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知信行协调护理模式用于眼外伤手术患者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2月- 2024年5月医院眼科诊治的眼外伤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入院顺序分组,其中参照组(n=44)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4)执行知信行协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心理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参照组更低,且对比同组护理前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更低,且对比同组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知信行协调护理模式的开展对降低眼外伤手术患者并发症风险有确切的作用,同时还可纠正不良情绪并提升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知信行协调护理;眼外科手术;不良情绪;生存质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2--03
眼外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指的是因物理性、机械性或化学性因素刺激造成的眼部功能、结构损伤,该类疾病的发生可导致患者视力骤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均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1]。当前在眼外伤的治疗中手术疗法的应用较多,虽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很多患者对于疾病、手术的不了解以及担忧均会影响手术效果,这就需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措施的普适性良好,但是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导致该种护理的执行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知信行护理模式属于特殊类型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通过为患者讲解科普疾病治疗相关健康知识强化其配合治疗的信念,从而促进患者行动的正向转变,提升护理效果[2]。协调护理模式指的是协调发挥患者、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作用,积极参与护理工作以提升依从性,对促进病情康复有确切的效果[3]。本研究通过临床对比分析,探讨知信行协调护理模式在眼外伤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3年2月- 2024年5月医院眼科诊治的眼外伤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单侧眼外伤;精神、意识状态正常;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有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临床病历资料有缺失。在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入院顺序分组,其中参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在23~67岁,平均42.36±2.41岁;机械性损伤34例,非机械性损伤10例;病变程度:轻、中、重度分别有18例、21例、5例。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在21~68岁,平均42.42±2.47岁;机械性损伤37例,非机械性损伤7例;病变程度:轻、中、重度分别有15例、23例、6例。两组间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本次研究;并且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参照组" 执行常规护理。入院后开展基础健康宣教,介绍主治医生和院内环境、制度和器械等,讲解疾病和手术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给予密切关注,按照医嘱合理用药,开展饮食指导以保证营养摄入,出院前提供健康指导以保证出院后患者可自行护理,促进康复。
1.2.2" 观察组" 执行知信行协调护理。①成立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眼外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专科护士,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分配所有成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提前1周为成员进行知信行、协调护理理论、操作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完成培训需要参加考核,通过考核后工作人员方可上岗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信息,评估患者的症状、病变程度和手术指征,适当了解患者家属相关信息,结合患者的需求和病情,护理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具体的护理方案,每完成一项护理干预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1次签字,便于出现异常时及时确认责任并护理。②实施知信行协调护理措施,首先在患者入院后给予热情接待,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掌握其相关信息,为其和家属开展一对一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为其讲解手术流程、护理内容与注意事项,获取患者与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眼科医生可为其讲解专项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的顾虑。然后由心理咨询师与专科护理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可通过病友交流会、集体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情绪干预,分析患者不良情绪严重程度和原因,进行针对性情绪疏导或注意力转移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树立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此外营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需求和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科学膳食,医生对患者术后机体恢复状况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则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康复锻炼指导,促进康复。最后以患者恢复情况为依据制定出院指导和计划,定期开展电话、视频或家庭随访,及时调整患者居家护理进程和方案,并做好护理内容记录,提升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设定护理前、护理2周后的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评估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
(1)心理健康状态: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分数越高则心理健康状态越差。
(2)生存质量:由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估,量表共20个评分项目,症状与视功能共8项,生理机能、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分别有4项,每个评分项均按照0~10分计分,分数越低则生存质量越高[4]。
(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lt;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心理健康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护理2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比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生存质量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护理2周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对比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为4.5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3" 讨论
眼外伤依致病因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机械性和非机械性损伤,前者主要包括挫伤、异物损伤和穿透性损伤,后者以化学、毒气与辐射性损伤为主。一般情况下轻度眼外伤及时开展治疗多不会有后遗症,但反之可能造成细菌感染,损伤眼组织和视力且不可逆,若情况严重还会致盲。中重度眼外伤可能会导致患者眼部结构、功能受损,诱发出血并出现视力下降。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使得眼外伤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相关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和壮年男性群体眼外伤发病率相对更高,在眼科住院总患者中眼外伤患者比例在16%~35%,且该疾病已成为患者单侧眼睛失明的重要因素[5]。同时该疾病发病突然,发病后可引起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需要及时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以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护理效果。以往应用较多的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从整体方面来说因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等特点导致效果欠佳。知信行协调护理模式则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认知疾病与治疗知识,从而纠正自己的不健康行为,并发挥家属的陪伴和监督作用,提升护理效果。
本文为探讨知信行协调护理对眼外伤手术患者的影响特展开研究,取得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提示该种护理模式对眼外伤手术患者的病情改善和恢复有重要作用。知信行协调护理结合了知信行理论和协调护理特点,知信行即知识、信念和行为,强调以患者为本,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从而纠正自身错误行为[6]。协调护理注重患者整体性以及健康社会平衡性,结合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专业指导、陪伴与监督作用,两种护理理念相结合可有效提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措施的执行效果,对患者的康复有良好促进作用。在该种护理模式中通过创建护理小组以保证各项护理内容的有效有序执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掌握更多疾病治疗相关信息,从而积极配合护理,这也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安全性。
综上,在眼外伤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执行知信行协调护理模式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也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提升生存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倪云霞.提升希望感的情绪干预策略在眼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4,31(4):52-55.
[2] 王晓辉,孙伟伟,贾云玲,等.基于IKAP理论的协调护理模式对眼外伤手术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22):4198-4201.
[3] 陈懿,李颖,杨玉琼,等.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配合绿色通道在急诊眼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21):3201-3206.
[4] 张晓君,王秀贤,尚琢.基于PERMA理论的综合干预对急诊眼外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9):187-190.
[5] 纪冬芳,马丹.人文关怀联合阶段性早期心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情绪状态、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9):140-143.
[6] 叶丽敏,黎记弟,植智云,等.情绪安抚护理结合综合护理在眼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中外医疗,2022,41(3):142-145+186.
[2024-08-2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