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汉雄在2019年8月19日《楚天都市报》撰文指出:近日有媒体曝出有8名考生高考成绩已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只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种放弃需要勇气,却是理性务实的选择。由于专业非所愿,一些学子在大学期间学得纠结,毕业后的求职也是磕磕碰碰。
这种人生坎坷,就与填高考志愿有关,这类事件时有所闻。选择学校的名气,还是选择合适的专业,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与其图一时虚名,不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有硕士、博士毕业的,又重新高考改行学医,如此兜兜转转,也与專业志愿有关。
8名考生放弃北大清华,跟一些高职高专比本科院校还受青睐是一个理,反映出考生的理性与清醒。择校不如择业,人生规划从大学就开始布局,也是避免以后走弯路。8名考生放弃北大清华,对社会各方都有启示。名校固然值得尊敬与向往,却并非高考的唯一目标与终极使命。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为了定制名校生,更不是为了学校出政绩。
上大学是为了自我完善,不是去镀金,而是去取经。名校的光环,只能闪耀一时,并不能让人生得到永远的加持,爱己所爱,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如果社会选才用人也能摈弃成见,放下对名校生源的追逐,只论合适与否,不看出身高下,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放弃非北大清华不上的迷思。当北大清华热能适当降温,上大学成为心灵的自由选择,放弃名校不再成为新闻,教育也就真正回到理想的状态,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凸显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