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学旅行是文旅融合发展催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激发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综合文化素养。高校图书馆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服务能够推动实现青少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促进周边旅游区域的文化景点开发,使文化旅游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文章立足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延伸,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的内涵与优势,讨论了影响研学旅行服务成效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研学旅行;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077-03
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提升其综合素养为目的开展的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1]。我国非常重视研学旅行的发展,自2013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门等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推动和规范研学旅行的发展[2]。随着政策和规范的逐步优化完善,研学旅行也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作为社会公共教育主阵地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应将研学旅行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结合各教育阶段中的科学、技能、文学、艺术等学习实践需求,合理设计研学课程,探索创新教育形式,使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紧密相连。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研学旅行服务研究与实践尚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大的探索进步空间,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案例和结合在校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科学规范的研学旅行服务机制。
1 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的内涵与优势
1. 1 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的内涵
广义的研学旅行是用户出于精神文化需要所开展的文化考察活动。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定义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随着高校研学活动的开展,研学范围不再限于中小学,所有教育部门开展的有计划、有教学目的的课程行为都属于研学旅行范畴[3]。研学旅行是一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的创新形式和重要内容,对参与者起到了重要的实践育人作用。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是指在高校图书馆或其他部门的组织安排下,在图书馆内部或周边区域开展的青少年集体性旅行体验或研究性学习教育活动。随着教育和科研职能的强化,很多高校图书馆已尝试设计和开展研学活动实践,创新文化教育与传播形式。
1.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的优势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促进研学旅行服务高质量稳步发展,自2013年起,我国推出了一揽子支持和指导研学旅行开展的政策文件,对研学旅行的定义、组织流程等进行规范,研学旅行逐步走入正轨,已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大众需求和利好政策的双重推动下,高校研学旅行也得到迅速发展,多所高校调研结果证实青少年研学旅行市场广阔,一些高质量研学课程和经典研学路线正在发展为刚性需求。《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学生和家长对研学产品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家长愿意为孩子开展研学旅行支付合理的费用[4]。在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具备先天优势:首先,高校图书馆自身就是研学旅行的重要场所,我国多所知名高校的图书馆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馆藏和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研学活动,供广大青少年开展实践学习。其次,高校图书馆具备组织研学旅行的各项条件。研学旅行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活动,需要开展课程设计、人员组织、知识准备、研学过程和课后总结等相关工作,也需要专业人员与专业设备,高校图书馆具备突出的人才和设备优势,能够支撑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活动[5]。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2. 1 定位不明确
不同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的成效存在明显差别。一些知名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的能力较强,但多数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开展得较被动,服务质效有待提升;一些高校图书馆将研学旅行简单理解为参观旅行活动,馆员在引导青少年入馆后仅介绍图书馆概况,其后便指导学生寻找和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6]。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混淆研学旅行与阅读推广概念,整个研学过程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阅读,忽视了研学的实践环节,没有将实践与理论进行较好的融合。高校图书馆对研学旅行内涵的认识不深刻、定位不清晰,造成课程目标模糊,过程组织不规范,导致研学旅行流于形式。
2. 2 内容单一
多数高校图书馆开展青少年研学旅行的内容单一,模式僵化。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将自身作为研学旅行的主要场地,周边区域涉及较少,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充分挖掘周边区域文化和教育价值潜力,导致多数研学旅行活动都以馆情介绍和阅读活动为主,缺乏特色[7]。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的开展形式单一,整体研学活动几乎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除了学生进馆时的简单浏览活动,几乎都是知识讲授环节,缺乏研学活动应具备的合作性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环节。
2. 3 供需不匹配
由于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沟通有限,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活动时一般会按照高校学生的需求情况开展,导致中小学生对研学内容不适应,感觉研学知识复杂晦涩。此外,研学旅行要求具备一定的特色性,即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但当前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的特色不明显,导致青少年参与研学旅行的体验不佳。
2. 4 制度不健全
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是在国家宏观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开展研学旅行服务,自身尚未制定形成规范机制。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相关研学旅行服务时,仅提供基本路线和内容概况,不公开对应的课程设计、人员数量、配套设施等相关情况,研学旅行完成后也缺乏对应的活动总结、用户反馈等环节,宣传力度不大,随机性强,研学旅行活动质量评价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8]。研学旅行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群体,课程学习、实践研究、分组讨论和安全管理等应上升为岗位责任,但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未制定研学旅行的岗位责任制,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3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优化策略
3. 1 深刻理解研学内涵,明确服务定位
当前,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仍处在起步阶段,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文化服务的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深刻理解研学旅行服务的内涵,转变固有思维,准确把握服务定位。高校图书馆研学服务应强化课程设计和课程形式,同时注重除图书馆之外研学场景的开发,强化课程内容与区域特色文化相结合,提升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物理世界事物的认知度,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9]。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应以“综合实践育人”为目标,不能将研学活动简单归结为浏览参观或阅读推广的“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的单一活动,在课程组织上应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研学旅行服务内涵的理解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准确把握服务定位,真正组织开展青少年所需和喜爱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 2 强化过程管理控制,构建运营机制
高校研学旅行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作,包含一系列环节,高质量研学旅行需要强化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同步构建科学规范的运营机制。课程设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核心环节,需要馆员投入大量精力,一方面需要馆员与周边中小学校进行对接,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各学科学习内容与研学活动所需,同时调研本校学生的研学活动所需,根据不同的参与群体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需要馆员强化与周边文化旅游景点的联系,强化相关知识文化学习,将周边景区的文化内涵浓缩到研学课程中,实现学生课堂知识与实践场景的有效衔接。活动策划是研学活动具体开展的前提,需要专职馆员根据研学课程设计和具体研学路线制订特定的研学计划,强化各环节之间的顺畅衔接和各阶段活动目标的达成,确保每场活动都有目标和收获。安全是研学活动的底线,高校图书馆研学活动要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开展,明确每个环节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保障责任。
3. 3 创新研学服务方式,形成特色品牌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本馆的研学旅行服务优势要素,强化利用资源、人才和设备优势,构建特色旅行活动,使青少年在参与研学旅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实践探究能力,强化家国情怀。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引入中小学课堂及课外教学资源,利用相关技术对馆藏资源体系按照研学活动类型进行分类,形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研学旅行服务资源基础。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教育学专家和馆员的专业服务优势,邀请各院系教育专家加入青少年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活动策划等环节,形成科学规范的研学活动框架文件,馆员队伍在框架内填充对应的服务内容,为研学旅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再次,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设备场馆优势,如: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设备为研学旅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利用部分场馆支持开展主题展览活动等,还可在一些特殊纪念日或节日联系周边景点开展主题文旅活动,不断创新研学服务内容,形成特色研学品牌。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品牌建设还要强化活动宣传推广,在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同步直播或图文宣传,提升研学旅行服务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辅助构建优质研学旅行服务品牌。
4 结语
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主动拓展教育职能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深度研读国家和地方文化政策,明确服务定位,同时不断总结过程管理经验,形成科学规范的运营机制,保证研学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品牌化是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需要强化利用资源整合、人才服务和空间设施优势开展品牌化研学旅行服务,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打造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 殷环环.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与阅读推广研究:以江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2):116-120.
[2] 叶建金.高职院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实践探索: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1):75-80.
[3] 杨杰,李秋月.文旅融合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延伸服务的路径选择[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10):69-70.
[4] 林玉婷,杨旭闽.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的构建及推广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3(5):64-70.
[5] 万乔.多元协同视角下高校图书馆融合发展模式及思路[J/ OL].农业图书情报学报,1-8[2024-03-30].
[6] 芦晓红.图书馆研学旅行现状和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7):20-28.
[7] 王秀玉.文旅融合时代高校图书馆爱国主义研学旅行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3(1):76-79,88.
[8] 叶建金.文旅融合时代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2):92-99.
[9] 幸娅.基于地方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开发及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14):19-21,27.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