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基于“服务+学习”模式的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研究。笔者通过文献、微信、网页调研,分析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现状,发掘现有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专家访谈、志愿者访谈、案例分析探讨基于服务和人才培养双重目标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开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研究,从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的完善、服务模式的优化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应积极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助推“三全育人”向纵深发展。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由高校建设的具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及相关人才培养等职能的服务平台,一般依托高校图书馆等现有机构。然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人才储备与培养体系与现实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文化志愿者是指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个人[1]。《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引(2022年版)》指出:“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2]
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是弥补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实践育人的良好平台[3]。而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同时践行“实践育人”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志愿服务的新课题。
一、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高校图书馆普通志愿者在管理模式、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张静茹提出运用绩效管理理念对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4];刘小若在志愿者招募流程、培训形式、激励制度等方面突破创新[5];郝朝军探讨学分制在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中的应用[6];高利华以攀枝花学院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实践为例,指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必须重视与实施招募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等[7];尹兰和罗仁强分析志愿者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志愿者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措施[8];耿华基于高校“大思政”视域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及模式研究等[9]。还有研究指出,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面临诸多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志愿服务内容僵化,服务模式简单机械,专业性不强;二是部分志愿服务开展研究多,实践育人研究少;三是部分志愿服务运行过程缺乏健全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知识产权志愿服务作为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志愿服务内容。笔者进一步对文献进行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目前尚处于初现端倪的状态,主要涉及高校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模式实践的初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入研究探讨,如:崔林和周敏华以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创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的实践为例,对学生志愿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3];黄国健以福建工程学院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导航队为例开展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创新研究[10]等。
综上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相关主题研究;第二,缺少对志愿者培养和发展的关注;第三,缺少对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在服务模式、培养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标
综上所述,文章从实践育人的视角,兼顾知识产权志愿服务与志愿者自我学习,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兼顾服务与学习二者的实现,探索“服务+学习”模式下的高校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研究与实践,探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为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一)文献调研
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对高校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调研分析,旨在总结该领域当前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发掘研究不足和相关问题,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思路和支持。文章主要采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以“大学/学院/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专利、志愿者、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关键词,在对同义词、上下位词语的相关扩展后进行主题检索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检索,经人工逐条阅读后,仅获取2篇高校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研究文献(含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1篇),检索到高校图书馆普通志愿服务相关文献230余篇。笔者进一步对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主要聚焦在普通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培训、服务模式、评价机制、长效机制等方面,而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研究尚初现端倪,仅有零星的内容进行学生志愿者参与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及以福建工程学院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导航队为例的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尚未涉及深入的系统培训、工作模式、工作机制、实践育人等层面。因此,在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相关管理模式、培训机制,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探索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新途径,开拓实践育人新模式。
(二)微信调研
文章采用微信平台信息调研法对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相关工作进行调研,旨在通过微信平台信息数据进一步从实践层面了解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支持。
笔者通过对23所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所在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微信公众号中2023年度微信推文进行调研,梳理其志愿服务,特别是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实践和成果。结果显示:在被调研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仅有10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在2023年推文中提及志愿者或志愿服务工作,且主要涉及普通志愿者和普通的志愿服务工作,如普通志愿者招募、志愿者风采展示、志愿者表彰等,基本未提及知识产权服务志愿者和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其中关于普通志愿者内容的推文发布频率最高的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该微信公众号在2023年度共计发布了6期普通志愿者招募,涉及招募岗位主要为“送书到楼、馆际互借、新书收登、赠书整理、管内巡视、闭馆引导、书库工作、报纸上架”等普通志愿者岗位,而未涉及知识产权志愿岗,具体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在志愿服务实践方面,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聚焦在普通志愿者的实践服务工作方面,较少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且相比传统志愿服务,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尚未得到关注和普及。当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提高公众知识产权素养迫在眉睫,尤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入手,将知识产权工作和大学生志愿工作相结合,无疑是高校图书馆拓展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多维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文章进行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助力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普及。
(三)网页调研
文章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以大学/学院/高等院校/高校、知识产权、专利、志愿者、志愿服务等为关键词,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进行相关搜索,收集、整理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相关内容。结果显示,截至调研日,在检索到的网页相关内容中,有二十余所高校、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且相关知识产权志愿服务主要涉及高校、高校图书馆单独或者联合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成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伍(14篇)、志愿者表彰(1篇)、志愿者招募(1篇)、志愿服务基地介绍(2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1篇),共计19篇,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网页调研结果与文献调研结果一致,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主要聚焦于高校图书馆协同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成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伍,其具体活动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以及服务模式、长效机制建立等则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文章有必要对以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主要依托机构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服务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进一步丰富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实践育人内涵,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持作用。
四、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者培养与服务模式构建
结合上述研究与分析,根据专家访谈、案例探讨等,文章提出,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者培养与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在该模式中,知识产权志愿者既是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对象。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旨在以知识产权志愿服务为载体,激发大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并在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协同实现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服务育人,引导大学生通过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提升多维能力。
第一,从学习层面而言,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者培养与服务模式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方面。其中:被动学习为常规的志愿服务礼仪培训、集中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以项目制为载体的根据项目灵活设置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知识产权专业学习;主动学习则需要志愿者根据实际服务需求,自主学习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二,从服务层面而言,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者培养与服务模式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活动分为三个层面:初阶层面的活动实施,如知识产权科普资料的发放、知识产权素养活动的组织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志愿者感到知识产权氛围;中阶层面的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如知识产权科普资料、知识产权素养活动的素材收集整理等,从专业领域锻炼志愿者的专业技能;高阶层面的能力锻炼、问题解决,如协助知识产权专员解决校内师生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转化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检索与分析,担任知识产权素养讲座的主讲等工作并在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中锻炼志愿者。在活动形式的设置上,除了每月定期讲座、科普展览、电影展播等常规知识产权活动,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活动还应涉及创新活动形式,如知识竞赛、检索大赛、互动体验、VR站、科技成果展等以及各种活动相结合,力争打造品牌活动,以充分激发志愿者的工作潜能和热情。值得一提的是,尤其在能力锻炼方面,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协调力(团结协作)、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策划能力、信息能力等。
第三,从教育模式而言,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者培养与服务模式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旨在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除了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统一培训学习,知识产权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志愿者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进行相关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服务供给机制上,高校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考虑到知识产权志愿活动的专业属性,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主自律的志愿服务工作习惯,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从服务评价机制上,高校图书馆要采用服务质量与服务时长综合考量的评价模式,着重考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服务反馈机制上,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多途径多通道的反馈机制,如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发放问卷调查、定期交流、访谈志愿者等,以便实时了解志愿者的工作状态、需求和提议。从服务长效机制上,高校图书馆要注重物质与精神激励的双重结合,从物质方面激励满足大学生作为志愿者的基本需求,并丰富激励手段,使志愿者学习到新知识和新技能,从精神激励方面增强大学生由志愿工作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以及集体荣誉感等内在激励,契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动机。
五、实践探讨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湖南大学图书馆开展了相关实践探索。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图’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是图书馆与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成立的一支知识产权志愿队伍,成立于2022年10月,于2022年招募志愿者400余人,在一年的工作实践后,2023年招募精英志愿者80余人,他们活跃于学校各项知识产权活动。在招募环节,湖南大学图书馆通过设置招募表格,建立志愿者档案。也就是说,湖南大学图书馆根据工作开展逐步形成和完善《“湖图”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章程》,包括总则、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权益、附则五章内容。在志愿者培训阶段,湖南大学图书馆采用“集中培训+项目制个体化培训”的培训方式。其中:集中培训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如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新创性评价等;项目制个体化培训,如科普视频的制作,电影展播,检索技能大赛、问卷调查、讲座组织等。湖南大学图书馆采用“一对一”指导原则,指导活动开展,使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收获专业知识,并进一步提升能力。实践证明,在日常的信息咨询活动中,大部分志愿者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在自行学习相关知识后开展工作或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后开展相关志愿工作,且有数名志愿者坚持参加两年志愿者实践工作,并在各方面提升能力,反馈良好。此外,湖南大学图书馆还采用在线问卷调研和志愿者访谈等方式,收集志愿者队志愿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时了解志愿者的心理状况和近期工作提议等,如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志愿者个人访谈”的方式,向志愿者了解已开展的志愿活动反馈,并对后期活动进行提案。尤其在激励机制方面,湖南大学图书馆采用“志愿汇”志愿时长记录协同图书馆志愿者权益激励双重模式管理,如录入志愿汇志愿时长、开具志愿者证明、发放荣誉证书、公开表彰、发放纪念品等。
六、问题与建议
尽管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及其图书馆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但相比普通志愿者工作,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及其人才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部分志愿者畏难情绪重,建议进一步做好科普工作。受知识产权专业性的影响,相比普通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难情绪重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报名参加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还是具体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相比高校图书馆的普通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犹豫、担心等心理,不利于其发挥参与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和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在开展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招募前做好充分的科普宣讲工作,包括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情况介绍、工作安排、招募条件、能力锻炼以及往期优秀志愿者介绍等。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在招募条件的设置上尽可能降低加入门槛,让更多大学生能迈出主动接触知识产权的第一步,了解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抓住更多机会加入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并让大学生意识到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是一个学习和服务的过程,以消除大学生加入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的顾虑情绪,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志愿者基础较薄弱,且学习缺乏系统性,建议合理组队和系统培训,创新活动内容。基于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大多为学业压力大的本科生,高校图书馆对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的培训宜精不宜多,要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志愿者系统化学习中给予大学生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并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专业属性,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包括必要、系统的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尤其高校图书馆要花功夫打磨和优化知识产权志愿服务者的培训模式和内容。在团队招募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统筹协调各专业大学生的参与比例,明确不同学科专业结合的团队协作更有利于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能通过相关志愿内容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拓宽自身知识面,并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发挥自身作为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目前,部分知识产权志愿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且主要聚焦在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知识产权周等特定时段,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活动持续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鼓励大学生作为志愿者自主设计活动主题和内容,自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日常活动浸润、传播他们更容易接受的知识产权知识,增强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活动效果。
第三,部分高校及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队伍力量较薄弱,建议建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联盟,打造服务品牌,增强志愿服务力量。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联盟的建立对知识产权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促进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共同目标。例如,由同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对促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尚处萌芽和初步探索阶段,高校图书馆要借助于高校间的协作,借鉴、共享,增强志愿者力量,规范管理,形成合力,打造良好志愿活动生态,创新发展渠道,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学校协同,打造服务品牌,提升影响力。例如,江苏省“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活动是2021年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发起、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承办的全省范围的知识产权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该项目组建了一支由江苏省33所高校504名大学生和34名知识产权行业青年从业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由多名专业教师和来自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企业的校外教师全过程指导。自2021年起,这些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校园、企业、乡村,面向江苏省累计开展600多场文化宣传活动,线上线下服务人数超过6万人次,形成了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新样板[11-12]。
第四,部分高校及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志愿队伍激励措施缺乏,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管理规范,增强志愿者归属感和荣誉感。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属于文化志愿服务范畴,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大背景下,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对构建良好社会生态,提升全民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知识产权志愿者则展现当代青年与时俱进、担当有为的精神风貌。因此,相关部门要出台知识产权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并多途径宣传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风采,如利用抖音、微博、微视频、微信公众号、官方网页等新媒体,多渠道推广宣传知识产权志愿理念,报道知识产权志愿活动,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高校图书馆也要通过宣传知识产权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发挥优秀大学生的榜样作用和朋辈效应,用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事迹影响人、教育人、带动人,弘扬志愿精神,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全面提升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6-07-14)[2024-11-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89209.htm.
[2]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引(2022年版)[EB/OL].[2024-11-15].https://youth.bnu.edu.cn/docs/2022-11/20221123205324374283.pdf.
[3]崔林,周敏华.学生志愿者参与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以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05):110-115.
[4]张静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03):34-35.
[5]刘小若.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探析: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2):82-84.
[6]郝朝军.学分制在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01):73-76.
[7]高利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05):73-75.
[8]尹兰,罗仁强.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管理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9):150-151.
[9]耿华.基于高校“大思政”视域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及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0(17):144-146.
[10]黄国健.高校志愿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以福建工程学院知识产权志愿服务导航队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01):241-243.
[11]学院成功承办2023年“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专题培训会[EB/OL].(2023-06-12)[2024-11-15].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U0OTk4Ng==amp;mid=2651576784amp;idx=1amp;sn=063dd8f9b3bb48e10816731e9df4172damp;chksm=806eef5db719664b2b2a3eb3745e3d17cca3b225e20bf26cc7a768a5d0b10d16836ebe05ea8bamp;scene=27.
[12]江苏省“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服务项目再获佳绩[EB/OL].(2024-09-20)[2024-11-15].http://jsip.jiangsu.gov.cn/art/2024/9/20/art_75875_11365342.html.