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哈德·欧拉是瑞士著名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27年,他应邀到俄国讲学,并为圣彼得堡研究院工作。为了完成研究院给他下达的测时系统研制任务,他不停地用肉眼观察太阳,再加上一系列疾病,几年后,他的右眼失明了。后来,俄国持续动乱,欧拉携全家到了德国柏林,继续他的科研生涯。可没想到,1766年他左眼患了白内障,手术做得不成功,导致他左眼也失明了。
柏林研究院以为,欧拉完全失明,再也无法工作了。欧拉的恩师、将他带入数学殿堂的丹尼尔·伯努利教授也专程从瑞士赶来看他,还特意带了一名科研部门的官员,想看看能为他提供什么帮助。
恩师和官员到达时,欧拉的助手正在为他读书,他提出读完再见面。于是伯努利教授和官员在客厅等了一个小时。官员非常气愤,认为欧拉很不礼貌,伯努利教授笑着说:“欧拉就是这样,读书是第一位的,再等一等。”但官员实在等不住了,说:“欧拉没什么了不起,他的科研生涯已经结束了!我们为何还要这样礼遇他呢,不要等了,走吧!”这句话正好被刚走出门的欧拉听见,欧拉立即大声地反驳说:“你别以为我现在什么也看不见就是废人了,我告诉你,我会比失明前干得更漂亮。”
欧拉说到做到,在他完全失明的17年中,他竟然口述写了8本专著和大约400篇论文。他平生一半的著作是在失明后完成的,用现在的话说,欧拉就是名副其实的“卷王”。
为何失明的欧拉仍然自信满满,丝毫不惧黑暗?
“在我能看见的岁月里,我所读的书和看的资料,我所思考的还没有思考出结果的问题,足够我用到死,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我一直在为未来储备!”欧拉曾这样说道。
编辑 高塬 / 美编 徐雪梅 / 编审 许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