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写结合是课改深化后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师需要于实践中探究相应案例,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读写结合教学法。本文就读写结合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度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就像“姐妹花”一样,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写作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读写结合式教学,确保学生实现高质量的读写学习[1]。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单纯传授语文知识,教学的重点更应该集中到对文章的总体分析上面,要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剖析阅读,发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例如,在完成《渡荆门送别》基础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这篇课文改编为白话记叙文。教师给出范例:“长江摆脱了高峡,获得了自由,于是便在广阔的原野中任意地奔腾。你的思想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你的壮志难以掩饰。你矗立在船头,四下望去,神采飞扬。你的心情十分舒畅,仿佛那些唯美的画面浮现于眼前。”开展这样有效、巧妙的训练,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发现一个完整的诗人形象展现在了自己面前。另外,学生的写作水平也通过训练得以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诗词作为拓展素材展开写作训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一)在读写结合中培养迁移思维
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2]。如,在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后,让学生以周记、日记、读后感等方式开展创作。
以《桃花源记》的学习为例。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讲解有关文学常识,解读文言文内容,让学生对桃花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感受作者借“世外桃源”抒发自身对于黑暗社会愤懑不满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续写或改写文章的结尾。如把“后遂无问津者”换一种写法:“忽有一日,又再见到那桃花源,此桃花源还是彼桃花源吗?”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发散思维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仿写、续写、改写等都可以成为写作训练的形式,这是非常新颖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课文以新的内容,而不是局限于简单重复原文的内容。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养成坚持思考、记录的好习惯。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非常到位,为让学生掌握先叙事再点明中心的写法,且在后续的训练中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围绕文章立意、整体布局等展开思考。在学生完成初步的文本阅读之后,教师又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写这些内容?又会采取何种方式来写?”借助这一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从而学会实际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加强,这也契合新课改所倡导的新型教学观念。
(一)在读写结合中形成自我认知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训练,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会获得明显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更多的信息[3]。若想使学生掌握读写结合的方法,则要让学生养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多观察的习惯,要多留意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绝不可以仅仅停留在死记好词佳句上。自我观察是形成自我认知能力的基础。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情绪表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制定更恰当的目标和策略。形成自我认知还可以通过反思和记录来实现,例如通过写日记或进行自我反省。
(二)在读写结合中形成言语自觉
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与记忆分割不开,初中语文也同样如此。当学生能将知识点烂熟于心后,都会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派上用场。初中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当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组织开展记忆训练,并让学生在积累语言、梳理语言、整合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中获得语言经验。
例如,初中学生想要理解《鱼我所欲也》并不容易,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烦躁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使课堂更具趣味性的同时,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如“世界闻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完成历经数年的航海考察活动以后,其身体素质已经不如以往,然而他依旧带着自己虚弱的身体,与病魔顽强斗争,最终完成了《进化论》的编写。”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表达听到这则故事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读写结合是当代新式的语文教学方法,其实际教学效果已经获得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一致好评。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教师在应用时务必要根据学情进行筛选,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拓展,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段庆阳.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初探[J].学周刊,2019(04):45-46.
[2]祁明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104-105.
[3]励德明.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48+50.
作者简介: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崮山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