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

  • 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内涵、成因及治理对策
    中仍然暗藏“为官不为”现象,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全面从严治理。规制“为官不为”,应当深入解析“为官不为”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为官不为”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激励、考评、约束、奖惩等多种机制相耦合的立体化长效治理体系,进而实现“为官有为”。[关键词]为官不为;懒政;勤政;从严治党[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8-0067-07[收稿日期]2023-05-10[基金項目]中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8期2023-09-18

  • 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补齐规制“为官不为”的权力监督短板
    监督在规制“为官不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备鲜明的预防功能和校正功能。但目前存在四大短板,即“为官不为”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深刻反映出权力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薄弱,难以形成监督“为官不为”合力;自上而下、平行与自下而上监督不匹配,难以构成监督“为官不为”网络;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各有不足,难以形成全链条监督“为官不为”模式;权力监督机构存在罅漏,难以有效履行监督“为官不为”之责。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补齐权力监督短板,有效规制“为官不为”,应详列权力清单,绘

    行政与法 2023年3期2023-05-30

  • 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补齐“为官不为”的问责机制短板
    0191)“为官不为”是当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吏治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明显改善”,但“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1]“为官不为”的发生和蔓延,深刻反映出当前问责机制存在的诸多短板。因此,如何更好地健全完善问责机制,发挥其在规制“为官不为”中的重要作用,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一、问责机制在规制“为官不为”中的功能定位健全完善的问责机制,将对有效规制“为官不为”发挥极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2023-01-08

  • 公共利益与行政者角色:分析“为官不为”的新视角 ——基于“黑堡宣言”的研究
    :“当前,‘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切,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针对“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的现象,明确要求“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治理“为官不为”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官不为”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是指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行为。广义是指干部因主观原因导致不完全、不及时、不有效履职履责的现象,包含动因、行为及后果三个维度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8期2022-10-08

  •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行为的伦理规制
    乏不敢为的“为官不为”现象,成为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瘴痼疾。针对部分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中央和各地方纷纷出台文件,使这一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但在局部领域依然存在。如何准确把握“为官不为”的实质并有效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成为当前基层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行政伦理视域下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实质剖析行政伦理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的行为道德规范、行政制度伦理、价值观念模式的总概括,是国家机构、公共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在社会生活领域特别

    学习与探索 2022年6期2022-07-05

  • 新时代“为官不为”的表现、成因及其防治
    、不敢为等“为官不为”现象。“为官不为”是指领导干部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不能很好地按照职位和职级要求履行应尽的职责,表现出不作为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导致工作绩效与岗位标准之间产生较大的落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1]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高度重视“为官不为”的危害,深刻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既是突破改革“中梗阻”、提高行政绩效的客观需要,也是加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2期2022-02-05

  • 为官不为”的总体特征及其治理探讨
    而,实践中“为官不为”行为仍然存在,这种风气削弱了行政效能,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结合354个案例文本的高频词分析以及对社会网络语义图分析可知,“为官不为”问题集中在基层党组织以及民生相关领域,责任主要在于监管失职失察。因此,应当从加强官员思想道德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完善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推行容错免责机制、强化内部监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关键词:为官不为;案例;总体特征;高频词;社会网络语义图中图分类号:D262.3   

    西部学刊 2021年2期2021-02-26

  •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生成逻辑与规制路径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发生在以行政发包制为主要特征的政府治理结构中,必然受到行政发包制的基本逻辑和独特模式的影响。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生成可以从五大维度进行探寻:多层级权力关系、属地管理与“内控”模式带来信息不对称问题;行政权分配特点与发包方相机授权导致基层干部权责失衡;财政分成和预算包干模式使基层干部面临强财政约束与资源匮乏困境;干部管理制度缺陷降低基层干部“为官不为”风险;代理人成本制约与横向监督虚置削弱基层干部履职监督体制效能。基层干部“为官不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6

  • 建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时代价值及改革路向
    纠错机制;“为官不为”;激励约束机制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1-0110-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施效果评价及推进策略研究”(15BZZ071)。作者简介:叶勇(1978-),男,湖南宜章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国家治理、政治发展;陈燕(1995-),女,福州人,福州大学经济

    理论导刊 2021年1期2021-01-21

  • 党政干部视野中“为官不为”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来审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对策,应该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在广大党政干部看来,治理转型过程中党政干部群体的无所适从,社会与行政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权责不一致、不清晰、不完整,激励机制与保护机制的不足是当前影响工作有效推进的几大因素。因此,营造治理转型与治理能力提升的空间,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进一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落实,提升基层公务员待遇,建立有效的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是治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党政干部;治理转型;“为官不为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6期2021-01-01

  • 为官不为”的危害、日渐突出的原因及其治理
    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2]。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亦即在我们的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时期内,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为官不为”现象,并被习近平认为是一个“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的“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又是否达到了“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以及在实际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29

  •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
    摘 要] “为官不为”是官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工作不尽心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为官不为”行为缘于心理契约的失衡,沟通不畅、理解歧义、期望偏差等都会引发心理契约违背。治理当前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与基层干部的沟通交流,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满足基层干部的心理契约,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关键词] 为官不为;心理契约;基层干部;治理路径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一、心理契约与基层干部“为官不为”关系研究心理

    管理学家 2020年18期2020-12-14

  • 治理“为官不为”的几点思考
    效遏制,但“为官不为”现象却有所抬头。诸如工作面前不尽责、是非面前不表态、困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斗争等等,无论是不敢为、不想为还是不会为,其背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惰政思维,其实质是作风漂浮且责任缺失的怠政表现。“为官不为”已经成为政治肌体中的隐性毒瘤,是各级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一、突出“三个结合”,激活思想“内动力”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一种“思想病”。习主席强调:“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

    政工学刊 2020年9期2020-11-29

  •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行动逻辑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行动逻辑;案例研究作者简介:张敏(1998—)女,汉族,湖北黄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层干部治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乡村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村干部治理能力指标及提升路径—基于湖北省的调查》;项目编号:202051219基层干部作为联系国家与基层社会的桥梁,是落实我国政策和工作目标的具体实践者,其履职情况和治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基层治

    时代人物 2020年14期2020-10-09

  • 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为官不为”行为的类型与规制
    [摘 要]“为官不为”是当前亟须面对和解决的吏治难题。“为官不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胆小怕事“不敢为”、失去好处“不作为”、贪图安逸“不愿为”及行为受限“不能为”四副脸谱示人。作为世界性难题,国外主要采取依法公开考试,亮绩择优录用,从源头预防“为官不为”;科学绩效考核,依绩升降奖惩,以考核整肃“为官不为”;注重监督管理,立足抓早抓小,用监督抵御“为官不为”;强化惩戒举措,出重拳动刀子,以严惩整治“为官不为”。我们应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公开公正公平选拔,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2020-09-24

  • 激励相容视角下干部晋升制度探析
    摘  要]“为官不为”主要呈现的是干部干事中的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针对干部在履职过程中行政行为的异化,以激励相容为视角,探讨“为官不为”与干部晋升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干部晋升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制定激励相容的干部晋升制度,提升干部晋升激励水平,增强干部“有为”动力,促使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朝着“为官有为”良性转变。[关键词]为官不为;晋升制度;激励相容[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11期2020-05-11

  • 房地产倚重型经济地区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可能会出现“为官不为”。基于此,本文通过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在对房地产倚重型经济地方政府提出稳住房价和发展经济两方面要求的同时,更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进行职责划分,并完善财税机制体制,拓宽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激励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其解决两难困境。关键词:“GDP锦标赛”;多元化考核;为官不为;激励机制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01.003中图分类号:F293

    海南金融 2020年1期2020-04-09

  • 激励乡镇干部担当作为的路径探析
    求稳怕错等“为官不为”现象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厘清乡镇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根源,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容错纠错机制,是激励广大乡镇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关键词】:乡镇干部 为官不为 担当作为 容错纠错 激励约束一、乡镇干部不愿担当作为的表现随着政治生态环境的转型、权力监督问责的增强以及隐形福利收入的减少,乡镇干部面临着压力变大、收入变少、责任变重、权力变小、挑战变多、要求变复杂的新环境,这使得部分乡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1

  • 从严治党背景下温州市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治理对策研究
    展背景下,“为官不为”现象开始从“主要领导干部”向“基层干部”蔓延。本文主要以温州市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典型案例,分析温州市基层干部为官不为具体表现,结合安东尼·唐斯理论从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因素、政府体制运行因素、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关键词]基层干部;“为官不为”;原因;治理对策[作者简介]童吉鹏(1989-),男,汉族,江西上饶人,温州市社科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基层党建。[中图分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9期2019-09-28

  • 科学构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路径分析
    队伍中存在的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不良现象日益成为改革前进的阻碍,党中央提出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规范对改革创新中失误犯错行为的处置办法,为改革者放心作为提供制度保障。然而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目前容錯纠错机制的作用发挥尚未达到预期要求,相关研究构建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与实施问题,运用文献研究、功能分析等方法,对容错纠错机制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在充分研究容错纠错思想的演进历史、提出背景、目标导向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5期2019-09-10

  •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研究
    的350个“为官不为”典型案例,研究发现履职不力、缺乏担当是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态,扶贫、拆迁和环保等领域是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发生的集中区域。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主观意愿不积极、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和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应该从增强个人修养、优化考核激励以及完善监督问责三个方面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规制。关键词: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志码:A 

    廉政文化研究 2019年3期2019-09-10

  • 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 主要危害及提升路径
    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要不等不拖尽快扭转。[2]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官不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为官不为”的概念界定“为官不为”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着较大的关联性。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为官不为”的最直观解释为“当官不做事”。在对“为官不为”概念分析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调查研究法,座谈的人对

    重庆行政 2019年3期2019-07-15

  • 为官不为”背景下的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摘 要】 “为官不为”是我国国家治理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其主要形式是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针对“为官不为”,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改善。【关键词】为官不为 容错机制 纠错机制一、容错纠错机制涵义及构建的意义1. 容错、纠错机制的涵义及联系在行政管理领域,容错是指“允许试错”,容错机制是指面对全面深化改革重任,为广大党员干部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作为空间,鼓励和保障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勇于尝试,以此推荐全面改

    大经贸 2019年3期2019-07-08

  • 治理“为官不为”的实践探索 ——以黔西南州干部召回管理制度为例
    65)所谓“为官不为”,指的是党政干部没有按照岗位要求履行其应尽的职责,表现为履职不及时、准确,甚至是不履行职责,给国家治理和人民利益造成危害。“为官不为”从来不是这个时代独有的问题,而当下之所以暴露出来并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反腐为切入点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着力整治党政干部生活中、工作中的“不正之风”。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化,我国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吃拿卡要”、“乱作为、胡作为”等官僚主义现象明显减少。然而,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7-01

  • 为官不为”现象的成因分析
    身上存在着“为官不为”的现象,这些现象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为官不为”又衍生出“懒政惰政”、“慵懒散”“中层梗堵”等多种形态。“为官不为”行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极不相符,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与使命背道而驰。只有从干部的主体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全面分析“为官不为”的深层成因,才能为治理“为官不为”的现象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为官不为;成因“在其位谋其政”,“立足岗位、有所作为”,这是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2019-05-27

  • 基层官员“为官不为”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
    产生了新的“为官不为”问题,文章引入心理契约的概念,从心理契约视角通过对基层官员“为官不为”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其“为官不为”的心理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将治理对策总结为:引导基层官员树立正确为政观,建立健全基层官员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官员考核评价机制。关键词:基层官员;为官不为;心理契约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力度的加强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度开展,“打虎”、“猎狐”、“拍蝇”等行动成果斐然,有效地抑制了权力寻租现象发生,但是出现了工作上“畏首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0期2019-05-13

  • 为官不为”的根源及解决路径
    摘  要]“为官不为”是一种历史现象。“为官不为”的生成机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吉尔伯特的责任框架理论为分析其生成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的三维层次理论”为破解“为官不为”问题提供了理论源泉:要提高官员伦理道德修养和依法履责意识以强化治理基础,加快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以加强制度保障,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优化治理结构。[关键词]为官不为;理论探源;责任框架;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1期2019-05-11

  • 为官不为”的症结何在
    识的缺乏是“为官不为”的心理根源;“本领恐慌”消解了作为的底气;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弱化,使“不为”分子有机可乘。对此,我们应在立政德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本领,夯实党员干部作为的制度之基。【关键词】党员干部 责任担当 执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为官不为”的症结:政治追求扭曲、政治胆识缺乏、出现“本领恐慌”、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弱化政治追求扭曲是“为官不为”的心理根源。利益的驱使和金钱的崇拜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丧失

    人民论坛 2019年9期2019-04-20

  • 党风廉政视域下“为官不为”现象的成因及其治理
    误”,导致“为官不为”的现象有所抬头。究其根本原因,仍是腐败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划清权责界线,加大追责力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关键词:党风建设;政治生态环境;治理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2.0661“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式1.1能力不足不能为“不能为”就是“不会为”,这类干部是在工作能力方面出了问题。一是在其位,却不明白岗位职责,不清楚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期2019-03-29

  • 浅析当前我国“为官不为”的问题
    八大以来,“为官不为”越来越成为人们口中的热点话题,同时也越来越引起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相应地针对现实情况出台了各种解决办法来进行治理,本文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来简要论述下“为官不为”对于整个社会的危害性以及治理的必要性。【关键词】 为官不为 表现 危害性 治理“为官不为”问题自古以来就有,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在治理官员贪腐问题的过程当中,官员不作为也随着贪腐浮出水面,且上升到一个越来越高的高度,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专门从事“为官不为”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从“

    大经贸 2019年12期2019-03-09

  • 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为官不为”治理初探
    摘 要:“为官不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破解这一难题,应以协同治理的三维层次理论为指导,提高官员伦理道德修养和依法履责意识,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关 键 词:“为官不为”;责任框架;协同治理;“为官有为”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9)02-0038-07收稿时间:2018-12-03作者简介:管志利(1976—),男,湖南衡阳人,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行政与法 2019年2期2019-03-06

  • 召回机制:破解“为官不为”的钥匙
    制,是破解“为官不为”的有效尝试和积极探索,对于完善公务人员管理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政的进程具有积极影响一、建立召回机制,破解“为官不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源于戏剧《七品芝麻官》。近年收视率非常高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的光明区区长孙连城不为老百姓办实事,沉醉于仰望星空,是懒政、怠政、惰政、躲政的典型代表。这些文艺作品道出了“为官不为”这个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对政权的存续稳定至关重要。(一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12期2019-01-26

  • 基层公务员“为官不为”现象分析
    程度上存在“为官不为”的突出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为官不为”问题事实上也即懒政问题,不作为的懒政也是一种腐败!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基层。那么,这种“为官不为”有哪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应该如何治理呢?一、“为官不为”主要表现一些基层公务员法纪观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庸政、懒政问题愈发突出。其表现:有令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5期2019-01-25

  • 行政人员“为官不为”现象分析与对策思考
    新形势”,“为官不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基于行政效能监察视域,对“为官不为”的三种情况——“不能为”、“不想为”和“不敢为”进行分析,得出行政效能监察的缺失是“为官不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为官不为”危害性认识不足,社会容忍度较高,助长了这一不良风气。因此,解决行政人员“为官不为”问题应将行政效能监察作为突破口。关键词:行政人员;“为官不为”;行政效能监察一、引言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行政人员队伍建设,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巡视制

    山东青年 2019年11期2019-01-22

  • 问责制视域下“为官不为”现象及其治理
    政不作为,“为官不为”成为我国行政领域另一顽疾。一方面,不作为本就是科层制的固有弊病,遵循法律规章办事的行政官员往往倾向于僵化怠政,对上级负责势必减弱官员的积极态度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高压反腐背后隐藏着我国治理模式逐渐从“放手做事”体制向“束手做事”体制过渡的趋势[1],部分受政绩驱动而习惯“大胆做事”的官员无法适应新趋势,因惧怕担责选择消极不作为。因此,在打赢反腐倡廉“攻坚战”同时,防治“为官不为”成为党和政府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1-18

  • 召回机制:破解“为官不为”的钥匙
    成为了破解“为官不为”这一顽瘴痼疾的有力武器,是对当前公务人员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和创新,需要在实践中准确理解、积极运用并不断完善。[关键词]公务人员;为官不为;召回机制[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9)12-0025-0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如磐石的毅力,把全面从严治党治政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自我革命,始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在反腐败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9年12期2019-01-06

  • 治理“为官不为”需“对症下药”
    声音,比如“为官不为”“不担当不作为”等,涉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也不乏以偏概全,给社会舆论和治理方向带来误导。因此,深入研究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由何而来、如何而在、因何而生、从何而治显得尤为重要。评价来源调研中,不少企业认为,过去政府在行政审批、土地出让金等方面能够特事特办,现在更趋于完全走“正步”,在项目申报时让企业准备许多资料,牵扯很多精力。有的群众谈到,个别干部对复杂问题解决力度不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的为免责,即使上级有明文规定,也要求提供证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23期2018-12-26

  • 影响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体制机制因素分析
    -01摘要 为官不为不是一个新问题。从权力诞生之时起,为官不为就和腐败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必须认真面对的瘤疾。“党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反腐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目前,我国政治生态得到有效净化,党风政风发生明显变化。面对政治生态的新变化,一些干部不是锐意进取、积极工作,而是产生了“为官不易”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了为官不为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并阐述了顺鑫控股集团党委构建干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10期2018-12-20

  • 庸政懒政怠政的破解之策
    经济发展 “为官不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基层干部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却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表现为庸政、懒政、怠政,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否则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基层干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层干部要树立公仆意识,培养责任意识,牢记使命,杜绝庸政一要坚持全

    人民论坛 2018年26期2018-11-02

  • 多维政绩考核、冲突任务与“为官不为
    考核背景下“为官不为”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地方政府官员实施多维度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由过去只追求GDP到要负责完成中央政府分配的多项任务。当前,地方政府官员既要完成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任务,也要完成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民生任务和保证地方社会安定的政治任务,而这些任务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在多元化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规避政治晋升风险,在改革中会表现为不作为。解决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的政策措施不能仅集中在强化政绩考核上,而应该进一步

    当代经济科学 2018年4期2018-11-01

  • 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基于全国123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与此同时,“为官不为”的现象也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基层干部群体中。有调查显示,基层干部中最容易出现“为官不为”现象,其中县级部门占比47.1%,乡镇部门占比23.5%。[1]而基层干部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群众和上级政府之间的纽带,其工作作风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从治理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入手。近年来,学界针对官员“为官不为”现象展开了较为丰富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10-31

  • 以问责防治“为官不为”:现状特点与制度反思 ——基于39份省级层面的制度文本分析
    行为的显现,为官不为、庸政懒政已成为各国政府治理中面临的共同顽疾[1]。基于国内外经验的考察,沿袭理性主义制度分析的进路,以问责(accountability)防治“为官不为”是主要的治理路径。作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和监督制度建设的产物,我国“为官不为”问责以往多散见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官僚主义现象”的制度设计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构建“为官不为”问责体系。在中央层面,自2014年起连续3年开展懒政怠政和不作为问题大督查;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年5期2018-10-20

  •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关于“为官不为”的应对措施研究
    指出: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要有科学辩证的应对措施,坚决抵制“为官不为”【关键词】从严治党;为官不为;应对策略一、不作为的具体主要表现(一)消极对待,不想为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后,作风建设受到高度关注,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干部又给为官不为找到了新借口,表面上对中央正风肃纪高度支持,实际上却由于一些特权受到了制约,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这种干部要求松了就吃拿卡要,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2018-09-28

  • 构建“为官不为”的问责与容错机制
    机角度看,“为官不为”的症结一方面在于紧迫感不强,另一方面在于规避风险的心理。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施以威慑,“不为”将受到惩戒,二是以人为本,惩戒例外。要实现对“为官不为”的有效治理,就要建立问责机制和容错机制。问责机制的完善要厘清主体责任,进行统一立法和层次,问责情形类型化,细化归责原则。容错机制建立要围绕从容什么错、怎样容错、谁来容错做文章。另外,要建立问责与容错二者在机制上的有效衔接。关键词 为官不为 问责 容错中图分类号:D630 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2018-09-17

  • 整治“为官不为”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治部分干部“为官不为”和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目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一、整治“为官不为”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目的看,两者相互一致。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出台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步入了新常态、形成了新局面。在总体态势向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会干事、不敢干事等认为“为官不易”从而“为官不为”的现象。基于此,从中央到地方

    新长征 2018年8期2018-09-10

  • 构建“为官不为”的长效治理机制
    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防治“为官不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解决干部“为官不为”的重要着力点和有力保障。我们必须从干部的宣传教育、交流培养、规范管理、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用体制机制来规制“为官不为”行为,确保治理“为官不为”的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关键词]“为官不为”;长效治理;机制[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4期2018-09-05

  • 浅谈“为官不为”的成因及治理
    出现了一些“为官不为”的新态势。为此,本文擬从“为官不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原因,提出一点“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关键词】为官不为;现实表现;成因分析;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5-0029-0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 (P.49)如果说十八大以前人民群众最痛恨的是官员的腐败,那么十九大以后人民群众最痛

    世纪桥 2018年5期2018-08-30

  • 强化政党协商,遏制“为官不为
    根结底都是“为官不为”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为官不为”主要指“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为官不为”是干部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的退化,是官员忘记初心、自我放松、脱离群众的表现,不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还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因此,李克强指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政党协商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集中体现,既克服了旧式政党制度政党相互倾轧的弊端,又保证了政党之间的相对独立和相互监督。因此,政党协商可

    决策探索 2018年12期2018-08-11

  • 净化政治生态视阈下“为官不为”的生成机理与治理对策
    摘 要: "为官不为",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怠于履行自身职责与义务,因而降低服务效能以致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个别党员干部对权力来源认知有误,缺乏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容错试错机制尚未建立是"为官不为"的生成机理。政治生态视域下构建防范和治理"为官不为",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树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与宗旨意识,提升其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完善选拔考核和评价机制等。关键词: 全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6-21

  • 为官不为”的成因及治理
    〔摘要〕 “为官不为”现象不仅弱化了干群关系、动摇了执政基础,而且恶化了政治生态,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官不为”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愿为,怕冒风险不敢为,工作拖拉慢作为,能力不足不会为等。“官本位”思想严重、服务意识不强、理想信念缺失、干事创业缺乏动力、问责机制不完善、权责界定模糊不清、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是“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学习教育,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明确权责界限,强化责任体系;完善监督体系,加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4

  • 为官不为”就该“下课”
    李湘运“脱贫急躁癥”产生的原因,一是急于完成脱贫任务,但又不下真功夫,想投机取巧;二是条件太差,压力太大,于是降低脱贫标准,蒙混过关;三是担心不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影响政绩,不利于个人前途,于是急于求成,采取一些“短、平、快”的办法应对脱贫攻坚考核,糊弄群众,欺骗上级。如何防止“脱贫急躁症”?抓作风是必须的。不过,此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以县为例,每个县的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不一样,但是完成脱贫任务的时间点一样,这种不公平的“比赛”现实引起了部分干部

    党政论坛 2018年2期2018-05-14

  • 破解“为官不为”的制度创新研究
    平总书记指出为官不为主要体现为,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三种形态。三种为官不为的形态形象的概括了现行为官不为的原因和状态。于行政官员而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僵化、知识老化、墨守成规,能力不足,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胆小怕事,缺乏担当,工作缺乏创新;不推脱也不干事等现象的出现,其影响程度不亚于为政不廉的腐败问题。关键词:为官不为界定;技术治理;容错机制一、为官不为的界定和成因在为官不为的形态背后,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2018-05-14

  • 治理“为官不为”研究述评
    我国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出现了新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政府转型的进程,治理“為官不为”成为当务之急。围绕这一问题,学界人士分别从“为官不为”的定义、分类、危害、原因及对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颇为具体的研究,这对于今后进一步治理“为官不为”和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通过仔细研究比较,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需要理论界今后在相关方面对其进行拓展与完善。关键词:为官不为;新常态;治理;官员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2018-05-14

  • 治理党政干部“为官不为”现象的对策分析
    等治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党政干部;“为官不为”;治理为加快推进“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我们在针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专项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有效措施如下。一、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要注意将营造单位小范围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与营造良好的大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相互促进。1.营造小的政治生态环境首先,由于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与单位一把手的工作作风、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2018-04-28

  • 当前党政干部“为官不为”现象的原因剖析
    政、懒政”“为官不为”是当前从严治党重要任务之一。为加快推进“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本文着重探讨和剖析治理转型过程中党政干部群体 “为官不为”现象的深层原因。关键词:党政干部;从严治党;“为官不为”一、社会与行政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1.网络舆论环境对党员干部队伍压力很大在当前自媒体时代,一旦有事情处理不太妥当,很快就会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党员干部本人就会面临极大的压力,甚至个人与家庭成员的隐私也会被公之于众,这给党员干部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普通的一件事放在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2018-04-27

  •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及治理对策
    评。关键词:为官不为;政府管理;党的建设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54-0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入手,织密制度的笼子、严格作风的管束、收紧权力的约束,持续保持惩治腐败、整肃作风的高压态势,强有力地推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衷心拥护。但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

    学理论·下 2017年10期2018-03-28

  • 论“为官不为”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问责的构成要件
    12)针对“为官不为”现象因何发生及其现象治理的讨论,学界多遵循以下研究逻辑:“为官不为”的表现形式(类型)—现象成因—治理对策。客观而言,前述研究对“为官不为”的表征予以剖析,并探讨该现象的成因缘由及其治理措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思路和基础素材。但不难发现:一方面,当前学界尚未清晰界定“为官不为”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采取模糊处理的做法使得这一概念本身缺乏内核要素,从而难以上升为学术概念的范畴;另一方面,学界在探讨对该现象施以刚性约束的问责处罚时,

    理论月刊 2018年4期2018-03-08

  • 治理“为官不为”的对策探析
    叹,表现出“为官不为”的工作惰性与职业倦怠。这种不良现象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国家形象,而且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2018-02-07

  • 为官不为”现象的剖析及对策探究
    在此背后,“为官不为”的官场现象却进一步凸显,不仅影响官场的正气,而且削减党和人民之间的信任感。这其中包含了个人主观原因和客观机制因素,在治理的过程中,既要完善激励机制,又要注重监督问责,鼓励为官有为,惩处“为官不为”。关键词 为官不为 全面 从严治党 领导干部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课题“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完善常态问责制度研究”(16SSL086)成果。作者简介:孙成,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期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