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学院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2025-02-14 00:00:00徐晶董传民王志方
职业教育研究 2025年1期
关键词:制度体系

摘要:制度保障对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至关重要。山东省潍坊市从组织领导、管理服务、教学科研、教师队伍、财力保障等方面,探索构建相互关联、制衡有度、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此来促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制度体系;产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5727(2025)01-0039-06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育人实践活动,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体现[1]。而制度体系问题研究,则是事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产业学院建设与制度体系建设不可分割,需要协同推进。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融合,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为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这种制度体系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章立制,而是要构建相互关联、制衡有度、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使制度高效管用、机制运转畅通,大大降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2022年,潍坊市第一批签约现代产业学院25所;2023年,潍坊市第二批签约现代产业学院21所。当前,潍坊市已有3所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先进行列。“歌尔匠造人才培养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职教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得到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总结和推广潍坊做法和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必然要求

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必须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保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全面系统、规范有序、健康持续发展[2]。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保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系统性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创新育人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由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共建、共管、共治,协同组织推进的,亟需探索形成畅通意见表达、利益诉求、权益维护、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制度体系;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又是一种集多元治理、产业育人、综合教育、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教育组织活动,亟需探索形成人才链、知识链、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并重的制度体系;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还是一种学院管理形态,诸如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基层党组织等,亟需探索形成“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财权,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3]。制度系统化、常态化,有助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形成高效、和谐、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制度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对接性,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诸多内控制度有效衔接、整合,使制度与制度之间系统协调一致,形成制度机制,从而有效固化传承创新产业育人活动和行为。制度体系建设突出系统性、整体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创新推进。在产业学院建设中,潍坊市完善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逐渐形成齐抓共管、清晰严密的工作责任体系,有力保证产业学院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推进。

(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保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规范性

如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促进现代产业学院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组织属性看,现代产业学院首先是育人教育,应遵循一般教育规律和办学特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制度来规范建设活动和办学行为。其次,现代产业学院又是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跨界性、引领性和多样性等本质特征的新型办学组织。这就为制度体系建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不断更新和丰富建设行为规范和表达机制,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4]。潍坊市从规范组织管理层面上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制定颁布了《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实施意见》《潍坊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关于进一步细化落实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政策的通知》,明确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行为规范、操作流程等,为推动产业学院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规范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指南。

(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保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可持续性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壮大,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因此,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制度体系建设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制度体系建设,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把制度体系建设贯穿于整个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就会持续有效地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深入进行。反之,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机制作保障,缺乏管理、监督、激励、控制和协调的全过程、宽领域的制度机制安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就难以顺畅运行和持续有效推进。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潍坊市政府、企业、院校未雨绸缪,探索形成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诸领域、诸环节、多方面、全方位的制度机制。同时,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常抓不懈,持续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深入开展。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

现代产业学院是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校企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形成的发展联合体、命运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始终促进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刻内涵。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潍坊市高度重视制度的培育和构建,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从而保证产业学院建设行稳致远、高效运行。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探索形成强化领导、严密组织的政治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首要问题。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产业学院建设组织更加严密、有序,方向引领更加正确、科学。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中,潍坊市突出抓好目标任务制度、领导责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探索形成强化领导、严密组织的政治保障机制,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走深走实,取得实效。具体而言,一是建立目标任务制度,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紧紧围绕产业学院建设目标,将任务分解为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突出实训基地建设、共建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科学运行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六大项,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二是建立领导责任制度,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厘清治理主体权、责、利关系,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前提。政府政策积极引导,学校、企业(行业)等多元参与,建立纵横权力制约的制度机制,明晰权力配置、制约、协调及监督等。目前,潍坊市成立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专班,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市委组织部等15个单位组成,协调解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校企合作构建横向权力制衡的体制机制。实行现代产业学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参与各方共推人选担任产业学院院长、副院长。潍柴产业学院建立“理事会+院长+工作专班”管理产业学院具体事务,细化职责分工,工作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从根本上解决“谁决策”“谁来做”“谁监督”等问题。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同联动、共同推进。为了进一步统筹协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2022年潍坊市出台了《潍坊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形成问题收集、研判、分析、答复、测评的良性循环工作机制,对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零障碍”排忧解难。

(二)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制度,探索形成服务精准、高效、务实的管理机制

管理服务制度是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管理机构、个人服务等的活动规范和行为规范,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管理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产业学院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潍坊市完善管理服务制度,形成服务精准、高效、务实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是建立平台服务制度,贴近实际、规范服务。2022年5月12日,正式建立全省第一家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公益服务平台——“潍坊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此服务平台以“开放、融合、赋能”为宗旨,开展产业服务、人才服务、技术服务、项目服务、政策法规服务等。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101家、驻潍高校和市外高校各21家、“专班成员”单位21家入驻服务平台,分别为100多家高校和1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潍柴产业学院对接产业需求,整合资源,校企共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形成平台引领、项目驱动、科教互融、理实一体、协同创新的师生共育模式。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对接天瑞重工,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将产业学院打造成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二是建立校企对话制度,严密组织、务求实效。2022年4月28日,潍坊市举办首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话会,开启校企对话,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实施市县工作专班联动制度,形成周调度、月通报、两月一次向市政府常委会汇报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评议奖惩制度,激发活力、干事创业。根据产业学院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工作绩效评价制度。严明奖罚,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程度不够、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纪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四是建立院内管理制度,现代治理、科学有序。制定产业学院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逐步完善形成层次分明、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三)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制度,探索形成不断创新的教研工作机制

教学科研制度,是构建高水平教研制度体系的根基和核心。所谓教学科研制度,就是对产业学院教学科研活动及其行为的深入把握和规范,如产业学院应该教什么、如何教;产业学院科技项目应该研发什么、如何研发;如何处理产业学院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一些事关产业学院教学与科研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都属于教学科研制度体系需要研究规范的内容和范畴。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制度体系的目的是确保产业学院教学科研始终遵照教学科研规律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律有序推进。目前,潍坊市积极探索规范高水平专业(产业)群、规范教学课程设置、规范实习实训基地、规范项目研发与服务等制度,逐步形成不断创新的教研工作机制,促进产业学院教研工作创新开展。一是建立专业(群)制度,突出优势、服务发展。现代产业学院依据主导产业、前沿产业等不同产业性质、需求和目标任务,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群),打造符合潍坊产业发展实际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群。同时,随着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及时调整、优化、升级专业(群),努力培养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潍柴产业学院突出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领域;歌尔科技产业学院本科突出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突出研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智慧蔬菜产业学院共建园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等国家优势专业;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围绕潍坊市磁悬浮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二是建立课程设置制度,优化结构、专业标准。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技术技能培养,提升职业胜任力、可持续发展力,突出产业(专业)性,把产业教育资源深度融入教学课程设置中,开发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专业、岗位一体化。同时,兼顾课程设置的综合性,推进课程体系化、系统化、优质化。积极探索构建“知识型+技术型+产业型+创新型”课程设置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群动态课程体系标准的创新开发机制。歌尔科技产业学院设置产业应用型和行业高质量标准型课程,既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又满足企业对实际工作的要求。三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制度,整合资源、科学管理。实习实训基地是产业学院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培训与鉴定的教研实训平台,一般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基地是产业学院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引进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潍柴产业学院不断规范涵盖动力机械、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研发等产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四是建立研发服务制度,寓教于研、服务社会[5]。充分发挥科技研发优势,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主战场,组建校企合作研发团队,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及时解决企业科技研发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科技研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四)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探索形成人才集聚、结构优化、培育提高机制

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教师是专业建设、人才教育培养、科技服务企业等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如果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整体素质不达标,那么产业学院一切工作便无从谈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科学、合理和有序的制度机制的支撑和保障。潍坊市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制度,形成人才集聚、结构优化、培育提高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学院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是建立岗位特聘制度,集聚人才、激励人才。歌尔科技产业学院按照产业研发与教学相统一的能力标准竞聘教师,有企业工作与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达50%以上。潍柴产业学院注重人才专业化、多样性和应用能力,实施“特岗特聘”的人才聘用制度。二是建立柔性引进制度,双向交流、畅通渠道。一方面,利用项目研发、实训基地等柔性引进企业技术骨干、企业技术带头人;另一方面,将产业学院优秀教师选派到企业挂职锻炼,建立校企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共同承担产业学院教学与科研任务,发挥人才“嫁接”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和进步。三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遵循规律、培育提高。针对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和教师不同情况,完善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尤其是外出培训、考察、观摩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四是建立测评考核制度,激发潜能、消除惰性。遵循产业学院教学科研规律和特点,突出教师教学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健全教师考评制度评价、执行及监督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建立健全财力保障制度,探索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财力保障制度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根本物质保证。所谓财力保障制度,是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财力来源及使用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的制度。潍坊市探索建立政府财政统筹制度、行业企业融资管理制度、民间融资管理制度等,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为主、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财力支撑力度。一是建立政府财政统筹制度,统筹管理、正向激励。《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经认定的现代产业学院按实际投资额的50%给予建设奖补,其中经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政府认定的最高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补支持”,“按产业学院在校生数(在潍坊就读期间)生均经费(山东省定普通本科生均经费)1∶0.5连续五年给予补助”。同时,为调动和激发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潍坊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金融+土地+信用”组合式的激励政策,“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二是建立企业融资管理制度,专款专用、风险监控。行业企业投入的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创业平台、实训平台等专项资金,按照需要、高效、专用原则,严格审批,依规使用。三是建立民间融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多元筹措。积极拓展办学资金来源,倡导和鼓励企业家、慈善家、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依法依规捐助产业学院建设。

三、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制度体系的有效途径

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面,潍坊市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已十分丰富且颇见成效。认真学习和研究潍坊市的做法和经验,将带来诸多深刻启迪和宝贵教益。

(一)顶层设计、科学论证,准确把握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方向

顶层设计是对未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制度体系的整体谋划。制度体系承载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战略任务和规划,承载着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文化的创新成果,体现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管理意志,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特别是作为创新型的学院组织管理形式,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潍坊市高度重视政府组织引导,院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正确把握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周密布局,科学论证,着眼落实。一是立足全局,统筹设计。深入领会党和国家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着眼于制度体系建设的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全面布局,尽量避免设计上的偏差或失误。二是系统协同,科学运作。实现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系统协同、科学运作,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合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深入调研,征求民意,特别是征求参与方的意见和建议,深思熟虑,系统规划、严密组织,尽量将设计前、设计中、设计后的所有制度安排的内容、问题和方案想清楚、弄明白,努力使顶层设计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三是严格执行,落地生根。制度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顶层设计要保证制度体系合理、合规、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同时,制度具有鲜明的强制性特点,一旦建立,必须严格执行,不执行、执行不力都要受到相应惩处,顶层设计方案应充分体现这种不可触碰的底线。

(二)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刻内涵

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教育组织形态。制度体系建设是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创新领域,也是产业学院建设的创新成果。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必须自觉创新,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这种创新不是无序的,而是在政府指导和周密组织下进行的;这种创新不是实践上的冒进,而是在坚持和完善已有制度体系建设成果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总结制度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考和智慧。要找出制度体系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诸如制度衔接不够、整合功能不强,制度定性规定多、定量指标少,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栅栏密度和硬度等,运用辩证思维和方法,深入调研,缜密分析,优化制度体系创新方案,破解制度体系建设瓶颈性、制约性、失范性难题,丰富和拓展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刻内涵,不断为制度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三)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的进程

制度体系的构建、执行及其作用的客体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者、参与者的意志或意志行为的集中体现,具有自身产生、构建和形成的客观规律性。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会更加自觉地高质量完成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否则,将会变主动为被动。一是制度体系建设与产业学院建设相协调的规律。制度体系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依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需要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和创新。这是因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照制度体系而展开的,制度体系建设对维护和保障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起着正向推动作用。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体系,事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首要问题;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事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制度体系,事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基石;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制度体系,事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治理保障;建立健全财力保障制度体系,事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物质基础;等等。二是制度与制度之间依次联系、相互衔接的规律。制度体系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整体系统运行的重要方面。制度与制度之间依次衔接、互动,形成制度体系与机制才会释放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巨大能量和最大效益。如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中,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需要优化结构、培育提高等环节的制度设置和要件安排缺一不可,进而相互衔接和制约,前后贯通,配套一致,发挥协调作用。这种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教师队伍不断健康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制度体系健全完善的程度与产业学院建设系统的其他方面(文化观念、人的思想觉悟等)相协调、相适应,才会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制度体系建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规律。首先运用全面思维、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制度体系,既有基本制度,又有具体配套规定和办法;既有单项制度建设,又有制度优化配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既要注重制度体系的完善,还要注意制度体系建设的评价和监督,使制度体系诸领域、诸环节有机融合、顺畅高效运行。同时,抓住、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突出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诸如紧紧围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改革,探索形成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探索形成治理现代化、服务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探索形成优化资源整合、集聚合作优势、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制度体系;等等。从实际出发,选择重点方向,攻关突破,努力实现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2024-07-21)[2024-08-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2]刘澍.一校两制:产业学院建设的制度设计[J]. 职教论坛,2024(4):30-39.

[3]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2024-07-30)[2024-08-20].https://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0-08/28/content_5538105.htm.

[4]姚宇华,黄彬,孙丽昕.产业学院:内涵、困境与建设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2):36-44. [5]张卫丰,邢云凤.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校企产教融合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1(23):77-80.

(责任编辑:张维佳)

Research on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Taking Weifa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U Jing, DONG Chuan-min, WANG Zhi-fang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ifang Shangdo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are essenti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y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staff and financial guarantee, Weifa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has explored to construct an interrelated, balanced and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system. With improved institutional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has been promoted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of industrial talents and intellectual resourc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Key words: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institutional system; industrial talents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财会学习(2016年24期)2017-01-10 20:15:23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36:52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4:32
网络反腐渐成反腐倡廉新战场
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 10:35:18
从严治党背景下健全基层干部培训制度体系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2期)2016-03-08 00:13:38
新形势下强化国企党建工作的几点实践探索
世纪桥(2015年10期)2015-11-07 16:14:10
港口建设费征管制度体系研究
中国水运(2015年9期)2015-11-05 11:55:56
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推进生态山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