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并对其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该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术后均随访36个月。以术后是否复发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7例)与未复发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中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T3~T4期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2.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3~4期及NLR≥ 2.0是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3.309、4.888、3.435,均Plt;0.05)。结论 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3~4期及NLR≥ 2.0均为SNIP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 鼻内镜下手术 ; 复发
【中图分类号】R73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5.04.012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4.04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是一种具有癌变风险的鼻腔良性肿瘤,其发病过程主要与炎症刺激、变态反应等有关,患者多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头痛、流涕等临床症状。在鼻内镜下切除肿瘤组织是SNIP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可通过直接切除病灶,解除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进而防止肿瘤进一步生长扩散[1]。但临床实践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辅助治疗方法的应用等均可能对SNIP患者的远期预后产生影响;且肿瘤细胞具有一定侵袭性,术中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扩散在周围组织中的肿瘤细胞,进而导致患者术后复发[2]。如果术后复发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鼻腔感染、鼻窦炎等并发症,使肿瘤癌变风险升高,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提供相关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
6月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术后均随访36个月。以术后是否复发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7例)与未复发组(108例)。纳入标准:⑴符合《外科学》[4]中SNIP的相关诊断标准;⑵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SNIP;⑶主要鼻部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等;⑷有明确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⑸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⑴接受过SNIP相关治疗;⑵合并其他类型肿瘤;⑶合并急性炎症性疾病。本研究经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复发的判断标准:鼻内镜下发现乳头瘤样病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证实为SNIP [5]。将以上标准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患者分为复发组(17例)与未复发组(108例)。
1.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尽快进行血样采集,并完成实验室指标检测。检测方法:检查前禁食8 h以上,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约3 mL,常规抗凝处理后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械注准20152220053,型号:
URIT-5360)检测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LY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1.3 观察指标 ⑴术后复发情况。分别统计125例SNIP患者术后12个月、术后12~24个月、术后24~36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分别计算术后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⑵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和比较,具体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发病部位(左侧、右侧、双侧)、鼻部手术史、临床表现(鼻塞、涕带血、嗅觉下降、头面部胀痛)、Krouse分期(T1~T2期、T3~T4期)及实验室指标(LYC、NLR)。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SNIP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NIP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复发情况 在125例SNIP患者中,术后12个月、术后13~24个月、术后25~36个月的复发例数依次为4、5、8例,复发率依次为3.20%、4.00%、6.40%,总复发率为13.60%。
2.2 SNIP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复发组中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T3~T4期及NLR≥2.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饮酒史、吸烟史、发病部位、临床症状(鼻塞、涕带血、嗅觉下降、头面部胀痛)、LYC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1。
2.3 SNIP患者术后36个月内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以患者术后36个月内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并对其进行变量赋值,见表2。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
3~4期及NLR≥2.0均为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效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OR=3.309、4.888、3.435,均Plt;0.05),见表3。
3 讨论
SNIP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或炎症刺激等所致的发生于鼻腔和鼻窦黏膜的良性肿瘤,瘤体多呈弥漫性生长,若未及时诊断治疗,可能发生恶变。通过鼻内镜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有利于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扩散,进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局部淋巴结转移、术后感染等因素均可能引发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成为术后复发的重要诱因[6]。尤其对于肿瘤侵犯至鼻额管、上颌窦眶下隐窝等超出鼻腔鼻窦范围的患者,手术常难以彻底清除扩散的肿瘤组织,术后仍可能复发,进而引发嗅觉功能丧失、视神经压迫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125例SNIP患者中,术后36个月内共17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3.60%,这提示SNIP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评估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尽早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抑制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患者术后易复发的原因可能为:肿瘤破坏范围较广,尤其是对于Krouse分期为4期的患者,肿瘤组织多侵犯至眼眶及颅内等超出鼻腔组织的范围,手术清除难度较大,常难以彻底清除肿物;患者的年龄较大,受合并基础疾病、病程较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问题,术后更容易出现术后感染等问题;术后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进一步刺激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增加复发风险。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3~4期及NLR≥ 2.0是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周荣金[7]的研究结论相似。分析原因在于,与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相比,既往接受鼻部手术的患者可能存在鼻腔瘢痕增生、鼻腔粘连等问题,进而会导致手术难度增加,可能对肿物位置的准确定位产生干扰,导致手术过程难以彻底清除病灶,进而增加术后复发风险[8]。但鼻部手术史对SNIP患者肿瘤切除的影响较为复杂,为降低鼻部手术史对SNIP患者手术治疗难度及术后复发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设计阶段,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鼻部手术类型,对患者的鼻腔结构及病灶周围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尝试通过手术方案的灵活调整,或术后酌情给予辅助治疗措施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切除病灶,提高手术安全性。
根据Krouse分期标准,分期为T3~T4期的SNIP患者,病灶组织已经波及蝶窦、额窦、上颌窦内侧壁、筛窦等部位,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能力更强,对鼻窦周围组织的压迫更严重,因此手术常难以彻底清除,根治难度较大,术后肿瘤细胞发生癌变和恶化的风险仍较高。另一方面,医师在制定手术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病灶累及范围,肿瘤根基部位置、侵及范围对病灶处理难度的影响,手术路径与分期不符等,也可能导致手术效果欠佳[9-10]。因此,以Krouse分期结果指导SNIP患者手术治疗时,需重点关注处理难度的评估,患者术后需按时复查,及时评估病灶切除的效果,有利于及时有效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复发情况。
NLR是一项应用较广泛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常用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或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其水平的升高多与机体感染、炎症反应等有关。肿瘤的复发风险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而SNIP患者NLR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机体存在免疫失衡问题;NLR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为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提供条件,机体自身免疫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抑制作用可能降低[11-12]。由此考虑,在SNIP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应重点加强NLR的监测,若发现NLR数值超过2.0或有明显的异常升高趋势,则应尽快监测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对NLR变化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原因分析结果与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使NLR恢复至正常水平,以降低术后复发率。从本研究结果上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饮酒史、吸烟史、发病部位、临床症状(鼻塞、涕带血、嗅觉下降、头面部胀痛)、LYC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且为单一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有关。
综上,SNIP患者鼻内镜手术后36个月内仍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且有鼻部手术史、Krouse分期为T3~T4期及NLR≥ 2.0均为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开展针对性预防策略,对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也存在单一中心研究等一定局限性,后续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以上危险因素与SNIP患者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王艳杰, 耿志刚, 赵长青, 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及术式选择[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 28(1): 75-79.
赵春蓉, 税磊, 余文兴, 等.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 34(9): 810-816.
谢如姣, 尤权杰, 黄琦, 等. 鼻窦CT及外周血细胞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预测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1): 65-68.
郭子健, 费舟. 外科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 129-134.
李彦娴, 桑君, 李震萍, 等. 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影像、临床及病理诊断研究概述[J]. 临床研究, 2021, 29(7): 196-198.
常媛, 邱志利, 蒋晓平, 等. 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 33(1): 31-34.
周荣金. 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上颌窦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及复发的影响因素[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7): 761-765.
刘坤.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20, 49(10): 1256-1258.
慕继霞, 武新荣, 卢美美. 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因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22, 37(8): 1289-1292.
马静远, 武天义, 孙占伟, 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2, 36(4): 35-39, 54.
华夏, 刘稳. 鼻内镜手术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8): 596-599.
张丙文, 孟玲韩, 陈荣荣, 等.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Krouse 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分析(附手术视频)[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24, 44(8): 1069-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