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5-02-14 00:00:00邵和义樊磊
安徽教育科研 2025年2期
关键词:科创青少年科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减轻,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本文探讨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奇思妙想平台等措施,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本文提出了建立科技创新社团、开展竞赛、加强校企合作和社会资源引入等策略,以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最后,本文建议建立实践作品认证平台,鼓励实践创新,进行成果推广宣传,促进学术交流,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创活动。这些措施旨在培养具备科技素养和领导力的未来领袖,支持科教兴国战略。

关键词:

“双减”政策" 青少年" 创新教育" 实践能力

一、“双减”政策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影响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同时增加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这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实践。这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兴趣,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双减”政策加强了素质教育的导向,鼓励学校和社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储备人才。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推动科普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好的条件。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减”政策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的要求

(一)增加自主探索机会

“双减”政策通过减轻学生的额外学业负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丰富课后科普活动

“双减”政策鼓励学校利用科技馆等地点开展课后服务。这样的措施能够丰富青少年的科普类活动项目,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了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的任务目标,这表明国家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也为“双减”政策下如何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提供了方向。

(四)激发创新意识

通过贯彻“双减”政策,可以调动中小学生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五)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因此,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是有益的。

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之路的探索思考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由此,我们需兼顾教师教的方面和学生自主参与方面。

(一)教师教的方面

1.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跨学科课程、项目式学习、创新实验室、校本课程和教师培训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华东地区某中学的创新教育之一:“未来科技领袖培养计划”。这个计划旨在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科技素养和领导力的未来领袖。通过这个“未来科技领袖培养计划”,学校的学生不仅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其他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培养未来领袖方面的积极作用。

2.创新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课程,如编程、人工智能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比如,我校的科技社团加强linkboy平台软件的学习和智能物品的制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推荐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多项智能创新公开赛;我校还开设了多门与科技相关的课程,如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等。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生自主参与方面

1.建立一个开放的奇思妙想收集平台

建立该平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创新思维:平台可以鼓励人们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从而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2)汇聚智慧:通过平台,可以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的奇思妙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智慧的海洋,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3)发现潜力:平台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潜力,通过分享和交流奇思妙想,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动力。

(4)促进合作:平台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之间的合作,共同实现奇思妙想。通过合作,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推动创新的实现。

(5)推动社会进步:奇思妙想平台往往能够解决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通过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建立一个奇思妙想收集平台可以促进创新、合作和社会进步,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2.开发一些帮助学生不断学习创新内容的小游戏

很多学生对电子游戏是没有自制力的,因为感觉很有趣,极易成瘾。若能够通过特殊的游戏合理引导并注入相应的创新学习元素,必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将学习内容与游戏结合,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增强记忆和理解:小游戏通常需要学生思考游戏规则和内容,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培养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小游戏通常需要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提供额外的练习机会:通过小游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额外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开发一些帮助学生学习的小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实践与策略

(一)探索实践

1.建立科技创新社团

学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社团,吸引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可以定期组织活动,如科技讲座、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开展科技创新竞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如机器人竞赛、编程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学校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引入社会资源

学校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如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来校进行交流。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探索策略

1.增强科学素养教育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创新实践打下基础。

2.创设科技创新环境

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如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实践。

3.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如科学竞赛、科研课题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4.引导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着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青少年进行团队合作,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科技创新任务。

6.激发创新兴趣

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技展览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7.提供专业指导

邀请专家学者为青少年提供科技创新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8.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科技创新实践的评价机制,对青少年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表彰,激励他们不断进行创新实践。

9.家长支持

家长要支持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探索。

10.社会关注

社会要关注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实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展示和推广。

以上这些策略都已经经过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笔者认为可以更进一步实践:建立一种实践作品认证平台。类似于积分榜或任务榜,通过提交科创实践作品获取积分。此积分可以换取新的电子模块,也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该策略有以下好处。

鼓励实践创新:平台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科创实践,通过提交自己的作品获得积分,从而激发实践创新精神。

促进学术交流:平台可以成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让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建立评价体系:通过积分榜的形式,建立一种评价体系,对科创实践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推动科创实践的发展。

激励学生参与: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与科创实践并提交作品获取积分,可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推广科创文化:平台可以推广科创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科创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推动社会对科创实践的关注和支持。

总之,建立一种实践认证平台可以鼓励实践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建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参与以及推广科创文化,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五、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宣传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宣传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它不仅能够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还能促进社会对青少年创新潜力的认识。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

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青少年的创新项目和成果,提供项目介绍、创新点以及影响等相关信息。

(二)教育论坛和会议

在各种教育和科技论坛上展示青少年的科技成果,组织研讨会和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点评。

(三)科技竞赛和展览会

通过国内外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博览会等,让优胜者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项目,并得到专业人士的评价和指导。

(四)学校和教育机构

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中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增加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此的关注。

(五)新闻媒体

邀请新闻机构报道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故事,制作专题节目或纪录片,扩大影响力。

(六)合作伙伴方面

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青少年有机会参与真实的研发项目,并在相关活动中展示他们的成果。

(七)政府支持

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

(八)专业杂志和出版物

将优秀的青少年科技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上或出版成册,以供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学习。

(九)教育课程的融入

将优秀的青少年创新案例融入相关教育课程中,作为教学素材,激励更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

(十)父母和社区的参与

鼓励父母和社区成员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支持者和传播者。

总之,通过这些渠道,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认知度,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于科技研究与创新中,同时也能吸引社会资源投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

六、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和实践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在教师教的方面创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生自主参与方面通过建立奇思妙想平台、开发相应的小游戏,可以很好地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社团、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加强校企合作和引入社会资源等实践探索,可以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另外,通过实践作品认证平台的搭建开发和推广宣传,使得全社会都参与进来,以激发整个社会的科创热情。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大力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实践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坚.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创新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279280.

[2]李木桂.简析“双减”背景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J].云南科技管理,2022,35(3):5860.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科创青少年科技
终点站:科创主题乐园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8:58
青少年发明家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