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5-02-19 00:00:00丁美清邢雅军
关键词:安罗替尼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安罗替尼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常规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分别为40、41例,常规化疗组采用顺铂、吉西他滨等药物进行常规化疗,联合化疗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联合安罗替尼治疗。3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周期,并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和观察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化疗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常规化疗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均降低,联合化疗组均较常规化疗组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呈升高趋势,联合化疗组均较常规化疗组更高(均Plt;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结论 采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而提升生活质量,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安罗替尼 ; 肿瘤标志物 ;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5.04.005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4.018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常规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其可有效缩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体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现象[1]。安罗替尼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抗肿瘤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多个靶点,从而有效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且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信号通路,具有作用机制独特、适用范围广等多种优势,其与常规化疗联合,可克服耐药性、发挥多靶点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提高治疗效果[2-3];但目前关于其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仍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安罗替尼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40例)患者中男、女性分别为25、15例;年龄51~73岁,平均(62.45±2.15)岁;病程1~3年,平均(1.82±0.20)年;肿瘤TNM分期[4]:Ⅲ b、Ⅳ期分别为21、19例。联合化疗组(41例)患者中男、女性分别为26、15例;年龄52~74岁,平均(62.48±2.13)岁;病程1~3年,平均(1.84±0.21)年;肿瘤TNM分期:Ⅲ b、Ⅳ期分别为22、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5];⑵经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确诊;⑶卡氏评分gt;60分;⑷预计生存时间gt;3个月。排除标准:⑴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⑵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⑶合并严重感染性、系统性疾病;⑷合并其他严重肺部疾病。本研究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常规化疗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每周期第

1~3天,将30 mg/m2注射用顺铂(冻干型)(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61,规格:20 mg/支)与5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010,规格:500 mL∶4.5 g)配成混合液,于2 h内静脉输注;每周期第1、8天,将1 000 mg/m2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04,规格:0.2 g/支)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于0.5 h内静脉输注,其余时间不给药。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组的基础上(药物使用剂量、频次、周期与常规化疗组相同),同时加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0004,规格:12 mg/粒),12 mg/次,1次/d,口服,服药2周后停药1周。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周期,均治疗2个周期,治疗后观察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完全缓解:肿瘤组织的体积缩小gt;75%,持续时间gt;1个月;部分缓解:75%≥肿瘤组织的体积缩小gt;50%,持续时间gt;1个月;疾病稳定:50%≥肿瘤组织的体积缩小gt;25%;疾病进展:存在新的病灶,或原体积增加≥25% [6]。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⑵肿瘤标志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3 000 r/min)取上层血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⑶生活质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采用健康调查生活质量量表(SF-36)[7]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4项,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⑷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及观察期间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常规化疗组比,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化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化疗组均较常规化疗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联合化疗组均较常规化疗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脱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4。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吸烟、空气污染、肺部慢性疾病等,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更为常见。化疗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化疗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症状、降低肿瘤转移风险,但不同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探索其他的治疗方式[8]。

安罗替尼能同时抑制多个与肿瘤生长相关的靶点,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从不同途径抑制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化疗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两者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9]。本研究中,与常规化疗组比,联合化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更高,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安罗替尼通过多靶点的抑制作用,更全面地阻断肿瘤的生长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安罗替尼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细胞缺乏营养和氧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因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安罗替尼治疗效果显著[10]。安罗替尼对肿瘤细胞的靶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正常细胞的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其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毒性相对较低,且安罗替尼为口服药物,该给药方式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安罗替尼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患者近期预后佳。

检测CEA、CA-125、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进展、评估其治疗效果,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处于较高水平,检测其水平可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SF-36评分可从多个维度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了解疾病和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周期后,与常规化疗组比,联合化疗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更低,且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常规化疗组高,这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改善其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安罗替尼能够多靶点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以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另外,安罗替尼还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诱导其凋亡,随着肿瘤细胞数量减少,肿瘤标志物的产生也会降低,从而使CEA、

CA-125和CYFRA21-1水平下降[11];安罗替尼通过控制肿瘤进展,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或稳定,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侵犯,从而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肿瘤转移风险,降低因转移引起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和疼痛等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12]。

综上,采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而提升生活质量,患者近期预后良好,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如纳入病例较少,且均来自于同一单位,因此,后续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以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庞宏涛, 雎岩, 翟鹏涛.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 癌症进展, 2021, 19(3): 252-255, 316.

王玲, 杜倩宇, 王西勇.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bFGF、MMP-9水平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 21(1): 39-43.

程刚, 蒋祥德, 刘华, 等.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 现代肿瘤医学, 2022, 30(14): 2534-2538.

王泽洲, 张扬, 莫淼, 等. 大型单中心医院登记的7753例肺癌手术患者生存报告:基于第8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5): 321-327.

支修益, 石远凯, 于金明.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15, 37(1): 67-78.

杨学宁, 吴一龙. 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J]. 循证医学, 2004, 4(2): 85-90, 111.

王玉凤, 商敏, 关淑芬, 等. 老年肺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期间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的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9): 2516-2518.

张伟, 赵芸芳, 郝建东, 等.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Ⅳ期NSCLC的CA125、MALAT1、VECF及临床分析[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6(6): 849-851.

周晓蕾, 邝红萍, 袁彦丽, 等.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20, 22(7): 456-459.

李露, 曹卓, 潘炯伟, 等. 安罗替尼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 浙江医学, 2022, 44(12): 1273-1275, 1280.

郝建东, 赵芸芳, 张伟, 等. 安罗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对75岁以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 51(9): 1067-1070.

赵芸芳, 郝建东, 郭北, 等. 安罗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 50(9): 1059-1061.

猜你喜欢
安罗替尼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标准化疗失败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效果
安罗替尼联合放射治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
安罗替尼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华夏医学(2016年4期)2016-12-12 00:41:40
用于肿瘤标志物现场快速检测的便携式仪表的研制
分析化学(2016年7期)2016-12-08 01:12:22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助力于小细胞肺癌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