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优化社会教育服务探索

2025-02-18 00:00:00张振有周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双减

摘 要:文章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为切入点,提出了“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优化社会教育服务的措施及建议,包括提供精准化差异服务,拓展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面向青少年读者开展普惠化、交互式、沉浸式服务,校内外联动共建泛在化阅读环境,提升对正规教育的支持能力等,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探索更高质量的社会教育服务路径提供思路。

关键词:“双减”政策;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017-03

本文系2022年度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般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优化社会教育服务的思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WHSKL2022027。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应重视青少年的多元化发展[1]。依托公共财政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强化文化教育的公益属性,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家庭教育成本、缓解家庭教育焦虑[2]。因此,对公共图书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青少年群体提供社会教育的职能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探索更有质量、更具活力的社会教育服务路径极其重要,有助于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社会责任,推动图书馆事业和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1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是指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对公众进行各种类型的知识教育,其社会教育对象不受年龄、文化水平、社会阶层等限制,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影响更为广泛,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渗透性更强[3]。1975年,国际图联将“开展社会教育”定为图书馆的四大社会职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指出公共图书馆要强化社会教育职能,可以在一定基础上加强馆校合作,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4]。

“公益、平等、普惠”既是公共图书馆的立足之本、办馆基石,更与社会教育的特质相契合。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公益性教育服务,是倡导终生学习、提升民众文化素养的中坚力量。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属性本质上是恒定的,但就文化服务而言,其内涵的外延和拓展需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不断进行调整。从最初的改造国民、开启民智,到让每一位民众获得均等化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再到全民终生学习的社会教育支持,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引导青少年阅读的必要性及青少年阅读服务现状

2. 1 引导青少年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迫于应试压力,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时间被繁重的课业挤压,一些青少年坚持阅读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打卡”任务,被动阅读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完整的阅读体系,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阅读质量和思维能力。在应试教育和历史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青少年主动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意识比较薄弱,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青少年逐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可以自主安排的课外时间。公共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需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利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除为青少年提供阅读空间支持和丰富适宜、可读性强、知识面广的文献资源支持外,还需结合青少年的实际阅读需求,大力开展相关阅读推广活动,激发青少年的阅读热情,培养其深度阅读习惯。青少年通过阅读推广活动能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既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又能扩大知识面,提升自学能力,从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2. 2 青少年阅读服务现状

当前,公共图书馆对青少年阅读服务的重视程度仍待加强,存在服务模式固定、活动数量不足、内容缺乏创意;单向知识传播,缺乏个性化服务,馆员专业服务水平较低,不能对青少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服务深度不够,对青少年群体的阅读需求缺乏深入分析;阅读推广活动偏向低龄化,未能覆盖全年龄层的青少年等问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在青少年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提升方面仍需积极探索。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对自身在“双减”格局中的新属性和新功能定位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如何以“双减”政策为指引,紧扣需求,精准定位,丰富功能,承担新时代发展所需的社会教育使命,成为当下公共图书馆亟须思考的问题。

3 “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优化对策

“双减”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走进图书馆,作为对公众文化需求较敏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应迅速感知职责与使命,积极探索契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型服务内容及方式,这既是公共图书馆强化新时代角色定位的必要,也是新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使命。

3. 1 完善分层阅读模式,提供精准化差异服务

公共图书馆要强化资源投入,构建和完善分层阅读模式,为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提供精准化的差异服务。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内容,提供不同层次的阅读指导,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加快构建适读图书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对课外读物进行精准分级分类,整合青少年读者所需的经典著作、课外必读书目、综合性图书等,主动提供更多的专业化阅读指导,构建网络阅读空间,积极开拓网络阅读阵地。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基于青少年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数据、借阅习惯、借阅偏好、参与活动等交互行为进行大数据统计,充分挖掘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分众服务的用户阅读画像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模式。

3. 2 拓展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公共图书馆要重视社会教育内容资源的供给质量,将科普与艺术、历史、人文等进行有机结合,为青少年打造精品阅读内容。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与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联动,拓展建设科普活动基地;将科普知识融入社会热点,组织开展科普剧或科学实验表演秀等活动,以“有趣+有用”的活动内容吸引青少年参与活动。目前,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馆员的专业背景比较单一,因而在开展涉及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活动时能力稍显不足。因此,为拓展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公共图书馆亟须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挖掘馆员潜力,发挥馆员专长,鼓励馆员参与多渠道的交叉学科领域的课题研究,提升其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参与社会科普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以“线上+线下”模式向青少年展示高科技前沿成果,激发青少年探索科技的热情,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跨界融合,丰富社会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与微信读书、喜马拉雅听书、有声图书馆等合作,联合打造现象级社会教育IP,强化公共文化教育产品联动输出[5]。

3. 3 开展普惠化、交互式、沉浸式服务

公共图书馆需延伸服务半径,重视特殊群体的青少年读者服务,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化与均等化[6]。对于缺乏家庭教育时间的群体,如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公共图书馆可以适量倾斜社会教育资源,搭建课后阅读基地,强化针对他们的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在完善未成年人社会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公共图书馆还要重视开展社交网络交互式、沉浸式服务,抓住社群互联的时代契机,将信息服务、知识经济等相关概念融入互联网社交网络,将具有相同课后教育需求的青少年聚集起来,形成社交网络关系,满足和挖掘其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实现持续的主动服务。

3. 4 营造泛在化阅读环境,提升正规教育支持能力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主动作为,与中小学校合作,共建联动教育体系,打造泛在化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群体的持续性学习提供保障。泛在化自主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其创新能力,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可开设社会教育支持空间,如“作业支持空间”“兴趣探索空间”“创客空间”等,并配备相应的纸质文献、电子资源以及媒介工具等,营造一站式学习环境,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图书馆成为青少年心中理想的学习服务支持中心。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课堂教育提供支持与辅助[7]。公共图书馆要主动了解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前沿动向,探索校内外教育互补的有效模式,厘清校内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与管理机制[8],不断促进馆校合作教育的深度衔接,设计开展基于馆校合作的读者服务活动品牌,将课余补充教学服务“一站式”推送到青少年面前,提升正规教育支持能力。

4 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时代契机,转变服务思维,积极承担正规教育支持使命,拓展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多元合作将图书馆打造成为青少年便捷获取教育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实现社会教育由平面到立体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 OL]. [2024 - 08 - 19]. https:/ / www. gov. cn/ gongbao/ content/2021/ content_5629601. htm.

[2] 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1(9):20-26.

[3] 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8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 OL]. [2024-08-19]. https:/ / www. gov. cn/ xinwen/2017-11/05/ content_ 5237326. htm.

[5] 司莉,罗泉.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跨界合作[J].图书馆论坛,2020(8):70-77.

[6] 苏福,柯平.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7(9):55-61.

[7] 张惠梅.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正规教育支持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2):14-17.

[8] 李一喆.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综述[J].江苏科技信息,2021(21):34-37.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00:08
促进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发挥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38:53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23:49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举措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