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体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旋律和精致的音乐结构而备受关注。《故园恋》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人们对故土的深深热爱和思念。本文将对这首作品进行全面的音乐分析和演唱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经典之作。
二、艺术歌曲《故园恋》简介
(一)作词人介绍
《故园恋》的词作者为杜志学。“杜志学,词作家,研究员。在他歌词创作的二十多年间,始终追求以‘真、善、美’来作为作品的核心立意,并能用‘以小见大,以平见奇’的生活素材,形成属于自己歌词的创作意识。”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杜志学的《故园恋》也由此问世,并迅速走红。
(二)作曲家介绍
《故园恋》是作曲家刘聪的代表作之一。刘聪的音乐作品涉及多个类型,如艺术歌曲、交响乐、管弦乐、器乐重奏等,涵盖思乡、环保、古诗歌等题材,以鲜明的现实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而独树一帜。《故园恋》这首歌曲在整体构思、题材选择、技法运用上都实现了个性与理性的结合,在钢琴伴奏方面展现出丰富的美学意蕴。
(三)歌曲《故园恋》的创作背景
1994年,沈阳音乐学院以新中国成立45周年为契机,组织了一次“爱祖国爱家乡”的征文活动。当时,杜志学参赛并创作了一篇独具匠心的文章。刘聪偶然看到这篇获奖文章,仔细阅读后被其朴实的情感所打动,便诞生了《故园恋》的创作灵感。他巧妙地把文章中的情感与意境融入音乐,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感情,由此创作出意境独特、歌词优美、旋律动人的《故园恋》。
三、《故园恋》音乐分析
(一)歌词特点
在艺术歌曲中,歌词往往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状态以及其对生活、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故园恋》是一首表达对家乡热爱和对美好生活憧憬的艺术歌曲,作品的歌词和旋律组合都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了艺术歌曲的特点和魅力,使听众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歌曲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意境。以“河水清清山道弯弯”为例,这句歌词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河水清清”和“山道弯弯”配合下行八度音阶,描述了河水清澈而山路崎岖的景象,为听众呈现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使歌词与旋律完美融合。“绿草幽幽童谣串串,几多欢乐几多梦幻”,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词人童年时期在故乡度过的愉快时光。“是你给我生命,山一样的性格,水一般的心田”这几句歌词,则更多地从抒情的角度来表现其对故乡的深情,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将故乡的自然风光比作赋予自己生命的母亲,生动地表达了其对故乡的感恩之情。
(二)曲式结构
歌曲的结构对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园恋》运用了“A—B—C”的曲式结构,这种结构不同于传统的“A—B—A”结构,使歌曲旋律更加多变,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歌曲通过这种结构的安排,巧妙地将旋律和歌词联系在一起,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前奏部分包括第1小节至第8小节,采用同主音的F大调和f小调交替进行,运用歌曲人声部分第一句的材料,使用分解和弦、琶音、调性的游移、三连音节奏等变化,游移的调性增加了旋律的色彩,使旋律跌宕起伏,营造出游子深情、依恋、思乡的情感基调。
第9小节至第17小节为A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包括第9小节至12小节,半终止为属和弦,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不舍与依恋之情。第二乐句包括第13小节至17小节,是带有扩充性的乐句,终止在主和弦上,通过柔和的旋律色彩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处对家园的深厚感情。
随后,在歌曲的间奏处(第18至22小节),经过5个小节将A乐段的深情依恋转化为B乐段的温暖亲切,起到连接A段和B段的过渡作用,再现了前奏部分的激昂和明快,为B段的调式转换作铺垫。
第23至32小节为B乐段,其中第一句的三连音采用了适当的切分节奏,使旋律更加优美动听。随着旋律走向全曲最低音,作品情感逐渐积累,为旋律攀升至高潮做准备。第二段歌词与A乐段中的第二句遥相呼应,重复采用了三连音的切分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小时候在家乡生活的情景。此后,在第31、32小节,通过高亢的“啊”将歌曲推向高潮并进入C乐段。
进入C乐段(第33至47小节),这部分同样采用了三连音的切分节奏,通过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将歌曲的情感推向顶点,强烈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故乡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三)旋律特征
《故园恋》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作品最开始的伴奏部分从柔和的弱拍展开,流畅地奏出七和弦,钢琴旋律采用了歌曲主题部分的素材,从八度音程进行分解和弦,并巧妙地运用上行琶音作为人声引子,引导听者进入歌曲的主题。
旋律生动地展现出歌词中所描绘的故园场景,如“河水清清”的旋律仿佛是河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山道弯弯”的旋律则形象地表现出山道的蜿蜒曲折,让听众聆听旋律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故园的美丽画面。
作品中既有缓慢抒情的节奏,如歌曲开头部分以缓慢的节奏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如同游子在轻声诉说对故园的思念;又有活泼、激昂的节奏,如中间部分节奏加快,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赞美与热爱。同时歌曲旋律起伏较大,如“啊,我的家园”这一句,旋律从低到高再到低,形成波浪式的旋律线条,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如在一些乐句中运用装饰音作为点缀,让旋律更加细腻、动人。这些音符的运用为旋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韵味,使歌曲更具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四)和声运用
《故园恋》的和声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和声进行,又有现代的和声手法,运用了大量的七和弦和九和弦,通过不同和弦的连接和转换,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例如,歌曲的前奏部分通常采用小三和弦等较为柔和、抒情的和弦,营造出一种游子依恋故乡的忧郁氛围,为后面歌曲旋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描述故乡景色以及游子回忆儿时生活的主歌段落,和声进行相对平稳,并较多地使用了主和弦、下属和弦以及属和弦等常见的正三和弦,使旋律听起来优美、温暖。如在“河水清清山道弯弯,无名的小镇我的家园”这一句中,和声以稳定的进行来描绘故乡的景色,给听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从主歌向副歌过渡时,歌曲引入了一些离调和弦或者色彩性和弦,如副属和弦等,制造出一种暂时的不稳定感,使歌曲旋律随和声变化逐渐向高潮部分推进。
副歌部分是歌曲情感的高潮,和声变得更加丰富。比如“小小的山村,我成长的摇篮,是你给我生命,山一样的性格,水一般的心田”这一句,使用了属七和弦等力度较强的和弦,提升和增强了和弦变化的频率与音乐感染力,使听众深刻地感受到演唱者情感的迸发。
结尾处的和声逐渐回归到稳定的状态,再次使用主和弦等较为稳定的和弦,让音乐在平和、舒缓的氛围中结束,使听众在听完歌曲后仍然沉浸在游子对故园的思念和回忆之中。
四、《故园恋》演唱研究
(一)咬字吐字
《故园恋》是一首情感细腻、富有诗意的歌曲,因此在演唱时演唱者要将每个字都咬得清晰准确,让听众能够清楚地听到歌词的内容。如A段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故园”“河水”“山道”等,要通过清晰的咬字来突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而在唱到“无名的小镇我的家园”这句歌词时,演唱者将“无名”“小镇”“我的”“家园”这几个词的发音咬得圆润饱满,能够使听众感受到演唱者对故园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在演唱《故园恋》时,演唱者还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和节奏特点来掌握吐字的轻重缓急。在唱到C段“小小的山村,我成长的摇篮”这句歌词时,可以将“小小的”“山村”“我成长的”这几个词吐得轻一些,而将“摇篮”这个词吐得重一些,以突出故园在游子心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演唱者在演唱时还要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音。如演唱者要注意声母“L”“N”与“T”“D”的音韵特征和发音位置;还要注意一些字中“a”和“e”的发音,以便更好地诠释《故园恋》的情感和意境。
(二)气息运用
在歌曲演唱开始前,演唱者要放松身体,进行充分的呼吸,将气吸到肺中,感受肺部的扩张及肋间肌的舒张。例如,演唱者在演唱开篇“河水清清山道弯弯,无名的小镇我的家园”前,要充分吸气,才能为后续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气息流畅,以保证声音稳定和连贯。
在歌词之间的短暂停顿处,演唱者也要进行快速的换气,以补充气息。比如在“绿草幽幽童谣串串,几多欢乐几多梦幻”与“牧歌里走过淡淡的岁月,劳作中长大结实的儿男”这两句之间要迅速地换气,以便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撑下一句的演唱。
《故园恋》的节奏有一定的变化性,在节奏较慢的部分,如“小小的山村,我成长的摇篮,是你给我生命,山一样的性格,水一般的心田”这部分,演唱者要将气息控制得恰到好处,根据歌词的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有节奏地吐气,以营造出一种深情回忆的氛围。而在节奏较快的部分,如一些三连音的段落,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要更加灵活,既要保持气息稳定,又要使声音具有弹性和活力。
为了更好地呈现最后的结束句,演唱者要在前面的演唱中逐渐积累能量,使“同一方的沃土”和“同一片蓝天”两句力度逐渐增强,为结束句作铺垫。在唱到“片”“蓝”“天”字时,演唱者要控制好声音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歌唱到最高点时控制好力度和音量,以营造出最终的高潮效果。
(三)情感表达
歌曲的开篇,作词人通过对故乡的山水“河水清清山道弯弯”以及小镇的描写,表达出游子对故园的深深怀念之情。演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时,要以轻柔、舒缓的声音唱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接着,歌词中的“绿草幽幽童谣串串,几多欢乐几多梦幻”是游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朋友嘱托父老企盼”所表达的是游子浓浓的乡情。在演唱这部分时,演唱者声音要更加温暖、亲切,要将童年的欢乐和对乡亲的深厚感情融入歌声中,让听众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河水依依山道缠绵,终于走出我的家园”这句歌词表达了游子离乡的不舍,而“挥手时涌起冲动的热血,憧憬中走近新奇的空间”则表现出游子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期待。演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时,要将游子离乡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这份情感既有其对故乡的不舍,又有其对未来的向往,声音要更加丰富和饱满。
歌曲的结尾“小小的山村,我奋发的起点,愿你与外面共有,同一方的沃土,同一片蓝天”,表达了游子对故园的美好祝福。在演唱这部分时,演唱者声音要坚定、有力,唱出游子对故乡的热爱和期盼,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创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要真挚、自然,不能过于夸张或做作。演唱者要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融入歌声中,用声音打动听众,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合理地调整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声音和情感和谐共生,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五、结语
艺术歌曲《故园恋》将朴实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演唱者对其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在艺术性和表现力方面都有所突破,准确把握旋律的情感变化和歌词的情感内涵,使听众深刻地感受到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首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同时,演唱者还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技巧和表演能力,以引导听众走进《故园恋》浓郁的家园情怀之中。
注释:
①王小龙:《为有诗从凤沼来——论杜志学词作中的审美意识与价值取向》,《当代音乐》,2020年7月,第153页。
参考文献:
[1]王璐.刘聪艺术歌曲作品创作特征与演唱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
[2]何婷.刘聪《故园恋》的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平静.刘聪的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演唱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4]李凌慧.声乐套曲《故园恋》的作曲技法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22.
[5]朱城芳.刘聪声乐套曲《故园恋》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7.
[6]韩慧兰馨.声乐套曲《故园恋》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探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9.
[7]李欢.刘聪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演唱与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8]刘璐.刘聪艺术歌曲《故园恋》四首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9]杨小琪.艺术歌曲《故园恋》演唱体会[J].牡丹,2019(15):123-125.
[10]龚苏俊.刘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8(23):134-135.
[11]岳李.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J].大舞台,2015(08):116-117.
(作者简介:闫慧民,女,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责任编辑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