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 养育学生信息素养

2025-02-13 00:00:00杨巧贤
小学科学 2025年7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信息素养教学方法

〔摘" "要〕"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教学中,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信息综合实践能力,是教师践行新课标精神、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所以,为充分发挥信息科技课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发展、思维水平提高方面的优势,教师应抓实解读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分析信息素养的培养价值、探索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等环节,提升学生信息科技课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拓展思维想象空间,有效整合所学习到的信息科技知识,促进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教学方法;信息科技;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7" " 136-138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板块中鲜明提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故而,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紧扣课标的整体目标、要求,缜密教学思考,优化教学策略,一方面强化学生信息科技知识的学习与引导,使其掌握丰富的信息科技知识,拥有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得营造运用知识的氛围,搭建学用一体化的学习平台,增强他们的信息科技应用能力,保障他们适应未来社会能力的培养,助力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解读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信息科技课程是信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产物,是人们适应未来生活、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信息素养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保罗提出的,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基本素养,主要包含信息科技知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基本技能。信息素养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综合性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意识、分析判断信息的本领、驾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学生信息基础知识的教育,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分析信息素养的养育价值

重视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关注蕴含其中的信息素养培养价值的发掘,是教师与时俱进的实践,是助力学生发展成为未来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增强信息意识,筑牢信息科技基础;另一方面还得搜寻有意义的信息科技知识材料,借助寻常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科学思维。教师还需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积极地驾驭各种信息科技课程教育资源,构建合理的信息科技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稳步提高。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学习思考,初步梳理出信息素养养育价值所在。

一是保障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直面现代化的学科,除了一般性的信息科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拥有较强的信息素养,是为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故而,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将信息素养各个维度目标都能较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系列化实践学习中感受到技术与社会发展、人的成长的积极一面,从而树立学好信息科技课程的信心。

二是培育信息素养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知识的信心,让他们在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与应用信息中提高信息科技学习探究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受到信息科技知识学习的乐趣。在增长学生信息科技知识、发展信息意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三、探索信息素养的养育策略

为深化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教师在小学信息科技课教学活动中,要细化教学氛围的渲染,给学生多重感官学习刺激,强化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意识。引入寓教于乐策略,创设适合的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学习好信息科技知识,在实践探索中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提高信息判断、信息识别水平,能较好地运用信息科技手段于学习、生活之中,促进学生信息综合应用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

围绕新版课标理念,合理设计教学预案,是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基本着力点,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故而,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履行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职能,给予学生必要的信息科技知识学习指导,设计合理的实践操作方法、活动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较好的信息意识,为他们信息素养的积淀打下良好基础。

比如闽教版小学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浏览网站获知识》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既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探究网络世界充满期待,热情高涨地参与到网站搜索、查询、收藏等系列学习活动之中,又能激发起自主探究的活力,让他们在信心满满的状态下走进不同网站,学习到其中收藏的知识,以实现丰富学习积累、提升信息意识的效果。如设计如下问题探究任务,“你对互联网有所了解吗?把知道的内容分享出来”。平等的对话,能开启学生个性化学习思考,助力他们将平时积累的互联网世界学习感知、生活经验积累分享出来,开阔学习视野,丰富学习感知。“互联网又叫作国际网络”“是网络与网络组成的庞大网络”“可以购物的”“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看电影、学英语”“古诗文网可以学习古诗词”……随着交流的增多,学生的信息意识会被激发,他们会在交流中认识到不同的浏览器,初步知道借助浏览器去浏览网站,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购物网站等。结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还能知道收藏网站或网页的知识,学习到整理收藏夹的方法,能够完美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信息意识。

(二)立足实践,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信息科技知识的引导与强化教学,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为深入探究、灵活运用知识奠定基础,还需重视实践操作的引领,让学生在一次次探索中深化信息知识的学习理解,增强学用一体化的本领。所以,教学中教师需认真地审视学生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的个性特征、兴趣点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易操作的学习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去动手做,在做中学习分析、思考,以深化知识理解,发展学用意识。

比如,闽教版小学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辨别信息判真伪》教学中,教师需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设计系列探究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信息采集、分析思考中学习判断真伪,知道网络信息的基本特点,从而树立科学的信息意识,学习如何运用信息去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将之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学习,增强信息运用意识。如,引导学生探究:怎么才能确保某一个信息是可靠的?像“2026年1月1日起国家对不达标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严格管理”这个信息,打算怎样去验证真伪?问题任务能刺激学习感官,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四年级学生面对该问题时,会充分地调动生活经验、学习积累,会提出到各地政府网站上去搜索,一定能找到该信息的发布渠道、具体内容。此时,教师需顺水推舟,鼓励学生去搜索这条信息的由来,学习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去搜寻信息。在此情景下,学生会浏览本地政府网站或是地方公安信息网,查找、阅读这类信息来源,能较好地判断信息的真伪。随着学习的持续深入,学生能得到带“.gov.cn”符号的通常都是政府网站域名,它上面刊载的信息一定是可靠的,具有权威性的。自此学生既能较好地巩固网络信息查询的知识与技能,又能学会寻找信息的由来,学习判断信息真伪,不断增强学以致用的本领。

(三)综合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信息科技教学的根本举措,它不仅能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多维度、多样化的信息保障。故而,从小学开始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成为他们走向未来的基本能力。强化信息素养培养,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终身学习,使学生的人生道德观念得到强化,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完美实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比如,闽教版小学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确定主题搭结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教学模式的革新,咬定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上课伊始,播放一则演示文稿,鼓励学生用心观看,努力把握其中的知识要点。在观看学习成果分享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感受、感悟,形成学习思维的大碰撞。如学生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像播放照片一样,很有意思。看到画面中显示,这样的信息叫作演示文稿。这个演示文稿中有声音、文字,还有漂亮的色彩、构图……学生的解读能较好地点出课件的主题内容,初步明白这部分学习内容是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感知到演示文稿是展示成果的好工具。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观看心得:课件的内容是学习和制作演示文稿,要制作好演示文稿,得做好“主题的确定”“文稿的结构搭建”“创建、保存文稿”“学习插入、删除、移动、复制、预览幻灯片”等工作,这样才能制作出一份较好的演示文稿。结合学生学习反馈,教师还需趁热打铁,设计实践性学习任务,“确定一个主题,选择教师提供的素材,制作3~4页幻灯片,并把它保存好……”任务驱动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拟定主题、选择素材、制作幻灯片的学习活动之中,助力他们综合运用信息能力的提升,信息素养得到相应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科技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根本性任务。所以,日常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结合新课标的思想、当下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成为知识形成的探究者、学习的思想者,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稳步提高。当然,教师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主阵地在课堂,只有抓实信息科技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信息科技学习、信息科技技能形成的要求;只有创设适宜的学用一体化学习活动情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助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严约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析[J].读与写:上旬,2021(12):307-308.

[3]魏景元.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99-100.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信息素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9:14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3:12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03:36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9:10:14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