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获取•表达

2025-02-14 00:00:00高素婷
安徽教育科研 2025年2期
关键词:有效评价过程性评价初中语文

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开展应关注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结合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全过程予以高度关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和有效评价实践的意义入手,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及课例简要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评价" 过程性评价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施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导学单的应用、口头提问、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课堂表现观察及学习成果展示等,对学生的沟通、获取与表达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教师可以设计任务驱动评价,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用的反馈,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他们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反思总结,让语文课堂评价更有效。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最大的瓶颈在于难以量化学习成果,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加上其他学科素养培养的量化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评价难度攀升。教师在组织教学评价时往往以简单的一问一答或笔试的方式进行,简单粗暴,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单一的评价方式也不利于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这样的评价模式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个性化评价,有可能导致评价缺失公平性和准确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对于分数的重视和对学习过程的忽视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影响了学习效果,也有碍学生长远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实践的意义

作为基础学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有效评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多维度的评价策略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完成沟通交流能力与信息获取素养的培养。尤其是自评与互评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学会与他人交流、相处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在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从而让教师也有更多的动力设计组织创新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相长。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实践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施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从评价标准制定开始,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这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与此同时,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多年语文学习的经验,他们也具备参与评价标准制定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对每位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与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与指导。此外,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沟通表达能力。学习活动也要坚持由学生设计,发挥学生群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评价结果的应用也要秉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与学生共同探讨、反思,而不能“讳疾忌医”,只有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

(二)立足“教学评一致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施需要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与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致,避免主观性与随意性。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评价策略与实施效果分享,积极探讨评价标准和评价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评价质量。“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制定评价目标,因此,教学评价要根据教学设计发生改变。这种灵活创意的教学评价策略反过来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评价有效性的实现,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评价体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实践策略

(一)双向交流,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新课标,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组织学生开展双向交流,化被动为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及评价本身进行评价。通过互相评价,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学及学习全貌,促进辩证思维培养。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应围绕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评价结果也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就评价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加强他们对个人学习情况的认识,实现双向交流。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落实过程性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他们从不同视角进行理解和感受,同时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

(二)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引导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施要做到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引导。教师要对学生现有学习基础,包括学习兴趣、语文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及存在的困难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为他们制定个性化评价和指导方案。评价方式要与教学设计相协调且具有多样化,如笔试、口试、课堂作业、小组讨论等。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现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水平灵活制定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帮助。此外,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学习任务完成之余助力教学评价的有效实践,促进学生共同学习、相互评价,激发学生潜能。以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为例,作为文言文,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针对阅读能力强、语文功底深厚的学生提高评价标准;针对阅读能力弱、语文功底一般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复述给身边的同学,在促进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落实相互评价。

(三)有效沟通,落实高效交互

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要在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落实高效交互。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有效的课堂沟通与交互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采用开放式探讨和问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发表看法,在正面交流中丰富教学,让学习过程变得更生动有趣,也让评价变得“水到渠成”。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真诚地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通过创设积极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师生交互更便捷、更高效,也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以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智取生辰纲》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景道具制作及表演,并对他们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视频录制,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视频分享给家长,要求家长群体共同参与评价,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四)有的放矢,优化评价量规

新课标就课堂教学评价提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价量规优化,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迎合学生青春期性格发育特点,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设计简明的评价项目和内容,避免评价过于繁杂、琐碎,引发学生反感;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学内容创新设计评价量表,让教学评价清晰、生动。以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钱塘湖春行》古诗教学为例,可以将评价量表设计如下(表1):

(五)有序表达,鼓励反思反馈

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整体性。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如学生日常写字、读书、习作、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背诵、课本剧表演等方面的材料,记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典型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观察其内在学习品质的发展。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总是流于形式,特别是在评价环节,更是混乱、不清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小组合作的意义,重视学习过程和组内评价,做到有序表达,结合反思反馈,真正做到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为例,就本课而言,很多七年级学生表示“读不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会有更深的理解,散文阅读教学就是这样。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同时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实现评价有效性的落地。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需求创设学习情境,以问题探究为导向,有机组合选文及辅助性学习资源,循序渐进地设计支架式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体现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关注学生表达的流畅度、清晰度以及逻辑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处理能力,鼓励学生释放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意性表达。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利用个人反思与同伴互评让评价更真实也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陈小妹.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245.

[2]谢晓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69.

[3]郭建红.定标·体验·评价: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篇目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4):8992.

[4]徐彩凤,张秋玲.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落实——以第四学段“文化自信”的学业质量为例[J].语文建设,2022(13):1017.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有效评价过程性评价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如何有效评价小学数学作业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7:53: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37:38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33:14
新课标下有效音乐课堂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 15: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