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药调剂技术”项目课程设计

2025-02-18 00:00:00刘月付文晶王新雨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5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设计

摘" 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作为产教融合项目推进的重要一环,应及时响应国家号召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章以职业本科院校中药学专业“中药调剂技术”项目课程设计改革为例,通过阐述课程背景及分析,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设计的建设,将中药调剂课程进行产教融合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重点探讨将产品制作引入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列举实例,探讨将中医药产品制作引入项目化实训教学,为职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改革提供案例。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药调剂技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159-04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颁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1]完善落实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接续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落实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体系,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引向深入。[2]产教融合与职业本科院校的育人目标是契合的,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面向行业、产业的。人才与产业的对接,是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深化改革的重点。

“中药调剂技术”是中药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极具操作性的一门课程。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根据中药行业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侧重职业应用技能培养,以产教融合为目标的专业课程开发和实施路径,实现产教深度融合。[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将行业、企业生产的易于制作的产品融入课程中,通过该项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学生能完成项目任务,学生不仅能获得较好的职业能力,掌握中药调剂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帮助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以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具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4]

一、课程建设背景及分析

(一)课程简介

“中药调剂技术”是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调剂技能的,为其今后应聘中药调剂岗位打下基础。该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训课程,以项目化教学为主,技能应用是该课程的重点,涉及审方、中药调配、计价、中药煎煮、发药交代、中成药调配、中药饮片养护、汤剂制备、中成药日常养护、中药验收等具体工作任务,要求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中药药剂调配工作,岗位是药师或调剂人员。此岗位要求掌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炮制学、制剂学等医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药品质检,药品保管与养护,以及与法律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中药调剂的过程中,调剂人员应该确保药品种类和分量的准确性,并且还要对药品的质量、真伪、卫生以及医师处方的正确性等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调配后的中药能够真正发挥药效。[5]

(二)课程建设

1. 职业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培养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救死扶伤精神及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药学服务、中药生产、质量检验、药品经营等基本知识,具备调剂与用药指导、医药营销与管理、炮制加工与制剂生产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

培养方案体现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现行相关法规与标准,根据行业发展要求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法规、标准要求,体现全国卫生类(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有关新精神、新动向和新要求,保证教育教学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要求。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与购药、抓药、煮药等日常活动息息相关,通过影视作品片段、图片的展示,可以强化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可以将一些劣质药物引起的社会事件引入教学过程中,以此加深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任务感转化为学生的有效内驱动力。该课程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资源获取初级知识,线下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线下更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练习,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调剂工作是负有法律责任的一项工作,应将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并将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3. 以实训为重点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根据行业需求,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7-8]必须将实训作为重点。“中药调剂技术”课程设置中实训占50%,理论课中穿插诸如编排斗谱、审方、计价、包装、中药养护、药品在库管理等项目。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在实训教学中设定主题,确立目标,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指导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展开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进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递进式育人,[9]通过教学反思与学生反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注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关系,理论课的项目化教学是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以便于学生在实训课上灵活运用知识,更好地专注于实践教学活动。

二、职业教育中药专业产教融合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为适应中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中药师、中药炮制工、药物检验员、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满足中药调剂、中药学咨询与服务、中药购销等岗位(群)要求,[10]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相关文件,将产教融合落实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深入贯彻落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项目,将产教融合落实到项目化教学过程中。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中药调剂技术”教材的项目化教学已初步成形,[11]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问题。为了进一步将教学与行业产业特点结合,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将实训项目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自主研发了将“产品制作”引入实训的教学方式,即以成果或产品驱动的实训课堂。形成“市场需求—校企合作—产品融入—实训实践—产品验收—产品输出”模式。例如以中药足浴包制作为主题任务,进行中药调配工具使用、中药饮片调配、包装、中药养护的项目训练。

将产品制作引入项目化教学,能极大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各个项目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产品产出,通过产品制作将各个项目有机地结合,将“学以致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完成产品制作后,产品验收环节,由实训课教师当面指正,检验成品是否合格,如有不足之处现场进行指导,以便学生能及时得到专业指导,发现并及时纠正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设定

根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岗位的需求,立足中药调剂员、中药验收员等岗位群中药调剂技术相关职业能力要求,着眼于中药行业与市场的发展,将“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贯穿课程全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中药养护与保管三大模块的项目化教学。在突出实践性、操作性基础上,鼓励学生制作与中药相关的小产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试验的平台。教学内容紧贴中药行业与市场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强调中药调配知识的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塑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具有“明理守法”“精益求精”等职业素质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内容设计

1. 理论教学内容

课程分为总论和分论,模块一为概述部分,分为两个项目认识中药调剂、调剂服务礼仪,这部分内容可以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以响应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在开篇可指出调剂是负有法律责任的工作,必须知法守法。分论由三个模块构成:

模块一,中药饮片调配,其中,中药饮片调配包含9个项目是教学的重点,将胡庆余堂、同仁堂等典型药企引入理论教学。模块二,中成药调配由三个项目组成,中成药调配对发药交代要求高,课堂引用典型案例举例说明。模块三,中药贮藏与养护包含3个项目,结合南北气候差异说明中药保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中药贮藏与养护是调剂岗位工作的重要一环。“中药调剂技术”课程重点是掌握中药调配“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的流程,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中药、中成药的发药交代、中药库房日常管理及中药的保管与养护。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审方”项目是重点难点,学生必须将“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关乎用药安全的知识点完全掌握,结合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用药安全的认识。“发药交代”是将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应用的体现,课堂上给学生互动机会,多练多说,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在理论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案例、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将知识具象化,将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加深学生对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2. 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是对理论课程的丰富与补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产品、成果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根据中药专业核心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中药饮片调配工具使用、审方、中成药分类码放实训项目,其中产品以足浴包制作为主,审核足浴包组方,运用审方的知识;调配药材,需掌握冲桶、戥称、铁碾船等中药饮片调配工具的使用;包装及说明书制作,需掌握包装、用药交代;分类验收应用中成药分类码放内容。

布置中药面膜粉制作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组方,教师协助审方,小组分工涉及:中药面膜粉调配、面膜制作、中药面膜试用,试用后评价。在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中,完成“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的中药饮片调配流程,在全过程实践中掌握调配工具使用,学生能完成中药饮片的初加工,能熟练粉碎中药,并按比例调配处方,并在实训课上熟练使用产品,课后反馈产品制作使用心得。

通过将小产品制作融入实训教学课堂,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热情,期待每次实训课的产品制作。每次的实训课堂都有成果输出,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小组分工协作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提升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实训课全流程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升能力。将产品制作引入实训课程,师生全过程参与其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改革后的实训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更能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打开新思路。

(四)课堂评价及考核

课程采用全过程评价,多角度、多维度综合性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课堂的参与度(出勤率、课堂表现)占15%、产品制作完成度10%、调配实训考核占30%、在线学习占5%、期末考试(线下)占40%,实训考核综合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更注重对实践技能的考察。线下考试主要对审方、中药应付、发药交代、中药养护与管理、中药调配等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

三、结语

“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12]职业教育立足于培养适合企业、行业、产业的需求,[13]各项专业课程的设置是需要配合行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将行业发展需求渗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该行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为走向社会就业打基础。“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改革,结合课程特点将产品制作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活学活用,让教材的东西在实训课堂真实呈现,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知识是基本素养,技能锻炼是重点,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中药调剂技术”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最能体现药师岗位技能的课程,通过“产教融合”项目课程设计,促使传统课程以适应行业、社会的需求,推出将产品制作引入实训课堂的方式,能将教材中各个项目有机协调,教材各章节知识服务于产品制作,更能体现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改革的可行性。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成果输出为驱动,将中药产品制作引入实训课堂,需要学生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课堂的产品制作能检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产教融合项目教学改革与中药产品的制作结合,能激励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14]坚定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激发学生对祖国医药事业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J]. 财会学习,2023(21):3.

[2] 夏小禾. 八部门联手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J]. 今日制造与升级,2023(08):12-13.

[3] 夏文彬.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3):153-154+157.

[4] 熊翠威. 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5] 廖红,刘静,熊丽溶. 中药调剂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农家参谋,2020(20):236.

[6] 阮洪生,王翰华,钱桂敏. 中药学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标准的开发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21):25-28.

[7] 段红,翟科峰. “新医科”视角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04):319- 320.

[8] 周星宇,江希望. “新医科”下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4(06):26-33.

[9] 罗益远,夏苗芬,柯晓,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项目课程设计:以《中药鉴定技术》为例[J]. 人参研究,2023,35(02):62-64.

[10] 张栖. 产教融通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4(01):149-152.

[11] 黄欣碧,傅红. 中药调剂技术:第3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2-5.

[12] 王一男,杨冬芝. “产教融合、双轮驱动”下药学专业“三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06):715-719.

[13] 程娟,金璟. 职业本科专业基础课课内实践环节的探索: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4(01):49-52.

[14] 许涛.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育人工作思考[J]. 中国就业,2024(03):94-95.

(责任编辑:邵秋露)

作者简介:刘月(1987—),女,博士,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医药学院专职讲师,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教学与针灸临床;付文晶(1983—),女,硕士,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医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药学;王新雨(1986—),女,博士,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医药学院药学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及分析。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中秋明月
幼儿100(2019年26期)2019-09-10 11:54:42
浅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346”产教深度融合中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的作用与做法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