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传播领域新趋势新议题展望

2025-01-31 00:00:00廖圣清刘敏任杰
对外传播 2025年1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内容提要】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革,国际舆论场复杂多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深刻剖析国际传播现状,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势在必行。2025年国际传播工作,需要继续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通过政府、媒体和企业等多方协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借助数智技术构建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共建新型国际关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出发,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国际传播 战略传播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对外开放

当前,从国际传播的行动者、技术和生产方式三要素推动国际传播格局的重构,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国际传播命题。国际传播的行动者,主要包括政府、媒体和企业等;技术是国际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生产方式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提供就业、配置贸易关系、产生创造财富和投资模式的经济系统。①国际传播研究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指导下做好系统布局和精准传播,推动战略传播的语境适配和路径创新。

一、多元主体共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多层级联动构筑对外传播同心圆

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是在顶层设计指导下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这种立体化传播矩阵使各主体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为国际传播带来新活力。

(一)从中央到地方开创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全球视野和地方叙事并重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战略传播布局,统筹协调与精准施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全球发展趋势,亲自擘画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大力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组织与区域合作、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始终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人类共同进步;需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纲领要求,不断总结不同领域战略传播经验,构建更为全面、有效的全球战略传播体系,持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折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特色IP赋能地方故事全球表达

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2025年国际传播的重要突破口,需要系统布局,加强中央与地方联动,立足本土特色和媒体资源,制定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传播战略,与周边地区友好合作,打造地方特色鲜明的国际传播生态圈。地方文旅IP,是国际传播重要的议题与资源,可以依托重大国际赛事、交流活动讲好地方故事,如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要发挥地方文旅IP的符号价值,在集体记忆中产生深度的文化认同,如哈尔滨打造世界冰雪文化名城名片。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推进地方国际传播差异化发展,并强化城市之间的话语联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二)媒体集群话语联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1.主流媒体联合布局视听文化产品“出海”,强化中国元素微表达

《2024海外华文新媒体创新发展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粉丝总量翻倍增长,视听语言成为国际传播重要叙事方式。《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中国奇妙之旅》等多部纪录片,借助多种语态、多重叙述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同时,中国微短剧在美国已占据80%的市场份额,无论是网络视听平台,还是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都实现了新的跨越和突破。②目前,中国文化产品传播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影响力有限,媒体之间互动不足,未形成密集传播网络。③中国媒体需要强化深层互动,形成国际传播媒体集群,实现议题协同、框架协同和修辞协同,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重点关注文化视听传播,借助微表达的共情机制构建文化认同,④推动中国文化元素的裂变传播。

2.中外“网红”共塑中国形象,关注个体跨文化叙事

个体叙事的生动表达、裂变传播,扩大了国际传播的辐射范围,并更易被受众接纳。国内网红“出海”大放异彩,李子柒、滇西小哥等知名博主讲述的普通人鲜活生活,较好地破除了西方的中国刻板印象。伴随“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深入落地,“city不city啊”等“洋网红”个体叙事持续进入大众视野,客观展示中国形象,努力寻求文化共性。个体叙事存在的鱼龙混杂情况,增加了国家形象塑造的不确定性。⑤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探究个体叙述的传播规律,推动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联动,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互融和地域互动。关注跨国家庭的个体叙事,将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融入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弥合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⑥

(三)充分激活企业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

1.释放科技力赋能国际传播,讲述绿色中国转型故事

2024年,中国企业国际传播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科技力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新名片之一。如大疆将产品性能作为传播重点,提升了企业品牌的海外影响力。游戏企业也展现了出色的国际传播潜力。《黑神话:悟空》既保留了传统的神话特征,又融入现代的游戏叙事元素,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广泛的认同与赞誉。有研究指出,中国企业的国际传播力存在显著差异,民企的传播力强于国企,⑦中国企业“出圈”案例较少。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系统考察企业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作用,关注企业国际传播的叙事创新,展示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数字转型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传播策略与影响。

2.产业升级助推节能降碳,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为深化生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企业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企业节能降碳行动,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是塑造绿色中国形象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探讨企业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形象塑造,重点关注企业参与绿色中国建设的突出表现,以及它们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节能降碳,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数智技术深度嵌入国际传播实践,数字空间竞争重塑地缘政治格局

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所言,“传播即权力”。在国际传播中,数智平台必然会成为权力转移的“新战场”,数字空间也将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场域。

(一)人机协同助力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突围打造国际传播新范式

1.平台深度嵌入个人生活,构建全球数字交往新形态

数智平台的崛起,在连接、内容、生态等方面开启了国际传播的全新样态,从过去的“媒体代理”走向了“智能代理”。人机共存、人机共有、人机共创,成为国际传播的新面向。⑧2023年1月,中国日报社开始多方位部署各类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应用,如对话AI、AI勘误、AI指令平台等,为采编部门提供ChatGPT相关服务,并在2024年9月推出国际传播智能体平台,提供覆盖国际传播全场景、全流程、全角色的智能化服务与决策支持。作为基础设施,数智平台带来传播结构、传播秩序的深刻变革。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厘清人工智能在全球交往新秩序中的角色,关注海底电缆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在全球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维护国家在国际博弈和信息流动中的安全与主权。⑨

2.平台构建文化交往新空间,打造信息传播新样态

在数智平台中,多元行动主体得以连接、互动,国际传播话语的生成,呈现跨空间、跨界面、跨模态等全新特征,⑩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以媒介为界面连接起来,尤其是借助大语言模型快速挖掘全球文化元素,生成更为全面、更具沉浸感、更有互动性的多模态内容,可以实现多重身份的话语调适和认同建构。目前,国际传播研究主要关注平台(产品和服务)内容的海外传播策略和效果。未来,国际传播研究可以关注科技革命、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平台运营的影响,探讨平台“出海”的传播策略。

(二)AIGC构建数字产业新生态,“数字华流”转向数智华流

1.AIGC打造全新国际传播数字生态,推动多模态话语创新

凭借大语言模型和强大算力,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下简称AIGC)成为内容生产主体。AIGC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自动化生成,分析国际舆情趋势,制定国际传播策略,也可以搭配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搭建全新传播场景,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和沉浸式体验,实现国际传播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伴随AIGC的全方位渗透、开源大模型的升级优化,算力成本下降,定制化模型为精准国际传播提供强有力支撑。未来,国际传播研究应重点关注多模态模型训练方法如何更全面展现国际传播信息原貌,以及国际传播的定制AI模型,推进AIGC满足特定场景的应用需求。

2.“数智华流”提升技术国际话语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显著的降本增效和开发经济新增量的可能。数智技术是信息传播手段,是传承民族文化、构建社会认同的基本渠道。2024年9月,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首届AI数字人论坛提出“AI数字人赋能千行百业推进行动”,旨在扩展AI数字人应用场景,促进AI数字人全链条产业集聚,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全面构筑优质产业生态。国际传播的效能提升,必须提升中国在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自主性和话语权,实现从“数字华流”向“数智华流”的转变。11目前,文化数字化研究以传统的视听内容和出版物的数字化为主。未来,国际传播研究可以关注国际传播中新技术在文化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场景,如VR、AR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能够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艺术展览和文化表演,又如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文化遗产的虚拟副本,提升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三)技术逻辑带来利益博弈和地缘冲突转移,涉华议题挑战国家安全

1.数字空间突破地理局限,数字契约维护国际舆论场秩序

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空间的剧烈变革,并改变全球信息传播秩序、地缘政治格局。平台垄断、信息霸权和舆论场的政治博弈,加剧数字帝国主义的抬头、国际舆论环境的复杂严峻。美西方国家通过AIGC散布涉华虚假信息,并通过受众互动和平台算法助长中国威胁论的虚假共识,12加剧反华情绪和对华偏见,挑战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际安全。13全球数字契约,指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产业制定的数字时代规范性协议,以有效遏制人工智能引发的数字政治、经济、技术危机,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14未来,国际传播研究可以探讨以全球数字契约为代表的社会规约,如何促进公平合理国际传播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组织合作、数字治理,实现全球本土化与在地全球化之间的平衡。

2.数字资本主义初见端倪,关注涉华议题提升全球治理自主权

当前,世界进入以脆弱性、焦虑性、非线性和不可理解性为主要特征的“巴尼时代”。15数字资本主义带来以人工智能为标识的信息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运行逻辑依旧是政治逻辑和商业逻辑。数字连接的普遍性,使得虚假信息快速渗透并严重影响公共领域话语。利用计算宣传手段开展的舆论战和认知战,广泛渗透国际舆论场。国际传播表现为全新的政治冲突和隐性规训。16未来,国际传播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AIGC技术在涉华议题传播中的应用,以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和效能;二是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和互动模式,以把握涉华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用户之间的传播;三是国际舆论场的风险沟通策略和危机管理,以应对涉华议题的负面报道及其影响;四是中国在全球传播治理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以国际对话与合作建立公正、平衡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数字经济合作共建新型国际关系

通过数字经济的深入合作,各国可以促进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互利共赢,从而构建起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关系。

(一)“全球南方”重构国际传播新秩序,多边合作探索全球发展新模式

1.“全球南方”改善全球资源的配置和运行,构建多元知识生产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了“全球南方”的重要性。非洲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政治文化的新生力量,加强“南南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并将突破西方的民主与威权二元对立叙事。中非合作论坛的顺利举办,成为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的一面旗帜。

构建“全球南方”传播理论,挖掘南方国家和地区知识生产潜力,已成为广泛共识。17未来,国际传播研究可以关注“全球南方”国家国际传播的知识生产,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共同话语,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全球普惠发展贡献南方智慧,构建经济全球化新架构和全球治理新格局。

2.多边合作机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探索地区合作新模式

新时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恶意干涉他国内政,大力推崇单边制裁,严重损害国际关系。积极谋划、推进国际合作势在必行。多年来,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始终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为全球经贸合作作出突出贡献,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力量。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机制,构建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为探索新型区域合作、国家关系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积极探索国际化社交媒体传播对地区合作新模式的影响,完善合作机制,增强多边合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传播秩序,维护区域稳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合作共赢,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中外对话

1.“一带一路”描绘合作新蓝图,推动数字经济叙事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携手沿线国家积极探索合作经验和发展机遇,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有效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交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互通和合作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发展范式的单向对外输出,而是基于全球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念创新和实践进路,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秩序重构提供合法依据。数字经济是当前重塑全球竞争秩序和世界格局的关键性力量,推进“一带一路”的数字经济布局,是对标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实践。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中,与会嘉宾一致表示,各方应携手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关注中国国际传播对推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作用,构建全面立体的数字传播治理体系,提升国际合作话语权,助力沿线区域开放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构建国内国际市场循环畅通新发展格局提供中国国际传播方案。

2.“大金砖合作”提升全球经济影响力,增强海外市场渗透力

当前,国际形势空前复杂,高质量国际合作举步维艰,亟须创新性国际制度改变国际合作局势,金砖合作机制是检验创新性国际制度影响力的重要力量。2024年是“大金砖合作”元年,扩员后的大金砖,人口占全球近一半、贸易占全球1/5,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七国集团。这将为全球经济合作带来新的经济议题,催生更多经济合作方式,不断提升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以金砖国家机制为引领的经济全球化新范式,逐渐登上国际舞台。中国将持续在“大金砖合作”中发力,以应对国际制裁、气候变化、宏观经济冲击以及金融动荡等一系列挑战。

时下,关于“金砖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围绕和平、创新、绿色、公正、人文五大金砖目标,18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公正、平衡的全球经济信息传播环境。首先要从战略角度加快“金砖精神”共同价值观的叙事创新,发挥“大金砖合作”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南方转向中的作用;其次要建构金砖国家对外战略叙事,增强金砖合作的话语权和认可度,为维护国际安全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贡献“大金砖合作”的群体性力量。

(三)经济开发区建设推动对外贸易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1.经济开发区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区位特色讲述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转型危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成为国际传播和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19经济开发区有效对接城市服务与产业发展,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统筹全区对外宣传资源,形成国际传播合力。经济开发区往往位于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吸引大量投资和人才资源。经济开发区积极响应并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不断推动产业链条由“制造”转为“创造”,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当前,经济开发区的国际传播研究尚未得到重视。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充分挖掘经济开发区国际传播经验,结合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讲述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推动中国形象纵深化、细节化的有效传播。需要研究经济开发区如何释放改革红利,塑造国际传播品牌策略。需要研究它们在吸引外资、促进全球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贡献,构建公正、平衡的全球经济信息传播环境。

2.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启全面深化合作新篇章,创新自贸港叙事拓宽国际交流渠道

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是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划出特定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充分的实践路径和经济合作经验。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总值达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9%。20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的重要举措,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应然使命,更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关键进路。未来,国际传播研究需要深入探讨自贸区、自贸港的国际传播策略,提升它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的转型升级和开放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强新时代国际传播专门人才队伍研究”(项目编号:22ZD315)的阶段性成果。

廖圣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敏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任杰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Littlejohn, Stephen W., and Karen A. Foss, eds,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New York: Sage, 2009, pp.537-541.

②祝燕南:《2024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演讲版)》,《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4年第3期,第141-144页。

③汤景泰、徐铭亮:《国际秩序的约束效应与跨级突破: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全球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估》,《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6期,第47-58页。

④何天平、严梓渼:《共情传播视野下视听国际传播的叙事理念重构》,《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第14-21页。

⑤赵洁:《社交媒体“个体传播逻辑”与国家形象塑造间的张力》,《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第84-92页。

⑥胡洪春、罗圣寅:《中外跨国家庭视频博主海外社交媒体的“双重共情”传播》,《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第107-116页。

⑦袁胜、田苗:《中国企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力分析》,《传媒》2024年第13期,第47-50页。

⑧崔波、黄智尚:《AI涌现:国际传播生态新物种、新范式和新秩序》,《出版广角》2024年第3期,第21-27页。

⑨任孟山、穆亭钰:《国际传播与技术政治:海底电缆与数字平台作为国家间权力变量》,《中国编辑》2024年第11期,第27-37页。

⑩蒋东旭、王宇彤:《数字织纹:一种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当代国际传播实践》,《新媒体与社会》2024年第1期,第43-54+391页。

11史安斌、朱泓宇:《迈向“平台世界主义”:数智时代国际传播前瞻》,《对外传播》2024年第1期,第10-14页。

12Reisach, U.,“The responsibility of social media in times of societal and political manipul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291, no.3, 2021, pp.906-917.

13吴瑛、孙鸣伟:《AIGC时代涉华国际舆论的演变、风险与敏捷治理——以ChatGPT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第105-115+171-172页。

14Cerf V G.,“The Global Digital Compact,”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67, no.10, 2024, p.5.

15周敏、郅慧、滕文强:《从“乌卡时代”到“巴尼时代”:国际传播韧性机制构建的三重进路》,《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6期,第59-68页。

16侯旭东、赵朋珂:《隐形规训:平台型媒体中的国际传播》,《青年记者》2021年第20期,第103-104页。

17朱泓宇、史安斌:《“全球南方”传播理论的历史与命题:全球“知”网的想象力》,《对外传播》2024年第10期,第8-12页。

18王天迷、赵瑜莎、王子璇、柳玉鹏、王逸:《习近平为“大金砖合作”提供中国方案》,环球网,https://3w.huanqiu.com/a/de583b/4JxpUGQcZnD,2024年10月24日。

19张杭、王歆:《产业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与长期工作回报——来自经济开发区的经验证据》,《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第32-44+156页。

20《前三季度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增长11.99%》,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 cn/zhengce/jiedu/tujie/202410/content_6983973.htm,2024年10月30日。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