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增强学习小组的活力,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提供外驱力,让小组活力有外力保障;激活内驱力,让小组活力有内力支撑;锁定师与生,让小组活动驱动教与学。此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研究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小组活力;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的多年推进,让学生已经习惯了包括小组学习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从宏观层面来看,高中语文教学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关键是在合作学习中将学习任务具体分配给每个学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1]。但是,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增强学习小组的活力。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思考。
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外驱力,以让学习小组的活力增强有充分的外力保障,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去中心化”。研究表明,“去中心化”是一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充分释放学生学习活力,形成更加积极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2]。
以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的教学为例。在实施小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同组同质的方法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参与小组交流,避免因特别优秀学生的存在而出现小组中心人物。于是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热烈景象:学生会就“中国建筑的特征”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相应的见解。如有学生说,中国古代建筑确实是一个独特的体系,在很多周边国家的建筑中,都能够看到中国建筑的影子;也有学生能够借助于商业广告中所运用的中国建筑的元素,从本义角度解读“钩心斗角”的含义……
由此可知,要想充分激活学习小组的活力,就必须激活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然,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小组学习自然也就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就有了坚实基础。
学习小组的活力仅仅依靠外驱力来支撑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小组学习的时候拥有强大的内驱力。有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等方面的效果显著[3]。教学经验表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自发激活内在的驱动力,绝大多数学生的内驱力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去激活。而内驱力的激发,其主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形成参与表达的动机。考虑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需要,这时的小组学习不能完全采用同组同质的思路,很多时候必须采用同组异质的思路,以保证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还以上面所举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小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某些重点描写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如课文重点描述了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教师就可以采集到这样的合作交流信息:有学生表示对中国建筑的关注焦点在于屋顶,因为屋顶有着丰富的结构,最能引人注目;而有学生则从整个中国建筑的全貌进行阐述,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一些建筑的名称,同时也能够借助于课文当中的相关描述,去勾画出关于中国建筑的整体面貌;还有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的建筑会有那么多的结构”,于是同组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当中就形成这样一种解释:在古代,由于建筑材料所限,人们不可能用当下流行的钢筋混凝土去建筑,只能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于是木材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源头,对木材的加工也成为中国建筑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在中国建筑史上,木工的鼻祖鲁班客观上也就成为建筑的鼻祖,而对木头的加工也就成为体现建筑特征的关键环节……
这样的判断与分析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重心引向木结构的榫卯结构等等,这又帮助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交流空间,学生会发现课文当中所描述的诸多建筑结构,其实都借助不同的结构而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一个有意思的交流细节是,当学生的讨论重点集中在榫卯结构上的时候,不少学生能够从数学之几何、物理之受力等角度进行解释。这客观上演绎出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学习样态,也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助力。
真正有活力的学习小组应当将教师与学生同时纳入其中,应当是教师通过精湛的引导让学生高效地参与。所以增强学习小组的活力必须同时锁定教师与学生两个角色,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衔接,这样也就能够让小组活动在驱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同时,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当中,学习小组是采用同组同质还是同组异质,客观上就取决于教师,而教师判断的依据又是学生内在动力能否得到有效激活。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际上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通过小组学习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力,而学生则用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来让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其教学效能。这也就保证了小组学习活力得到激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蕴含其中。
总体而言,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当中应当重视小组学习的作用,要充分激活学习小组的活力,以夯实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同时得到满足,教师要在研究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让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这是小组学习活力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朱丽辉.合作学习理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4(13):89-92.
[2]陶路江.基于学习小组的“去中心化”班委模式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0):113-114.
[3]蒙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23(36):20-22.
作者简介: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