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02-19 00:00:00陈瑞仲彭兴顺李子凡杨程云
关键词:放疗鼻咽癌化疗

【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1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48例,发生远处转移)与未转移组(267例,未发生远处转移)。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鼻咽癌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组中年龄≥ 48岁、发生颅底侵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2.7、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lt;40分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转移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8岁、发生颅底侵犯、NLR ≥ 2.7及KPS评分lt;40分均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OR=5.383、2.330、3.549、2.254,均Plt;0.05)。结论 年龄≥ 48岁、发生颅底侵犯、NLR ≥ 2.7及KPS评分lt;40分均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围绕上述因素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鼻咽癌 ; 放疗 ; 化疗 ; 远处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5.04.0131.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4.041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黏膜的上皮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鼻咽顶壁及侧壁,是一种具有广泛种族和地理分布特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较为常见,在国内,广东、广西、海南及湖南等地是鼻咽癌的高发区域[1-2]。早期鼻咽癌可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鼻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不引起患者重视,随着肿瘤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晚期鼻咽癌可出现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有骨、肺及肝等,可引起相应转移部位的组织破坏或压迫而出现相应症状,如骨痛、咳嗽及腹痛等,治疗难度较大[3]。鼻咽癌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放射、化学、手术、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对于早期鼻咽癌患者通常采用放射治疗,以达到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中期患者可能会通过同步化疗来提高疗效,而对于晚期患者则常采用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此外,对于肿瘤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先进行诱导化疗以缩小肿瘤;鼻咽部局限性病变经放疗后不消退或复发的患者则用手术进行治疗[4]。但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面临远处转移的风险,导致预后不良。因此,寻找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影响其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现将本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15例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⑴符合《鼻咽癌复发、转移诊断专家共识》[5]中关于鼻咽癌的诊断标准;⑵首次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⑶实施调强放疗(IMRT)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⑷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⑵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⑶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⑷合并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本研究经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⑴单因素分析。首先判断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多发肺、肝及骨等多器官转移,且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6],根据远处转移状况将其分为转移组(48例)与未转移组(267例)。以两组患者放化疗开始时进行随访,均随访1年。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收集以下资料:年龄、性别、BMI、肿瘤体积、病理类型、临床分期[7]、T与N分期[8]、颅底侵犯情况、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9]、营养风险筛

查2002(NRS 2002)评分[10]及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11]。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

1.3 检测方法 ⑴NLR与LMR。于入院次日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02220342,型号:BC-7500(B)CRP]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并计算NLR与LMR。⑵GPS。于放化疗前1周采用GPS评估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对患者的预后效果,CRP水平升高≤10 mg/L和ALB水平降低≥35 g/L均正常为0分,其中1项异常为1分,2项均异常为2分,GPS总分为2分,

分值越高代表预后效果越差。⑶NRS 2002评分。采用NRS 2002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由3个维度组成,NRS 2002评分总分为7分,总分≥3分表示存在营养风险,分值越高代表营养风险越高。⑷KPS评分。采用KP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体能状况,由20个条目组成,KPS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体能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化疗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鼻咽癌患者放化疗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转移组中年龄≥48岁、发生颅底侵犯、NLR≥2.7及KPSlt;40分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影响鼻咽癌患者放化疗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未发生=0,发生=1)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见表2。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8岁、发生颅底侵犯、 NLR≥2.7及KPS评分lt;40分均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效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OR=5.383、2.330、3.549及2.254,均Plt;0.05),见表3。

3 讨论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顶壁与侧壁的上皮恶性肿瘤,特别是在咽隐窝。EB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中的疱疹病毒,主要通过感染人类的口腔上皮细胞和B细胞,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阻止受感染细胞的凋亡,同时激活其生长,进而引发鼻咽癌;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DNA修复等过程,促进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12]。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头痛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如骨、肺及肝等部位的转移病灶。

鼻咽癌的放化疗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疗法,通过精确的放疗技术和有效的化疗药物相结合,以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未转移组织的损伤。放疗作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利用高能射线(如X线或γ线)精确聚焦于肿瘤区域,通过摧毁癌细胞的DNA结构来杀灭肿瘤细胞,如IMRT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减少对未转移组织的损伤;而化疗则通过药物(如顺铂、氟尿嘧啶等)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进一步杀灭肿瘤细胞[13]。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放疗和化疗常常联合使用,形成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尽可能减少治疗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和皮肤护理,并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本研究对315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发现放化疗后1年内有48例出现远处转移,发生率达15.24%。因此,进一步分析影响其远处转移相关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8岁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包括新陈代谢减慢、免疫功能下降等,可能使得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后身体的恢复能力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降低,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14]。因此,在制订治疗和管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对于年龄≥48岁的患者,在制订放化疗方案的同时,还应加强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及适度运动,以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恢复能力;定期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并发症。

本研究中,发生颅底侵犯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胡丹等[15]研究也表明,颅底侵犯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IMRT同步放化疗5年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颅底侵犯的发生意味着肿瘤已经侵犯到周围的重要结构,这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加强日常监测,定期进行鼻咽部与颅底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进展,对于已发生颅底侵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诱导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以尽可能控制肿瘤的生长。

本研究中,NLR≥ 2.7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李晓惠等[16]的研究也表明,NLR≥ 2.5是影响鼻咽癌患者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NLR的升高反映了机体存在炎症反应和肿瘤高代谢状态,同时免疫功能受到一定抑制,这种炎症反应可能由肿瘤本身或放化疗引起的组织损伤所触发,持续的炎症反应可能加剧损伤,而高代谢状态使得肿瘤进程加快,可能导致肿瘤发生远处转移[17]。因此,应积极管理患者的炎症状态,定期监测NLR,当发现NLR水平异常时,及时采取个性化抗炎干预,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KPS评分lt;40分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KPS评分低通常提示患者体能状况较差,可能无法耐受放化疗带来的并发症,还容易使患者受到其他并发症的侵袭,进而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能状况,对于耐受较差的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进行输血,以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并实施个性化营养计划,如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另外,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为其制订适宜的康复锻炼方案[18]。

综上,年龄≥ 48岁、发生颅底侵犯、NLR≥ 2.7及KPS评分lt;40分均是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早评估鼻咽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仅关注了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1年内的远处转移情况,致使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可能受限。因此,未来还应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拓宽变量选择范围,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评估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因素。

参考文献

CHING E, YE W, ZENG Y, et al. The evolving epidemiolog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21, 30(6): 1035-1047.

杨保庆.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现状及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21, 29(2): 337-341.

梁久平, 黄嘉成, 鲍俊初, 等.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生存影响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22, 30(24): 4458-4461.

明霞, 刘伟. 血清叉头框D1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后复发转移关系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24, 53(11): 1495-1499.

李金高, 陈晓钟, 林少俊, 等. 鼻咽癌复发、转移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8, 27(1): 7-15.

蒋朝阳, 王娟, 张伶, 等. 709例鼻咽癌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7): 629-634.

EGNER J.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J]. Jama, 2010, 304(15): 1726-1727.

马骏, 洪明晃, 张锦明, 等. 鼻咽癌T分期, N分期的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1997, 24(1): 20-23.

罗蓓蓓, 朱姝, 李姿霖, 等.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20(4): 162-166.

赵伟, 张华颖, 赖浩, 等. 营养状态与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后的关系[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0, 12(4): 409-414.

宣小山, 陆春玲, 汤俊, 等. 同步放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因子、MIP-3α和sCD44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 23(5): 524-527.

李绍龙, 黄伶茜, 沈佳鹏, 等. 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 24(5): 567-570.

孙学明, 卢晓旭, 黄蓉, 等. 不同诱导化疗疗效对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期化疗预后影响[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 30(5): 434-439.

郭戈杨, 罗英.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性状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17(4): 146-149.

胡丹, 陈志杰, 林燕彬, 等. 基于IMRT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3, 30(3): 148-151.

李晓惠, 许啸, 范元平, 等. 治疗前格拉斯哥评分及血液炎性指标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J]. 新医学, 2024, 55(5): 328-334.

赵洪韬, 吴伟莉, 金风, 等. 外周血NLR及LMR对局部晚期鼻咽癌长期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8(5): 561-567, 573.

黄嘉楠, 闵双凤. N3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同期化疗的疗效评价与预后因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21, 36(9): 1554-1557.

作者简介:陈瑞仲,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恶性肿瘤。

猜你喜欢
放疗鼻咽癌化疗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二)(3)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07:55
4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临床护理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05:59
护理干预对100例宫颈癌放疗副作用影响的探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3:18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0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7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癌症进展(2015年6期)2015-03-11 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