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阶段性护理策略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2025-02-05 00:00:00曹瑛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25年1期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策略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医院成功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医院标准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接受了一套精心设计的阶段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时活动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差距进一步增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阶段性护理不仅有效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还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高满意度也充分证明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视为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模式。

【关键词】" 阶段性护理策略;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2--04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当前骨科关于膝关节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医疗手段,它利用先进的金属与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替换掉患者受损的膝关节软骨和骨内部结构,有效针对于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一些严重的膝关节疾病,以及膝关节内翻、外翻等畸形问题,这些情况严重限制了患者的关节功能,导致他们在日常行走中都面临诸多困难,影响了生活的便利与质量[1]。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核心在于精细地移除病变的关节表面,紧接着是精准安装专为患者设计的人工关节替代物。此操作的目的是精确重构下肢的生物力学结构,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得到恢复,进而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发生显著改善,大大增强其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自如度。TKA后,患者的康复之旅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机能的逐步修复与提升,更深刻地涉及到心理层面的适应与自我挑战。随着身体逐渐从手术中恢复,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管理、肌肉力量重建、关节灵活性恢复等一系列挑战,这些都需要耐心与坚持。同时,手术带来的身体变化也可能引发患者的心理波动,如焦虑、不安或对康复效果的担忧等。因此,TKA术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身心并重、相互影响的综合过程,需要患者、医护人员及家人的共同努力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阶段性护理策略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该策略紧密围绕患者康复的每一个阶段,量身定制护理方案,旨在全面促进患者的生理康复,同时深入关注其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患者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支持,还在心理上获得了必要的慰藉与鼓励,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康复过程中。科学且系统的阶段性护理,对于TKA术后的康复效果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它不仅加速了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进程,还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最终使患者能够更快地重返日常生活,享受健康与自由。因此,本研究观察阶段性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医院成功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②手术成功者;③意识清楚,具有正常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术后伤口存在感染者;②合并其他疾病不能接受训练等;③精神状态存在异常;④生活无法自理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16±1.1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15±2.2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并且所有参与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研究的合规性和患者的权益。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在恢复期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流程如下:护理人员根据医嘱为患者应用止痛药,以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锻炼宣教,详细介绍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2],包括锻炼的时机、强度、频率等,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在指导下逐步开展康复训练,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1.2.2" 观察组" 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护理初期: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肢体感觉和血运情况,确保没有任何异常发生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3],以及髋关节的轻柔运动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或冷敷包来减轻肿胀。

(2)护理中期:根据患者前一天的反应以及当前的身体状况,采用渐进式的方法,进行膝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髌骨滑动等,以逐步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通过这种细致而有序的调整,旨在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康复过程,减少因活动增加而产生的不适感,确保康复进程的平稳进行。

(3)护理末期:核心目标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显著恢复,并同步增强患者的整体身体机能。在此阶段,积极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训练内容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场景,如进行前弓步、靠墙蹲起、平衡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等练习。

(4)灵活调整疼痛管理方案,逐步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同时利用冷敷来减缓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缓解急性疼痛或肌肉紧张的症状。

(5)加强心理支持:通过倾听患者的担忧与需求,通过点头表示关注,用温暖的眼神交流传递理解与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与关怀。

(6)全面预防并发症:每日摄入足够的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限制高糖分、高盐分、高饱和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其次,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并坚决避免吸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7)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到院进行血常规、胸片、心电图、B超等检查,医生需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作为评价工具。该量表全面覆盖了膝关节功能的疼痛、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及稳定性六个关键方面,总分为100分,其中分数越高代表膝关节功能越好。

(2)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估护理前后的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每项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3)护理满意度:在每个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个人体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满分100分。评分等级分为“非常满意(>80分)、基本满意(40~79分)、不满意(<40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并且干预后的膝关节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差距进一步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在骨科领域对于中老年患者群体来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效解决了患者因膝关节退行性变、骨关节炎等导致的严重疼痛与功能障碍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高度精确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受损的关节结构得以重建,不仅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长期承受的疼痛之苦[5],还极大地提升了关节的活动范围与稳定性,为患者重新融入日常生活及轻松参与体力活动提供了价值。术后,附加的阶段性护理方案更是确保了患者康复过程的顺利与高效。这一护理体系涵盖了从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到功能锻炼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措施,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患者体能与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下,患者能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增强练习及步态再教育[6],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膝关节功能的最大化恢复、重返社会、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在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远大于干预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观察组所采用的阶段性护理策略在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增加活动度方面取得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阶段性护理能够显著提升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率,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并极大地增强患者的满意度[7-8]。不仅为临床实践与康复路径的制定增添了新的方向,还提供了医疗团队在策划个性化、高效治疗与护理方案时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让医疗团队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患者需求,制定出更加贴合实际、效果显著的康复计划。通过这一策略,医疗团队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患者需求,预测潜在风险,并据此制定出更加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康复方案,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在样本量的纳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样本量相对较小。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探索围术期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疼痛干预在TKA康复中的优势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未来的研究应当致力于扩大样本量的纳入范围。通过增加样本量,可以获得更加广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指导和证据支持,以进一步推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优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之旅中,阶段性护理策略的实施展现出了卓越的成效。患者不仅体验到了膝关节功能的加速恢复,还显著减轻了术后的疼痛困扰,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证明了其在促进患者康复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阶段性护理策略为临床康复护理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指导方向。

4" 参考文献

[1] 闫永宏,马彩云,王刚.整体护理在大骨节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21,36(12):536-537.

[2] 阮春玉,王颖,于海霞.个性化康复锻炼在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1,35(19): 3542-3545.

[3] 叶维光,王治.平衡训练对中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11):101-104.

[4] 杨曼,刘强,熊小云,等.康复治疗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40(3):230-233.

[5] 陈莉.分级康复运动对成人髌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2): 1837-1840.

[6] 杨雪梅,李春蕾,王鸿鹏.等速肌力运动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择期关节置换术后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0):117-121

[7] 高峰,徐锋,吴晓峰,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2):193-197.

[8] 王建建,桑学涵,孟兆祥,等.视觉反馈下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74-78

[2024-07-12收稿]

猜你喜欢
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
鸡尾酒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外医疗(2017年16期)2017-09-07 04:31:58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医学信息(2017年12期)2017-06-20 23:01:27
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观察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分析
关节镜清理术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
术中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