给学校立个牌子:来参观的人最后99%都没有考上本校。③这样吧,进清华西门前做一道高数题,做对了进;进二校门前,再做一道微积分题。北大清华限流,和武大樱花节卖票,是同一性质的问题,它展示了中国高校在面向社会大众时的保守和封闭。这种保守,有个更文雅的说法,叫“象牙塔”。高等学府不仅需要在精神层面抵御来自行政权力的干扰,还要在物理空间上划出一片领地,抵御那些浮躁游客的骚扰。这是两种秩序的较量,学术的秩序和世俗的秩序。游

    环球人物 2017年16期2017-08-30

  • 被禁锢的知识
    大谈特谈他在北大清华遭受的“待遇”:进入校园要出示护照,完全禁止进入图书馆……他说,反正感觉上就是“北大清华不欢迎你”。所幸的是,他只提及表层的感受,并未与我辩驳公立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问题,否则我一定无言以对。自然而然地,我又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亚洲大学排行榜”(北大清华均未入前10)和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大学教育的批评。爱之深痛之切,一流与否与差不差钱其实并不相干(金融危机之后加州大学系统大多面临严峻的经费短缺),而取决于教育管理者对知识的态度。我相信,当北大

    视野 2017年15期2017-08-12

  • 三次“读书无用论”
    读大学无用,北大清华学历不如一套房。”不久前,高房价与名校身份的叠加,迅速被推上热搜,引爆网络。段子手尽情发挥,剧情演化为: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学区房,该怎么办?禅师答曰: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对此,许多人不禁慨叹:知识还能改变命運吗?其实,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出现过三次——第1次 “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广

    中国收藏 2017年6期2017-06-20

  • 我们是否需要“衡中模式”
    有11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72人被国外高校录取;2016年本科一批上线率92.44%……然而,单凭这些,或许还不足以让其暴得大名。单就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和一本上线率而言,放到北京、上海、天津等任何一座大城市,跟人家动辄100%的重点率相比,并不是太耀眼。所以它的出名,至少还有两条,一是衡水是个“小地方”,二是“神话”背后有一套广受诟病的管理模式,单从“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宁可血流成河,也不落榜一个”、“我拼命,我怕谁”、“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这

    人民周刊 2017年9期2017-06-14

  • 参加语文国培活动的感想
    年来没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而纠结,长沙名师也曾将班上考上若干北大清华学生作介绍。一方面是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方面是名校名师的无限风光。由此,我们想到,这些都涉及怎样看待考试、怎样看待人才的问题。我们认为,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固然可喜,没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也不宜过于自责。学生考得如何,在师资并无太大差异的前提下,主要取决于学生资质。北大清华如不选录最优学生,也不成其为北大清华北大清华如此,雅礼长郡也如此。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如何评价人才,如何评

    教师·上 2017年3期2017-04-22

  • “衡水模式”:教育公平的幻影
    百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那真是“奇迹”了。赞扬“衡水模式”者,无视这种全省招生的事实,称“衡水模式”是不发达地区学校,给农村生、贫困生考进名校机会的现实选择,给这种办学模式赋予拯救农村学生的英雄色彩。类似的,还有安徽的毛坦厂中学,也被认为是给农村生改变命运提供机会。可深入分析衡水每年考进北大清华学生的情况,有多少是来自衡水本地,有多少是来自河北其他地区,又有多少是农村生,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为农村生、贫困生提供进名校的路径,而是用全省招生得来的升学政绩打造的一

    环球时报 2017-04-112017-04-11

  • 建设“双一流”莫再走老路
    问题是,如果北大清华没有入围“双一流”,这会对它们产生什么影响,北大清华还是北大清华吗?如果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入围“双一流”,另一所没有入围“双一流”,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如果认为入围“双一流”,是政府部门对办学的肯定,学校会有更高的办学地位,那就把“双一流”标签化、身份化了。而如果这只是获得一个项目的支持而已,那么就需要用好资助经费,社会专业机构要评价使用资金的效果,接受公众监督。我国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克服“985”“211”建设的弊端,其中的

    环球时报 2017-03-132017-03-13

  • 高考算什么,不过是你人生第一次选择
    绩优秀,直指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好学生,谈起我校最著名的校友,韩寒,都是一股“呵呵,你不过是现在出名,将来我一定会比你成功”的态度,因为他这样连基本语数外都读不好的人,怎么会一直成功呢?2003年高考作文,只有一个字:“杂”,围绕这个字,谈谈你的感想。当年写了什么,早就忘得一塌糊涂,只记得看到这个字,脑袋从一盆浆糊,变成一盆正在沸腾的浆糊,本来作为强项的语文,只考了九十多分,后来不甘心去翻翻高分作文,发现作者基本是当历史题来做,从历史上分分合合的政治局面,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6期2017-03-07

  • 南大研究生自制“名校扑克牌”,北大清华是王牌
    怎样用一副扑克牌来排列中国好大学?南京大学研究生李昱根据自己对中国高校的认识,制作了一副包含了54所高校的“名校扑克牌”。这套扑克牌的牌面以各高校的经典风光照为主,大小顺序和学校名气大致相当。大小王牌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次是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C9联盟高校,然后是其他“985”高校和“211”高校。红桃、方块多是文科院校,黑桃、梅花则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由于南京大学是母校,李昱将其作为红桃A。目前,这副扑克牌已被南京大学采用,作为官方纪念品。同学们,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6年4期2016-11-19

  • “名教师”,“名”在哪?
    须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两校。为此,学校制订了一系列促进这一“愿景”实现的奖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这一年一度的“学校名师”的评选。当选“学校名师”的条件只有一项:任教高三不少于三届,且每届都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一旦荣膺“学校名师”,待遇与省特级教师相同:每月享受300元奖励性津贴。我不知道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学校才算得上是一所成功的学校,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但身处基层的我看到的景象常常是:看你毕业生的走向。小学看你多少学生考入了知名初中,初中看你多少毕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9期2016-11-16

  • 冲击北大清华?!
    王淦生冲击北大清华?!文-王淦生名校,名师的唯一标准——中国教育算不上发达,但教育界各式各样的“名头”绝对称得上世界第一。单看基础教育领域,高中低档的技术职称不说,各种“荣誉称号”就绝对让你眼花缭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名校长、名教师……宛若天女散花,将杏坛装点得万紫千红。只要是在教育界待上个三年五载的老师,身上如果没有一个两个这样的头衔罩着,介绍自己、填个表格时都会觉得特别寒碜。其实,这些“荣誉称号”大多也就是在评聘职称或是自我

    中国青年 2016年16期2016-09-18

  • 高收入只是名校的副产品
    时,学生为上北大清华而一年一年地复读,家长为孩子上名牌大学从胎教起步,就不难理解了。难道名牌大学真有化庸才为精英的能力,无论什么人只要能从这里出来就有大事业、高收入吗?Krueger等人的研究中是把入学的难易程度作为大学好坏的标准的。只有能力强的人才能进入这类大学。换言之,不是名牌大学使这些学生能力变强,而是这些人本来能力就强。他们即使不上名牌大学也是成功者。Krueger等人研究了同样能力的学生上不同学校的结果。他们发现,能力强的学生无论选择录取严格的名

    北方人 2016年16期2016-09-06

  • 不要用考上北大清华论中学办学成功
    有40人考上北大清华,一本、二本、三本上线人数均居河南省第一。去年,这所高中有34人考上北大清华,已经足够震撼。这是河南省最落后的县之一,因此,这所高中的崛起就像一个神话。它或许有衰落和破灭的那一天,但是至少今年,它又成功了。这个县的人们,将继续为这个高中自豪一年。每年高考放榜,超级中学因“瓜分”北大清华大部分在本省的录取名额而广受关注,对于超级中学,舆论又爱又恨,爱的是能有这么多学生考进清华北大,证明学校办学牛,而恨的是,这加剧了当地的升学应试竞争,一所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8期2016-05-30

  • 追梦
    等,但始终和北大清华差一点儿。最遗憾的是2011年,他以650多分的成绩首次进入广西前一百名。当时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几所名校的招生组都曾跟他电话沟通,说如果他报该校经济、金融类专业,录取应该问题不大——这是他除清华北大外的另一理想。吴善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不是非清华不上。除了医学,北大的任何一个专业包括历史、哲学等,都可以,“复旦也不错”;而对于其他名校,他更看重专业。他对经济、金融很感兴趣,理想中的职业是当股票交易员,因为赚得多、刺激和有成就感。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从“最牛校长”落马谈开去
    扎在“以考取北大清华论英雄”的大语境中,中学校长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本校北大清华的录取率。完全可以裸分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自然不会跻身“推荐”名单之中,大凡被“推荐”者都是那些“有希望,没把握”的人,他们正好借助推荐之后获得的加分安全进入北大清华。我就知道本地有这么一所中学,虽然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裸考进入北大清华,但他们连续5年推荐给北大的“优秀学生”(包括前面的“实名推荐”和后面的升级产品“博雅计划”)中没有一名考生高考裸分能达到当年北大在我省的录取投档线。

    湖南教育 2016年26期2016-03-16

  • 声音
    端庄形象。“北大清华能不能不给我家人打电话了,我对蓝翔是真爱。”——网友。为了争抢高分考生,今年北大清华招生组微博上的骂战已让这两所中国最高等学府的节操在全国人民眼前碎成了渣,同时也引发网友们的各种调侃。“健康的媒体生态,绝不应是渠道至上的新媒体与睁着眼打盹的法律共同阉杀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业务的过程。”——《钱江晚报》评论员刘雪松。不到2岁的国内资讯APP“今日头条”,近日突然宣布获得了1亿美元的投资,并获得5亿美元的估值。但“今日头条”中“没有一个头条是它

    优雅 2015年8期2015-10-28

  • 应该尊重“弃北大读技校”的自主选择
    的层面来说,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也有放弃专业知识摆地摊的、卖肉的,有怀才不遇而回乡做保安的。而没有上过北大清华的青年,也有在重要职位上大显身手的。一边是大量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边是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一边是大学生零薪酬求工作,一边是技校生高薪水被争抢,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回炉”技校。我们又岂能说,周浩放弃北大而上技校,是错误与不理性的选择?人生的价值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上北大、获得高学历,然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是成功的体现;但

    教育与职业(上) 2015年1期2015-10-21

  • 鸡血打了,狗却哭了
    么就不可以非北大清华男不嫁呢?难道说只有长得漂亮,学历又高的人才可以跟北大清华男结婚吗?这是法律的规定,还是社会的共识?或者连表达一下这样的愿望都不可以吗?显然,凤姐不知为何受刺激了。不过,比起我一哥们来,还不够狗血。前几天,哥们发朋友圈,声称准备向暗恋很久的女神表白。此言一出,整个朋友圈打鸡血似的震荡,各种精巧的表白瞬间满屏了。最终一致的认识是,直接祭出告白大杀器“壁咚”——把女神逼到墙边,单手或者靠在墙上发出“咚”的一声,让其完全无处可逃。当然,需要注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5年5期2015-09-10

  • 美媒发布2015年全球高校排名北大清华进前百名
    近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联合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2015年全球顶尖500所大学排行榜,哈佛大学排名榜首。这份排名是基于各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的10个衡量指数,并综合学校在全球和区域的声誉排名所得出的。在这份名单中,共有27所中国大学进入了全球高校500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入了前100名,北京大学排名第39位,清华大学排名第67位。在亚洲大学排名中,日本东京大学排名第1位(全球第24名)、北京大学第2名(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7期2015-07-20

  • 不上清华,人生不完美?
    等,但始终和北大清华差一点儿。最遗憾的是2011年,他以650多分的成绩首次进入广西前一百名。当时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几所名校的招生组都曾跟他电话沟通,说如果他报该校经济、金融类专业,录取应该问题不大——这是他除清华北大外的另一理想。吴善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不是非清华不上。除了医学,北大的任何一个专业包括历史、哲学等,都可以,“复旦也不错”;而对于其他名校,他更看重专业。他对经济、金融很感兴趣,理想中的职业是当股票交易员,因为赚得多,刺激和有成就感。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6期2015-05-30

  • 回民国拜大咖
    我想再上一回北大清华,不过是百年前那个咖怪云集的北大清华。当然还是学中文,首先和胡适博士学吧。见胡博士,准备什么见面礼呢?对,PTT勋章!这个是他最喜欢的了。作为全球“怕太太”协会的会长,胡适博士一直在满世界搜刮PTT勋章呢。胡适博士有名言:“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不说为了学术,为了中国以后能够更加民主,我也甘愿做一个新时代PTT的好男人。还要跟刘半农博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期2015-02-25

  • 榜单
    9年的港校与北大清华“状元争夺战”中,北大清华仍最受状元青睐,包揽了全国近八成的省级高考状元。最爱专业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900余位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的人数位列前两位。其他状元爱选的专业依次为:电子信息、法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大元培实验班、建筑学、物理学、自动化专业等。农学专业没有一位状元报考。男女比例2000--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女状元8年占比超过男状元,“阴盛阳衰”趋势加剧。尤其是2013年

    商周刊 2014年14期2014-09-09

  • 面对夏令营,家长还需擦亮眼
    ,一则名为“北大清华文化深度之旅”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广告受到网友广泛关注。这个夏令营之所以分外吸引眼球,皆因其加入条件“高大上”在费用方面,10天夏令营收2.98万元。(2014年8月12日《吉林工人报》)这个天价夏令营到底有多少“含金量”,人们不免会打上一个问号。如今,夏令营已渐渐成为中小学生假期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当假期来临,家长也总会通过各种渠道搜寻着夏令营的信息,期盼孩子能够借此度过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假期。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从近期一些媒体的报道看

    教育 2014年24期2014-08-15

  • 林巧稚在考场上
    有可能影响到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面试资格;你是否会因此去找班主任说明情况?如果你去,你怎样说?如果你不愿去,又是什么原因?我不觉得这道题有多高明,但我希望这个女生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去;没有原因”,那就太棒了。因为真诚地参加一次慈善活动,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所起到的作用,肯定要大于一次“学科检测”;如果学校不了解学生在做什么,也不想倡导真正的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名校的“面试资格”,不要也无妨。再进一步思考,这些年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在社会上究竟引领什么样的教育

    教师博览 2013年1期2014-01-17

  • 教育改革与“触及灵魂”
    了个问号。以北大清华的高考录取为例。北京市2012年参加普通高考的报名总数为73460人,根据计划,北大校本部全国招收2650人,在京实际录取294人,约占计划招生数的11%,清华在全国招收3300人,在京录取实际为295人,约占计划招生数的9%(两校招生数见科学网2012-07-13)。两校共在京招589人,录取比例与计划大致为1:125;而四川高考报名人数为53.8万,计划只录取266人上北大清华,录取比例大致为1:2022。北京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的机

    职教论坛 2013年14期2013-08-15

  • 大学的无理想
    的观点——“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在刘道玉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北大清华几乎招去了所有的状元,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样?如果继续争状元,过去让我钦佩的北大清华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时哥哥当上正教授。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此概括为“第十名现

    杂文选刊 2012年7期2012-02-11

  • 名校追求教育均衡需知“耻”而后勇
    育公平方面,北大清华这些知名学府更应知“耻”而后勇,充当推进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北大清华这些名校从来不差钱,如果有贫困学生因得不到救助而辍学,就意味着这些名校缺乏扶危济困的制度设计,当然堪称“耻辱”。但我觉得,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最大的“耻辱”是,尽管它们在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方面倍享优待,却日渐在非理性的竞争中丧失了一流大学的品格,甚至在客观上成了社会不公平的制造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知识改变命运”都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共识之一,尤其对那些贫寒家庭的学生而言,考

    民生周刊 2011年36期2011-12-25

  • 我想和《意林》谈谈
    手好几个来自北大清华,像这种情况,自己多半是去当炮灰。我们围成一圈,当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专业作品,并自信非凡地向主考官展示自己在新闻编辑行业的研究时,我简直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自己连专业都不对口,更谈不上什么独到认识了。所以,当主考官的目光投来,我支支吾吾,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恰好看见墙角书架上摆着崭新的杂志,如是试探着问:“报社也订杂志?”主考官面对微笑:“是的,有《意林》《读者》……”。我的第一反应是里面有我的文章,于是站起身,拿过来一本《意林》放在主考官

    意林 2011年15期2011-05-14

  • 标榜状元多 荣幸之外可有羞愧?
    会“打架”,北大清华包揽全国状元也便罢了,居然硬生生地多出那么多状元来,好在港校没来凑这热闹,否则就更有得一争了。北大清华都能在状元数据统计上得出有利于自己的表述,实在是深得“中国统计”之真传。生活中,人们质疑官方统计数据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再不理想的现实也能用美好的数据来描绘,这就是所谓“统计的艺术”。北大清华的状元数据“打架”,照搬的正是这一套“统计的艺术”,反正状元没有固定标准,裸分状元、加分状元、编外状元、自主招生状元,名头多了去,两所学校都声称

    杂文选刊 2010年9期2010-05-14

  • 中国大学缺乏“中产阶层”
    港的大学将把北大清华扫成二流”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也成了大逆不道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今年颁布的第二次亚洲最佳200所大学排行榜,大陆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10名。北大清华和1984年刚刚创建、1994年才成为正式四年制大学的香港城市大学处于同一水平(北大第12,香港城市大学第15,清华第16)。不过,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则被忽视:中国的大学能进入前200或前100之列的太少,总体实力太弱。中国是个金牌的国度:奥运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19期2010-05-14

  • 民国高考试卷当年国文考什么
    教训而“国立北大清华南开三十五年(1946年)度联合招生试题”则更是简单得“不像样”!请看:◎国立北大清华南开三十五年度联合招生试题国文一、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井须加标点)题目:学校与社会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1指日可待2变本加厉3隔岸观火4息息相关我读着这些试题,许多问题一涌而出:当年这只有一页纸的试题,比之今天长达整整十五页,题型五花八门,总字数多达万余字的标准化全国统一语文高考试题,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中国语文的本质?更有利于中国学生学好自己的

    中外文摘 2009年20期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