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

2025-02-13 00:00:00李海霞
小学科学 2025年7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科学探究

〔摘" "要〕" 本文对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点、理念,总结了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对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与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7" " 043-04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转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合课程资源、强调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大单元教学理念相契合,成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主题或问题为中心,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且完整的学习单元。它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大单元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主题或问题为引领,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四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的定义与实施流程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具体项目主题进行探究、设计、实施和展示等活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选定项目主题、制订项目计划、开展探究活动、制作作品或展示成果、进行反思与评价。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

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在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大单元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项目式学习可作为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一个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的项目主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实践。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项目式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

二、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设计应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确保探究内容符合科学事实。在选择项目主题和制订项目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导学生。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实践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在设计项目时,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深入探究科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主体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和方式。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项目任务。

(四)整合性原则

大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应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教师应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加以融合,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五)评价多元化原则

项目式学习评价应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探究过程、合作态度、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而不应仅关注最终作品或成果。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项目主题,明确项目式学习目标

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单元主题和学生学习需求,精选项目主题。项目主题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实践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应明确项目式学习的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以确保项目式学习有效实施。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浩瀚宇宙”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的项目。该项目符合单元主题,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实践性。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太阳系结构和行星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制订详细计划,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在项目式学习开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应包括项目目标、任务分解、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内容。通过制订计划,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教师还应对计划进行审核和指导,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探究情境可以包括实验、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现象和原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四)提供资源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大量资源来支持他们的探究和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图书、网络、实验器材等。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获取和利用资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通过提供资源支持,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合作交流和团队协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六)展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在项目式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成果展示可以包括作品展示、报告演讲、视频演示等多种形式。通过展示成果,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学习提供经验和教训。

四、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案例分析

(一)实践案例一: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

1.项目背景与目标。在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的项目。让学生制作生态系统模型,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项目实施过程。

选定项目主题与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选定“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的项目主题,并分组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模型的设计、材料的准备、任务分工等。

创设探究情境与收集资料: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态系统相关的探究情境,如观看生态系统纪录片、参观自然博物馆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生态系统相关资料,为制作模型提供支持。

制作生态系统模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开始制作生态系统模型。他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模型的结构和布局,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展示成果与评价反思:项目完成后,各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通过报告演讲、视频演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学习积累经验。

3.项目效果与分析。通过“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还掌握了制作模型的方法和技巧。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项目式学习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践案例二: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1.项目背景与目标。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水循环”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设计“探究水循环的过程”的项目。此项目通过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全面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等,并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跨学科思考能力。

2.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启动与理论学习:项目开始前,教师首先进行水循环相关理论讲解,包括水循环的定义、过程、意义等。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水循环的问题和猜想,激发探究兴趣。

模拟实验设计与实施: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循环的过程,教师设计了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水的蒸发与凝结”实验、“降水过程模拟”实验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对水循环各环节有了更深理解。

实地观察与数据采集: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真实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学生前往附近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进行观察,了解水体的流动、蒸发、降水等现象,并采集相关数据。这一过程,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实地观察结束后,学生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图表、统计等方法,揭示了水循环规律和特点。学生还需撰写项目报告,总结项目成果、提出见解和建议。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让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成果展示与交流分享:各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通过PPT、海报、视频等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分享探究经验和收获。就水循环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交流,能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3.项目效果与分析。在该项目式学习中,通过模拟实验和实地观察,学生对水循环过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掌握了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以及跨学科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创新思维。项目式学习还能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尝试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梅玲.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31):35-39.

[2]王婉宾.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单元学习设计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1):19-20.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科学探究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未来英才(2017年5期)2017-05-12 22:29:42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价值工程(2017年14期)2017-05-11 17:36:25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37:32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