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改进进行探索。首先从“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概述入手,具体分析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价值,接下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路径。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向世界谱写“中国故事”。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大学英语;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1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169-04
当前,各高校在落实教学工作时,基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以倡导大学生和外界主动交流、向世界介绍中国为主要任务。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以英语为基本载体的西方文化在国际文化传播体系中拥有至高无上的主导权。故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下,教师要通过引导大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其英语技能,使其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经济情况,突出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概述
“讲好中国故事”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外宣工作的主要指导方针。[1]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做好外宣工作,让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形象有一个重新认识。“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世界各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也属于为世界各国传播中国声音的方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有一定帮助,能促使更多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信念、民族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使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为海外群众传播中国文化、道理,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强化国际影响力。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可借此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其他国家加深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提高中华文化普及度。
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价值
(一)符合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需求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但在国际舞台上,会出现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硬实力的差距等问题。对此,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可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各方面如风土人情、人文价值、社会文化等了解更全面,故须加强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强化国际传播力的建设,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自身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相契合。[2]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渗透相关思政知识,促使大学生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培养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内在的核心素养。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大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以大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入手,对国家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方展示,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参与者。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场地,因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社会发展脚步,让大学生主动学好英语,并鼓励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将“讲好中国故事”和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英语教师应帮助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回顾新中国成长发展历程,帮助大学生使用英语讲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业绩;鼓励大学生用流利的英语阐述我国出台的各类方针、政策,为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二)满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具备人文价值,工具性较高,其中前者即以跨文化教育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后者即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生原本英语基础能力为主要考虑,锻炼其听、说、读、写能力等。大学英语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英语社交能力,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强化其综合能力。文化以语言作为基础载体,语文以文化作为内涵。大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便于实时了解国外相关信息,并借助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向其他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吸引更多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除了对自身英语口语进行锻炼之外,还能帮助大学生客观审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升大学生文化理解力,强化其跨文化社交力。
(三)适应国家文化战略发展需求
世界格局正在不断变化,政治、经济问题如同“博弈”一般,文化融合、文明融合同向同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愈加明晰。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不能缺少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文化发展为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一系列战略规划,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战略布局。在此背景下,为大学英语教学事业提出新的教学目标,明确文化育人的基本方向,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重新阐述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培养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使其牢牢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向世界用英语表达我国文化战略布局,促使中国和世界完美融合,更好地投入世界的怀抱。
三、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分析
(一)课程思政的原则
高等院校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其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的落实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对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期间,英语教师除了为大学生灌输英语专业知识之外,参考英语课程的跨文化特征,将其课程思政相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更多大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使用英语讲述中华文化故事,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而且还锻炼其英语思维能力,使其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对其良好“三观”的树立有一定帮助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讲好中国故事”除了要求英语教师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之外,也能帮助大学生以审视的目光重新看待西方价值观,以免出现盲目崇尚文化、本末倒置的情况。要培养大学生的思辨意识,激发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主动参与“讲好中国故事”队伍。
(二)培养大学生英语叙事能力的原则
“讲好中国故事”和大学生自身叙事能力之间有一定联系。义务教育阶段,大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积累了一定英语词汇量,了解了相应语法知识,也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但在词、句、法的选择、篇章布局、语言连贯以及有序性等方面还不太熟练,这容易影响其叙事能力的表达,加大叙事难度。大学英语课程以高中英语知识为基础,对大学生听、说、读、写、翻译能力进行进一步锻炼,而“说”“写”分别为口头、书面叙事,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期间,重点针对大学生英语叙事能力进行培养,英语教师通过鼓励大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对自身口头叙事能力进行训练,或者为大学生布置和“中国故事”相关的作文,助力其书面叙事能力的提高。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课上,英语教师为大学生讲解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过程中,无形中也会为其传达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意识倾向等,但若教师存在倾向偏颇的情况,大学生也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影响大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养成。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原则展开大学英语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现代人的重要精神支柱。故英语教师可从该角度出发,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尽可能选择大学生听过、熟悉的“中国故事”,或选择比较有威望、闻名古今中外的英雄事迹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彰显“中国故事”的价值,促使大学生“听故事—臣服于故事中—认同其传递的价值理念—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完整的闭环,使其从内心深处对“中国故事”产生认同。
四、“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
(一)完善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制订完成、教学内容创新后,便进入到教学设计环节,这也属于“讲好中国故事”和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关键一步,英语教师合理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任务,从而有计划地实现语言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3]故“中国故事”环节和其他教学活动应进行整合,依托于各类教学活动进行,参考教学内容、特征,将其在教学全过程中渗透。1. 教学导入。在此阶段,英语教师应从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考量,合理选择“中国故事”,吸引大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其自觉参与到知识学习中。2. 词汇教学阶段。英语词汇量大,若仅让大学生死记硬背未免太枯燥,故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视频、教学直播软件、希沃白板等,指导大学生了解更多语境,并体会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此外语境的素材选择也比较关键,“中国故事”素材比较宽泛,且有很多都是大学生了解的,故建议教师可以从“中国故事”入手,为大学生构建小型素材库,方便大学生在搜索某一词汇可以及时查找相关语料,确保语境丰富化,提高大学生英语知识积累能力。例如,讲到“Major cultural heritage”时,教师可以为大学生介绍中西方“Major cultural heritage”的差异,并邀请学生以“Major cultural heritage”为主题进行举例说明,过程中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合理选择中国元素
“讲好中国故事”以具备正向的故事内容为前提条件,而且故事内容和最后故事讲述效果之间具备较大联系。故在“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英语教师应精挑细选中国元素,并将其有效应用于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并通过发掘、融入进行分析。[4]考量发掘立场,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隐藏的中国故事元素,或选择具备较强相关性的中国故事元素。例如在教学“Culture and global perspective”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为大学生举例:traditional holidays,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cinematographic art,Chinese treasure等,上述内容均属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分,可让大学生更好了解、传播中华文化。
(三)合理组织课程实施
以往英语教学多以翻译教学为主,但此法过于枯燥、乏味,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当前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各类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如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上述教学法均尊重大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助力教师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视角合理组织课程教学实施。[5]对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建议每周课程的30%为英语教师参考大学生当前英语能力,为其布置相对应的任务,余下为学生输出任务的时间,应充分调动参与其积极性。英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作为“观众”,鼓励大学生独立探索更多知识。例如在教学“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spirit of craftsman”,并鼓励学生对日后从事的职业做出一定规划,必要时,在课堂上模拟特定的“职场面试”场景,帮助其提前适应职场生活。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教学为多数学校当前所应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此法也能拉近师生关系,让更多大学生产生共鸣。[6]线上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告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线下教学阶段由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统一解答,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Etiquette and norms in social situations”过程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并在其中穿插介绍“中国故事”,如worship ceremony,telephone etiquette,handshake ritual等,保证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后,还能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交礼仪的了解,有效规范自身行为。
(五)秉持“产出导向法”理念,实现“学用一体”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产出导向法”理念在其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跟着英语教师具体学习英语相关知识时,不能有效组织语言解释相关话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差,[7]加之课堂设计缺少针对性,大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很容易出现不认真学习的情况。故如何引导大学生开口讲英语,使其合理使用英语和国外友人进行友好交流、沟通成为普遍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的之一是提高大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其自身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促使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深化文明互鉴、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8]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产出导向法”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输入和输出,且该教学理念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相契合,也能和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相吻合。从个人角度来说,学生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践行者,在学习相关英语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中国故事”,并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交流中,其能够采取“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视角,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从国家立场考量,“讲好中国故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拓宽其全球视野,使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成就,为中国树立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使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中国。换言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肩负传递中国声音、助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故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通过“产出导向”教学理念,助力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英语课程学习目标、任务的了解,使其在既定时间内灵活掌握各类学习方法、理解学习材料,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与“用”有机结合的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遵循英语教学发展规律,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英语口语能力。但由于大学英语每节课堂教学时间仅90分钟,为在课堂上向更多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考量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大学生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元素,重点选择中国文化符号,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俏. “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路径探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180-181.
[2] 温颖茜. 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逻辑与教学实践[J]. 社会科学家,2022(08):148-154.
[3] 常丹丹,杨玲,孙慧.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探索[J]. 大学教育,2023(16):131-133.
[4] 赵瑶瑶. “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27):94-96.
[5] 潘家骥,陈中祥,冯浩. 讲好中国故事的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2(42):74-77.
[6] 刘娜.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 海外英语,2023(02):136-138.
[7] 刘迪,赵睿.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秦智,2024(09):107-109.
[8] 胡清国,王馨. 深刻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态度与原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关论述[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4):370-376.
(荐稿人:刘小玲,新疆财经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若琂)
基金项目:校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建构新疆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课程思政视域下新疆高校外语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G03)。
作者简介:赵娴(1976—),女,硕士,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