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清欢入梅香

2025-02-05 00:00:00北棠锦
中国食品 2025年1期
关键词:山家梅香雅韵

古人认为“食花如花,花容体香”,故花馔在当时深受喜爱,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素雅饮食文化。宋人尤其钟爱梅花,将其融入粥羹、菜肴、茶酒之间,以梅寄情、以食承雅,清雅至极。

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记载了许多梅花美食,最著名的便是“梅花粥”:“扫落梅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采撷飘落的梅花,用雪水和白米煮粥,待粥熟时撒入梅花,再次滚沸,米粥的软糯与梅花的清幽相融,仿佛将梅的风骨与灵魂化入了一碗温润的粥中。南宋诗人杨万里也在诗中写道:“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梅花经霜傲雪而绽,落英之时仍带有余香,在寒冬里煮一碗梅花粥,那幽香入口,仿佛在冬日的烟火气里生出一缕超凡脱俗的静谧。

若说梅花粥是清香入梦,与之搭配的小菜“梅花齑”,则是宋人风雅中的烟火温度。将白菜剁碎,泡在清面汤中,再拌以姜末、椒末、小茴香末,撒一撮梅花,便成了一道别致的“梅花齑”。《山家清供》中记载:“南宋高宗吴皇后性恭俭,每至治生菜,必于梅下取落花以杂之,其香犹可知也。”简单的菜肴因梅花的点缀多了一丝雅韵,宋人之雅就是在寻常生活里,亦不忘一丝清致的美意。

宋人对梅花的热爱,不止于粥和小菜,更体现在梅花糕点中那细腻的雅致巧思。据传,宋代一位隐士发明了“梅花汤饼”:“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这汤饼形如梅瓣,点点浮于汤面,既有檀香的甘甜和鸡汤的鲜美,又有梅香的清远,风味馥郁,耐人回味。

梅花入茶,尤能将清幽的雅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山家清供》载:“十月后,用竹刀取欲开梅蕊,上下蘸以蜡,投蜜罐中,夏月,以热汤就盏泡之,花即绽,澄香可爱也。”梅蕊在沸水中缓缓绽放,香气袅袅,仿佛夏日里重现一场冬日的雪落,清雅可人,满盏皆是诗意。

梅花入酒,更添了一分醉人的风情。将梅花蓓蕾蜡封浸蜜,酝酿成酒,既有梅香的淡雅,又有蜜酿的醇美。据说,当时的酒楼茶肆为招揽客人,往往吹奏《梅花引》,让梅香与乐声一同醉人心扉。而“蜜渍梅花”更是酒的最佳“伴侣”,制作也颇具巧思:“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酝酿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这款小吃酸甜适口,余香绕舌,令人回味无穷,杨万里曾赞叹:“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这一饮一啜间,仿佛将宋人的风雅刻入了生活的每一寸光阴。

宋人之雅,不止于文墨,更在于他们将风骨化入日常,化清冷为暖意。他们以梅花入馔,不只是为口舌之欲,更是将对自然的敬畏与风雅的灵魂化作生活中的一粥一羹、一茶一酒。梅花虽高洁,却不拒人间烟火,而宋人食梅、品梅,则是在品味那份灵魂深处的清雅与从容。

猜你喜欢
山家梅香雅韵
罗少斌
斟酌·寻脉:高考诗词鉴赏策略探究
“松韵·梅香对壶”的创作理念
雅韵新声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2
游考,我们来啦
雅韵新声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4
花乱开
高山流水
梅香奶奶的毛毯
学生天地(2016年33期)2016-04-16 05:16:33
梅香
老年世界(2015年4期)2015-11-09 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