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曜,清代顺天大兴人,曾担任河南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不过,张曜与其他做官的人有所不同,他不是靠读书或者科考进入官场的,他是因作战有功,获得了咸丰皇帝的奖励后才成为知府。
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张曜并没有读过几天书,大字不识几个。当了知府后,张曜在为人处世方面,比其他官员要粗鲁些,还经常闹出笑话。御史刘毓以张曜“目不识丁”为由,向皇帝上书弹劾张曜,张曜于是被降了职。
张曜窝了一肚子火,他立志要发愤读书赢回尊严。回到家后,张曜把自己的遭遇说给妻子听,他的妻子蒯夫人颇具才华,听了丈夫的话后,打算试探一下丈夫是不是意志坚定,便说:“想读书还不容易,我就可以教你,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心诚意想要学习。”张曜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为表决心,他还命人清扫庭堂,放上孔子牌位,并整理好朝服,让妻子坐到孔子的牌位旁边,自己恭敬地给妻子行了拜师大礼。
从那以后,张曜便跟着妻子认真读书学习。为了激励自己,他还刻了个“目不识丁”的印章,一天到晚带在身上。张曜跟着妻子读了很多书,办理事务、治理地方的水平明显提高了。
转眼到了同治年间,张曜被调任山东巡抚。当时黄河经常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张曜上任之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改以前用人力挑挖引河的方式,而是采用新式的蒸汽船来节节疏通河道,时间不长便有效地治理了水患,让当地老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从目不识丁到学而不厌,张曜用自己的谦虚好学赢得了尊敬。在张曜那个年代,以妻为师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由此可见张曜的胸襟。拜师不在于年高、不在于位重,而在于自己一颗渴求知识的真心。
编辑 高塬 / 美编 徐雪梅 / 编审 许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