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学生学业压力变大,在中小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甚至需要休学治疗。某初三女生连续两次因抑郁症休学,经过医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复学期间,心理老师对其进行长程的辅导,运用认知行为疗法、OH卡表达性艺术等方法,帮助其调整情绪。协同班主任、家长等多方力量,合力帮助其调整认知,重拾信心,走出自我认知的“牢笼”,不再害怕上学,接纳自己的不足,学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积极面对生活。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OH卡技术;休学;复学;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6-0051-03
一、个案概况
小慧(化名),女,16岁,初三学生,曾因抑郁发作两次休学。复学前,家长带小慧去医院检查,医生认为她“经过治疗病情稳定,目前精神状况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返校读书,定期复查”。家长和本人自述休学在家期间进行了补习,强烈要求进入初三年级就读。小慧自述其经常与班上同学起冲突,总觉得周围的同学在议论她,很害怕上学,经常自我指责,自我价值感低,一听到“神经”和关于死亡的话题就特别敏感,整个人无法平静,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自己不能顺利考上高中。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小慧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考虑来访在医院定期复查,有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开具的复课证明,处于病情稳定期,主动来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于是由本人对其进行辅导和跟进。
二、辅导目标与方案
(一)辅导目标
第一,缓解焦虑、紧张、害怕的情绪,与这些负面情绪和平相处。第二,建立合理观念,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冲突,并能积极处理冲突。第三,勇敢面对质疑,接纳自己,悦纳自己。
(二)辅导方案
根据来访者存在的问题,结合认知疗法和OH卡结合绘画技术、冥想技术来进行辅导。
1.认知行为疗法
主要运用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外在事件并不直接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个体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是由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和归因技术。通过指导来访者运用ABC理论,帮助其消除对负性事件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改善不良情绪。通过合理归因,让来访者学会对冲突事件进行合理归因,反思总结,争取再次面对冲突事件时能采用更积极的处理方式。
2.OH卡结合绘画技术、冥想技术
绘画技术和冥想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绕过来访者的心理防御。OH卡能帮助来访者看清自己的问题,通过投射,降低防御,OH卡得到的答案很容易得到来访者的认可,推动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辅导过程
(一)初步评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我通过倾听、共情、尊重、理解、接纳等方式与小慧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为接下来的辅导奠定基础。由于小慧曾因抑郁休学,于是在初次辅导时首先开展了自杀风险评估,并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不自杀协议”。
(二)调整不良认知,进行合理归因
我向小慧解释了情绪ABC理论,帮助她理解事情的结果和反应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对于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不一样。以小慧听到同学聊天时提到“神经病”就紧张,以为对方在攻击自己为例,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打破“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观念,运用例外原则,在“可能同学们是在谈论她”之外,启发小慧想出更多可能的解释。对此小慧回答:“也许她们正在谈论别的同学”“也许这是他们的口头禅,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然后我让其体验不同归因下的情绪反应,评估身心状态。此次咨询结束后,我建议小慧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产生冲突时,要善于运用例外原则,尝试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敞开心扉与同学们说明自己的想法。
(三)寻找积极资源,增强自我效能感
我与小慧的母亲进行了沟通,告知她小慧现在的心理状况,提及她在人际交往上有很多困扰,比较敏感,请她多倾听小慧的内心想法,多支持、理解小慧,确保一个星期能够进行两次辅导。父母的陪伴让她真正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对自己的认可。随着辅导的推进,小慧明显变得更有力量了。经过了解得知,某次班上有个女生与小慧产生冲突,班主任打电话给双方家长,小慧本以为父母又会骂她一顿,可是这一次父亲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告诉小慧他们会坚定地和她站在一起。小慧自述,在这件事后,她感到背后非议的声音变少了,自己也没有那么害怕了。我再次引导小慧进行归因分析,小慧说以往遇到问题总是归咎于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经常会现自责和无力感,感觉特别郁闷。现在开始能合理释放情绪,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觉得背后开始有父母的支持,开始敢于接纳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
(四)挖掘内在力量,赋能前行
我对小慧的良性转变进行了肯定,并鼓励她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用于每一次咨询前的反馈。在接下来的辅导中,我用OH卡结合绘画和冥想技术,帮助小慧更好地看到内在真实的自己(以下为咨询片段)。
心理老师:今天我们来进行新的体验,请在图卡中选择三张图卡,分别代表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未来的你,然后在字卡中选择三张卡片作为中心词,描述这三个阶段的状态。将图卡分别放在字卡上,从左到右摆放好。
小慧在选择“过去的自己”图卡时表情略显沉重,眉头紧锁,最终选择一张“空白”图卡;然后她选择“黑夜星空”代表“现在的自己”,选择“春天开花的树”的图卡代表“未来的自己”(见图1)。
心理老师:你能说一说这些图卡分别代表什么吗?
小慧:空白的图卡就像以前的自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走。黑夜里的星空就像一盏明灯,可以告诉我方向。最后开出粉色的花的图卡代表希望,我觉得未来的我会充满希望,像树一样长大。
心理老师:感受到这些图卡都在真实地表达着你不同阶段的心境,你的字卡分别抽取了“受害者、坚定、希望”,愿意分享一下这里面的故事吗?
小慧:我之前感觉一直是受害者的角色,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做。后来慢慢地,我告诉自己要发出声音,不能任由“Ta”们欺负,后来我就坚定地认为我自己值得被爱,不能任由他们说我的坏话,我还要活得更好。我开始接纳自己,允许自己可以一点点地进步,这些也都是老师你曾告诉我的。我选择这个黑夜里的夜空表示当下我的状态,黑夜中存在一些光明。最后,我希望自己能被爱着,老师,你觉得我可以做到吗?
心理老师:感受到你一路走来都非常艰辛,初三学习任务那么重但你都坚持下来了,一些科目在初二没有学完的情况下,你自学补习完了。你坚持走到这一步就已经突破了自己,应该要好好感谢一下自己,按照这个节奏来,慢慢地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更畅通。
心理老师:现在请跟着音乐让自己身体放轻松,跟随老师的指导语,进入冥想阶段——刚刚我们通过OH卡选取了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状态的卡片,回顾这一路的历程,我都经历了什么,原来我不敢尝试的现在做到了,就如同黑暗的星空,它们给我带来希望,这个星星和月亮代表什么呢?未来我希望自己拥有什么呢?怎样能让我达成这样的愿望呢?请将头脑当中的画面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
小慧用粉色的花和树木的图卡做基底,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画面中有自由飞翔的小鸟,四个好朋友手拉手,成簇的花朵连成一片。
心理老师:老师相信画面中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的。你是有力量的,那个好的你,那个没那么完美的自己都是真实的你,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今天新的体验感觉怎么样?
小慧:我以前不喜欢画画,觉得自己画画不好看,但现在感觉绘画也很不错。我觉得想开了一些了,我之前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挺直腰板走路。老师,你发现我变了吗?
心理老师:我早就发现了。你正在一点点地变得勇敢。我们可以从外在气质就能感知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一些肢体上的练习,自己的精神面貌好一些,也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五)再次练习情绪调节方法,考前赋能减压
小慧谈到面对一周后的中考有些焦虑紧张,想要了解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于是,我和她继续练习了正念冥想和蝴蝶拍技术。聚焦自己的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随着一呼一吸,做到一张一弛。专注呼吸技巧,通过不断地训练,慢慢地让自己平静下来。同时在正念冥想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走到今天已经足够坚持,看到自己完成什么,而不要去关注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接纳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我建议她在睡前练习蝴蝶拍技术,还可以再进考场前或考试中做,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更有力量。
四、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通过对小慧的多次咨询,她的抑郁情绪有所好转,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顺利参加了中考,并考上了普高。从小慧本人反馈的信息来看,她目前状态尚可,可以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二)辅导反思
本案例辅导持续时间较长,案例主人公主动求助的意愿比较强,在每一次咨询中都喜欢带着本子记录重点,并当场制定学习任务单或者计划表,并在下一次咨询中主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学生比较信任咨询师,所以容易推进,效果明显。在辅导过程中,本人也有诸多收获,过程中暂时的困难也激发我去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督导,不断加强业务专业学习。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归属感的需求增大,如果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自我评价。而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容易出现“非黑即白”的固化逻辑,在面对负性的生活事件时难以用发展性思维来看待,容易导致不合理信念和消极的情绪,出现对内攻击自己,害怕上学的情况。对此,帮助学生改善不良认知。本辅导案例得到良性发展也因来访者一直在改变认知,尝试找多种可能性,发展理性思维。
此外,这一个案帮助我更加了解抑郁症学生背后的故事。很多学生出现抑郁多因家庭、童年经历、学习压力而自我评价低、人际关系不良,在辅导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老师、同学、家长等多方资源,合力帮助学生。尤其要做好班主任、课任老师的工作,在学习中帮助其增加自我效能感,找到生活的乐趣。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应积极传播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危机干预工作,一起构筑学生的心灵防护盾,构建防护墙,营造平安、健康的校园氛围。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