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报告对2024年中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港澳台等39个城市的国际传播影响力进行了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香港、北京、上海、澳门、台北、杭州、广州、西安、重庆、成都位列前十名。内地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前十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深圳、青岛。针对中国城市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主体协同性不足、文化接近性欠佳、国际受众传播活力尚未激活、国际传播中心支撑作用乏力、城市国际化体验有待增强等问题,报告提出五方面对策建议,包括深化国际传播中心多元协同机制、善用AI提升国际传播精准性、激活现象级IP传播势能、借助企业传播讲好城市故事、通过“服务型”城市实现“理想型”体验。
【关键词】中国城市 国际传播 影响力 城市品牌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自2018年起在中国城市品牌杭州高峰论坛上发布《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以来,对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标体系(Cit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dex, CICI)持续改进优化。2024年报告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国际传播智能计算实验室联合发布,是该报告的第五次发布。①
与往年相比,本次报告在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代表性三个方面作出提升。首先,数据清洗质量进一步提升,对异常值、缺失值和无效值反复评估,尽可能避免偏差和误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其次,将国际访客影响力纳入景点评论,突出城市文旅地标,相关内容包括更加广泛的信息,对于评价访客态度更具参考价值;最后,本年度在脸书、X(原推特)、照片墙、优兔、抖音(国际版)观测的官方账号相比2023年增加8%,②反映了中国城市在国际平台主动发声的发展态势。
一、评估体系
2024年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标体系选取网络传播影响力、媒体报道影响力、社交媒体影响力、搜索引擎影响力、国际访客影响力5个基本的考察维度作为一级指标。经过熵值法计算,最终确定权重分别为15.23%、18.30%、17.96%、21.52%、26.99%。其中,搜索引擎影响力指标中部分城市的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单词拼写一致,无法准确区分对应语种,为了降低统计误差对测算精度的影响,故将三种语言汇总为合并指标。最终5个一级指标下设12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数据取自诸多平台,其中,网络传播影响力和社交媒体影响力数据来自脸书、X(原推特)、照片墙、优兔和抖音(国际版),媒体报道影响力的数据源自律商联讯数据库(LexisNexis),搜索引擎影响力的数据来源于谷歌趋势指数(Google Trends),国际访客影响力的数据来自猫途鹰(TripAdvisor)网站。数据获取时间段为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期间的12个月。
二、总体情况
(一)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综合排名
2024年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总榜单前十名依次为:香港、北京、上海、澳门、台北、杭州、广州、西安、重庆、成都。与2023年相比,排名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超级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继续稳居前列。香港占据榜首,北京和上海紧随其后,三者在全球传播网络中核心节点城市的地位较为稳固。西安作为迅速崛起的西部中心城市,连续两年排名第8。其他中西部城市如拉萨、兰州、乌鲁木齐的排名进步显著,但整体而言依然位居榜单中后段。从得分情况来看,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的两级分化趋势较为严峻,绝大多数城市与前三甲城市差距悬殊(见表1)。
如果仅看中国内地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榜单显示前十名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深圳、青岛。北京与上海以断崖式领先优势位居前两名。杭州、西安与2023年持平,广州、武汉排名上升,重庆、成都、深圳、青岛小幅后退。拉萨在2024年度排名进步最为显著,比2023年攀升11位至第12名。在区域分布方面,虽然排名上升城市中超过半数来自北方,但榜单前半部分仅有三分之一为北方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南北差异依旧明显。
(二)城市网络传播影响力排名
从地域分布来看,南北方和东西部城市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内地城市网络传播影响力前十名依次为重庆、杭州、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南京、沈阳、武汉、厦门。南方城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北方城市仅有北京、沈阳和青岛三城上榜。重庆、杭州、上海、北京和成都等排名靠前的城市,传播覆盖面持续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显著增强,借由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对国际受众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西部城市如兰州、乌鲁木齐等,粉丝数增长缓慢,网络传播影响力的得分较低。
中国内地城市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格局呈现出一种首尾离散化的分布态势。重庆位列榜首,2024年其官方账号在各平台的粉丝增量显著,仅脸书就高达139万个。杭州和上海紧随其后,粉丝基数和传播流量相对稳定。排名中游的城市,如青岛、南京、沈阳等,虽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建立多个账号,但粉丝量和互动量相对较低,内容更新频率缓慢,与排名靠前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在样本城市中,脸书粉丝量的极差高达8,457,792个,照片墙和优兔平台上粉丝不足1万的城市分别占比36.36%和52.38%,中下游城市的海外网络传播势能尚未被有效激活。
(三)城市媒体报道影响力排名
从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城市媒体报道影响力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依旧突出。高影响力城市依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西部城市在榜单中的数量仍然较少。这一指标前十名内地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和南京。与2023年度相比,该排名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武汉与南京两座城市的媒体报道影响力有所提升,成功跻身前十。在媒体报道影响力的标准化得分方面,北京得分遥遥领先,领跑整个榜单,折射出北京作为首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海外影响力的独特优势。
北京、上海、西安和深圳的外文媒体报道总量明显领先其他城市。其中,北京的媒体报道数量以705,363篇位居榜首,上海以487,422篇位居次席。榜单头部城市的各语种报道均分布较多。相比之下,其他城市的外文媒体报道则主要集中于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虽有一定数量,但较英语而言报道数量明显不足。阿拉伯语报道在所有外文报道中占比最低。关于外文媒体报道数量的分布格局,2024年仅有1个城市的外文媒体报道总量不足1万篇,较往年10个城市的外文媒体报道数量低于1万篇的情况大幅改善,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城市在海外媒体中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整体提升。
(四)城市社交媒体影响力排名
与往年城市社交媒体影响力“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相比,2024年排名的地域分布相对均衡。前十名内地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哈尔滨、武汉、成都、重庆、杭州和西安。深圳从2022年未进前十,到2023年排名第8,再到2024年度位列第4,连续两年进步明显,展现出一线城市国际传播的强大竞争力。哈尔滨2024年首次进入前十,国内社交媒体兴起的“哈尔滨热”迅速延伸至海外,导致境内外社媒的话题热度持续保持高位。
中国各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本年度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整体表现较2023年进步明显。排名呈现出三个梯队特征,上海和北京组成第一梯队,广州、深圳、哈尔滨、武汉、成都、重庆和杭州位列第二梯队,得分较往年进步明显,第三梯队则由社交媒体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剩余城市组成。关于讨论声量,内地城市的相关博文数量大幅增长。以杭州为例,除X平台变化较小外,其他四个平台的关键词词频分别高达6.83万、24万、3.11万和17.1万。“网红”城市在照片墙平台上词频热度的增长趋势尤为突出,长城、天坛、天安门和西湖等著名打卡景点借由照片墙平台地理标签中的视觉图像,展示出中国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
(五)城市搜索引擎影响力排名
2024年中国内地城市搜索引擎影响力依旧以上海和北京为“领头羊”,显示出超级一线城市在全球互联网搜索引擎上的稳固吸引力。拉萨排名显著提升,位列第3,贡嘎机场的国际化进程成为推高其搜索指数的重要因素。西安、广州、海口、武汉、哈尔滨等地借由国际体育赛事(如斯诺克和网球巡回赛)、特色节展赛事活动(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搜索关注度和全球知名度,尤其是海口借此成功定型“演艺之都”和“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画像。拉萨和海口的崛起表明,特色主题文旅模式能够增强新兴城市在海外搜索引擎的注意力资源优势。
搜索引擎影响力得分榜单中的头部城市和尾部城市之间的分数差异显著。前两位的上海和北京显著高于其他城市,排名相对靠前的其他城市得分则在20至40分之间。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搜索指数虽然总体较高,但该指数的极差高达771,数据跨度较大。俄语和阿拉伯语搜索指数普遍较低,分布却相对均衡。榜单中得分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三线城市区域。整体而言,高分城市稳定延续其搜索引擎影响力,得分位于榜单中间的城市立足自身区位特色,积极通过各类主题活动稳步提升全球搜索关注度,而低分城市尚未实现自我突破。
(六)城市国际访客影响力排名
从城市能级来看,与过去两年由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占据中国内地城市国际访客影响力榜单前四的局面不同,新一线城市西安、成都、杭州跻身榜单前列,分别位列第3、4、6名。2024年前十名依次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杭州、深圳、厦门、南京和拉萨。从标准化得分来看,北京与上海仍为第一梯队城市,西安在第二梯队城市中有明显优势,另有16个城市标准化得分低于1。从排名趋势来看,西部城市表现格外亮眼,共有3个西部城市位列前十,除西安、成都外,拉萨首次进入榜单前十,较2023年攀升16位。乌鲁木齐与南宁虽未进入榜单前十,但其排名也有显著提高,分别较2023年上升12名与7名。
总体而言,以往高热度的城市和景点在国际访客影响力方面的表现仍然突出。共有11个城市的评论数量超过1万条,北京以208,242条评论名列榜首,其与上海以断崖式领先优势稳居前二。仍有7个城市的评论数量不足1千条,多为北部城市与西部城市。在景点评论数量分布上,部分城市单一核心景点的评论数量占评论总数30%以上,如西宁青海湖、厦门鼓浪屿、南昌滕王阁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
三、存在问题
(一)城市国际传播主体协同性不足
部分城市国际传播的主体集中于政府部门和官方旅游机构,本地企业、民间组织、学术团体、普通市民等非官方主体仍处于相对边缘状态。第十六届青岛国际帆船周在优兔、照片墙、X的赛事宣介主体仍由官方账号以及国内主流媒体主导,各类海洋科技企业、民间海洋文化社团、本地帆船俱乐部等其他国际传播主体的参与程度较低。可见,一些城市仍局限于官方主导的城市形象宣传和旅游活动推广,无法借由民间主体传递多元丰富的城市人文特色,海外受众由此接收到的信息过于官方且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富有人情味的城市品牌认知。
(二)城市国际传播文化接近性欠佳
部分城市对自身区域特色的符号阐释往往直接沿用本地视角,未深入研究国际受众的语言文化,导致对外传播内容与海外受众思维习惯的错位。2024年7月17日,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首个144小时过境免签城市,③其脸书官方媒体@VisitShaanxi和@INXIAN大都转发国内视频,然后配上英文字幕。这种对于内宣范式和内容的过分依赖,导致对话主题和跨文化语境之间缺乏契合度,信息传达和价值共享受到限制。对于非遗文化的介绍,其翻译采用的是中英词语直译,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转换,对特色区域文化的共通意蕴挖掘不足,未能将本地独有的文化现象进行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转化,导致海外受众难以领会其精髓。
(三)城市国际传播青年受众传播活力尚未激活
部分城市在国际社交媒体的链式造梗能力不足,难以引发各国青年受众的话题共鸣和主动传播,粉丝群组、趣缘社团等亚文化圈层的多级引流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city不city”虽为英式语法梗,内核却是地道的中式表达,高度契合网络青年群体的口语表达偏好,与之相关的短视频激发了各国青年对既传统又现代中国城市的观光热情。但总体而言,内地城市借助网络流行语引流城市文旅热点的能力仍然不足。诸如“FYP”(“For You Page” ,视频出现在推荐页面并处于被平台算法推荐和受到关注的状态)、 “本命”(最喜欢的角色)、“厨力”(对某动漫角色或作品的热爱程度和支持力量)等意指贴合的亚文化流行语,在长沙ACC 动漫展、长安国潮动漫节、上海反恐精英世界锦标赛等活动的相关文宣中均未有效利用,对青年群体的话题吸引力不足,错失了获得青年群体价值共鸣的契机。
(四)城市国际传播中心的支撑作用乏力
国际传播中心作为各地专门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机构,对城市国际传播的系统性赋能尚不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个省、市、县成立以“国际传播中心”命名的机构,但运行方式依然脱不开官方主流媒体的专业生产内容(PGC)模式,传播效果不佳。一方面,部分国际传播中心海外账号容易被境外平台的审核机制及算法锁定,甚至被打上“外国代理人”“外交使团”等标签进行限流。其叙事框架往往从宏观视角出发,缺乏接地气的、微观层面的个体化表达,忽略了国际受众更感兴趣的个体故事和人性化元素;另一方面,国际传播中心提供的服务类型非常有限,主要限于内容生产,通过整合跨界资源提供品牌运营、活动策划、人脉拓展、效果评估等服务的能力有限。
(五)城市国际化体验有待增强
除了上海、北京等国际化大都市之外,不少中国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总体较低。硬件环境方面,一些城市的国际航线还不够多,国际学校和国际医疗设施还不够完善,双语标识还不普遍,部分英语翻译不够专业,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数量有限,厕所条件有待改善等。软件环境方面,部分城市外籍人士支付存在不便,无法网上预约景区门票,外国游客常常被酒店拒绝入住,公共服务人员英语普及程度不够,外籍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交流困难。因此,通过制定免签政策吸引外籍人士来访中国固然重要,但中国城市能否做好准备“接住”这些外国人也许更加重要。
四、对策建议
(一)深化国际传播中心多元协同机制
国际传播中心的活力在于机制创新,而非机构创新。各地要避免将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成为升级版的国际部或国际频道,而应需完善跨界别、跨圈层、跨行业、跨地域的合作模式,探索多维度、立体化、矩阵式的协同传播机制。国际传播中心不仅要“自主发声”,更要助力政府、企业、高校、社团等多元机构和群体的“协同发声”,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④杭州余杭国际传播中心的“圈层嵌套式传播”召集海外网红大V加盟,邀请德国设计师、法国自媒体达人、马来西亚留学生等八位外国友人成为“海外推介官”。⑤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在海外社媒平台上搭建“三星堆文化”“探秘佛像石窟”“熊猫每日秀”等具有川渝特色的垂直机构账号,邀请在阿坝土生土长的年轻“网红”“@Wild牦牛”参与宣传,从个体微观视角展现巴蜀文明。⑥
(二)善用AI提升国际传播精准性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以智能化的学习模式、个性化的内容生成、精准化的信息传播谱写城市国际传播新画卷。积极研发面向多语种的大语言模型和智能工具,基于不同国别区域的智能画像,有针对性地生产和传播信息。杭州文广集团打造AI智能外宣办公系统,通过AI智能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进行信息抓取、智能生成和精准推送,面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发出中国声音,促进全球共鸣。⑦同时,还可通过AI赋能线下文旅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士提供智能化导游、导购、导航、导医服务。例如,“AI上海”依托多模态、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的城市旅游路线,更加精准地满足外籍人士需求。⑧
(三)激活现象级IP传播势能
打造现象级IP,将影视、游戏、动漫等IP项目的流量转化为城市品牌的“留量”。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影视剧显著提升拍摄地的旅游热度。《延禧攻略》作为一部在全球热播的现象级作品,利用缂丝服饰、金属工艺品、昆曲艺术等具象化的符号实践,激发海外观众了解传统中国文化的热情。⑨原创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爆火,山西文旅巧借游戏流量推广地域特色文化,策划“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路线和线下副本打卡活动,发布虚拟场景和建筑实景的互动视频,开发相关主题周边衍生品。⑩城市国际传播应该利用优质IP打破地域文化之间的壁垒,提升国际能见度和影响力。
(四)借助企业传播讲好城市故事
中国城市应以企业为媒,向国际社会彰显企业精神,传播城市故事。城市是培育企业精神的土壤,企业是传播城市形象的载体。海信作为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青岛的跨国企业,围绕足球世界杯筹备线上、线下品牌活动,为体育赛事注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基因,实现企业品牌价值和城市传播效能的“双提升”。11贵州茅台在海外社媒账号中讲述品牌的历史故事、白酒的独特风韵和贵州的风土人情,打造“茅台国际话语圈”,通过茅台酱香体现云贵大地的文化底蕴。12石家庄以岭药业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向世界推广凝聚中医药智慧+现代科技的“中国药”,让“中国好药·石家庄造”的城市形象扬帆出海。13
(五)通过服务型城市实现理想型体验
打造服务型的城市品牌,塑造理想型的城市体验,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成为外国人旅游、商贸、工作和学习的目的地。上海作为国际旅客入境的枢纽,配备了多语言路标、指示牌和小语种翻译器,提供《外籍人士在沪服务手册》口袋书,为跨语种交流提供“饱和式支持”。14深圳从小处着眼打造全域外卡支付示范区,推出移动支付“外卡内绑”政策,为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消费场所及出租车、路边摊等消费场景配备外币智能POS机,让旅客收获畅通无阻的“深”游体验。15中国内地城市应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实现交通枢纽、旅游景点、主要街道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双语标识全覆盖,加强政务、商务、教育、医疗等网络系统的英文版建设,提升酒店接待外宾的公安登记系统和英语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的整体国际化程度。
韦路系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徐靓颀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
「注释」
①《浙大发布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榜单 港京沪位列前三》,中国新闻网,https://zmgr.chinanews.com/sh/2024/11-16/10320494.shtml,2024年11月16日。
②韦路、陈俊鹏:《2023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对外传播》2023年第2期,第32-36页。
③《最新!72/144小时过境免签名单》, 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 jiedu/tujie/202407/content_6963327.htm,2024年7月17日。
④韦路、李彰言:《协同传播:国际传播的新范式》,《传媒观察》2024年第9期,第5-13页。
⑤《“余”满世界“ 融”光焕发|“播报中国看余杭”国际传播活动启动》,央视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344022312450527wfr=spiderfor=pc,2024年10月30日。
⑥《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凝心聚力打好国际传播“特色牌”》,天眼新闻,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812888002590253936wfr=spiderfor=pc,2024年10月14日。
⑦夏芬、毛晓慧:《试论地方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和路径——以杭州文广集团创新实践为例》,《传媒评论》2023年第5期,第44-45页。
⑧上海宝山:《“AI上海”依托多模态、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的城市旅游路线,更加精准地满足外籍人士需求》,今日头条,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3064981841527333/?upstream_ biz=doubaosource=m_redirect,2024年10月8日。
⑨《从〈延禧攻略〉受全球观众追捧 看优秀中国文化的影视化表达》,环球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185048168790674,2018年9月21日。
⑩《瞭望 〈|黑神话:悟空〉火出圈的启示》,新华网,https://www.xinhuanet.com/ culture/20240903/4a32520556ba4bdab70d4ba5fbaccc9f/c.html,2024年9月3日。
11《中国品牌三度携手FIFA 成世俱杯第一位全球官方合作伙伴》,央视网,https://sports.cctv.com/2024/10/31/ARTIPhPZhvLZP8BkV5xz6vKd241031. shtml,2024年10月31日。
12《370万、7.29亿次……茅台国际化正从“走进去”到走“上”去》,云酒头条,https://news.qq.com/rain/a/20240207A049UY00,2024年2月7日。
13《以岭药业“中药现代化”之路:讲好出海故事,国际化进程独占鳌头》,证券时报网,https://finance.sina.cn/2024-01-27/detail-inaexruc9201581.d.html,2024年1月27日。
14《上海积极打造外籍人员便利服务新标杆,着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ttps://fgw.sh.gov.cn/ys-mtbdao/20241015/8ba99c220973 4dd49bb65a6ce573bed6.html,2024年10月15日。
15曹媛:《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近3.8万商户可刷外卡》,新浪财经,https:// finance.sina.com.cn/roll/2024-07-17/doc-incemyqv2805906.shtml,2024年7月17日。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