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继北大对外公布“全国各省分文理科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录取”之后,清华日前也公布了今年的录取结果,称“录取了全国九成的理科状元和近三成的文科状元,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显然,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已远远大于100%。
这年头,确实是无奇不有,状元数据也会“打架”,北大清华包揽全国状元也便罢了,居然硬生生地多出那么多状元来,好在港校没来凑这热闹,否则就更有得一争了。
北大清华都能在状元数据统计上得出有利于自己的表述,实在是深得“中国统计”之真传。生活中,人们质疑官方统计数据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再不理想的现实也能用美好的数据来描绘,这就是所谓“统计的艺术”。北大清华的状元数据“打架”,照搬的正是这一套“统计的艺术”,反正状元没有固定标准,裸分状元、加分状元、编外状元、自主招生状元,名头多了去,两所学校都声称自己录取状元数目第一,实在并不稀奇。
真正令人奇怪的只是,两所高校为何如此在乎这个?难道除了这些各种名头的状元之外,其他被录取的学生根本就不值一提吗?如此重视并且重点宣传录取状元数量,究竟是对自己的生源质量与学校地位自信,还是非常不自信呢?若是对生源质量自信,若是对学校地位自信,何必在这种事情上争来争去?就像爱慕虚荣的孩子争论谁的衣服漂亮一样,北大清华这番争斗的注释大概也就是虚荣和显摆了。
说到底,在录取状元数目上争来争去,无非是在争谁是“国内一流大学”而已。公众倒是很大方,愿意同时送给北大清华“国内一流大学”的帽子,可是,难道北大清华的奋斗目标就仅止于此吗?一所大学能招来好的生源当然非常重要,但评判的标准不能只是状元数目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好的生源之于一所大学,不仅是一种学校荣誉,更是一种学校责任:最好的学生都给你招来了,最后你能否同样交给社会最好的人才?
在这一点上,除了感到荣幸之外,北大清华更有必要为自己录取的状元多而感到羞愧。因为有统计数据表明,这些曾经是状元的孩子,从曾经以录取他为荣的“国内一流大学”毕业之后,似乎都显得十分平庸。所以说,招录的状元多,最多表明你在国内学生群体中有吸引力;推出的人才多,才能证明你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更何况,一旦学生的眼界开阔并且具备其他条件,这种吸引力难免就呈直线下降趋势。正如某位电视名人所说,“考上北大清华,一只脚就迈进美利坚了。”
插图 / 名利大学 / 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