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从“最牛校长”落马谈开去
王淦生
8月8日《中国青年报》的“教育周刊”版上,刊出一则长篇述评——《“最牛博士校长”落马反思录:谁来监督校长》,披露了曾有“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之称的江苏省启东中学原校长王生17年校长生涯中的15年贪腐历程。王生享有“最牛博士校长”之誉,但从其违法犯罪历史来看,倒也没看出什么创意,基本上没有突破“在承包学校建设工程、接受学生入学转学等方面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收受承包商及学生家长贿赂”这一套路。
不过在浏览这位前校长一笔笔“收费清单”时,这样一段叙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作为校长,王生曾为多位有裙带关系的学生在评选“省三好学生”、争取名牌大学“实名推荐”名额时提供有偿帮助。南通企业家周某的女儿在评选“江苏省三好学生”时、南通企业家高某的儿子争取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名额时、上海某建设公司董事长杜某亲友的子女争取复旦大学实名推荐名额时,王生均为他们提供过有偿帮助,收受人民币共计12万元。
这段话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下,诸如“省三好学生”“校长实名推荐”这类可以助力高考考生踏进他裸考难以企及的名校的种种荣誉,完全可能蜕变成某些中学校长牟取个人利益的渠道。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所谓的“省三好学生”“校长实名推荐”这些金光闪闪的荣誉的成色和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了。虽然我们不能因王生这粒“老鼠屎”就唱衰中国教育界这“一锅粥”,但谁又能说中国之大,仅有启东中学一家才是滋生校长权力腐败的温床?上述荣誉又有多少诞生于严密的监督之下?
就拿起源于北大,后被许多大学所效仿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来说吧,我丝毫不怀疑首创者初衷的美好——可以借中学校长的法眼在高考之前预先锁定一部分优秀生源。可惜的是,这一新生事物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诸多先天不足:比如没有刚性的条件,缺少过程的跟踪,没有严密的监控,等等。于是,这些可以借此改变一个考生命运的、极为紧俏的指标,一旦落入王生这类完全处于监督失控状态下的权力者的手中,就会瞬间蜕变成给不法者带来巨大利益、给应得者带来巨大伤害、给教育带来不公、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的杀器。
其实,即便没有这类腐败事件的发生,这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其实施之后的效果来看,也未能满足推出这一举措的大学的愿望(否则不至于在推出四五年之后便寿终正寝)。原因何在?很简单:大学校长与中学校长很难达成利益上的一致。大学需要的是最好的生源,而中学是不太可能将最好的生源用“实名推荐”的方式送给大学的。因为时下的中学大多挣扎在“以考取北大清华论英雄”的大语境中,中学校长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本校北大清华的录取率。完全可以裸分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自然不会跻身“推荐”名单之中,大凡被“推荐”者都是那些“有希望,没把握”的人,他们正好借助推荐之后获得的加分安全进入北大清华。我就知道本地有这么一所中学,虽然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裸考进入北大清华,但他们连续5年推荐给北大的“优秀学生”(包括前面的“实名推荐”和后面的升级产品“博雅计划”)中没有一名考生高考裸分能达到当年北大在我省的录取投档线。你也许会说,北大需要的“优秀学生”不一定都是高分者,但你总不能说只有低分才是“优秀者”吧?
不管是今天很多大学都在采用的自主招生,还是北大清华之前推出的“实名推荐”和之后出现的升级版的“博雅计划”“领军计划”,都是高考改革的破冰之举,都值得欢迎。但是改革又是一件风险系数很高的事情,一旦在科学性和法治性这两个方面出现跑偏,百密而有一疏,轻者会让你的各种努力付之东流,重者会给一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不要以为一个王生落马教育界就河清海晏了,只要你推出的各种改革之策不甚科学、没有监督,照样会有张生、李生们去钻你的空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